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后出血在妇产科学科研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原因为子宫乏力、胎盘滞留及产道损伤。其次,产妇本身的精神紧张、身体疲乏、心理障碍等均可影响子宫收缩和缩复功能不佳而出现产后大量出血,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失血性休克”。“产后失血性休克”主要发生在产后24小时内,产妇因  相似文献   

2.
对30例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观察与护理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2~35岁 ,初产妇27例 ,经产妇3例 ,孕周为37~42周 ,均为阴道分娩 ,其中 ,自娩25例 ,胎吸助产2例 ,产钳助产3例。失血量750~1250ml22例 ,1250~1750ml6例 ,1750~2500ml2例。宫缩乏力18例 ,宫缩乏力伴胎盘残留9例 ,阴道撕裂伤3例。2观察与护理2 1准确判断及时抢救 :一旦发生大出血 ,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迅速查出出血原因 ,采取有效、安全、止血措施 ,纠正失血性休克。根据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  相似文献   

3.
方应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96-1796
孕产妇病死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或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仍以产后出血为主,产后失血性休克是因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量骤减而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能否作出及时判断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效果及预后,现对32例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原因、监护及急救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或抢救的40例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40例,早期产后出血32例,晚期产后出血8例。产后出血原因:宫缩乏力27例,占67.5%,胎盘因素5例,占12.5%,软产道损伤4例,占10.0%;凝血功能障碍和其他4例,占10.0%。32例发生早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羊水栓塞DIC、软产道损伤;发生晚期出血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溃疡、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胎膜残留。早期出血休克无一例子宫切除,出血休克,抢救成功率100%,子宫切除3例,占7.50%。结论针对出血主要原因的高危因素病例,产前要有正确的预测,并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钟秀 《淮海医药》1997,15(3):44-45
产后失血性休克是产科中危及产妇生命的急症之一.护士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作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我们于1990年以来共护理8例产后失血性体克病人.现将初步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
欧宇 《中国实用医药》2011,6(9):212-213
产后出血是产科出血首位,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死于失血性休克,如未及时抢救,可危及产妇的生命,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临床表现为产道出血急而量多,或持续小量出血,重者可发生休克。同时伴有头晕乏力,嗜睡,食欲不振、腹痛、浮胖、乳汁不通、脱发、畏寒等。如休克时间过长,可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发生脑垂体  相似文献   

7.
产后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骤减而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往往发病急骤,母婴死亡率高。DIC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肝素的合理使用,是防止DIC发展的关键。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从1998年5月~2003年5月失血性休克患者8例。年龄25~29岁及30~41岁各4例,经产妇6例,初产妇2例;治愈6例。2002年成功救治典型DIC产妇2例。例1:患者,35岁,经产妇,孕5产1。患者在送医院途中产一女婴,新生儿不哭,苍白窒息(转病理新生儿科抢救)。产后突发性阴道持续性大量出血,血液不凝固,产妇面色苍白转送我院,体检:BP测不到,P测不到,呼吸52次/分,…  相似文献   

