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新生儿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支持下吸入氦氧混合气(Heliox)和空氧混合气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MAS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eliox组和对照组,全部患儿均给予SIMV作为呼吸支持模式;Heliox组吸入Heliox 70(He 70%,O_230%)6 h后更换吸入空氧混合气(O_230%);对照组吸入空氧混合气。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期间氧合指数(OI)和拔管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NICU住院时间、血气分析、炎症反应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生后28d和100d时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结果。结果 Heliox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33和31例。Heliox组O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Heliox组拔管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及NICU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7,0.013和0.010);两组呼吸支持后2、6、12、24、48 h时点血气分析指标(pH、HCO_3-1、BE、PaO_2、PaCO_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eliox组6h时点炎症反应指标(IL-6、IL-8、TNF-α、CRP)和24 h时点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均较0 h时点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eliox组生后28 d和100d时aEEG检查神经发育重度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1%和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和9.6%(P0.05)。结论在SIMV支持下吸入Heliox治疗MAS新生儿较空氧混合气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好,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新生儿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支持下吸入氦氧混合气(Heliox)和空氧混合气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MAS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eliox组和对照组,全部患儿均给予SIMV作为呼吸支持模式;Heliox组吸入Heliox 70(He 70%,O-2 30%)6 h后更换吸入空氧混合气(O-2 30%);对照组吸入空氧混合气。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期间氧合指数(OI)和拔管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NICU住院时间、血气分析、炎症反应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生后28 d和100 d时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结果。结果 Heliox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33和31例。Heliox组O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 Heliox组拔管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及NICU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7,0.013和0.010);两组呼吸支持后2、6、12、24、48 h时点血气分析指标(pH、HCO-3-1、BE、PaO-2 、PaCO-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Heliox组6 h时点炎症反应指标(IL-6、IL-8、TNF-α、CRP)和24 h时点心肌损伤标志物(CK、 CK-MB)均较0 h时点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eliox组生后28 d和100 d时aEEG检查神经发育重度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1%和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和9.6%(P<0.05)。结论 在SIMV支持下吸入Heliox治疗MAS新生儿较空氧混合气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好,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使用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INSURE)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减少肺损伤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入院并同意使用PS的NRDS患儿64例随机采用INSURE治疗(观察组)和常频通气(CMV)治疗(对照组),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呼吸功能、上机时间、用氧时间、合并症及转归,测定两组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铁蛋白(SF)的表达差异。结果:治疗后48 h 观察组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氧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上机时间、气胸、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和SF水平在6 h、24 h、48 h、72 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INSURE策略能更好地改善NRDS患儿氧合功能,减少VAP的发生率,缩短了用氧时间,这可能与其减少TNF-α、SF产生,抑制抗炎因子IL-10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3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1~8 h后低氧血症、呼吸衰竭仍未改善的NRDS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由NCPAP改为NIPPV 1 h与8h后呼吸频率、心率、经皮氧饱和度(SpO2)、吸入氧浓度(FiO2)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通气模式改为NIPPV后1h,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FiO2明显降低,SpO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5、4.15、-5.31、5.73,P<0.01).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酸值改善不明显,模式改变前后检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8h乳酸值明显好转,与改用NIPPV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NRDS治疗中,NIPPV疗效优于NCPAP,并能避免或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吸入疗法在足月新生儿中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抗炎、抗氧化作用。