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女尸,约75岁,该例奇静脉由右侧第11肋间后静脉和右腰升静脉在右交感干外侧汇合而成,而后斜过T_(11)前面达脊柱左缘,继在右肋间后动脉的前方沿脊柱左侧上升达T_4高度,然后水平横过T_4前方达右肺根上方,旋即向前注入上腔静脉后壁.下半奇静脉在左胸交感干的右侧起自第11肋间后静脉,先垂直上升至第10胸椎间盘高度,收集左第10肋间后静脉,继斜向右上行至T_9高度注入奇静脉.中半奇静脉在距左胸交感干左侧约2.25mm处起自第9肋间后静脉,垂直上行至T_8高度,收集左第8肋间后静脉,再向右横行注入奇静脉.上半奇静脉起自第6肋间后静脉,垂直上行至T_5高度再折转向右横行注入奇静脉;左第5和第4肋间后静脉分别注入上半奇静脉垂直部和横行部.左第7肋间后静脉直接注入奇静脉.左第1~3肋间后静脉在交感干外侧汇集成最上肋间静脉,后者注入左颈内静脉根部.右侧第5~10肋间后静脉均直接注入奇静脉垂直部右壁;右侧第4肋间后静脉经奇静脉后方注入其左壁;第1、2肋间后静脉汇合后再与第3肋间后静脉汇合成干在T_4左缘注入奇静脉弓上壁.左腰升静脉在T_(12)高度注入椎外静脉丛.2 胸导管由左右两干各起自不同部位.左干起自T_(12)前方的乳糜池;右干由肠干和右腰干在L_1前方汇合而成.  相似文献   

2.
1 材料为1成年男尸.2 奇静脉 单支型.由左、右腰升静脉在第12胸椎前汇合而成.沿脊柱前方正中线的左侧上行,至第4胸椎平面弯向右前,汇入上腔静脉.左侧第1~4肋间静脉汇成一干,于第4胸椎高度注入奇静脉左侧壁;第5~11肋间后静脉和肋下静脉分别注入奇静脉左侧壁.右侧第1~3肋间后静脉亦汇成一干,注入奇静脉弓右侧壁;第4~11肋间后静脉和助下静脉各自注入奇静脉右侧壁.半奇静脉及副半奇静脉缺如.奇静脉起始端管径0.60cm:平第4胸椎管径0.85cm;奇静脉弓末端管径1.05cm.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弓后左头臂静脉是一种罕见的解剖结构,正常情况下左头臂静脉由左颈内静脉和左锁骨下静脉于左上方汇合而成后,从主动脉上面经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头臂干前面斜向右下汇于上腔静脉;而主动脉弓后左头臂静脉从主动脉弓后于奇静脉入口下方汇入上腔静脉。尽管这种畸形对患者无病理生理方面的影响,但它能使手术人员把它与其它大血管,  相似文献   

4.
双上腔静脉伴奇静脉异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尸解时发现一成年男性其左、右侧各有一上腔静脉 ,同时伴奇静脉异位 ,现报道如下 :(1)双上腔静脉 :右上腔静脉起始、行程及注入部位均正常 ;左上腔静脉由左颈内静脉与左锁骨下静脉在左胸廓上口左侧平面 3.6 0 处汇合而成 ,汇合后始端直径 1.5 3 ,而后沿降主动脉左前方 ,依次经肺动脉左侧、左心耳左后方 (左肺根前方 ) ,沿冠状沟转向心底部 ,继而与扩张的冠状窦相延续 (汇合前直径 1.99 )。左上腔静脉全长 13.9 (图 1,2 )。左、右上腔静脉间无吻合支。冠状窦长 8.1 ,起始端外径 1.76 ,位置正常 ,向右经冠状窦口 (内径 2 .4 5 )开口于右心房…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左髂内静脉和右髂内静脉的直接汇合,以往的文献报道极为少见。作者在解剖一具75岁男性尸体时,见左髂内静脉与右髂内静脉在骶岬正前方汇合,形成变异的"髂内总静脉";"髂内总静脉"又与左髂外静脉汇合形成"左髂总静脉";"左髂总静脉"与右髂外静脉在第5腰椎椎体前汇合成下腔静脉(图1)。报道如下,直径15.1 mm的左髂内静脉与直径7.3 mm的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双下腔静脉(图1),报道如下:左下腔静脉由左髂内、外静脉在第五腰椎体前方汇合而成,紧邻腹主动脉左侧上行,至第1腰椎间盘平面斜向右上,跨越腹主动脉前方与右下腔静脉汇合,汇合前收纳左侧腰静脉及左肾静脉、左睾丸静脉。左睾丸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女性尸体时,在左头臂静脉与冠状窦之间见有一静脉,现报道如下. 1 右上腔静脉 右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第1肋与胸骨结合处后方汇合而成,其外径为21.21 mm(奇静脉汇人处为25.54 mm),长度为71.57 mm.于右侧第3胸肋关节后方注入右心房.  相似文献   

