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亚萍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1):889-889,891
目的探讨胃超声造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胃超声造影检出得局限性胃壁增厚66例患者资料。均常规检查后饮"胃窗"显像液,观察胃病变部位、胃壁厚度和蠕动情况。结果胃癌以胃窦部近小弯侧多见,胃壁部明显不均匀、不规则增厚,局部蠕动僵硬。胃溃疡49例,胃超声造影检出42例,不能明确区分者5例,漏诊2例;胃癌17例,胃超声造影检出14例,不能明确区分3例。胃癌诊断符合率为82.3%(14/17)。结论胃超声造影对胃癌诊断符合率较高。胃超声不仅能清晰显示胃腔内病变,还能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及胃腔外周邻近器官情况,且检查无痛苦无创伤,是胃癌筛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明兴  张朝晖  王珂 《四川医学》2000,21(10):919-920
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1994年 8月至 1999年 8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 ,以上腹胀痛、呕吐、黑便、消瘦 ,初诊为胃溃疡、胃癌 ,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胃肿瘤者 6 0例 ,男 4 7例 ,女 13例 ,年龄 32~ 70岁平均 54岁。1.2 方法 :应用美国 ACUSON12 8xp10 c彩色多普勒电脑超声诊断仪 ,频率 2 .5~ 4 .0 MHz凸阵探头 ,5.0~7.0 MHz线阵探头。采用上海长征医院研制的“胃超声增效液”10 ml配温开水 50 0 ml口服 ,作常规胃 B超显像检查 ,观察胃壁厚度、层次清晰度及其连续性 ,观察胃肿瘤部位、浸润深度、范围大小、回声强弱、胃…  相似文献   

3.
收集胃癌病例 40例 (其中包括 3例胃癌复发 ,2例原位癌 ) ,结合有关文献对其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收集 1 998年 1 0月~ 2 0 0 0年 1 0月两年间在该院行胃 CT扫描并均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胃癌40例。男 2 7例 ,女 1 3例 ,年龄 2 7~ 75岁 ,平均 5 9岁。其中胃窦癌 1 9例 ,胃体、底及全胃癌 1 6例 ,胃癌术后复发 3例 ,原位癌 2例。在 CT扫描前一天晚上禁食 ,扫描前 5~ 2 0 min口服温开水 80 0~ 1 2 0 0 ml,检查前常规 65 4 - 2肌注 ,使用 CT扫描仪为GE980 0 Hight,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平扫及增强 ,层厚、间隔均在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超声诊断为胃癌后经胃镜检查或手术后取活检确诊为胃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超声仪器为东芝SSA-680、飞利浦-IU22,探头频率2.5-5.0 Hz(凸阵)。结果:46例患者中不同类型胃癌的表现如下:以病变的部位划分,贲门癌9例,胃体部癌3例,胃底癌8例,胃角部癌7例,幽门管癌15例,全胃癌4例。 T1期2例,T2期20例;T3期14例,T4期9例。结论:超声弥补了X射线和胃镜的不足,为胃癌正确诊断、有效治疗及预后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残胃癌与残胃复发癌内镜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因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 5a以上残胃发生的癌为残胃癌 ,胃癌术后残胃发生的癌为残胃复发癌。我院在 2 3a间经内镜检查残胃患者 2 5 8例 ,发现残胃癌 10例 ,残胃复发癌 2 2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内镜检查因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 16 0例 ,发现残胃癌 10例 ,发生率 6 .3% ,男 9例 ,女 1例 ,年龄 4 3~ 6 9a ,平均 5 7.3a。因胃溃疡及其并发症行胃次全切除术的患者 5 0例 ,发生残胃癌 7例 ,发生率 14 .0 % ,而因球溃疡及其并发症行手术的患者 90例 ,发生残胃癌 3例 ,发生率3.3%…  相似文献   

