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湖北地区肋壳钉螺与光壳钉螺种群间亲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长江水系的湖北钟祥、蒲圻光亮钉螺和江陵、潜江、阳新助壳钉螺进行酯酶同工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电泳比较,结果显示:3地肋壳钉螺EST同工酶酶带数目、活性及Rf值完全一致;2地光亮钉螺与肋壳钉螺相比,酶谱特征也基本一致,EST同工酶仅1-3条弱带稍有差异;MDH同工酶仅蒲圻光亮钉螺与其它各地肋壳与光亮钉螺稍有差异,提示上述各地钉螺在种系进化上具有比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大陆的福建、湖北、云南、四川4个自然隔离群的13个县钉螺进行酯酶同工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电泳酶谱比较,EST共出现10~14条酶带,MDH共出现3~4条酶带。比较它们的酶谱特征可见:(1)同一省内不同地区间钉螺的酶谱非常相似,具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2)四川、云南2省钉螺的酶谱特征差异较小,而与福建、湖北2省的酶谱比较,差异明显;(3)4个自然隔离群钉螺呈现为3个地理分布种群,分别分布于福建、湖北和滇川3个区域,各群体共有的EST酶带有3条,MDH酶带仅1条,其它酶带数目和电泳迁移率均呈现明显差异,提示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已出现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不同自然隔离群钉螺的同工酶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中国大陆的福建,湖北,云南,四川4个自然隔离群的13个县钉螺进行酯酶进行工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电泳酶谱比较,EST共出现10 ̄14条酶带,MDH共出现3 ̄4条酶带。比较它们的酶谱特征可见:(1)同一省内不同地区间钉螺的酶谱非常相似,具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2)四川,云南2省钉螺的酶谱特征差异较小,而与福建,湖北2省的酶谱比较,差异明显;(3)4个自然隔离群钉螺呈现为3个地理分  相似文献   

4.
滇川钉螺的同工酶谱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滇川工地钉螺的同工酶谱特征及其亲缘关系,为钉螺分类提供资料。方法对采自四川省天全、绵竹、彭县;云南省大理、楚雄、洱源的钉螺分别进行解剖、匀浆,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对匀浆物电泳,分别进行苹果酸脱氢酶(MDH)和酯酶同工酶(EST)染色。结果MDH共分离出3条酶带,6地钉螺酶谱特征完全一致,Rf值为0.164,0.208,0.309,EST共分离出11~14条酶带,6地钉螺完全一致的酶带有8条,Rf值为0.074,0.296,0.373,0.408,0.497,0.520,0.601,0.651。结论2省间曾被命名为不同种群的钉螺亲缘关系密切;同时因长期的地理阻隔,各隔离群钉螺酶谱特征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湖北与云南两省钉螺酯酶同工酶酶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湖北阳新、江陵两地的肋壳钉螺和云南大理,楚雄、丽江三地的光壳钉螺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五地钉螺共分离出12条酶带,其中湖北两地的肋壳钉螺共分离出9条酶带,而云南三地的光壳钉螺共分离出11条酶带。两省钉螺的酶谱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7条酶带的性质不同和1条酶带的染色深浅不同。云南省三地的光壳钉螺的酶谱间仅略有不同,而湖北省两地的肋壳钉螺的酶谱则基本相同。因此认为,钉螺酯酶同工酶酶谱的特征能较好地反映钉螺属内的亲缘关系。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研究钉螺的遗传距离,从而定量分析钉螺属内的亲缘关系,并为钉螺的分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钉螺3种酶的酶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用淀粉凝胶同工酶电泳法比较了安徽及云南两省的钉螺的酸性磷酸酶(AcP,EC3.1.3.2)、过氧化物酶(Po,EC1.11.1.7)及酯酶(Est,EC3.1.1.1)的电泳带型。AcP及Po的同工酶中AcP1、AcP2及Po1、Po2由单态位点编码。Est的同工酶由4个位点编码,其中Est3在安徽的钉螺中为1条电泳快带,相对迁移率(Rf)为0.362±0.027;在云南的钉螺中为1条电泳慢带,Rf为0.340±0.036。  相似文献   

7.
