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重型组)和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组)以及门诊体检无异常的60名健康者(健康组)为研究资料。分析3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差异和肝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白蛋白(Alb)水平差异,再将6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PTA及Alb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得出血清HMGB1水平与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PTA及Alb的相关性。结果健康组血清HMGB1水平低于慢性组,慢性组低于重型组(P0.05)。健康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慢性组,慢性组低于重型组(均P0.05)。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和ALT、AST、TBil水平均为正相关(均P0.05),和PTA、Alb水平均为负相关(均P0.05)。结论肝功能损伤越重,患者血清HMGB1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从中筛选出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并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程度,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2007-01/2010-06所收治201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分别从年龄、性别、临床分型、病原分型、并发症、既往病史、生化指标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借助SPSS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这些因素与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程度.结果:年龄、临床分型、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原发性腹膜炎、酸碱失衡、肝肾综合征、胃肠道出血、既往肝硬化基础、PTA、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钠等指标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均P<0.01).PTA、尿素氮、血钠、肝性脑病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成预后评分系统,预后评分=10×(1.082×肝性脑病分值+0.944×尿素氮分值+0.915×血钠分值+0.593×PTA分值).结论:PTA、尿素氮、血钠、肝性脑病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可用于判断患者的预后,使临床护理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伴肝性脑病(HE)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7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06例ACLF伴H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好转组(n=15)和恶化组(n=91),将两组患者的单因素指标:年龄、性别、实验室指标[TBil、Alb、ALT、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E分期及并发症[持续性低钠血症、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HRS)、腹水、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血浆置换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再将有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LT、PTA、HE分期、H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0.043、0.000、0.003);性别、年龄、持续低钠血症、消化道出血、感染、SBP、腹水、TBil、Alb、AST、血浆置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TA、HRS、HE分期对ACLF伴HE患者的预后有意义,回归系数分别为-0.097、2.279、1.873,P值分别为0.025、0.007、0.000,优势比(OR值)分别为0.908、6.510、9.764。结论 HE分期、HRS、PTA是ACLF伴H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TA越低、HE分期越高,出现HRS时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4.
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探讨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拟建立一个判断其预后的多因素评分系统 ,为临床治疗决策、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供参考意见。研究了 170例重型肝炎患者 (存活组 4 5例 ,死亡组 12 5例 )的 2 0个临床指标 ,应用SPSS统计软件首先做单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后P <0 0 5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回归分析后P <0 0 5的指标为参数 ,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一个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评分系统。单因素分析发现 ,代谢性酸中毒、血清 [Na+ ]、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红素、临床分型、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血清尿素氮、自发性腹膜炎等 9个指标与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关 (P <0 0 5~ 0 0 0 1) ;Logistic回归分析 ,血清 [Na+ ]、凝血酶原活动度、临床分型、肝性脑病是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以该 4项指标建立评分系统。总分≥ 5为判断患者死亡的临界值。应用该评分系统回顾性判断 17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符合率为 80 %。此评分系统对于早期判断、评估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积极的预防、治疗其危险因素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365例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365例重型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单纯的HBV感染是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重叠病毒感染(HBV HCV和/或HBV HEV)均加重病情;(2)重型肝炎好发年龄主要分布于(20~60)岁,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60岁老年患者病死率达74.5%,预后与性别无关;(3)重型肝炎病死率为54.8%,其中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分别为83.3%,64.3%和53.0%;(4)预后与不同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血胆固醇及有无胆酶分离密切相关,但与总胆汁酸无显著相关;(5)93.1%重型肝炎患者合并并发症,并发症(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其它感染)是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结论 年龄、病因、临床分型、多个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均能影响重型肝炎的转归,性别、总胆汁酸与重肝预后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影响慢性重型肝炎病情的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28例,分病情好转组和恶化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并发症发生情况(腹水、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指数(INR)、凝血因子V(FV: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尿素(BUN)、血肌酐(SCR)、血小板(PLT)。