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HBeAg阳性且HBV DNA高载量孕妇所生婴儿用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接种后的母婴阻断效果及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HBeAg阳性且HBVDNA≥106拷贝/ml孕妇127例,婴儿出生后即刻及第15天于臀大肌注射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出生时与第1、6个月于右上臂肌肉注射乙型肝炎疫苗20μg,随访其婴儿至12个月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婴儿出生时及第1、7、12个月时的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载量,观察婴儿出生时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母婴传播率、疫苗接种后的HBV宫内感染率、抗-HBs阳性保护率及HBV血清学标志物动态变化.结果 127例孕妇分娩婴儿均为单胎,出生时29例婴儿HBsAg为阳性,其中11例合并HBV DNA阳性,母婴垂直传播率为22.83%.随访至1个月,10例婴儿合并HBV DNA阳性从而发生HBV宫内感染,表现为HBsAg、HBeAg及抗-HBc均为阳性.2例婴儿HBsAg弱阳性,伴有抗-HBs滴度的产生,后续随访中均转阴,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率为7.87%.非宫内感染婴儿出生时HBeAg及抗-HBc阳性率分别为96.58%和98.29%,免疫接种后婴儿HBeAg及抗-HBc逐步转阴,均未产生抗-Hbe.非宫内感染婴儿均产生有效乙型肝炎保护性抗体,乙型肝炎疫苗及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接种后,婴儿抗-HBs滴度从出生至12个月龄逐步上升,母源性HBeAg滴度逐步下降以至转阴.结论 乙型肝炎疫苗联合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免疫接种能明显降低HBV母婴传播,增强婴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保护性抗体,体内母源性HBeAg及抗-HBc亦随之降低甚至转阴.  相似文献   

2.
赵川  陈虹  范铁艳  王旭 《肝脏》2016,(3):235-236
<正>患者,男性,37岁,无饮酒史,查体发现抗-"小三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10余年,曾多次就诊于北京某三甲医院,复查HBV DNA均阴性、肝功能正常,未进行抗病毒治疗。2009年再次复查:乙肝两对半:HBsAg 155.00(+)、抗-HBs0.00m IU/mL(-)、HBeAg 0.19(-)、抗-HBe 0.02(+)、抗-HBc0.08(+);HBV DNA100拷贝/m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现象及其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2月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者2260例,其中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830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筛选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188例,分为HBeAg阳性组(n=101)和HBeAg阴性组(n=87)。同时选取200例HBsAg阳性、抗-HBs阴性者作为对照,其中HBeAg阳性组80例,HBeAg阴性组120例。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病毒载量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V血清学标志物在HBsAg与抗-HBs双阳性情况下共有5种模式,其中以HBsAg、抗-HBs、HBeAg及抗-HBc阳性,且抗-HBe阴性多见,占47.9%(90/188),肝功能指标总异常率为69.1%(130/188),HBV DNA总阳性率为56.9%(107/188)。HBeAg阳性的2组HBV DNA均存在高水平复制,其中HBsAg与抗-HBs双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2,P0.05);HBeAg阴性组中,HBsAg与抗-HBs双阳性组HBV DNA定量1×105IU/ml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0,P0.05)。对HBV S区进行测序分析发现,测序的80例HBsAg与抗-HBs双阳性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HBV S区发生变异,突变率33.7%,且S区变异位点主要有P29L、S61L、P62L、I126T/S、Q129N、M133K、F134L、G145R/K、L175S和L186H等。结论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者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有一定比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病毒株变异所致。这种情况并不代表疾病好转,且抗-HBs出现并不一定能完全有效清除HBsAg,病毒DNA往往存在持续复制,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羊水、脐带血、母血、胎盘等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M)及HBV DNA与胎儿感染的关系,探讨HBV母婴传播机制。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及核酸扩增杂交梳技术对65例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不同孕龄孕妇的羊水、母血、脐带血进行HBV M和HBV DNA检测,对自然流产胎儿或死亡婴儿的胎盘、肝脏、心脏、肺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65例血液HBsAg阳性,不同孕龄孕妇的羊水中HBsAg阳性率为21.50%,脐带血阳性率为20.00%;母血、羊水.脐带血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抗-HBc、HBV DNA均阳性者为6.15%;HBsAg、抗-HBc、抗-HBc阳性、HBV DNA阴性者占13.85%。对4例血液、羊水、脐带血HBsAg、HBeAg、抗-HBc、HBV DNA阳性孕妇分娩或自然流产后胎盘、胎儿及死亡婴儿的肝脏、肺脏、心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胎盘各层组织镜下均可见到HBsAg、HBcAg阳性细胞;在肝脏、肺脏组织中可见到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阳性细胞,心肌组织内未见有HBsAg、HBcAg阳性细胞。结论胎儿感染HBV与羊水、胎盘中的病毒相平行;HBV在宫内可感染胎儿血液、肝脏、肺脏等组织;羊水检测HBV M及HBV DNA可作为胎儿早期HBV感染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病例1,患者女,25岁,于1998年体检时血清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为阴性,经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后出现抗-HBs阳性,后复查2次均为抗-HBs阳性,于2000年2月份体验时发现抗-HBs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肝功能正常,同年3月再次复查结果相同,患者无任何相关症  相似文献   

6.
