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特点及转归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探讨重型病毒尾肝炎的病原学特点。收集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418例,分析其病原学分型及乙型肝炎病毒不同病原学模式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急性重型肝炎以甲型、戊型及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愈后病毒阴转率较高。亚急性有慢性重型肝炎以乙型肝炎病毒毒感染居首,占92.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模式中,以HBsAgHBeAbHBcAb阳性的重型肝炎发病及死亡率最高。乙型肝炎病毒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单独感染比较,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单纯TTV感染可导致重型肝炎。重型肝炎发病后HBVDNA可自然阴转,阴转率可达53.6%。重型肝炎仍以乙型肝炎病毒病毒感染为主。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发生基因突变可能较易发生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慢性重型肝炎的病原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慢性重型肝炎(下称慢重肝)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11例患者的选择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所有病人均抽血做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原学检查。结果 111例慢重肝患者中,HBV感染者108例(97.30%),HEV感染者22例(19.82%),HAV感染者4例(3.60%),甲-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者3例(2.7%)。单纯乙肝病毒感染者83例(74.77%),其中HBV DNA阳性率18.07%(15/83),HBeAg阳性率57.83%(48/83)。乙、戊重叠感染者21例(18.92%),乙、甲重叠感染者3例(2.70%),乙、甲、戊三重感染者1例(0.90%)。结论 (1)HBV感染是慢重肝最多见原因。其中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V DNA、HBeAg的阳性率均不很高,二者同时阳性者更少,说明其在慢重肝的发生中不起决定性作用。(2)HBV与其它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在慢重肝中占一定比例。尤其是乙、戊重叠最多。单纯HEV感染诱发重型肝炎者不多见,而在中、重度慢性乙肝或肝硬化基础上再感染HEV,易发展为慢重肝。HBV与HAV重叠较少见,本组与HCV或HDV重叠发生慢重肝者未见。(3)还有3例慢重肝甲-戊肝病原学指标均阴性(可除外药物、酒精、中毒等原因所致慢重肝),提示仍有一部分慢重肝病因未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毒重叠感染情况和HBV DNA阳性与相应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HBVM )表现形式 ,我们检测了 6 5例患者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 :1997年 6月~ 1998年 9月本院住院患者 6 5例 ,排除慢性酒精性肝病、血吸虫肝病、药物中毒性肝损害。男性 5 6例 ,女性 9例。年龄 17~ 77岁 ,平均年龄 ( 4 0 .7± 10 .5 )岁。诊断根据 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定标准。2 .方法 :空腹静脉血清查抗HAVIgM。HBVM、抗HCVIg M /IgG、HCV RNA、抗HD…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各型重型病毒性肝炎418例,分析其病原学分型及乙型肝炎病毒不同病原学模式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重型肝炎以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为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愈后病毒阴转率较高。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居首位,占92.8%。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模式中,以HBsAg、HBeAb、HBcAb阳性的重型肝炎发病及死亡率最高。乙型肝炎病毒与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单纯感染比较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单纯TTV感染可导致重型肝炎。重型肝炎发病后HBV DNA可自然阴转,阴转率可达53.6%。结论重型肝炎仍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发生基因突变可能较易发生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2959例血清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人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全国每年仅乙型肝炎的发病人数约269万例。为了解南京地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对近三年来收治的295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材料与方法一、调查对象2959例系本研究所1994年1月~1997年8月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年龄4~75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进行抗一HAVIgM、HBVM、抗一HCVIgG、抗一HEVIgG及HB、DNA、HCVRNA血清学测定,部分患者测定血清HGVRNA。二、检测方法血清甲、乙、丙、戊相关抗原抗体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 相似文献
6.
急性病毒性肝炎1711例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福州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的特征.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份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急性散发性肝炎患者1 711例,进行血清病原学分型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 711例中,男性患者1 175例,女性患者536例,男女性患者之比为2.2:1.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占12.16%、54.88%,未分型占32.96%.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87岁,甲型肝炎病例中15~39岁者占83.65%,14岁以下者占14.9%,戊型肝炎病例中30~69岁者占89.00%,每年第一、二季度为高发季节,分别占34.02%、29.46%;2003-2004年间发病数高于其他年份.结论: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福州地区常见的急性肝炎类型;接种甲肝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卫生有助于预防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亚急性重型与慢性重型肝炎预后评分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为民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6):376-377
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如能及早准确地判断患者的预后,对于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将患者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对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此分期方法比较笼统,缺少综合量化指标。为此,在分析与预后相关诸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简便的评分方法,以替代现行的分期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1996-2002年住院的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73例,其中男60例,女13例;年龄18~72 相似文献
8.