方法纳入2013年3~6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肺炎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8组,分别予以空氧气体(安慰剂)和10、20、30、40、50、60、70 mg·L-1浓度的CO吸入2 h;吸入安慰剂气体或CO期间持续观察受试者的反应,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检测吸入前(0 h)和吸入后2和5 h时点血清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评估吸入CO的安全性;检测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水平,评估吸入CO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结果 48例足月新生儿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进入观察,每组各6例。8组间胎龄、年龄、体重、白蛋白、Hb和WBC计数等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CO 70 mg·L-1组1例因不良事件退出研究,其余受试者均完成试验;COHb在不同时点和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吸入CO浓度的增加,MIP-2总体上呈下降趋势(P=0.000),3个观察时点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P=0.001);TAOC水平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7),不同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OPPs和MDA在不同时点以及不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CO浓度≤60 ppm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是安全的,且具有抗炎和改善氧化应激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初始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NIPPV参数的初始设置。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00例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NIPPV组(n=50)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n=50),比较采用NIPPV或NCPAP初始呼吸支持治疗NRDS时,在改善CO2潴留、改善氧合、减少再次气管插管率和再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率、减少有创呼吸支持时间,减少需氧时间以及并发肺气漏、腹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之间有无差异。结果 在给予无创呼吸支持1 h和6 h时,NIPPV组在减轻CO2潴留、改善氧合方面明显优于NCPAP组(P2>0.21时间(均PPP>0.05)。结论 初始即予NIPPV呼吸支持治疗早产儿NRDS,临床有效、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RDS患儿35例(观察组)及正常新生儿35例(对照组),收集两组新生儿生后12~24 h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HMGB1水平。结果 NRDS患儿血清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NRDS患儿血清HMGB1水平高于轻度患儿(P0.05),死亡的NRDS患儿血清HMGB1水平高于存活患儿(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NRDS的AUC值为0.846(95%CI:0.755~0.936),血清HMGB1 625.3 pg/m L为预测NRDS的最佳界值,预测NRDS患儿死亡风险的AUC为0.916(95%CI:0.813~1.000),血清HMGB1 772.2 pg/L为预测NRDS患儿死亡的最佳界值。结论 NRDS患儿血清HMGB1水平显著升高,血清HMGB1可较好地预测NRDS的发生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入住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NRDS患儿66例,随机分为NIPPV组(32例)和NCPAP组(34例),分别于入院0、12、24、72h进行血气分析,比较氧合改善情况、氧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和预后等。结果治疗开始时(入院0h)两组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72h后PaO2、PaCO2、P/F、a/APO2均有改善(P均<0.05),且NIPPV组改善情况优于NCPA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CO2潴留、腹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IPPV组开奶时间较NCPAP组提前。NIPPV组经鼻通气治疗失败后改为插管行呼吸机通气率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较NCPAP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肺部氧合功能,缩短无创辅助通气及氧疗时间,减少了CO2潴留、腹胀的发生率,且开奶时间提前,降低了气管插管呼吸机上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27在鉴别早产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3~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具有呼吸窘迫表现的早产儿,根据诊断结果分为ARDS组(n=18)及NRDS组(n=2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儿血浆IL-6和IL-27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ARDS的价值。结果 ARDS组血浆IL-6及IL-27水平均高于NRDS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IL-6取56.21 pg/m L时,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7、61.1%、95.0%;当IL-27取135.8 pg/m L时,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1、83.3%、80.0%。结论 血浆IL-6和IL-27可作为早期鉴别早产儿ARDS与NRDS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Epi)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大鼠炎症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4 mL·kg-1·h-1;LPS组:静脉注射LPS 6 mg·kg-1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4 mL·kg-1·h-1;低、中和高剂量Epi组:静脉注射LPS 6 mg·kg-1后,分别静脉滴注Epi 0.12、0.3和0.6 μg·kg-1·min-1。在LPS注射前、注射后2和6 h 3个时点取血,检测血清ALT、AST、TNF-α、IL-1β和IL-10水平,并在6 h时点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LPS组注射LPS后2、6 h血清AST和A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同时血清TNF-α、IL-1β和IL-10水平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病理检查结果示:LPS组肝窦扩张、充血,局灶性肝细胞坏死。高剂量Epi可显著降低血清AST和ALT水平,减轻肝脏病理损伤,并显著可降低TNF-α水平和升高IL-10水平 (vs LPS组,P均<0.05),但对IL-1β水平无影响。中、低剂量Epi对LPS致炎症性肝损害无明显保护作用。