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次断脐法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18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采用二次断脐法,即在新生儿娩出后用气门芯结扎脐带,在保留脐带残端1.5cm处剪断脐带并挤出残血,于新生儿出生后24~48h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在结扎下方进行二次断脐。同时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168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气门芯摘脐法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在新生儿断脐后1~2min消毒、结扎,待其自行脱落。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脐炎发生以及脐部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脐部出血率、脐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脐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48h内进行二次断脐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缩短脐部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延迟断脐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渗血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22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采用延迟断脐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断脐法,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创面干燥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脐部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残端创面干燥良好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4%),且脐带残端脱落时间为(6.45±1.67)d,低于对照组[(10.13±2.6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脐部感染、脐部出血、脐周发红发生率分别为3.5%、1.8%、2.7%,均低于对照组(21.2%、15.9%、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断脐法可有效促进脐带残端脱落,降低脐部感染、渗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彭秋凤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248-248,251
目的 了解聚维酮碘消毒液应用于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消毒效果.方法 将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对其进行脐带结扎时采用聚维酮碘消毒液消毒脐带断端,对照组则采用2%碘酊消毒后用75%的酒精脱碘来消毒脐带断端.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的感染情况、出血情况以及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脐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在脐部出血情况、脐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液应用于新生儿脐带结扎消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气门芯橡皮筋结扎脐带与一次性脐带夹结扎脐带在新生儿脐带处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13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进行气门芯橡皮筋结扎,观察组新生儿进行一次性脐带夹结扎。对比2组新生儿的脐带结扎操作情况、脐带脱落时间和脐窝干燥时间、脐带预后情况。结果 1观察组新生儿治疗后出现溅血及第2次定位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2观察组新生儿治疗后的脐带脱落时间(d)和脐窝干燥时间(d)均比对照组新生儿短(P<0.05)。3治疗后观察组的脐部出血、脐带感染及周围皮肤破损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脐带夹结扎脐带在新生儿脐带处理中,可明显减少新生儿出现溅血及第2次定位,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和脐窝干燥时间,降低脐部出血、脐带感染及周围皮肤破损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放式护理策略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10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两组新生儿均采用相同的结扎、消毒和断脐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传统脐带包扎护理,开放组不做包扎,行暴露脐带残端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感染情况以及脐带自然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出血和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脐带自然脱落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脐部开放式护理可有效减少脐带残端出血和感染概率,促进脐带早期脱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蔡秋香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834-1835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最佳方法,预防脐部感染,减少并发症,促进脐带残端早期脱落.方法 将2011年7月至2011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断脐后采用脐带残端暴露法,对照组断脐后用护脐带包扎,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指数、脐带脱落时间及产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脐部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病理性黄痘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脱落时间较对熙组缩短2d,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降低了产妇住院费用.结论 新生儿脐带残端暴露可明显降低脐部感染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效果确切,有利于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愈脐胎毒清对剖宫产新生儿黄疸及脐部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4年2月~2016年11月出生的足月、剖宫产新生儿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脐部护理,研究组新生儿应用愈脐胎毒进行脐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情况、胎便排出情况、脐带脱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延迟,消退时间提早,出生第2~5天的黄疸指数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首次胎便及黄便排出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5d的脐带脱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且脐带残端分泌物、红肿、渗血、皮肤破损、肉芽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脐胎毒清可有效缩短黄疸持续时间、提高脐部愈合速度、降低脐部并发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次断脐加用百炎净粉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517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二次断脐组和加用百炎净组,观察两组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脐带干燥时间、脐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加用百炎净组在降低新生儿脐炎、脐部出血率和缩短脐带干燥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二次剪脐法加用百炎净预防新生儿脐炎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药实践》2016,(11):847-850
目的:探讨新生儿改良式断脐及护理方法即晚断脐改良纱布包扎后暴露护理法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2015年12月足月分娩的10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出生后脐部处理采取晚断脐(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脐夹断脐后,脐部改良式包扎24~48 h,取下脐夹暴露直至脐带干燥自然脱落。选择2015年1—2015年6月足月分娩的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出生后脐部处理采取常规断脐法,即早断脐(出生后10 s内),脐夹断脐后,脐部采取护脐卷包裹24~48 h,取下脐夹仍用护脐卷包裹直至脐带自然干燥脱落。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脐带自脱时间,脐部渗血、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3~7 d者70例,8~14 d者21例,超过15 d者9例。对照组3~7 d者40例,8~14 d者43例,超过15 d者17例。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脐部感染、脐部渗血3例,对照组13例,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改良式断脐及护理法可有效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脐部渗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部暴露的最佳时期.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在本院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0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500例,A、B、C、D组分别在断脐即刻、12 h、24 h、48 h暴露脐部残端.