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脑蛋白水解物在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明显,临床广泛应用脑卒中,脑外伤,脑供血不足,脑膜炎等引起的脑功能障碍[1]。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以寒战、发热、药疹为最常见。出现过敏性休克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见。我科1例患者使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时,出现累及到多个系统及组织的损害,不良反应出现早,症状严重,且有反复不良反应现象。因发现及时,经过积极抢救  相似文献   

2.
杨宝华  胡亚娟 《河北医药》2012,34(6):880-881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大多数颈动脉硬化没有临床症状,所以常被忽视.颈动脉是连接心脏、大脑两个重要器官的管道,也是动脉硬化的易发部位,其硬化病变的出现常早于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缺血性脑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紧密相关,比较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颈动脉血管狭窄,引起局部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软化甚至凋亡[1],严重的粥样硬化斑块、血栓的松动或斑块的破裂均可导致脑组织急性缺血而引起脑梗死.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脑卒中患者由于皮质核束的受损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假性球麻痹症状。部分患者有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对此类患者的营养支持一般采用鼻饲肠内营养支持。但常出现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本文就2005—02~2006—06笔者所在科68例脑卒巾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引起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庄志铨  郑萍  晏媛 《医药导报》1999,18(4):286-286
近年脑活素(cerebrolysin)治疗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所致的脑功能障碍症状已取得较稳定疗效。随着应用日益广泛,其副作用报道也逐渐增多,为了引起医药人员的注意,本文综述如下:1 过敏反应常表现为皮肤症状,如全身无皮疹针刺样疼痛、瘙痒、局部出现点状或风疹样、红色丘疹、丘疱疹[1],严重者引起剥脱性皮炎。还见有全身发热、乏力、头痛、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2,3]。故建议临床应用中最好先做过敏试验,并在静脉滴注时慢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2 中枢神经系统马桂芳,张铭究[4]报道1例有外伤性癫痫史患者,用脑活素静脉滴注3天…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平  顾恒云  王宗祥 《淮海医药》2007,25(2):140-14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症,表现为黄胆突然加深,出现嗜睡、反射和肌张力减低,很快发展为肌张力增高、惊厥、尖叫等,常伴发热.  相似文献   

6.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严重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甚至导致脑梗死,成为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1]。本文回顾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介入治疗后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2例的病历资料,报道如下:例1女性,5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情绪紧张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 Hg(1mm Hg=0.133kPa)],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中风。笔者对我院高血压患者100例进行健康指导,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升高。现在社会,老年人发生车祸或其他外伤而引起颅脑外伤患者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老年颅脑损伤特点是脑症状严重,颅骨骨折、脑挫裂伤多见,由于常合并动脉硬化,颅内血肿发生率高,一旦颅内压增高易形成脑疝[1]。我科自2009年  相似文献   

9.
杨琦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725-1725
腮腺炎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可侵袭各种腺体及神经系统(如脑膜、睾丸、胰腺、卵巢及心脏等)。多见于小儿,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良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累及脑实质引起脑膜脑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而影响预后,现将近年来腮腺炎合并脑膜炎的脑电图描记结果及临床特征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今年74岁,有慢性胃炎病史十年,常有腹胀,一直服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近来,我出现四肢活动不灵活、行走缓慢和双手震颤,于是到三级医院神经科就诊。医生在询问我的病史和症状后,表示我的症状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属于药物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我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后,症状得以逐渐缓解。请问除了甲氧氯普胺外,还有哪些药也可引起帕金森综合征?上海吴女士帕金森综合征不同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又称震颠麻痹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严重者可表现为肌肉僵直、运动减少和步态异常;而帕金森综合征常由脑炎、脑动脉硬化、颅脑外伤,及某些药物长期或过量服用引起。  相似文献   

11.
肺性脑病(肺脑)是由慢性肺胸疾患尤以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伴有呼吸功能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机体出现严重缺氧(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高碳酸血症)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个综合症[1]。肺脑死亡率高,在肺心病的死亡原因中占首位。肺心病并发肺脑,使用精制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进展性脑卒中是脑组织缺血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轻微,但呈进展性加重,直致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3.
小鼠脑缺血后的能量代谢改变和药物的作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应用部分结扎小鼠颈总动脉(包括迷走神经)及小鼠断头法引起脑缺血后,脑组织的ATP和磷酸肌酸明显降低,乳酸明显升高。部分结扎颈动脉出现四肢无力、转圈及昏睡等症状,其严重程度与脑能量代谢改变相平行。皮下注射尼莫地平、硝苯吡啶、尼卡地平和三七皂甙对脑缺血有一定保护作用。苯巴比妥钠能改善正常和脑缺血小鼠的脑能量代谢,人参皂甙Rb1可降低正常小鼠脑乳酸含量。  相似文献   

14.
<正>病毒性脑炎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颅内高压征,如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病毒性脑炎患者急性发作期常伴有癫痫症状。笔者在临床上协助医生护士成功治  相似文献   

15.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疾病,蓄积于体内的铜离子在肝、脑、肾、角膜等处沉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肾损害及角膜色素(K-F)环等。但它是少数治疗有效的遗传病之一,研究发现,WD患者常伴发各种各样的精神障碍,而以精神症状起病者也并非少见[1]。2011年9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43例出现精神障碍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给予低铜饮食,驱铜护肝治疗,以及奥氮平、氯丙嗪、碳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是脑动脉硬化,有的伴有高血压病。临床常出现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和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尤其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急剧增高,为老年病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主要讨论暂时性脑局部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拴塞、原发性脑出血及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五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7.
人体吸入氨气后可引起以呼吸系统急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中毒性疾病,表现为呼吸道黏膜的化学性灼伤、坏死,以至肺水肿,急性期有时常引起心脏、肝、肾及脑等脏器的损伤,出现心肌炎或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临床上常表现为失语、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及共济失调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不及时治疗常导致严重后遗症。急性脑梗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引起患者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并与糖、脂代谢紊乱和糖尿病有密切关系,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1].应用抗高血压药能减轻症状及减少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因此,对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CH)是新生儿围生期严重的颅脑疾患,常由于产道损伤、早产及缺氧等引起。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出血、脑室管膜下出血和脑室内出血。其中最常见的颅内出血是脑室管膜下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引起新生儿围产期窒息、呼吸窘迫的主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存活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在临床上,新生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