8.
左、右髂总静脉高位汇合形成下腔静脉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发现一例左、右髂总静脉高位汇合形成下腔静脉,其变异对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积累形态学资料,现报导如下。变异标本为成年男性,身高155 cm。腹腔解剖见左髂内、外静脉于左髂内、外动脉分叉处下方约2 cm处汇合,形成左髂总静脉,直径2·4 cm。左髂总静脉与  相似文献   

9.
<正>局部解剖学教学解剖纵隔标本时,发现1例左头臂静脉注入冠状窦并奇静脉缺如的变异,此例同时伴有心静脉系的异常。现报道如下:成年男性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解剖纵隔。发现其左、右头臂静脉并未汇合成上腔静脉,分别于纵隔两侧下行(图1),右侧注入右心房,左侧注入冠状窦。左、右头臂静脉分别由同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右头臂静脉起始处直径17.0 mm,垂直下行穿纤维心包,注入  相似文献   

10.
材料:女尸(年龄12~13岁,身长1.40m,死因:颅骨开放性骨折,脑挫裂伤),解剖时发现该尸体存在第二条左头臂静脉.该尸体左颈内静脉与左锁骨下静脉汇合成一极短的左头臂静脉(长O.8cm)之后,立刻又分为二支.第一支左头臂静脉越过主动脉弓上方,与右头臂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第二支左头臂静脉向右平主动脉弓下缘注入上腔静脉,注入口距第一条左头臂静脉的人口0.85cm.第一条左臂管静脉直径为0.5cm,长为3.37cm,第二条左头臂静脉直径为0.51cm,长为3.65cm.此种头臂静脉异常,在心肺手术和放射线诊断中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解剖一75岁女性标本时,发现其奇静脉行程及其与毗邻的位置关系异常,现报道如下. 奇静脉在第12胸椎右前方起自右腰升静脉与肋下静脉汇合后,上行至第11胸椎下缘处,转向左上至第11胸椎体中部,再径直上行,至第10胸椎下缘又行向左上方,接收半奇静脉汇入.  相似文献   

12.
奇静脉逆行灌注在主动脉手术中对脊髓保护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主动脉手术中脊髓保护提供形态基础和术式设计。方法 :解剖观察了 3 1例成人标本的奇静脉系、椎静脉丛 ,以及脊髓静脉回流途径。结果 :观测奇静脉系及相关静脉 ,其直径为 ( x±s) :奇静脉为 (9.2± 1.9)mm ,半奇静脉为 (5 .5± 1.2 )mm ,副半奇静脉为 (3 .8± 0 .9)mm ,左最上肋间静脉为 (2 .0±0 .4)mm ,右最上肋间静脉为 (1.9± 0 .4)mm ,左腰升静脉为 (2 .3± 0 .5 )mm ,右腰升静脉为 (2 .2± 0 .6)mm。根据奇静脉属支的配布和肋间静脉汇入形式 ,将奇静脉系分为 4种类型。奇静脉及其属支中存在静脉瓣 ,有个体差异。脊髓静脉密集 ,与椎内静脉丛有丰富的网络连接 ,并通过神经根静脉与椎外静脉丛、奇静脉系相交通。结论 :在主动脉手术中应用奇静脉逆行灌注脊髓保护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3.
下腔静脉异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剖一成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下腔静脉异常,现报道如下:左髂外静脉在腹股沟韧带上7.0cm处分为内(右)、外(左)2支,两支呈30°夹角。内侧支外径2.0cm,长2.0cm,在骶髂关节前方与髂内静脉成锐角汇合为左髂总静脉。左、右髂总静脉汇合成的下...  相似文献   

14.
<正>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镜面人标本时,发现其左、右两侧头臂静脉变异较大,左头臂静脉缺如,右头臂静脉直接汇入左心房。为积累解剖学数据,现报道如下。本例标本上腔静脉及奇静脉与正常解解剖标本分布相反,均位于左侧胸腔。上腔静脉(外径30.90 mm)在正中线左侧29.48 mm处,自右心房起始至左颈内静脉与左锁骨下静脉分支处长度为81.84 mm。奇静脉(外径25.56mm)位于正中线位置。左、右两侧头臂静脉与正常解剖标  相似文献   

15.
<正> 本例为3岁的女性童尸。左下腔静脉系由左右骼总静脉于第五腰椎左侧前方汇合而成,位于腹主动脉左侧,紧密地相依而向上行,可区分为左段、斜行段和右段。下腔静脉左段系指腹主动脉左侧,向上至第二腰椎平面移行为下腔静脉斜行段。此段长6.1厘米,口径1.2厘米。由下而上沿途接受第四对腰静脉,左侧第三腰静脉,左肾静脉上下支,左卵巢静脉,第二对腰静脉。腰静脉分别在相应腰椎平面注入下腔静脉左段后壁;左肾静脉上下支,在第二腰椎平面分别注入左段外侧;左卵巢静脉斜行的注入左肾静脉下支与下腔静脉左段汇合处。  相似文献   