8.
徐荣  李岩 《哈尔滨医药》2002,22(3):88-88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400ml以上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迅速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因此对产后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1临床资料我院从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抢救46例产后失血性休克病人,通过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和积极抢救治疗都痊愈出院,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目前由产后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中居首位,若短时间内不能迅速止血纠正休克,会迅速发展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是在原发病基础上,促凝因素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生成微血栓,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为特征的获得性血栓——出血综合征。DIC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发病的一个中间环节和病理过程。它的主要临床症状可归纳为出血、微循环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贫血。产后一旦发生DIC,将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尚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当发生产后大出血时要时刻警惕DIC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抢救患者生命提供有利时机。在2013年12月21日,本院成功抢救了1例因宫缩乏力致产后失血性休克进而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妇,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21例产妇产后失血性休克的症状观察和针对性护理,总结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2月近11年间在我院生产并出现产后失血性休克的21例产妇的严密观察和有效护理经验。结果:经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和针对性护理,21例产后失血性产妇无一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结论:严密观察产后失血性休克的产妇的临床症状,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可有效减少产妇死亡率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梁萍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216-217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达4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迅速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所以护理在抢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2004~2009年五年期间,我院产科共抢救护理50余例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由于抢救及时护理得当,无一例产妇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降低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探讨(附72例临床分析)山西省妇幼保健院(030013)李兆艾,姜艳华,曹玉莲太原市北郊区中心医院李建华,苏康玉我们经过多年临床摸索,认为阴道失血量达到或接近产后出血标准时,利用休克指数可以预测失血性休克发生,从而采取干预措施。现对我院产科1984年1月至1991年7月间发生的72例失血性休克分析如下。资料与结果一、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标准均按郑怀美[1]和张颖杰[2]所述标准,并参照《妇产科学》中休克的诊断。休克指数[SI]=(脉率÷7.5)/收缩压(kPa)。SI=0.5为正常[3]。在临床休克发生前利用SI可以预测轻度休克发生。我们把这部分临床上容易漏掉的轻度休克病例规定为指数休克。指数休克系指出血时患者SI≥1.0而无自觉症状,血压无明显下降或有下降但未达临床休克标准。二、临床休克与指数休克的SI分布见表1。表1表明指数休克组SI<1.4者30例,临床休克组仅7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本文均采用x2检验)。三、休克与分娩方式的关系,临床休克组自然分娩率最高达63%,指数休克组则以手术产高,其中剖宫产占第一位达4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四、休克与高危妊娠的关系。7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50例进行分析,并对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在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对剖宫产术的患者进行了仔细观察,并观察临床症状和阴道出血情况。做好预防,尽量消除产妇的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对于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要积极解除引起凝血障碍的原因,输入新鲜血液,纤维蛋白原,补充凝血因子的损失,综合治疗。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发生后,要在无菌条件下行阴道检查,尽快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给予子宫收缩药物、清除残余胎盘组织、缝合血管等措施及早实施。保持患者外阴清洁,有较高感染倾向者可采取抗生素预防;保证产妇科学膳食,多摄入高蛋白、高铁、高维生素的饮食,弥补血红蛋白的丢失,加快康复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科发生的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人员在对产后失血性休克急救的同时,加强了围产期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妇产科出血性休克多为急性、中等或大量出血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多较严重,产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多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起或院外分娩。如延误抢救时机则可造成病人的死亡。下面谈谈我们的救治体会。1 严重产后出血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在骨科,骨盆骨折患者很是常见,其主要是由外界强烈的击打、从高处坠落等强大暴力造成的,除了骨盆骨折,还会伤害到膀胱、尿道直肠等部位,伤及动脉造成大量内出血,而导致患者休克,这是造成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笔者就我院骨科32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提高孕产妇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本院分娩者中的3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量在500~600ml者25例,600ml以上者11例。其中7例出现失血性休克。结论: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如休克时间过长可继发席汉氏综合征,故早期发现,正确估计失血量,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输血,预防感染,能迅速止血,补充有效循环量,可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李月云  李宁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940-940
患者,26岁,体重75 0公斤,身高158cm ,血型“A”型,以“产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4小时入院。诊断“产后子宫不收缩,重度失血性休克,昏迷”,急行“子宫全切术”。入院时体温35 5℃,脉搏160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为零。一般情况极差,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昏迷,病人极度烦躁,眼球固定,双侧瞳孔略小,对光反射弱,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化验结果:Hb35g/L ,RBC1 5×1012/L。抢救过程:产妇入室时血压为零,极度烦躁,估计失血量已大于3500ml ,心率158次/分,呼吸38次/分,SPO2 87 % ,立即面罩吸氧,同时开放三条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50例产后出血的治疗及护理急救过程,并对产后出血的原因加以分析。方法选择沈阳市妇婴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50例。患者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1.2±5.6)岁;初产妇44例,经产妇6例;妊娠38~43周,平均(40.7±3.6)周。产后出血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 h内42例,占84.6%;产后出血发生在胎儿娩出2 h后8例,占15.4%。产后出血500~3700 mL,平均1180 mL。针对病因迅速确定止血措施,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维持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的稳定,预防感染的发生。结果由于子宫收缩乏力造成出血的病例为34例,占68%;由于胎盘因素造成产后出血的病例为9例,占18%;由于软产道裂伤造成产后出血5例,占10%;由于凝血功能障碍造成产后出血2例,占4%。50例产妇在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及优质护理下,及时解除出血因素,危急状态得以缓解。全部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丰富的护理知识,做好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5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科出血是产科常见急危重症,多见于产后,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若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展为失血性休克。目前由产后出血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中居首位,积极防治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四年来,我院收治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科出血患者52例,其中出血性休克5例,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