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远程会诊在影像医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在2020年12月~2021年8月到武汉市江夏区19所基层卫生院中接受诊治的38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基层卫生院收治后均出现了疑难病症或危重病症,基层卫生院放射科医师需要将患者的检查结果上传到Crealife的ST-PACS远程会诊系统中,与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放射科医师共同进行远程会诊,并给出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患者总确诊例数为3800例,正确诊断率为98.44%;所有参与会诊的122位放射科医师对本次远程会诊的评价好评率为96.72%。结论:在影像医学中应用远程会诊系统,可以有效分析出一些疑难病症患者的疾病特点,有利于提升患者疾病确诊率,同时能够整合、优化分配院内已有医疗资源,有利于不断提高我院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值得保留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CR系统与屏-胶组合系统照片的质量对比分析,对CR系统的优越性加以阐述。方法 随机抽取CR系统X片和屏-胶组合X片各6 000例进行质量对比分析。结果 6 000张CR片中,甲级片4 962张,占82.7%;乙级片960张,占16%;丙级片78张,占1.3%。6 000张屏-胶片中,甲级片3 132张,占52.2%;乙级片2 598张,占43.3%;丙级片270张,占4.5%。结论 CR系统照片质量明显好于屏-胶组合系统。CR系统的应用相对降低了对摄影技术要求,明显提高了甲级片率,并且降低了X射线辐射量,有着屏-胶系统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精神疾病患者CR胸部CR技术,掌握CR技巧,评价应对方案对精神疾病患者胸部影像图像质量的作用。方法:收集整理某医院2009年度1 000例脑科住院患者CR胸片图像,由4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放射科医师分组进行读片评析。结果:1 000例精神疾病患者胸部CR图像中,甲级片923张,甲级片率92.3%;乙级片62张,乙级片率6.2%;废片15张,废片率1.5%。结论:通过CR质量控制,明确各类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特点,制定的应对方案能有效提高胸部CR影像质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平板探测器DR技术胸部的临床应用及使用中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费忠  钱英 《医疗装备》2011,24(3):10-11
目的:探讨DR胸部X线片的临床应用及使用中维护。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9月使用DR系统胸部摄影进行统计和影像质量评测。结果:1000张胸部平片中,甲级片928张(92.8%),乙级片40张(4%),丙级片27(2.7%),废片5张(0.5%)。结论:数字摄影系统成像质量好,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影像特性后处理,在胸部摄影中具有充分显示肺组织结构的能力,为肺部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5.
医学影像技术在近年来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临床诊断、科学教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是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三维医学影像后处理过程中,实现三维医学影像快速、高效重建。通过搭建医学影像后处理云平台,实现临床诊断和远程治疗的实时性。因此,构建医学影像三维后处理云平台,开展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影像转诊、虚拟影像专科、远程教学、图像内容检索等服务,实现区域内影像设备及影像诊断专家的充分共享和高效协作,对于均衡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提高影像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幼儿怀抱式胸部前后位摄影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采用怀抱式胸部前后位摄影方法及传统仰卧位拍摄的各100例幼儿胸部X线片进行对比。均采用同等曝光参数,对照分析2组影像质量。结果:采用幼儿怀抱式胸部前后位摄影方法(以下简称新方法)甲级片87例,乙级片11例,丙级片2例。采用传统的仰卧位胸部摄影方法甲级片29例,乙级片61例,丙级片10例,采用新方法组患儿配合率为95%,采用传统方法组患儿配合率为23%。结论:对于幼儿的胸部X线摄影,怀抱式胸部前后位摄影方法较传统方法影像质量更高,患儿更易接受,摄影操作更具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移动DR摄影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达到提高影像质量的目的。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应用质控后589例危重患者DR床旁摄影资料。结果根据国家影像质控标准对DR床旁胶片质量进行评价,甲级片率:55%,乙级片率:34%,丙级片率:10%,丁级片率:1%。结论通过对移动式DR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显著的提高了DR床旁摄影的影像质量,对临床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py,DR)无线平板探测器在床旁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由无线平板探测器和有线平板探测器分别采集的175张床旁胸部正位片,依照X线的照片评分标准利用双盲法对X线照片进行质量分类,并统计其各自所占的比例。