16.
标本为一成年男尸。该男尸的左下腔静脉由左髂内和左髂外静脉在左骶髂关节前方汇合而成。紧邻腹主动脉的左侧上行,在平第3腰椎体上缘斜向右上通过腹主动脉前方与右下腔静脉汇合。收纳左肾静脉、左侧腰静脉。全长18.5厘米,起始端管径0.97厘米,平第4腰椎管径1.01厘米,末端管径1.23厘米。右下腔静脉由右髂总静脉和较粗大的骶正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奇静脉系的形态特征,对非典型奇静脉系进行解剖学分类,为纵隔、胸腔大血管疾患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解剖30具人体标本,分别测量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起点及终点的直径,观察其终点与胸椎序数的对应关系。结果经典型奇静脉系24例,即该系具有完整的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非典型奇静脉系6例,根据其形态进一步分为:a型2例,即倒"Y"字型奇静脉系,奇静脉由左、右腰升静脉及下4位肋间静脉在脊柱前方合成;b型2例,即单柱型奇静脉系,半奇、副半奇静脉发育缺如,仅有1条奇静脉在脊柱前方上行;c型1例,即半奇静脉缺如,副半奇静脉注入左头臂静脉;d型1例,即奇静脉伴双上腔静脉变异。奇静脉终点直径(10.39±1.98)mm,主要平对T_4(83.3%);半奇静脉终点直径(8.51±2.28)mm,主要位于T_7~T_(10)水平;副半奇静脉终点直径(6.29±1.56)mm,位于T_4~T_8水平。结论对非典型奇静脉系的研究,是对该系既往分型的补充,不仅为临床检查过程中识别该系变异提供参考,也为纵隔手术、纵隔镜检查、胸椎外伤的诊治等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成人不同的年龄组,奇静脉主干的分布状况,掌握奇静脉解剖学行程的规律,为奇静脉系、后纵膈、胸腔大血管疾患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胸部经螺旋CT强化扫描的受检者60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40岁)、B组(41~55岁)、C组(56~70岁)及D组(≥71岁),每组15人。自左肾上端平面至第6胸椎平面,观察并测量奇静脉的左移距离。结果 (1)59例奇静脉起自右腰升静脉,1例奇静脉起自左腰升静脉;(2)56例奇静脉发生左移,即从脊柱前正中线右侧逐渐越过中线至左侧,左移的距离分别是:A组(0.08±0.07)cm;B组(0.73±0.29)cm;C组(1.18±0.31)cm;D组(2.02±0.39)cm。(3)受检者年龄与奇静脉左移量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r=0.871,P=0.000)。结论成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奇静脉逐渐发生左移,这是机体衰老的表现;了解奇静脉的行程规律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胸部、尤其是后纵膈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检查时对比剂注射部位、延迟扫描时间不同对奇静脉弓瓣显示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11月—2022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562例行CT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头颈CTA检查276例,男165例、女111例,年龄10~84(62.3±10.9)岁,左肘注射对比剂18例,右肘注射258例;胸部增强CT检查286例,男179例、女107例,年龄11~85(61.7±11.3)岁,均为右肘注射对比剂。观察项目:(1)比较不同部位(左、右肘)注射对比剂时奇静脉弓瓣显示率的差异;(2)观察胸部增强CT检查患者的动脉期(短延迟扫描时间)与静脉期(长延迟扫描时间)奇静脉弓瓣显示率的差异。(3)观察奇静脉弓瓣的形态。结果 (1)左肘注射18例患者中有1例(1/18)显示奇静脉弓瓣,右肘注射的544例患者中245例(45.04%,245/544)显示奇静脉弓瓣,右肘注射显示率明显高于左肘注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P=0.001)。(2)胸部增强CT检查中,短延迟扫描时间奇静脉弓瓣显示率为28.32%(81/286),高于长延迟扫描时间的显示率(2.10%,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0,P<0.001)。(3)562例患者共显示奇静脉弓瓣246例,其中二叶瓣(224例)明显多于三叶瓣(22例)。二叶瓣的患者中,两个瓣叶的排列方向呈左右垂直奇静脉弓排列188例、呈上下垂直奇静脉弓排列36例。结论 CT检查中,右肘注射对比剂、短延迟扫描时间时奇静脉弓瓣的显示率更高。奇静脉弓瓣有二叶瓣和三叶瓣,其中二叶瓣更常见,其2个瓣叶的排列方向以左右垂直奇静脉弓为多。  相似文献   

20.
正双上腔静脉变异常见于报道,但双上腔静脉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及卵圆孔未闭的变异却罕见报道。本例为成年女性尸体,现将在解剖过程中发现的变异报道如下。(1)双上腔静脉变异:右颈内静脉和右锁骨下静脉在右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右上腔静脉;左上腔静脉由左颈内静脉和左锁骨下在左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于主动脉弓及左心房后方下行,最终汇入冠状窦。从左胸锁关节到冠状窦行程长10.96cm,且未见有与右上腔静脉的吻合支。(2)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上缘从右至左发出4支,依次为右颈总动脉(外径7.68mm)、左颈总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