观察4组新生儿10 d内脐部出血发生率、脐部感染发生率、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住院期间由专人观察并记录,出院后由同一人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A组10 d内脐部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B、C、D组(P<0.05);A、B组脐部感染发生率为5.0%、6.8%,显著低于C、D组(P<0.05).A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均短于B、C、D组(P<0.05).结论 新生儿断脐即刻是暴露脐部残端的最佳时期,可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促使脐部残端愈合,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带异常的不同处理方法与疗效.方法 选取2年内发现脐带异常的95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95例同期分娩方式相同的脐带无异常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所有脐带异常的新生儿病例最后均经超声诊断并同时进行病理证实,异常的脐带延迟断脐,先采用一次性脐带剪断器在脐带远端正常组织部位剪断脐带,用无菌纱布包裹脐带夹和脐带残端,待几小后脐带的残端变成棕色,逐渐自然干瘪发黑,再在严格消毒下进行二次断脐,每日消毒脐部待脐带残端自然脱落;脐带囊肿或脐带静脉瘤如初次断脐后无法进行二次结扎的请新生儿外科和影像科多科会诊,确定异常脐带的性质及处理部位,严重的转新生儿外科手术处理.结果 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指数异常、体温升高、脐部出血、脐疝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脐带异常的正确处理方法对脐带残端愈后起到关键作用,可以减少感染、出血、脐疝等不良后果,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风险预测评估暴露法在新生儿脐部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在本院出生的1000例足月新生儿按双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风险评估暴露法对新生儿脐部的影响,评估:①新生儿营养状态和生产过程对新生儿的影响及脐部的情况;②断脐后,暴露其部位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③家属与产妇对暴露脐部的方法接受程度等.脐部暴露方法的处理:用脐带夹结扎脐带包扎24 h后暴露脐带至脐带脱落,这期间每天用75%酒精消毒脐部一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部包扎法.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天数、脐部愈合时间、脐部红肿、出血、分泌物、新生儿呼吸改变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脐部红肿1例(0.20%)、脐部出血2例(0.40%)、脐炎12例(2.42%)、脐带脱落时间(6.59±1.85)d、脐部愈合时间(2.14±0.59)d,对照组脐部红肿12例(2.41%)、脐部出血11例(2.21%)、脐炎80例(16.06%)、脐带脱落时间(7.52±2.21)d、脐部愈合时间(2.35±0.65)d、呼吸改变5例(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部暴露法应用于新生儿可促进脐带脱落及脐部愈合,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不同脐带护理方法对脐带脱落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出生后48~72h修剪脐部残端,创面用脐带包包扎,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有无渗血、潮红、粘液分泌物、脓性分泌物,脐带脱落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潮红、粘液分泌物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部脓性分泌物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及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新生儿脐带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脐部残端修剪,减少新生儿脐部出现渗血、潮红及粘液分泌物的发生率,缩短了脐部脱落及愈合时间,降低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利于新生儿脐部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愈脐胎毒清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 24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脐部护理方法,试验组在传统脐部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愈脐胎毒清护脐带。2组断脐方法、日常护理及出院指导相同。结果试验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脐部炎性分泌物、脐部周围皮肤破损和渗血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愈脐胎毒清护脐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新生儿脐带残端零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随机筛选无脐疝的剖宫产正常新生儿600例,采用气门芯距脐轮1 mm处结扎,远端1 cm处剪断脐带,脐带断面用5%的碘酊消毒.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0例,两组新生儿于次日淋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以后每日淋浴1次.观察组淋浴后脐带残端不再进行任何干预护理,对照组淋浴后常规用75%酒精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并覆盖无菌脐贴.待其自然干燥、坏死、脱落.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渗血、炎症情况、残端脱落时间、创面干燥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新生儿均无脐炎发生;观察组脐部渗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剖宫产新生儿脐带残端零干预护理缩短脐带残端自然脱落、创面愈合时间,不增加感染风险,安全性高,护理量少,是一种较好的脐带残端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苏奕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228-229
目的研究二次剪脐法在产科中预防新生儿脐部出血、脐炎发生率和缩短脐部愈合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0例新生儿,按出生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号为实验组,采用二次剪脐法,双号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剪脐法。结果二次剪脐法在降低新生儿脐部出血、脐炎发生率和缩短脐带愈合时间等方面与传统剪脐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次剪脐法在降低新生儿脐部出血、脐炎发生率,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剪脐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愈脐胎毒清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 24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脐部护理方法,试验组在传统脐部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愈脐胎毒清护脐带.2组断脐方法、日常护理及出院指导相同.结果 试验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脐部炎性分泌物、脐部周围皮肤破损和渗血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愈脐胎毒清护脐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全年在本院经阴道分娩或剖宫产分娩且无宫内感染的新生儿80例,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新生儿,观察组给予改良式脐部护理(二次断脐),对照组给予传统脐部护理(即不给予二次断脐处理)。结果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组照,P〈0.05。结论与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相比,改良的二次断脐的护理方法可明显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应用气门芯套扎法断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4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24例。观察组新生儿应用气门芯套扎法断脐,在新生儿出生后,助产士用0.5%碘伏消毒脐带根部及脐周皮肤后,用套有气门芯的止血钳钳夹距脐根部0.1cm处的脐带,然后于止血钳上0.3cm处剪断脐带,将气门芯轻轻套扎在脐带上,取下止血钳,挤出脐带残端血,断端处用0.5%碘伏消毒,待脐带断面干后,用无菌纱布包裹盖好,再用消毒脐卷包扎。对照组新生儿应用传统式粗棉线打结法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断脐操作时间、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新生儿应用气门芯套扎法断脐的操作时间【(38.8±8.5)svs.(120.1±3.3)s]、脐带脱落时间[(8.0±2.8)dvs.(12.7±3.5)d】、脐部出血(5例vs.28例)和脐炎发生(7例vs.31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新生儿应用气门芯套扎法断脐效果优于传统式粗棉线打结法,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惠、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适用于各类医院。  相似文献   

20.
柴珊 《中国实用医药》2014,(10):207-209
目的分析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 ,探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愈合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526例足月新生脐炎患儿进行护理,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各263人。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常规的脐部护理,并同时在护理48 h后对脐带残端进行剪除,对局部创面使用脐带包包扎。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脐部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护理后,腹部渗血、潮红、粘液分泌物等现象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和创面愈合的时间也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脐部护理,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应该采用脐带包包扎的方法 ,一方面促进新生儿脐带部位的清洁,另一方面也能减少渗血等现象,缩短脐带脱落的时间,促进创口的愈合,预防新生儿感染。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