6.
小肠血管畸形合并出血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肠血管畸形临床上罕见 ,常规检查难以发现病变 ,由于诊断困难 ,常造成治疗的延误。笔者总结我院 1994~ 2 0 0 1年间经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和 /或手术证实的 4例小肠血管畸形合并出血 ,就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进行讨论 ,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2 3、30、4 0、5 8岁 ,平均 38岁。临床表现 :反复间歇性黑便 (1~ 5年 ) ,伴不同程度贫血 ;其中 1例住院期间出现急性大量出血 ,2 4 h内排血便总量达 12 0 0 ml,经急诊手术治愈。1.2 特殊检查  3例行胃镜检查 ,2例提示慢性浅表性胃…  相似文献   

7.
45例胃溃疡合并真菌感染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霉菌病临床较少见 ,但危害性较大 ,1 990~ 1 999年间 ,我科共收检胃的病理标本 1 785例 ,其中检出胃真菌感染 4 5例 ,占同期的 2 .5% ,现将其临床与病理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 4 5例胃溃疡合并真菌感染患者 ,男 2 5例 ,女2 0例 ,年龄 4 3~ 6 5岁 ,平均 4 5岁 ,2 0例有呕血史 ,2 5例有黑便史 ,4 0例有上腹部规律性疼痛史。根据患者临床症状 ,X线表现 ,胃镜观察及手术所见 ,拟诊胃癌 2 0例 ,溃疡癌变 1 0例 ,胃慢性溃疡 1 5例。 4 5例手术标本按常规取材 ,石蜡切片 ,HE染色。2 结  果肉眼检查  4 5例病检标本 ,病变都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胃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总结胃癌的超声诊断要点。方法 对46例患者首先行B超检查、可疑病变者饮水500-800ml,观察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幽门各层胃壁结构,记录病变声像图表现,胃蠕动情况及周围浸润征象,结果 45例与病理符合,假阳性1例,符合率97.8%,结论 胃癌的超声检查与X线钡餐造影、罗镜检查可做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9.
残胃癌的外科治疗(附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数学者认为 :残胃癌是指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或胃空肠吻合术等手术 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1] 。对于发生于胃癌术后的是否属于残胃癌 ,其时间间隔应为多少 ,仍有很大争议。我院自 1980年至 2 0 0 0年间共收残胃癌 2 6例 (同期收住的 11例胃癌术后出现的残胃癌未包括其内 ) ,现将 2 6例残胃癌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残胃癌 2 6例 ,男 2 4例 ,女2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年龄 5 9.3岁 ,男女比例为 12∶1,确诊前症状持续平均时间为 6 .8个月 ,5 0岁以上占 84 .6 % (2 2 / 2 4 )。吞咽不畅 8例(3…  相似文献   

10.
胃部占位性病变历来以传统检查方法 (上消化道气钡造影 ,内窥镜 )为主 ,自 80年代后期CT技术引进后弥补了传统检查手段的许多不1 资料和方法40例患者中 ,男 2 9例 ,女 1 1例 ,年龄 2 8- 70岁 ,其中贲门癌 8例 ,胃窦癌 2 0例 ,胃体癌 5例 ,平滑肌瘤 2例 (其中平滑肌肉瘤 1例 ) ,胃底静脉曲张3例 ,胃外压性病变 2例。除胃底静脉曲张经临床证实外 ,其余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CT检查前30例患者饮纯水 80 0ml,上扫描床平躺后再用吸管饮纯水 1 0 0 - 2 0 0ml,臀部抬高 1 5 - 2 0度 ,1 0例病人常规服用含碘的泛影葡胺 5 0 0 - 80 0。全部病人经…  相似文献   

