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刘青云  朴海善 《河北医药》2001,23(3):183-184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发病及治疗特点,方法分析41 重颅脑损伤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CT检查特征。12例手术治疗,其余采取保守综合治疗。结果:治愈33例(80.5%),重残3例(7.35),死亡5例(12.2%),结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相似文献   

2.
刘利荣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50-15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应激性溃疡护理干预措施,评价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1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共68例(49.3%),共52例(76.5%)发生于伤后7-10d内。干预组71例出血29例(40.9%);对照组67例出血39例(58.2%)。干预组溃疡出血率低于对照组(Χ^2=4.158,P=0.041),其OR值为0.496,95%CI为0.238~1.031。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性期病情凶险,变化迅速,常因颅内压突然增高导致脑疝而死亡。我科于2002年6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2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5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30岁,均为交通事故伤。入院时昏迷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积分3~8分,均属重型颅脑损伤。头颅CT扫描检查,颅脑损伤定位,脑挫伤9例,硬脑膜下血肿8例,硬脑膜外血肿12例。2护理体会2·1急性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1.1意识观察:意识状态是反映颅脑损伤病情最客观的指标之一,意识障碍的程度常…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2006年11月~2008年9月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气管切开术治疗及术后护理,治愈41例(53.95%),好转16例(21.05%),自动出院9例(11.84%),因其他原因死亡10例(13.1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可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呼吸道吸痰及湿化是气道切开后气道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能够缩短带管时间,提高疾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颅内血肿、脑干损伤、广泛性脑挫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特点是原发性脑损伤较重、病情变化快、并发症较多、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我院于1998年以来收治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38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占19%,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秦仪 《北方药学》2014,(5):112-1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急救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急救措施。结果:29例(42.6%)恢复良好,14例(20.6%)中残,12例(17.7%)重残,3例(4.4%)植物生存,10例(14.7%)死亡。结论:早期密切观察病情和积极施救能够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手术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术式有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0例中,男220例(77.86%),女70例(24.13%),男女比为3.14:1。患者的高发年龄为:18—50岁(53.45%)。重型颅脑损伤主要原因为车祸(51.03%),其次为打击伤(17.24%)和坠落伤(13.45%)。闭合性损伤208例(71.72%).开放性损伤82例(28.28%)。主要合并伤为:颜面部擦挫伤233例(80.34%),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93例(32.07%),四肢骨折61例(21.03%)。主要并发症为:应激性溃疡27例(9.31%),感染26例(8.97%),癫痫23例(7.93%)。181例(62.41%)行手术治疗,109例(37.59%)行非手术治疗。环池受压和环池消失的患者预后不良率均高于环池形态正常患者(P〈0.05).环池消失的患者预后不良率高于环池受压患者预后不良率(P〈0.05)。结论制定统一、规划的重型颅脑损伤的预防措施能积极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对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3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GOS预后评估标准,46例预后较好(34%),其中恢复良好22例,中残24例;63例预后较差(46%),其中重残42例,植物生存21例;死亡27例(2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做好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990年8月~2000年12月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情重,预后差,死亡率高。有报道达39%,是目前颅脑外科治疗的难点.现结合我科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8例,男81例,女17例;年龄6月~67岁,平均37.2岁。闭合性损伤77例,开放型11例。GCS评分:3~5分 50例,其中脑疝40例、脑疝死亡率50%;6-8分 4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9例.摔伤13例,砸伤(包括打击伤)6例,坠落伤6例,锐器伤2例…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我院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亚低温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14~69岁。  相似文献   

11.
在多年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脑外伤病人的特点,做到:对病情勤询问、勤观察、勤分析,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规程,特别注意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和肢体活动障碍四个环节的改变,对早期诊断、围绕抢救、康复制定了不同的护理目标,对病人愈合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院2年来共收治204例颅脑损伤的患者,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40例,具体观察及护理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0倒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26岁。损伤重型开放性7例,闭合型33例。其中硬膜下血肿11例,硬膜外血肿15例,多…  相似文献   

12.
姜建平  唐凯  汤光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53-265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8例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9例(63.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为患者年龄高,机械通气时间长,气管切开、营养状况差;69例患者中共分离出致病菌株7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2株(71.2%)、革兰阳性球菌11株(15.1%)、白色念珠菌10例(13.7%)。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与相关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治愈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85.7%)、死亡5例(14.3%),对照组治愈23例(65.7%)、死亡12例(3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99,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GOS评分(3.23±2.15)分低于对照组(5.03±0.96)分(t=3.52,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7.0%(6/35)低于对照组37.1%(13/35)(Χ^2=3.95,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24例。结果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9例(37.5%),中残4例(16.7%),重残3例(12.5%),植物状态2例(8.3%),死亡6例(25.0%)。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孙钒  王列 《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307-3308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监护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前者在颅内压监护下分析病情或使用脱水剂和CT检查,后者按临床经验或常规观察方法分析病情或应用脱水剂和CT检查;详细记录两组病例的治疗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护组病例ICP持续≥3.5 kPa,经颅脑CT检查,发现颅内血肿或颅内血肿增大、脑肿胀和脑水肿,中线结构移位10 mm患者26例(其中ICP>5.5 kPa 18例);监护组治愈/轻残率为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28%(χ2=10.165,P<0.01);监护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为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8%(χ2=3.971,P<0.05);监护组病死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4%(χ2=4.508,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分析、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捷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所设计的快捷护理路径表是否合理并进行改良。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3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按快捷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作为研究组,同时以2013年4月-2013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采取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总费用、GOS评分、肺部感染发生率、死亡率。结果研究组的抢救时间为(31.19±4.20)min、住院时间为(14.88±2.05)d、住院总费用为(12570.39±102.17)元、GOS评分为(4.20±0.41)分,对照组分别为(42.67±3.14)min、(22.73±3.26)d、(15329.32±113.48)元、(3.11±0.77)分,两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0.00%,对照组为46.67%;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死亡率为3.33%,对照组死亡率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有效的快捷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急诊室抢救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戴缤  胡志强  黄辉  关峰  朱广通 《河北医药》2011,33(12):1797-1798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8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按GCS评分法评定预后,恢复良好27例(35.5%),中残21例(27.6%),重残13例(17.1%),植物生存4例(5.3%),死亡11例(14.5%)。结论早期确诊,及时抢救,积极手术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及时供氧、合理脱水、加强营养、预防感染、控制并发症等综合治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资料表明,颅脑损伤总死亡率是4%~5%,而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为30%~50%。掌握监测技术观察判断病情、准确实施治疗方案、积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极为重要。我院1994年1月~12月收治颅脑损伤病人216例,按国内统一标准分型,对其中86例重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对观察护理中若干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提高认识水平,改进监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和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的8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87例病人中,存活69例,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其中良好42例(48.3%),中残13例(14.9%),重残11例(12.6%),植物生存3例(3.4%),死亡18例(20.7%)。结论 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治疗方法、积极综合治疗、亚低温治疗及细致有效的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病残率,提高治愈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同时合并其它部位的复合伤,其病情严重,病程进展迅速,临床上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死亡率较高.在其死亡病人中70%死于伤后48h,所以做好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诊救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1临床资料我院从1996~1997年共收治本型病例78例,其中男59例,女19例;年龄在17~72岁,平均34岁;本组病例中开放性颅脑损伤56例,死亡12例,闭合性颅脑损伤22例,死亡6例。颅脑损伤合并癫痫4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9例。本组病例中有26例做了开颅手术。2做好接诊工作,立即通知医生颅脑损伤病人多存在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