检测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9省(市)的9地代表性钉螺的AAT、ACPH、AK、AO、APH、CK、EST、GDH、GPI、G6PD、HBD、ISDH、LAP、LDH、ME、MDH、MPI、NADD、OCT、PGM、6PGD、SDH、SOD、XDH24种酶。检得40个等位基因位点,117个等位基因;其中变异最大的位点是GPI和PGM-Ⅰ。2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3个以上。多态位点酶有14个,占所测酶的58.33%。表明中国大陆钉螺存在遗传多态现象。同时发现PGM、MDH酶是中国大陆钉螺及日本血吸虫共有的多态位点酶,为虫、螺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陆钉螺等位基因位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检测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9个省(市)的9地代表性钉螺的AAT、AcPH、AK、AO、APH、CK、EST、GDH、GPI、G6PD、HBD、ISDH、LAP、LDH、ME、MDH、MPI、NADD、OCT、PGM、6PGD、SDH、SOD、XDH24种酶。检得40个等位基因位点,117个等位基因;其中变异最大的位点是GPI和PGM-I。2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3个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等电点聚焦电泳方法对异盘、卫氏、扁囊3种并殖吸虫的MDH、EST、POD3种同工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卫氏和扁囊并殖吸虫3种同工酶的酶带数目及等电点分布完全一致,证明卫氏与扁囊并殖吸虫为同一虫种。异盘、卫氏和扁囊并殖吸虫EST同工酶酶带均为10条,其中等电点分布相同的5条,不同的5条。异盘与卫氏、扁囊并殖吸虫分别有10条和7条MDH同工酶酶带,这3种并殖吸虫共同的有3条酶带。异盘与卫氏、扁囊并殖吸虫分别有7条和16条POD同工酶酶带,其中仅1条酶带为3种并殖吸虫所共有。结果表明异盘并殖吸虫为一独立虫种。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对天津猪株(TJP)、来源不明株(X)、长春犬株(CCD)3个旋毛虫株肌肉期幼虫进行蛋白质和LDH、MDH、ME、SOD、ACP5种酶的同工酶分析。3株的蛋白电泳谱基本相似,仅TJP株最酸区2条区带较其他株不显著,LDH、MDH、SOD、ACP4种酶的酶谱均相同,仅TJP株的ME区带较其他株稍偏碱性。  相似文献   

11.
异盘和卫氏,扁囊并殖吸虫MDH,EST,POD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等电点聚焦电泳方法对异盘、卫氏、扁囊3种并殖吸虫的MDH、EST、POD3种同工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卫氏和扁囊并殖吸虫3种同工酶的酶带数目及等电点分布完全一致,证明卫氏与扁囊并殖吸虫为同一虫种。异盘、卫氏和扁囊并殖吸虫EST同工酶酶带均为10条,其中等是点分布相同的5条,不同的5条。异盘与卫氏、扁囊并殖吸虫分别有10条和7条MDH同工酶酶带,这3种并殖吸虫共同的有3条酶带。异盘与卫氏、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湖北钉螺及中华圆田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差异。方法 以螺软体组织制备粗制酶液,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定肋壳钉螺、光壳钉螺和中华圆田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结果 光壳钉螺、肋壳钉螺、中华圆田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值分别为(25.72 ± 2.27)、(14.56 ± 1.24) U/mL和(13.72 ± 1.06) U/mL,光壳钉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值高于肋壳钉螺(q = 21.46,P < 0.05)及中华圆田螺(q = 12.00,P < 0.05),中华圆田螺与肋壳钉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 = 1.62,P > 0.05)。结论 湖北钉螺及中华圆田螺体内酚氧化酶活力存在差异,可能与螺的生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旋毛虫蛋白质和五种酶的同工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对天津猪株、来源不明株、长春犬株3个旋毛虫株肌肉期幼虫进行蛋白质和LDH、MDH、NME、SOD、ACP5种酶的同工酶分析。3株的蛋白电泳谱基本相似,仅TJP株最酸区2条区带其他株不显著,LDH、MDH、SOD、ACP4种酶的酶谱均相同,仅TJP株ME区带较其他株稍偏碱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探讨钉螺被人为迁移至南水北调山东受水区后其子代钉螺壳形变化特点。方法 方法 取微山湖区独山岛饲 养的钉螺, 以亲代钉螺107只为对照组, 同时测量子1代螺115只、 子2代螺107只, 收集螺体壳长 (L)、 壳宽 (W)、 壳口宽 (AW)、 壳口长 (AL)、 唇脊厚度 (LIT) 等数据, 并计数体螺旋纵肋数。结果 结果 子代钉螺LIT明显减少, 并随子代数增加呈递减 状态, 三代螺两两比较, LI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同时, 子代螺L和AL降低, W和AW增加, 壳口长与宽之积增加, 体螺旋纵肋数增加。