11.
bF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胃癌生长、转移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4 8例胃癌患者、51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及 30例健康正常人的血清bFGF表达水平。结果  1.胃癌组血清bFGF表达值( 42 4 8± 11 73)pg/ml,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 (P <0 0 5) ;2 .胃癌组TNM各期中IV期组血清表达值 ( 75 36± 14 78)pg/ml,高于Ⅰ、Ⅱ、Ⅲ期各组 (P <0 0 5)。结论 血清bFGF表达水平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超声检查在胃溃疡性病变随访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8年4月1日至2021年7月1日我院就诊的内镜下诊断为溃疡性病变,且首次病理活检结果为良性的142例患者进行超声随访检查。每隔2周进行1次超声检查,随访时间3~12周(平均8周)。结果显示,胃溃疡性病变整体检出率为80%(114/142)。对长径<5 mm、5~<10 mm、10~<15 mm和≥15 mm溃疡性病变的超声检出率分别为33%、75%、97%和100%。对胃窦、胃角、胃体病变的超声检出率分别为76%、89%、88%;而胃底(2例)和贲门(6例)溃疡性病变均未检出。随访中,92例约8周规范抗溃疡治疗后病变痊愈;22例规范抗溃疡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后再次胃镜活检,1例确诊为胃癌,21例为良性。良性患者中16例选择手术(2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胃癌,14例术后病理为良性慢性溃疡),5例仍选择规范抗溃疡治疗,3个月后痊愈2例,3例仍未痊愈则选择手术(2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胃癌,1例术后病理为良性慢性溃疡)。因此认为超声检查可及时监测胃溃疡性病变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尤其适合溃疡性病变长径>5 mm且位于胃窦、胃...  相似文献   

13.
500例纤维胃镜粘膜活检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敏 《海南医学》2003,14(9):40-42
近年来 ,纤维胃镜 (以下简称纤镜 )检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5 0 0例胃粘膜活检的详细观察 ,探讨各种胃粘膜病变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和病理诊断工作中的一些问题。1.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 1996 .0 1— 2 0 0 1.12间应用纤镜采取胃及十二指肠粘膜活检 5 0 0例。活检取材每例 3— 8块 ,平均 4块。所送胃粘膜标本部位 ,大多数为胃窦部粘膜 ,体部粘膜只 4 4例 ,移行部粘膜 2 9例。组织经 10 %福尔马林液固定 ,常规石蜡切片 ,H -E染色及W -S银染 ,少数病例行AB PAS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CEA .SP法 )。按全国胃癌病理协作组协定的胃粘膜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旨在评估小探头超声 ( MPS)在上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例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灶的患者行 MPS检查。结果 :MPS检查的 2 6例患者中食管平滑肌瘤 3例 ,食管癌 2例 ,胃息肉 5例 ,胃平滑肌瘤 3例 ,胃癌 3例 ,异位胰腺 2例 ,胃外压迫 2例 ,十二指肠息肉 1例 ,未见明显异常者 5例 ,其中有 1例胃炎误诊为胃癌。部分病例经手术或内镜病理检查证实。经 MPS检查诊断明确者 2 4例 ( 92 .3 1% ) ,其中内镜检查诊断明确者 19例 ( 73 .0 8%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对上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的鉴别 ,MPS显著优于常规内镜 ,对消化道肿瘤的浸润深度也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19912 0 0 1年 ,我院经胃镜、B超诊断及病理、手术证实的胃癌 63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胃镜、B超对该病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  本组 63例中 ,男 3 8例 ,女 2 5例。年龄 3 2 78岁。全部经胃镜、B超检查、病理证实。 5 4例实施手术。 4例为早期 ,余均为进展期胃癌。其中贲门癌 2例 ,胃底贲门癌 4例 ,胃体部癌13例 ,胃角部癌 12例 ,胃窦部癌 2 2例 ,皮革胃 4例 ,残胃癌 2例。病理诊断 :胃腺癌 46例 ,粘液腺癌 9例 ,乳头状腺癌 3例 ,低分化腺癌 3例 ,未分化细胞癌 2例。2 结果  本组胃镜诊断与手术、病理相符 61例 ( 97% ) ,疑…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综合治疗晚期胃癌 6 4例 ,疗效满意 ,为配合治疗 ,我们做了许多护理工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4例 ,男 5 2例 ,女 12例 ,年龄 2 6岁~ 78岁 ,中位年龄 5 2岁。病变位于胃窦部 4 8例 ,胃体部14例 ,胃底部 2例。直径 4cm~ 12cm。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转移 (最多不超过第 2站淋巴结 )或浆膜浸润 ,或周围器官粘连等 ,但无器官转移 ,临床上均属于Ⅱ期胃癌。全部病例均采用了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术中化疗、术后静脉化疗等。结果所有病例无近期并发症 ,切口愈合良好 ,均在术后第 4d~ 8d恢…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浸润型胃癌又称“皮革胃”。临床上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造影和内窥镜检查确诊。 CT检查时“皮革胃”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现将 1 1例“皮革胃”CT表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1例中男 8例 ,女 3例。年龄 5 1~78岁 ,平均 62 .5岁。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疼痛不适、消瘦、上腹包块等。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1 .2 检查方法 采用日立 W5 5 0型全身 CT扫描机 ,1 2 0 k V90 m A,自膈顶扫描至肝下缘。所有病例均作增强扫描 ,采用 30 0 mg/ ml的 Omnipaque 1 0 0 ml肘静脉快速注入。检查前常规口服 1 0 0 0~ 1 5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胃-十二指肠往返运动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27例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病例的临床资料,按照胶囊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方式分为:(1)胶囊无往返运动而自行进入小肠的自主下行组(193例);(2)胶囊有胃-十二指肠往返运动的往返运动组(24例);(3)胶囊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而需用胃镜送入小肠的胃内滞留组(10例)。统计分析往返运动组的往返时间、往返次数、到达部位等,比较三组之间胃通过时间(GTT)、全小肠检查完成率(CER)、完成全小肠检查者的小肠通过时间(SBTT)、胶囊滞留率等。结果共有10.6%(24/227)的病例存在胃-十二指肠往返运动;除1例胶囊始终往返运动而无法计算相应数据的病例,23例的往返时间为(36.4±33.1)min,往返次数为(8.1±19.6)次,胶囊到达部位十二指肠球部13例,球降交界部8例,降部2例;自主下行组的GTT为(40.4±32.4)min,往返运动组为(65.5±44.8)min,胃内滞留组为(141.9±54.8)min,三组之间和每组两两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三组之间CER、SBTT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内滞留组的滞留率20.0%(2/10)高于自主下行组1.0%(2/193)(P〈0.01)。结论往返运动使该组的GTT长于自主下行组,而趋近于胃内滞留组,但对胶囊内镜检查的不良影响似乎并不严重,所以只要往返运动耽误的时间不是太长(GrIT不超过90min),可不必为患者做提前人工干预。  相似文献   