9.
10.
老年重型肝炎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近年来老年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笔者对本院1998-2001年收治的老年重型肝炎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64例,女4例,共68例,年龄61~74岁,平均67.1岁。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1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结果示:44例AFP升高,占72.13%,AFP升高组抢救存活率(59.09%)明显高于AFP正常组(23.53%);总蛋白(TP)平均值(59.14G/L)明显低于AFP正常组(65.00G/L)。AFP升高呈一过性,高峰时间约在肝功能开始恢复后5~15天,提示AFP升高可能与肝细胞再生有关,为预后良好的一个指标,文末对AFP升高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观察重型肝炎患者心电图变化。115例重型肝炎患者心电图(ECG)异常74例,占64%。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占22.3%。在治疗重型肝炎的同时,应注意心脏的病变,对危重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15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5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应用SPSS 10.0及STATA软件对15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亚急性重型肝炎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好发年龄>40岁;(2)亚急性重型肝炎病原仍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其次为戊型肝炎病毒及不明原因,药物性以抗结核药物为主;(3)实验室指标TB、PT、PTR、WBC及其分类、BLA、CRE与预后成正相关,与PTA、TC、ALB、CHE、TG、PLT成负相关,与ALT、AST无相关性;(4)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前3位为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病死率最高前三位为脑疝、肝肾综合征和脑水肿。结论亚急性重型肝炎好发于男性,好发年龄段为40岁以上;仍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要病原;电解质紊乱是最主要的并发症,肝性脑病发病不足50%;PT、TB、PLT、TC、ALB等可作为肝衰竭(亚急性重型肝炎)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对于无肝性脑病的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是一个重要的灵敏和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与慢性肝炎重症化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3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引起重肝的肝炎病毒中以HBV单一或重叠感染率最高(414/432,95.8%),未发现单一HAV、HDV和HGV感染引起者。10例(2.31%)未能确定病原。乙型慢性重型肝炎的HBV前C区变异率为59.8%(55/92),显著高于乙型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0%(P<0.05和P<0.01)。HBV重叠HEV感染者病死率为73.4%(69/94),HEV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病死率为68.6%(72/105),均比单一HBV或单一HEV感染者高(P<0.01和P<0.05)。结论 HBV感染仍是广东地区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乙型慢性重型肝炎多由HBV前C区变异所致。HBV与HEV重叠感染可加重病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从1995年1月~1998年10月用激素治疗9例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均为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其中乙、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者1例,乙、戊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者1例,其余均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男8例,女1例;年龄为23~47岁,平均为36岁,病程18~52d,平均27d。 1.2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常规治疗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重型肝炎患者。6例为重型肝炎早期,2例为中期(合并少量腹水),1例为晚期(合并严重感染,Ⅱ°肝性脑 相似文献
18.
慢性重型肝炎转归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发生慢性重型肝炎常是导致病情加重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临床抢救成功率低。为探讨影响慢性重型肝炎转归的因素 ,我们将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 119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其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 ( 4 5例 )和未愈组 ( 74例 )进行临床分析以期为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 ,积累更多的经验。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119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其中好转组 45例 ,男 3 3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 4 1.4± 12 .3 )岁 ,未愈组 74例 ,男 67例 ,女 7例 ,平均… 相似文献
19.
重型肝炎的临床转归与诊断分型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317例重型肝炎的临床总结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更合适的分型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病案,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在重型肝炎中占83.9%。重型肝炎多发生于男性,占89.0%;多发生于20—60岁患者,占80.1%。重型肝炎各临床表型预后无性别差异,60岁以上年龄组的预后较其它年龄组差,但无统计学差异。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中,分别有5.6%和19.9%病例既无脑病亦无腹水,非脑病型预后明显优于脑病型。现行的腹水型、脑病型分型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建议将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分成脑病型和非脑病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与转归的再认识,可望对临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重肝)病情复杂,肝功能损伤严重,合并症多,治疗困难,国外报道重肝病死率为60%~80%,国内1975年以后报道为65%左右。本组共收治重肝34例,病死率为47%。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4年共收治34例重肝病人,其中急性肝坏死1例;亚急性重肝15例;慢性重肝18例,男性26例,女性8例。患病年龄5~60岁,其中31~50岁占19例。 二、主要症状和体征:33例早期表现均有高度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深度黄染。有出血倾向者15例,有腹水者29例。出现肝脑综合征者16例;腹腔感染者14例;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者5例;上消化道出血者10例;肝肾综合征者10例;神经精神症状1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