结果:2种探测器分别采集的175张床旁胸部正位片中,使用无线平板探测器采集的图像甲级片率为93.1%,乙级片率为6.9%,无丙级片及废片;使用有线平板探测器采集的图像甲级片率为81.1%,乙级片率为15.4%,丙级片率为3.5%,无废片。结论:DR无线平板探测器所采集的图像能提供更加优质的影像资料,而且操作更加方便,更有利于提高床旁检查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如何持续有效地控制医学影像诊断质量,降低诊断差错,急需可行方法和措施.我院通过建立医学影像报告更正制度,对影像诊断过程进行全面监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现总结如下.1 写片医生在书写诊断报告时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我们整理了我院放射科2009年11月-2010年10月的诊断报告质量检查记录汇总,共记录了1 920条.该记录是核片医生在日常核片过程中实时记录的写片医生在书写诊断报告时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经科质控员整理归纳,这些常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解剖概念不清,诊断报告中对病变的描述不够准确细致,对病灶大小、增强前后CT值常常不描述. (2)诊断的度有时把握不好,过度诊断或过轻诊断. (3)阅片不够认真仔细,随意套用诊断报告模板,将某些脏器如胆囊、脾脏、子宫等已手术切除者,仍在诊断报告中描述. (4)诊断不体现疾病轻重,无逻辑性,将临床关注和较重要的诊断随意排列在一堆诊断中,对某些性质难定的病变轻率下诊断结论,也不作相应的建议.(5)对临床病史提供不详细者不再进一步询问相关病史. (6)不注意检查技术和方法的描述,套用诊断报告模板,不根据实际检查情况作相应的修改. (7)在电脑上过快输入文字,不注意校对,错别字多,标点符号滥用,诊断语句不通顺等.  相似文献   

10.
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在放射影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在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自行开发的放射科信息系统软件,在报告书写界面增加图像质量评判窗口;分析图像产生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提高图像质量。结果:根据按季度统计的138张丙级片,在每季度照片总数略有上升的基础上,丙级片数逐步下降,照片质量在稳步提高。结论:应用RIS对放射影像进行质量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影像质量,减低了科室成本,提升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床旁胸部CR拍片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放射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拍摄的100张床旁胸部CR片,另选取在2011年1月以前拍摄的100张胸部普通屏/片,比较CR片与普通屏/片的甲级片率、乙级片率、丙级片率、废片率,重复拍摄率.结果 CR片的甲级片率56%(56/100)、乙级片率33%(33/100)、丙级片率10%(10/100)、废片率1%(1/100)、重复拍摄率1%(1/100).普通屏/片的甲级片率11%(11/100)、乙级片率42%(42/100)、丙级片率36%(36/100)、废片率11%(11/100)、重复拍摄率11%(11/100).CR片与普通屏/片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床旁胸部CR拍片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拍片的效果好、质量高、废片少、减少了重复拍摄对患者产生辐射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发影像交互速度快、实时性强的野战卫勤医学影像学远程诊断系统。方法:运用VC++6.0、Leadtools开发包、VNC(虚拟网络计算)源码在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中开发。结果:该系统成功地实现了战地医学影像的采集、处理、远程交互会诊与图文报告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该系统影像交互速度快、实时性强、影像清晰度高,在低带宽的无线网络条件下也能具备优异的速度和性能。该系统能够提升野战卫勤医学影像信息化与网络化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四川秦巴山区乡镇卫生院放射诊断应用及专业人员现状,分析基层医学影像人员工作量、人才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秦巴山区开江、平武、通江、旺苍县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126家乡镇卫生院的普通放射诊断检查频度和人员配置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乡镇卫生院医疗门诊量年均16431人次,放射诊断检查应用年均2456人次,放射诊断检查年应用占门诊量的14.95%,乡村全人口放射诊断应用为212人次/千人口;在有放射工作场所的乡镇卫生院中,放射人员配备率为36.51%,其中中专和专科学历占78.82%,初级职称占55.29%。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调查显示,大专毕业生的需求率达82.98%。结论 四川秦巴山区乡镇卫生院放射诊断检查应用低,医学影像专业应用人才贫乏;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对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14.