结论 结论 微山湖子代钉螺的螺体变小、 螺壳变薄, 提示微山湖区非完全适宜钉螺孳生, 但是种群可以生 存多年。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6县钉螺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云南省楚雄、巍山、大理、洱源、丽江、永胜6县的钉螺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结果各地钉螺均显出10—11条同工酶带,其中有5条主带,4条弱带,其带形、酶带活性和迁移率各地完全一致,且重复性较好,结合各地钉螺形态一致,提示上述6地钉螺的亲缘关系密切,为今后研究云南省钉螺的分类提供了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钉螺齿舌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4省11地外形特征有明显差异的粗肋、细肋和光壳钉螺的齿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1.一地钉螺无特定的,能与其它各地钉螺相区别的齿舌公式;2.同一钉螺齿式不一致的现象普遍存在;3.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钉螺间常有相同占优势的齿舌公式;4.各地钉螺间齿排横列数未见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进一步证明钉螺齿式不宜作为分类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集云南、四川、广西、福建、浙江5个省、自治区的光壳钉螺和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6个省、市的肋壳钉螺。从每个地区钉螺的优势群中抽样解剖5~10个钉螺,结果表明,光壳钉螺齿舌带的长、宽度均略小于肋壳钉螺,而齿片的横列数却多于肋壳钉螺。各地钉螺或同一钉螺的齿舌公式虽有差异,但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具有常见的齿舌公式。例如肋壳钉螺的中央齿公式以(1-1-1)/(3-3)为主,占66.7%,而在光壳钉螺中,(1-1-1)/(3-3)和(2-1-2)/(3-3)各占40%。这些观察结果可作为钉螺分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云南光壳钉螺在实验室内生存时间。方法在云南省鹤庆县和永胜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采集钉螺,室内经逸蚴法选择未感染血吸虫的成螺采用泥盘草纸法饲养,观察并比较两地钉螺生存期。结果云南光壳钉螺成螺室内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2.36%、29.11%、13.08%和0.21%,其中鹤庆钉螺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4.66%、38.91%、19.46%和0.45%,永胜钉螺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70.36%、20.55%、7.51%和0。云南光壳钉螺成螺平均生存时间为20.9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0.67个月,其中鹤庆钉螺平均生存时间为22.9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63个月,永胜钉螺平均生存时间为19.1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9.8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云南光壳钉螺成螺室内平均生存时间约为20个月,不同产地钉螺生存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钉螺能否在巢湖生存繁殖.方法选择巢湖湖区的马尾河口和巢湖闸两处为实验区,巢湖东岸高林山区为对照区,投放无为县江外滩的肋壳钉螺和巢湖东岸高林山区的光壳钉螺,观察钉螺在放养不同时间后的生存繁殖情况.结果1年后,实验区和对照区均有相当数量存活的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螺;研究期间在实验区和对照区均检获了一定数量的光壳钉螺和肋壳钉螺幼螺;产卵期间实验区和对照区肋壳钉螺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光壳钉螺存活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产卵期间无论是光壳钉螺还是肋壳钉螺,各实验区雌螺卵巢中所含螺卵数与同一月份对照区同类雌螺卵巢中所含螺卵数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肋壳钉螺、光壳钉螺均能够在巢湖生存繁殖,但光壳钉螺在巢湖的生存状况不及其在高林山区的生存状况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γ拟钉螺分类演化的遗传学基础。方法:用微量平面淀粉胶电泳法,检测浙江省开化及淳安县6个螺群宋氏γ拟钉螺和1个螺群中国γ拟钉螺的24种等位基因酶谱。结果:共测得29个位点,宋氏γ拟钉螺多态位点所占比例为6.9%-13.8%;中国γ拟钉螺全部为单态位点。宋氏γ拟钉螺的种内Nei氏遗传距离(Nei'sD)小于0.12;但宋氏γ拟钉螺与中国γ拟钉螺两者种间Nei'sD为0.73。结论:在等位基因水平显示γ拟钉螺种内变异不明显,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