埃及血吸虫病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均呈高度流行,且两者常见于同一患者。作者对血吸虫病和同时合并HBV感染的关系进行研究。 105例患者均在大便或中发现曼氏血吸虫或埃及血吸虫活虫卵,6个月内未用过抗血吸虫病药物,所有病人用直肠活检证实有活动性血吸虫感染。用ELISA测定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对HBsAg阳性者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抗-HBe,其他血、尿常规、生化检查用常规方法进行。 105例按HBV感染情况分3组:Ⅰ组20例未感染HBV,HBV标志物均阴性;Ⅱ组34例为现症感染者,HBsAg阳性;Ⅲ验51例为既往感染者,HBsAg阴性,抗-HBs/抗-HBc阳生。Ⅰ组年龄明显低于Ⅱ和Ⅲ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未经抗病毒治疗(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普通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流行状况,评估HIV感染者合并隐匿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未经ART治疗的HIV感染者和普通人群血浆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水平,筛查出HBsAg阴性的HIV感染者(感染组)249例,健康体检者HBsAg阴性者121例(健康组),再采用罗氏COBASAmpliPrep/COBAS TaqManHBVTest,version2.0试剂盒检测外周血HBV DNA水平.统计分析用STATA 10软件处理本实验各组数据.用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秩和检验.结果 感染组HBV DNA阳性者24例,隐匿性乙型肝炎占9.7%;健康组HBV DNA阳性者4例,隐匿性乙型肝炎占3.3%,两组比较,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24例HBVDNA阳性者,HBV DNA载量最低者血中能测到,但在检测值水平以下,(即<20 IU/ml),最高者3.22×105 IU/ml.大于100 IU/ml占37.5%(9/24),20 ~ 99 IU/ml占16.7% (4/24),<20IU/ml,但可测出HBV DNA占45.8% (11/24).HIV感染者抗-HBc(+)/抗-HBs(+)组、抗-HBc(+)/抗-HBs(-)组、抗-HBc(-)/抗-HBs(+)组、抗-HBc(-)/抗-HBs(-)组DNA阳性率分别为7.3% (8/110),20.8% (11/53),14.3% (3/21),3.1%(2/64),抗-HBc(+)/抗-HBs(-)组分别与抗-HBc(+)/抗-HBs(+)组、抗-HBc(-)/抗-HBs(-)组两组比较,P值分别为0.018和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间HBV DNA病毒载量比较,P=0.8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HBV DNA(+)组与HBV DNA(-)组比较,CD4计数(Z=1.902,P=0.0586)和ALT水平(Z=1.401,P=0.1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未经ART治疗HIV感染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高于普通人群,HIV感染者抗-HBc(+)/抗-HBs(-)组隐匿性乙型肝炎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16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应用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HBV感染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血清HBV DNA水平在不同乙型肝炎临床类型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HBV-M对比,HBsAg、HBeAg、抗-HBc阳性病人的检出率为87.76%,HBsAg、抗-HBe、抗HBc病人的检出率为45.71%,HBsAg、抗-HBc病人的检出率为42.86%,抗-HBc单项阳性病人的检出率亦达40.00%;血清HBVDNA含量与黄疸的程度及转氨酶水平的高低未见相关。结论:提示HBV DNA的复制状态与不同乙型肝炎临床类型无明显相关关系;HBV DNA含量高低与肝功能受损程度亦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近在Senegal报告一种HBsAg阳性的新型乙肝病毒(HBV)感染,病毒颗粒直径为45~60nm,氯化铯密度为1.25~1.27。其感染特征为HBsAg阳性,无抗-HBc,而HBsAg消失后,也不能检出抗-HBe或抗-HBs,况且感染此种病毒的人也无HBeAg检出。Coursaget等报告15例HBsAg阳性,抗-HBc阴性感染的血清标本中仅1例检出有HBsAg DNA-P,这可能与病毒在血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431例HBsAg阴性献血员检测抗-HBc、抗-HBs,抗-HBc阳性者196例(45.5%),其中单项抗-HBc阳性者35例(17.9%),抗-HBc/抗-HBs阳性者161例(82.1%)。对抗-HBc阳性者检测抗-HBc IgM和HBV DNA(聚合酶链法),抗-HBc IgM的检出率为32.1%(63/196),其中抗-HBc/抗-HBs阳性者检出率为29.8%(48/161),单项抗-HBc阳性者检出率为42.9%(13/35),二者无差异;HBV DNA检出率为14.8%(29/196),单项抗-HBc阳性者HBV DNA检出率为25.7%,显著高于抗-HBs/抗-HBc阳性者(12.4%)(P<0.05);抗-HBc IgM阳性者HBV DNA检出率(39.7%)也显著高于抗-HBc IgM阴性者(3.0%)(P<0.001),二者阴阳性符合率则为78.6%(154/196)。HBsAg阴性/抗-HBc阳性献血员仍有传染性存在,尤以抗-HBc IgM阳性者最具血源传播HBV的危险性,因此,建议对HBsAg阴性献血员再进一步筛检抗-HBc Ig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有偿献血员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特点。方法61份HIV阳性献血员及89份HIV阴性献血员的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抗-HCV)及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组人群的HCV、HBV及HCV/HBV感染情况。结果HIV阳性献血员的抗-HCV阳性率为70.49%。