PACS系统在实现放射科完全数字化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几年来我院PACS系统的组建和应用经验,探讨PACS系统在放射科数字化建设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ACS实现了CR、CT、MRI、DSA等医学影像存储、传输,医生通过PACS影像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多种后处理等。结果: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科医生已熟练掌握了PACS的一般应用方法,运用该系统实现了无胶片阅片,诊断质量得到提高,诊断报告生成速度加快,患者的候诊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运用PACS系统实现了影像数字化、无胶片化,能大大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5.
DSA在肝动脉造影中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动脉造影中影响DSA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探讨DSA在肝动脉造影的价值及效果。方法:选择36例肝肿瘤患者,Seldinger方法经股动脉插管,用RH造影导管行肝动脉造影。结果:36例患者的192幅图像中,甲级片178幅,占92.7%;乙级片9幅,占5.3%;丙级片5幅,占2%。结论:选择性应用图像后处理功能处理乙丙级片,图像均有好转并能达到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6.
陈亚洲 《医疗装备》2012,25(1):27-28
比较数字X线摄影(DR)与传统屏-片摄影在小儿胸部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400例小儿患者分别采用DR与传统屏片胸部检查,并对图像质量、检查照射剂量、从检查到胶片出来的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200例小儿胸部DR(DR组)甲级片176例、乙级片18例、丙级片6例、废片0例;200例小儿胸部X线(常规组)甲级片96例、乙级片54例、丙级片45例、废片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76.1,P〈0.01),DR组的平均照射量为(1.63±0.11)mAs,常规组为(2.96±0.23)mA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3.8,P〈0.05)。开始检查到图像打印成胶片,DR组所需时间平均为(3.5±0.6)min,常规组则为(10.1±2.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9,P〈0.05)。结论:小儿胸部DR弥补了传统屏片的不足,其影像质量优良,吸收剂量明显减少,且后处理功能、工作流程能力均优于屏片系统,图像可作数字化存储和远程传输。  相似文献   

17.
崔军  刘钢  丁仁厚  程湘 《医疗装备》2013,(11):17-18
目的:分析PACS系统数数字化的临床应用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医院放射科的工作站作业过程中有院内4位专业医生按照甲级医院的凭片标准,通过对25002张使用的PACS系统后成立的影像照片的质量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并在此过程中将照片质量按照甲、乙、丙、废片进行分类,做出工作量及业务收支的综合统计,再将其综合得出的统计数据与PACS系统应用之前的图像质量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在进行分类之后的数字化摄影检查的25002张照片中的甲级片21987张(87.03%),乙级片2410张(9.45%),丙级片486张(3.2%),废片119 (0.32%).将得到的数字结果与PACS系统应用之前做比较.结论:通过在PACS系统使用前后对于影像成像质量的对比可以得出,PACS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使得医院放射科的图像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更使医院影像科的就诊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进而促进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并由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胸部DR片投照质量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放射科于2009年2月~2010年5月拍摄的胸部DR片共抽查了1 050例,对1 050例胸片的投照过程和投照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1 050例胸片均为甲级片和乙级片,其中甲级片1 279张,占80.0%。结论应重视投照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加强投照质量技术控制,加强投照工作人员的业务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有效的途径对医学影像诊断报告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选出有代表性的数据,利用统计学处理,对各项控制内容作出对比评估。结果:根据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要求及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并完善一系列的核心制度及控制方法。结论:对影像诊断报告科学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诊断质量及工作效率,为提高影像学诊断质量评价与管理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分级医疗平台,实现急、慢病分治、双向转诊的医疗模式。方法以综合医院为区域医疗中心,采取区域化多级分布式存储管理方式构建集成化的影像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的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ACS),连接协作医院影像设备,实现影像数据采集和传输自动化、业务流数字化以及数字化阅片。结果实现跨院之间的医学影像数据的双向集成,协作医院所覆盖的患者均可享受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的专家级诊断服务。结论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可降低影像检查成本,方便患者就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