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7月~2010年11月28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常规心电图发现异常:T波高耸或由倒置转为直立12例(42.9%),ST段抬高5例(17.8%),U波倒置4例(14.3%),伴发室性心律失常8例(28.6%),房室传导阻滞2例(7.1%);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T波高耸或由倒置转为直立16例(57.1%),ST段抬高23例(82.1%),U波倒置6例(21.4%),伴发室性心律失常19例(67.9%),房室传导阻滞3例(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动态心电图在发现异常波形及诊断心律失常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动态心电对于提高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变异性心绞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确诊的7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MarquetteHolter心电监测仪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中ST段、T波、室性早搏等指标的变化,并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状动态造影检查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无明显病变的10例,轻度狭窄的15例,中度狭窄的37例,重度狭窄的8例,而且阵发性ST段抬高的高度、持续时间与冠脉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同时常规心电图对变异型心绞痛的检测率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准确完整地记录变异型心绞痛发作的全过程,对诊断变异型心绞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心电图诊断资料,均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观察两种心电图检查监测心肌缺血发生情况和监测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等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检出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观察,可以对早期心肌缺血进行诊治,并对心绞痛型、隐匿型及心律失常型冠心病进行及时的诊断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数字随机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1例,均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室性和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和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等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 <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2导联心电图结合临床特征在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4例心绞痛患者根据临床确诊结果分为稳定性心绞痛64例(稳定组)与变异型心绞痛20例(变异组)。均给予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进行临床特征调查,判定诊断的价值。结果 两组的TG、TC、LDL-C、HDL-C、ALT、AST值对比无差异(P>0.05)。变异组的U波倒置、ST段抬高、室性早搏、T波高耸等占比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组的SDNN、SDANNI、SDNNI、RMSSD与PNN50值均明显低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4例患者中,12导联心电图结合临床特征判断为稳定型心绞痛63例,变异型心绞痛21例,12导联心电图结合临床特征在心绞痛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8.4%(63/64)和100.0%(20/20)。结论 12导联心电图能观察到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情况,12导联心电图结合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变异性心绞痛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变异性心绞痛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60例,按照挂号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形式的ST段抬高、T波高耸、室性早搏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的检出率。结果经过检测后发现,动态心电图检查的ST段抬高、T波高耸、室性早搏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变异性心绞痛患者来说,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变异性心绞痛能够有效的记录ST段抬高、T波高耸、室性早搏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的改变,对于诊断变异性心绞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变异型心绞痛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劳力性心绞痛相比,静息状态下出现的变异型心绞痛由于心电图的一过性抬高不易捕捉,而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26例变异型心绞痛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加深了对变异型心绞痛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分别做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把两组心肌缺血检测和心律失常检查结果分别相互对比。结果常规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导联动态心电图组的室性/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室性/房性早搏早期发现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比常规心电图更能准确的反应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发作的动态变化的情况,对于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类型有很大辅助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10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8月,患者均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观察患者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检出情况,分析两种检测方式下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较大,同时动态心电图检出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房性心律失常的人数明显多于常规心电图,差异较大,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的效果较高,能有效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可以分析心律失常的类型,提高临床诊断率,并且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其效果远高于常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分析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昼夜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2月我院诊治的82例肺心病昼夜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用静息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方法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静息常规心电图。心电图异常情况中,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出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静息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心病昼夜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能够明显提高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变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0例,停用血管扩张剂、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物,高血压患者继续服用降压药物,加用丹参粉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变,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患者临床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好转、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指标改善,且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使用丹参粉针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尤其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话网络心电模式在社区基础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社区医院的142例有心脏不适症状而普通心电图多次检查均正常的患者进行电话网络心电监测(TTM)1056次,通过电话和网络传送心电信息至本院心脏监测中心,专职人员分析、诊断和出具报告,指导患者用药和治疗。结果:142例患者中发现早期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者1例,缺血型ST-T改变者16例,阵发性室上速22例,阵发性房颤12例,间歇性预激综合症8例,房性早搏和(或)室性早搏35例,6例安装永久起搏器和14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PCI)术后患者TTM监测无新的异常出现,28例未见异常。结论:TTM监测能及时将平时心电图、Holter等难以捕捉的心电信息记录下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为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心脏病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与标准监护Ⅱ导联监测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的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85例VAP患者作为病例组,入院后给予患者相关的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随机选取90例无心脏疾病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并给予两组人群标准12导联心电图监测措施及标准监护Ⅱ导联监测措施。以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为金标准,评价标准监护Ⅱ导联方法对心肌缺血监测的有效性及敏感性。结果以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为金标准,标准监护Ⅱ导联仅监测出64例患者发生VAP,且有16例健康人误诊为有VAP发生,其对VAP的诊断敏感度为75.3%,特异度为82.2%,阳性似然比为0.80,阴性似然比0.78。结论与标准12导联心电图相比,标准监护Ⅱ导联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比较低,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单独依靠标准监护Ⅱ导联进行VAP的诊断,否则易延误患者的治疗或误诊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36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ST段抬高和J皮均以V_3~V_4导联最明显,运动可使抬高的ST段恢复等电位线,J波消失,此种心电图表现可持续1年以上。结合心肌酶、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与急性心肌梗塞、变异型心绞痛等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0例ERS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ERS以男性多见(85%)。ST抬高及高耸T波改变以V3-V5导联最为明显,大多伴J波,ST-T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至基线。结论 ERS是以J波和ST-T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心电图综合征,但易与有类似心电图表现的器质性心脏病相混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阵发性房颤及其触发因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2000例,采用GE公司生产的MAC1200心电图检测仪进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自动监测阵发性房颤,分析其触发因素。结果2000例患者中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出阵发性房颤75例,检出率为3.75%,其中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为0.60%,心电监护检出率为0.50%,均明显低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有802次发作纳入研究。触发因素中房性期前收缩最多见,有714次,占89.03%,与其他各因素所占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阵发性房颤在夜间发作频率增加。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监测并明确诊断阵发性房颤,并明确其触发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冠心宁注射液20mL,1日1次静脉滴注,合并常规药物治疗,共用14d;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共用14d;治疗前后记录并比较2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功能、心绞痛发作症状、肾功能、心肌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显效29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对照组心功能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8%,2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峰)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纽显著减少。静息心电图sT段和T波改变较对照组显著改变,二者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前和治疗后14d监测肾脏功能和心肌标志物水平,治疗前后以及2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宁注射液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肌病的心功能,使左室容积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改善心电图,优于常规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18.
冯玲 《中国药房》2014,(8):722-72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C组。所有患者行PCI术,术后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mg/次,tid,1个月后改为常规治疗;C组患者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mg/次,tid。3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E波与A波峰值速度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评分、6 min步行距离,记录患者随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C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心绞痛发作例数、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需用硝酸甘油例数、硝酸甘油用量、LVESD、LVEDD、室壁运动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且C组显著低于B组;B、C组患者LVEF、E/A、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A组,且C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9年9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60例SSS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选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24h的总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和平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律失常主要以显著窦性心动过慢、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停搏等为主。动态心电图的诞生提高了心电图的临床检测价值,在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能力上比普通心电图提高10倍以上,故将它作为诊断SS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