结论 Epi可通过抗炎作用减轻LPS诱导的炎症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无创通气(NIV)联合氦氧混合气(heliox)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EMBASE、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12月,纳入NIV联合heliox与NIV联合标准医疗气体(空氧混合气)为对照的RCT文献或半随机对照试验。以气管插管率、Pa CO2和heliox相关不良事件为主要结局指标,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NIV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等为次要结局指标。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3篇文献进入系统评价,共纳入123例早产儿。2篇文献随机化方法和分配隐藏为低度偏倚,3篇文献的结果数据均完整,均未选择性报告结果,但均未提及盲法实施。1与标准医疗气体比较,heliox显著降低了气管插管率(RR=0.42,95%CI:0.23~0.78)和Pa CO2水平(MD=-9.61 mm Hg,95%CI:-15.76~-3.45 mm Hg)。23篇文献均未观察到heliox相关的不良事件。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医疗气体相比,NIV联合heliox可显著改善通气,并降低气管插管率。鉴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NIV联合heliox的临床价值尚需大样本RCT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We studi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ively providing surfactant to preterm infa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not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TUDY DESIGN: A 5-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was performed on 132 infants with RDS, birth weight >or=1250 grams, gestational age or=40% for >or=1 hour, and no immediate need for intubation. Inf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intubation, surfactant (Survanta, Ross Laboratories, Columbus, Ohio) administration, and expedited extubation (n=65) or expectant management (n=67) with subsequent intubation and surfactant treatment as clinically indicated.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RESULTS: Infants in the surfactant group had a median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f 2.2 hours compared with 0.0 hours for control infants, since only 29 of 67 control infants requir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001). Surfactant-treated infants were less likely to require subsequent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worsening respiratory disease (26% vs 43%, relative risk=0.60; 95% CI, 0.37, 0.99).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secondary outcomes (duration of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oxygen therapy, hospital stay, or adverse outcomes). CONCLUSIONS: Routine elective intubation for administration of surfactant to preterm infants >or=1250 grams with mild to moderate RDS is not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6月,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OVID全文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牛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收集NIPPV治疗早产儿RDS的临床试验,进行质量分析,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应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随机对照研究5篇,共284例RDS早产儿,其中在撤除气管插管呼吸机后阶段应用NIPPV与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的疗效比较共3篇,Meta分析显示NIPPV组拔管失败率低于NCPAP组(8.34%vs 4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0.21(95%CI:0.10~0.45;P<0.001)];3篇研究中2篇进行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分析,Meta分析显示NIPPV组BPD患病率较低(39.34%vs 54.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 0.73(95%CI:0.49~1.07;P=0.11)];以NIPPV作为初始通气模式2篇,其中与气管插管常规通气(conventional ventilation,cv)模式比较1篇,NIPPV组比CV组BPD患病率低(10%vs 33.33%,P=0.04);与NCPAP比较1篇,NIPPV组比NCPAP组BPD患病率低(2.33%vs 17.07%,P=0.03).结论 NIPPV作为初始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RDS是可行的,NIPPV组具有较低的BPD患病率.在气管插管呼吸机拔管后阶段应用NIPPV可降低拔管失败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撤机后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相比,是否可以降低撤机失败率。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入住本院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29—34周、需要有创呼吸、并且在生后4周内撤机的重度RDS早产儿,撤机后随机分为DuoPAP组和NCPAP组,若应用这两种方式不能维持则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主要观察指标为撤机失败率、失败原因以及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48、72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OI)。结果共入选69例RDS早产儿,DuoPAP组35例,NCPAP组34例。DuoPAP组与NCPA组比较,撤机失败率降低(11.4%比35.3%);12、24hOI升高[12h:(228.1±44.4)比(204.2±44.6),24h:(254.6±39.5)比(230.4±44.4)],PaCO2(mmHg)降低[12h:(35.1±8.3)比(40.5士8.9),24h:(36.8±8.4)比(42.1±8.8)];12hPaO2(mmHg)升高[(89.0±12.5)比(74.5±13.8)],P均〈0.05。