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8.20%、29.51%、3.28%、44.26%、11.4896、47.54%;而HIV阴性献血员的抗-HCV阳性率为19.10%,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的阳性率分别为2.25%、38.20%、1.12%、47.19%、6.74%、47.1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人群的HCV、HCV/HBV感染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HIV阴性献血员相比。HIV阳性献血员的HCV感染率很高,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对献血员进行HBV检测而未检测HIV、HCV造成的选择偏倚,可能是中国中部一些省份HIV感染者HCV感染率高而HBV感染并不相应增高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400例抗-HBc阳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的其他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现对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文男260例、女140例,年龄26~64岁、平均45岁。均为体检正常,经ELISA法证实抗-HBc阳性者。 对受检者采集空腹血,离心后备用。采用Model-450型酶标仪及ELISA法测定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 结果:本文HBsAg阳性284例(占71%),抗-HBs阳性58例(占14.5%),HBeAg阳性116例(占29%),抗-HBe阳性186例(占46.5%)。按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编著的《乙型肝炎临床免疫学检验质量保证》中的分组,本文检查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肝组织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HBV cccDNA)与血清HBV复制指标的关系,以探索判定抗HBV的疗程终结点的观察方法。方法:既往HBV感染者、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各13例,将血清HBV DNA、HBV-M及肝组织HBV cccDNA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化肝癌及CHB患者抗-HBe阳性分别为12例和9例,血HBV DNA阳性分别为6例和8例,肝细胞HBV cccDNA均阳性;既往HBV感染13例中,HBsAg阴性,抗-HBs和/或抗HBc阳性各7和6例,有3例肝细胞中HBV cccDNA阳性。抗-HBs阳性的7例肝细胞HBV cccDNA阴性,抗-HBe阳性及抗HBs合并抗-HBe阳性者,肝细胞HBV cccDNA分别为105拷贝/ml和103拷贝/ml,与抗-HBs阳性组对照,t=4.5、4.0(P均<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CHB患者核苷类治疗后全应答,肝组织HBV cccDNA仍均为阳性。结论:抗-HBs阳性HBV感染后恢复期血清,肝组织HBV cccDNA阳性比率明显低于CHB抗HBe阳性HBV DNA阴性病例。抗病毒治疗CHB的终点,应是血清抗-HBs阳性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血清HBV DNA低水平复制及HBV特异性抗体表达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91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及39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表达的不同及影响因素分析。根据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M)特异性表达的不同将肝衰竭患者分为特异性抗体阳性(指抗-HBs、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和特异性抗体阴性(无抗-HBs、抗-HBe和抗-HBc同时阳性)2组,分析2组患者HBV DNA水平的变化和生存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HBV DNA水平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469,P0.05);HBeAg阳性和阴性的肝衰竭患者HBV DNA水平均低于相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1.665和-12.853,P0.05)。在391肝衰竭病例中,HBV特异性抗体阳性组29例(7.42%),死亡25例(86.21%),HBV特异性抗体阴性组362例(92.58%),死亡157例(43.37%),2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抗体阳性组患者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特异性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94,P0.05)。2组HBeAg阴性患者HBV DNA水平均低于HBeAg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7.427和7.513,P0.05)。结论 HBV M表达形式及机体免疫状态的动态变化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HBV DNA低水平复制系机体处于免疫清除期所致,而同时伴抗-HBs、抗-HBe、抗-HBc 3个抗体同时阳性则提示机体对HBV的超强免疫反应,致使病情恶化、发展迅速,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前S1(Pre-S1)蛋白在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04例,均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检测其Pre S1蛋白,HBV标志物与HBV DNA。结果 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29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均达96.5%,这组患者存在病毒的高复制。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者65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1.5%和72.3%;HBsAg和抗-HBc阳性者8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7.5%、75.0%,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以HBV DNA定量>103拷贝/ml为诊断标准,HBV DNA阳性患者HBeAg、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31.5%(28/89)、80.9%(72/89);两者与HBV 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40.0%(42/104)、82.0%(85/104)。