19.
外科手术是治疗消化性疾病的重要方法 ,而胃镜是正确诊断残胃病变的重要手段 ,且可以对某些病变进行治疗。为了解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情况 ,分析了我院 1 999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82例手术后残胃的胃镜观察结果 ,这对于预防和治疗手术后残胃并发症可能有指导意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住院及门诊的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残胃患者 82例 ,其中男 67例 ,女 1 5例 ,年龄2 4~ 72岁 ,平均 5 2岁。手术原因 :消化性溃疡 41例 ,胃癌 2 8例 ,上消化道出血 5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3例 ,胃穿孔 2例 ,贲门及胃体高位癌 3例。手术方式 :毕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胃癌在CT中的不同表现以提高CT对胃癌诊断价值的认识。方法55例患者经手术和(或)内镜病理证实为胃癌。按常规行胃部CT扫描检查,检查前空腹状态下服水约800~1500ml,检查前10min肌注654—220mg,作增强前后扫描。结果胃壁增厚1~2cm,范围〈5cm者4例,胃壁增厚〉2cm伴有局限肿块18例,胃壁增厚〉2cm伴有广泛(环形)肿块20例,邻近器官侵犯36例,淋巴结转移28例。CT对病变的检出率100%,定性准确率95.1%。结论CT对进行性胃癌的诊断有其独到之处,对外科术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