对以上各指标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非条件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后两组间在胆固醇(TC)、凝血因子V(FV:C)和腹水三个指标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固醇(TC)、凝血因子V(FV:C)和腹水可作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判定指标,对指导临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HE)患者短期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316例H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229)与死亡组(n=87)。将患者基础资料及生化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HE预后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6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72∶1,45岁及以上患者269例(85.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原发性肝癌、HE分期、WBC、中性粒细胞、Hb、PLT、国际标准化比值、PT、PTA、尿素氮、肌酐、血清钠、血清钾、ALT、AST、GGT、Alb、IBil、TBil、前白蛋白在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原发性肝癌[比值比(OR)=3.278,95%可信区间(95%CI):1.494~7.194,P=0.003]、HE分期(OR=2.402,95%CI:1.711~3.372,P0.001)、PTA(OR=0.969,95%CI:0.951~0.988,P=0.001)、血清钠(OR=0.956,95%CI:0.922~0.992,P=0.018)、TBil(OR=1.004,95%CI:1.003~1.006,P0.001)是影响H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原发性肝癌、HE高分期、低血钠、PTA降低、TBil升高是影响H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方程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决策参考。方法:研究了15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活组57例,死亡组93例)的10个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血清总胆红素、总胆固醇、胆碱脂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并发症多少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有直接影响。结论:上述指标,对于早期判断、评估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发展迅猛,预后差,为达到多方面、多指标及时了解病情,判断预后,我们就1996年以年我科收治的43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h)、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重型肝炎组(简称重肝组)43例,系重型肝炎进展期患者。其中急性重型肝炎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5例,慢性重型肝炎12例。年龄34.5±13.2岁;慢性乙型肝炎组  相似文献   

10.
吴晓庆  万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4):294-296,304
目的探讨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肝衰竭患者资料,收集年龄、性别、职业、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CHO)及并发症(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情况,分析这些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好转组与死亡组患者住院期间血清TBil最高值及CHO最高值、住院期间PTA上升的最高值及PTA降低的最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年龄、职业、钾紊乱、入院时血清TBil、入院时CHO及CHO最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并发症钠紊乱、感染、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在不同预后患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发现5个与预后具有独立相关性的指标:住院期间TBil最高值、感染、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结论住院期间TBil最高值、感染、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是影响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肝脏》2020,(7)
目的 调查散发戊型肝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原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肝病中心和周口市中心医院感染科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戊型肝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363例散发戊型肝炎患者中男性291例,女性72例。年龄分布为:40岁以下38例,40岁及以上225例。第一季度发病的人数为207例,第二季度72例,第三季度41例,第四季度43例。黄疸型肝炎346例,非黄疸型肝炎17例。60岁以上肝衰竭发生率为24.2%(33/136),显著高于60岁以下年龄组8.4%(19/227),P0.05。与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的TBil更高,CHE、Alb更低,PT延长,PTA下降,住院时间更长,P0.05。与60岁年龄的患者相比,老年组(≥60岁)患者的TBil更高,CHE、Alb更低,PT延长,PTA下降,住院时间更长,P0.05。TBil、PTA、年龄、是否有肝病基础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散发戊型肝炎好发于冬春季节,临床大多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老年男性,尤其合并有慢性肝病基础的患者,病情重,肝衰竭发生率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一种危重的临床类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复杂。为了探讨影响重症肝炎患者预后的有关因素,对105例各型重型肝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105例重型肝炎病例均为1996~1999年住院病人,男68例,女37例,年龄21岁~73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7例,慢性重型肝炎72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仪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2 观察项目 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的预警指标及预后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筛选2012年至2015年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出院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病例,其中符合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诊断并在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之前观察到前期病程的病例7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到处于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分期(CHB-S)患者病程加重过程的82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ALP、Alb、Glb、TBil、TBA与凝血功能指标PT、PTA、INR的变化速率。结果:凝血功能检查的3项指标差异最为显著,观察组患者PT、PTA、INR的最大变化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6.386×10~(-11)、3.069×10~(-4)、1.905×10~(-11));肝功能检查相关指标中,只有TBil最大升高速率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65),提示ACLF病例在达标前期凝血指标与TBil较对照组变化剧烈。结论:目前对于肝衰竭预警的研究尚少,已有的预后指标是否存在预警效能也有待验证,预警方法仍需探索。