HBV DNA与HBeAg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x2=53.397,P<0.001);HBV 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Pre-S1蛋白较HBeAg更敏感的反映了HBV复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散发成人急性乙型肝炎(AHB)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血清病毒标志物(HBV M)演变规律。方法以202例成人AHB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并定期随访检测ALT、TBil、HBV DNA、HBV M及其定量,观察其动态变化,随访期为48周。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检验。结果 AHB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平均(42.99±7.31)岁。微量血传播方式最多,占29.20%,异性性传播占17.33%,但高达48.02%的患者传播途径不明。就诊时仅49.01%的患者HBV DNA阳性。HBV DNA阳性组血清ALT平均值为(1973.2±445.3)U/L;阴性组为(1500.3±287.7)U/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2,P0.05);HBV DNA阳性组血清TBil平均值为(118.40±37.33)μmol/L;阴性组为(81.06±23.24)μ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5,P0.01)。初诊时HBV M呈现8种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抗-HBc IgM阳性和HBsAg、抗-HBe、抗-HBc、抗-HBc IgM阳性2种模式最多见,分别占39.11%和29.27%。资料完整的99例AHB患者HBV M动态观测显示:观测期内HBsAg阴转率为97.98%,平均阴转时间为2.5周;抗-HBs累计阳转率为83.84%;HBeAg阳性患者HBeAg阴转率为100.00%,全部于发病4周内阴转;在48周的随访期内抗-HBe阳转率为80.81%;血清抗-HBc始终为阳性。202例患者急性期HBsAg定量均低于200 ng/ml;急性期HBsAg定量水平与HBsAg阴转时间呈反比。结论经微量血传播及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成人散发AHB的主要传播途径;HBV DNA快速清除和HBsAg、HBeAg快速血清学转换是成人散发AHB的显著特点;急性期HBsAg定量水平对判定AHB转归有一定意义,本文2例患者最终转化为慢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HBsAg/HBeAg/抗-HBc阳性(以下简称“大三阳”)+抗-HBe阳性模式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1日—2022年8月1日于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检测的乙型肝炎患者6 055例,根据不同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模式分为5组:HBsAg阴性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大三阳+抗-HBe阳性组、大三阳+抗-HBs阳性组和大三阳组。分析不同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模式的特点及不同组别中HBeAg水平的差异。非正态分布的多组连续性变量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组别HBeAg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影响因素,获得最优预测因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验证预测效能。使用R Studio4.2.1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与大三阳模式相比,大三阳+抗-HBe阳性、大三阳+抗-HBs阳性模式患者HBeAg水平均降低(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18.
1病历资料患者男,38岁,司机,因"间断性右季肋区不适2年,加重2月余"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肝区不适,在我院就诊时查乙型肝炎系列示:HBsAg阴性、抗-HBs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当时未行进一步诊治。2011年2月初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右季肋区不适,查乙型肝炎系列示:HBsAg阴性、抗-HBs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甲、丙、戊、丁型肝炎抗体、  相似文献   

19.
人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时,往往抗-HBc持续存在。因此,抗-HBc出现是HBV感染或曾感染的最可靠标志,亦可能是以往感染的唯一标志。本文报道9例ALT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其血清中缺乏抗-HBc,但存在大量HBcAg和HBV DNA。 20例在首次检查时HBsAg阳性而抗-HBc阴性的患者中,10例患者临床均恢复,抗-HBc在转氨酶升高时出现阳性,接着HBsAg转阴,抗-HBs阳性,其中5例在急性期前所取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另10例抗-  相似文献   

20.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86例患者均系我院住院或门诊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18~63岁,平均病程3.5年。其诊断与分型依据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标准。治疗组44例中,HBV DNA阳性28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39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3例,HBsAg、HBeAg阳性2例。肝功能检查:21例ALT升高(46~220U/L),8例TBil升高(19~58.2μmol/L)。对照组42例,年龄17~65岁,平均病程3.6年。其中HBV 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