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血糖正常与糖耐量减低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再次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临床比较。方法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首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84例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A组)与糖耐量减低组(B组),比较2组间再次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情况。结果血糖正常组患者32例,8例3个月内再次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1年内再次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糖耐量减低组患者52例,25例3个月内再次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5例1年内再次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论3个月内或1年内A组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再次破裂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糖耐量减低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较血糖正常者更易于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再次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对125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为成分输血组、全血输血组,治疗前后进行血液学指标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B)检测和即发不良反应及输血后并发症的比较。结果成分输血组患者治疗后血液学HGB、RBC、HCT、Plt、PT、APTT以及FGB七项指标与输血前比较明显好转(P均<0.01),成分输血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输全血组(P<0.05)。结论合理使用各种成分血液制品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输全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并发症,也是肝硬化患者主要致死原因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sopha-geal varixligation,EVL)已成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我们近期对46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了EVL治疗,取  相似文献   

4.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最终会形成静脉曲张,其中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相对最高。在最初确诊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约40%存在食管静脉曲张,伴有腹水的患者则高达60%。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大约占70%。  相似文献   

5.
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表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我院自1997~2001年共开展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15例,减少了再出血,明显延长复发出血间期,降低再出血率,提高累计生存率。现就我院对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及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消化内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并给予内镜下治疗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0例,根据出血控制后72 h~6周内有无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28例)和未出血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曲张静脉程度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水程度、出血程度,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凝血指标(PT、PTA、PLT)和生化指标(Na+、ALT、AST、TBil、Alb),分析各因素对早期再出血的影响。结果再出血组静脉曲张Ⅲ级12例(42.86%)、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10例(35.71%)、大量腹水15例(53.57%)、重度出血10例(35.71%)均明显多于未出血组的7例(11.29%)、8例(12.90%)、6例(9.68%)、7例(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组的凝血指标(PT、PTA、PLT)及部分生化指标(Na+、TBil、Alb)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水程度、出血程度、凝血功能及血生化(Na+、TBil、Alb)均对早期再出血有影响,改善这些因素对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发生早期再出血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善宁)联合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经检查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且有不同程度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随机分为两组,善宁联合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组32例,垂体后叶素治疗组30例,观察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的改变.结果:善宁联合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组较垂体后叶素治疗组止血率明显提高,平均止血时间缩短.结论:善宁联合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周隽 《江苏医药》2013,39(6):741
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多数是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且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常有血容量减少而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严重者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2].2007年7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30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3例,女7例,年龄33 77岁.患者均有明确的肝炎后肝硬化病史,呕血为首发症状者18例,便血为首发症状者12例.入院时出血量> 1000 ml以上者5例,600-1000ml者13例,出血量<600 ml者1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功能分级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血观察结果将患者分为出血组32例和非出血组28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SAAG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根据SAAG水平将60例患者分为三组,SAAG水平越高组患者试管静脉曲张比例、出血比例、Child分级C级比例越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SAAG水平越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概率越大,肝功能分级评分越高。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易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对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腹水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及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了解腹水蛋白含量、消化道出血与SB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120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其中64例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对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Child-PtIsh分级越差,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血流量值越大,而血流速度则越慢(P〈0.05)。食管静脉曲张重度组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血流量均较轻中度组显著升高,而血流速度则较轻中度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肝硬化门脉血流对判断肝功能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指导随访观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凉血地黄汤对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267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4例和对照组133例,2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凉血地黄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FIB)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PT、APTT均较治疗前降低,PTA、FIB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地黄汤治疗肝硬化可缩短出凝血时间,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减少患者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3.
占国清  郑三菊  朱琳  李金科  胡波 《中国药房》2009,(36):2861-2863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乌鸡白凤丸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65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PHGF联合乌鸡白凤丸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下门静脉内径(PVD)和脾静脉内径(SVD)、脾脏厚度(SP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和体征较对照组有改善,总有效率(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59.38%)(P<0.01);治疗组肝功能AST、ALT、TBil、GLB较对照组降低,ALB、PTA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及反映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的指标(PVD、SVD、SPT)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结论:PHGF联合乌鸡白凤丸治疗肝硬化有较好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B超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彤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38-2439
目的:探讨B超预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探测肝门静脉和脾静脉管径.结果:肝硬化出血组肝门静脉管径和脾静脉管径分别为(1.68±0.23)cm和(1.24±0.18)cm,均大于肝硬化非出血组的(1.32±0.21)cm和(1.02±0.22)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肝门静脉管径和脾静脉管径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01).肝门静脉管径≥1.6 cm、脾静脉管径≥1.1 cm,可作为预测出血危险的参考指标.结论:B型超声显像测定肝门静脉和脾静脉可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邹勇  淦勤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59-159,16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00例患者与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未出血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诱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主干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涉及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主干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等。  相似文献   

16.
哌唑嗪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琦  周力  邱秉胜  路元汉  刘文红 《贵州医药》2002,26(11):992-993
目的探讨哌唑嗪预防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复发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 35例治疗组患者和 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 ,在用药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其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并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复发情况。结果用药 10天后治疗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显著下降 ,于 4周后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 ,分别下降为 10 5 1 3± 378 5ml min ,5 4 8.3± 331.1ml min ,1.3± 0 .4cm ,0 .9± 0 .2cm ,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临床上未见明显副反应 ;随访 2年 ,对照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治疗组 ,两组中Child -pughC级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哌唑嗪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复发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试用。  相似文献   

17.
张慧 《现代医药卫生》2009,(10):1445-1447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晚期肝病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组病例包括12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住院病人,根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史分为已出血组(n=58)和未出血组(n=70),于0个月时测定相关指标.计算MELD值,同时分别随访3个月和6个月的再出血情况。结果:出血组的INR、血清肌酐、总胆红素以及得出的MEID值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1)。在随访的3个月和6个月,出血组发生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分别为27.6%vs14.3%,39.7%vs20%。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随着MELD评分等级的升高,新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人数比例增加,尤以高MELD评分组(≥25分)出血率最高。结论:MELD评分系统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奥曲肽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止血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奥曲肽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普萘洛尔治疗,治疗1~3d后观察两组止血效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脾静脉及门静脉血流情况。结果研究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但研究组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和普萘洛尔联合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时间短,有效率高,可有效降低门脉血流量,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发消化道出血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总结66例经皮肝穿曲张静脉栓塞术(PTO)及部分脾栓塞术(PSE)进行双介入栓塞(DI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结果:行DIE治疗成功率为88%。静脉曲张不同程度缓解,脾功能亢进缓解,止血效果良好。肝功能及血细胞3个月左右稳定在正常范围。结论:行DIE治疗较临床手术损伤小、痛苦少、操作简单、并发症较轻微,是临床及放射科医生值得推广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测脾静脉宽度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2010年9月收治的61例肝硬化患者首先行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根据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3组,分别为I度、Ⅱ度、Ⅲ度食管静脉曲张组,随后采用螺旋CT进行上腹部三期扫描后,测量脾静脉宽度,对3组进行比较.结果 I度、Ⅱ度、Ⅲ度食管静脉曲张组脾静脉宽度分别为(1.05±0.12)、(1.82±0.23)、(2.02±0.28)cm,3组之间脾静脉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组脾静脉宽度高于I、Ⅱ度组脾静脉宽度(P<0.05),Ⅱ度组脾静脉宽度高于I度组脾静脉宽度(P<0.01).结论 脾静脉宽度可反映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因此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