两组总用氧时间、有创呼吸支持时间、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重度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NCPAP相比,撤机后使用DuoPAP可明显降低重度RDS患儿撤机失败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有创通气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医生越来越多地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初始治疗中采用无创通气(NIV)技术.在过去的40 年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一直是治疗RDS 的主要模式,甚至是唯一的NIV 模式.近十年来,随着传感器和人机连接界面的改进,产生了不少新的NIV 模式,如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等.随后的研究表明,有些新的模式在RDS 的治疗上可能较NCPAP 更为优越.为了让临床医生了解NIV 在早产儿RDS 初始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更好的运用NIV 技术,该文复习了近年来相关文献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依据初始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NIPPV组(46例)和HHHFNC组(43例)。分析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NIPPV组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有创辅助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及总用氧时间、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肺炎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IPP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气漏的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IPPV组鼻损伤的发生率高于HHHFNC组(P < 0.05)。结论 对于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的初始呼吸支持治疗,HHHFNC与NIPPV疗效相当,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导致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NICU诊断为重度RDS的66例早产儿的病例资料。按患儿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分析。结果重度RDS死亡24例,病死率36.36%。死亡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碱剩余中位数、pH最小值、PaO2/FiO2最小值、平均胎龄、平均出生体重、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均低于存活组(P均〈0.05)。死亡组机械通气FiO2〉60%时间中位数、合并宫内窘迫比例、多胎比例、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生期补充-Ⅱ(s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 perinatal extension versionⅡ,SNAPPE-Ⅱ)均高于存活组(P均〈0.05),两组机械通气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RDS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和SNAPPE-Ⅱ评分,OR值为0.990、0.141和1.240。对SNAPPE—II评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6,与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界点SNAPPE-Ⅱ评分=24.50时对应的正确预测指数最大(Youden指数=0.70)。结论重度RDS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1minApgar评分和SNAPPE—Ⅱ评分;SNAPPE-Ⅱ评分对重度RDS死亡风险预测准确性中等,其为24.50时预测准确性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y)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胎龄小于34周RDS早产儿30例设为NIPPV组,并将2009年3月-2010年11月随机抽取的胎龄小于34周RDS早产儿30例作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组,2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诊断RDSⅢ~Ⅳ级,无严重并发症,均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 NIPPV组辅助通气时间较NCPAP组明显缩短(P<0.05).机械通气率NIPPV组明显低于NCPAP组,且病死率及肺气漏无增加.2h时,2组呼吸机工作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2h、24h和36h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12h、24h和36h时吸氧体积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呼气末正压12h、24h和36h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2组2h时p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12h、24h和36h时pH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h时动脉血氧分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4h和36h均有统计学差异(Pa<0.05).NIPPV组极低体质量儿及超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2例,NCPAP组10例,均未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全.结论 与NCPAP比较,NIPPV治疗RDS有较好疗效,且可减少RDS患儿的气管再插管和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不同胎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不同胎龄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胎龄28~39周,出生体质量760~3 240 g,经PS治疗的RDS患儿67例.早期组:胎龄28~30周的早期早产儿18例;中期组:胎龄31~33周的中期早产儿28例;晚期组:胎龄34周以上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21例.比较3组PS治疗时RDS的重症程度、PS开始使用时间、第1次使用剂量、总剂量、重复使用例数、氧疗时间、最高吸氧体积分数(FiO2)、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 PS治疗时早期组和中期组轻度RDS例数明显多于晚期组(Pa<0.05).中期组和晚期组重度RDS例数明显多于早期组(Pa<0.05),PS开始使用时间晚期组明显晚于早、中期组(Pa<0.05).第1次使用剂量早期组明显多于中、晚期组(Pa<0.05).使用总剂量和重复使用例数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机械通气时间早、晚期组明显多于中期组(P=0.040);最高FiO2以晚期组最高(P=0.006).结论 早期早产儿RDS病情轻、开始PS治疗时间早、剂量足,但需氧疗和机械通气时间长;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RDS病情危重、开始PS治疗时间晚、剂量不足、需氧疗和机械通气时间长.对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RDS治疗应尽早、足量使用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