在疾病发作的早期,建立简便快速有效的预警模型,仍是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各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各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解放军第三○二医院1995—2005年10年间收治的789例各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各型重型肝炎的预后不同,各组间差异显著,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预后差异显著;②乙型肝炎仍是各型重型肝炎的最主要病因;③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④急性重型肝炎(急重)、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重)和慢性重型肝炎(慢重)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78.1%、43.0%和42.5%,急重与后2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急重、亚急重和慢重患者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分别为肝性脑病、腹水。结论①各型重型肝炎包括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的预后不同,慢重和急重、亚急重的病因明显不同;②肝性脑病是急重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明显高于亚急重和慢重,而腹水是亚急重和慢重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③PTA等指标对各型重型肝炎的预后是一个重要的灵敏和特异性指标,在无肝性脑病的患者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86例的临床资料,对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痊愈或明显好转,存活率为56.98%;37例病情恶化或死亡,病死率43.02%。死亡组年龄大于存活组(P<0.01);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的疗效低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P<0.01);存活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固醇、甲胎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高于死亡组,而血清总胆红素、内毒素水平低于死亡组(P<0.01);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患者疗效高于晚期患者疗效(P<0.01),慢性重型肝炎存在的并发症也影响血浆置换的疗效。讨论血浆置换的疗效与患者的年龄、治疗前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固醇、甲胎蛋白、白蛋白及内毒素水平有关。血浆置换治疗后胆红素水平反跳明显、PTA恢复不明显或甚至更低者的疗效差。我们认为血浆置换治疗>5或6次后病情仍未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不明显或反跳幅度明显、PTA恢复不明显或甚至更低者,有条件者应尽早施行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154例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有关治疗方案及选择使用不同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保肝、退黄、抗病毒、支持、对症等治疗,部分病例应用人工肝治疗。结果:15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64.3%,在院病死率1.3%,无效率34.4%;治疗前后自身对比,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抗病毒药物当中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组有效率较高。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中期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选择单一快速起效的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可能会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8):110-120
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分析-李洪智(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52);《中原医刊》,2007,34(7):55[目的:对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重型肝炎住院患者96例,从年龄、性别、临床分型、生化指标、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核苷类药物不恰当停用后导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病例选择近四年来我院肝病科收治不恰当停用核苷类药物后导致重型肝炎41例患者,其中肝炎25例,肝硬化16例,予保肝、抗病毒、支持、人工肝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前的TBil、Alb、PTA、HBVDNA、并发症、预后差别。结果肝硬化组患者Alb、PTA、HBVDNA低,常见并发症:水电解质失衡、原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多见,病死率高,预后较差;肝炎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结论使用核苷类药物患者应加强交流、监督、随访,核苷类药物不恰当停用后应尽快服用高效、快速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9.
65例老年慢性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慢性重型肝炎(CSH)预后的因素。方法对65例老年CSH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重要生化指标(ALT、TBil、PTA、ALB、TBA、Tch)、病情分期、并发症及肝硬化发病基础等。结果老年CSH以单纯HBV感染为主,死亡组总胆红素(TBil)较存活组显著升高(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及总胆固醇(Tch)较存活组显著降低(P<0.01,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汁酸(TBA)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病情分期及肝硬化发病基础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所有患者合并至少一种并发症,两组在腹水、感染、肝性脑病(HE)、肝肾综合征(HRS)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但消化道出血和电解质紊乱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在并发症数量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V感染是老年CSH的主要病因,多个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病情分期、有无肝硬化基础及并发症均能影响老年CSH的转归,ALT、TBA与老年CSH预后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影响阿帕替尼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复发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20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PHC术后肿瘤复发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TACE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术前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等进行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肝炎史、肝硬化、有无酗酒、门静脉癌栓、肿瘤大小和数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BCLC分期。通过门诊、邮件和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对肿瘤转移和复发以及患者死亡时间进行记录。结果:患者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8.84%、29.07%、9.30%,3年肿瘤转移复发率为8.1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CLC分期、门静脉癌栓、Alb、TBil、AST、ALT、AFP、肝硬化病史、性别是影响患者3年生存期的因素(P<0.05),肿瘤直径、BCLC分期、门静脉癌栓、Alb、TBil、AST、AFP、肝硬化病史和性别均是影响肿瘤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