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选择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作为干预组(管理方式: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照组[管理方式: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等基本信息;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在干预前后测量生存质量。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双重差分法以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基线时共纳入2 467名研究对象,终末时共1 924人接受了为期2年完整的随访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生理健康维度(PCS)、心理健康维度(MCS)评分变化净差值分别为13.6分、29.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P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PCS得分以及所在地区,影响患者M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MCS得分、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所在地区。结论 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基于互动模式的社区自我管理活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20年杭州市依托医联体建设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资源,组建干预团队,以患者小组为单位开展系列自我管理活动干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基本信息、疾病状况、生存质量及自我管理行为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Friedman检验、Spearman相关检验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70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干预前、干预4个月及干预10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F-36)及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2-DSCS)各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37,P<0.001)。干预4、10个月较干预前2-DSCS总分变化值与SF-36的各维度变化值均显著相关(r>0.125,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理健康(PCS)的影响因素有基线PCS得分、2-DSCS总分差值、伴2种及以上并发症,心理健康(MCS)的影响因素有基线MCS得分、2-DSCS总分变化值、伴有并发症及支付医疗费用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3.
社区居民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生存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访谈调查方式调查252 013名30~79岁城乡社区居民,生存质量评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维度,选取其中睡眠状况、抑郁情绪和人际关系进行加权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人群QOL平均得分为(78.7±24.0)分,女性QOL得分(77.8±24.4)分低于男性(79.5±23.6)分(t=18.3,P<0.01),城市居民QOL得分(72.0±24.6)分低于农村居民(80.9±23.4)分(t=80.1,P<0.01),患慢性病居民QOL得分(72.3±25.7)分低于未患病组(81.1±22.9)分(t=-79.6,P<0.01),随着年龄增加社区居民的生存质量得分明显下降,30~岁、45~岁、60~岁组人群平均QOL得分依次为(81.2±23.1)分、(78.1±24.0)分、(74.6±24.8)分(F=1303.8,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某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在糖尿病常规管理工作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为主体的社区糖尿病患者调查问卷对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411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数据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χ2、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在生存质量的躯体疼痛(79.37±18.84)和社会功能(75.70±20.47)维度得分较高;在一般健康状况(47.47±15.63)和精力(65.49±16.12)维度得分较低。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生理内容综合测量得分(PCS)的主要因素有性别(OR=1.62)和有无并发症(OR=1.88),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心理内容综合测量得分(MCS)的主要因素有性别(OR=1.67)和糖尿病西医防治知晓(OR=3.38)。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针对性干预糖尿病认知、并发症早发现等可改变因素,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MSM人群生命质量现状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抚顺市男男性接触人群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83人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结果抚顺市MSM人群PCS得分和生命质量总分均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者、经济收入较高者PCS、MCS评分及生命质量总分均高于其他组别,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及以下学历、农民职业MCS评分低于其他组别,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为MSM人群的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KOA患者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指数)、《SF-12生命质量调查量表》对四川地区的237名KO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特征KOA患者生命质量得分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建立多因素逐步回归模型分析KOA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四川地区KOA患者生理健康总评(PCS)得分为(42.20±6.12)分,心理健康总评(MCS)得分为(48.18±5.57)分,SF-12量表PCS和MCS维度得分均低于成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KOA患者PCS得分的影响因素有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病程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影响MCS得分的因素为病程。WOMAC指数各维度得分与PCS得分之间存在负向关联。结论四川地区KOA患者总体生命质量较低,特别是生理健康方面,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KOA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HIV感染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中文版WHOQOL-BREF量表,对驻马店市农村地区2608例HI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计算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存质量总分及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HIV感染者生存质量得分为生理领域(12.96±1.94)、心理领域(11.79±1.19)、社会领域(13.79±2.44)、环境领域(12.40±1.93)、生存质量总得分(51.02±6.03).女性生存质量总分及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均高于男性.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职业、家庭纠纷及食欲等.结论 该地区HIV感染者生存质量社会领域得分较高,但心理领域得分较低,建议加强对该人群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自我管理(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CDSM)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6年,覆盖南京11个区,每个区随机选取3~4个街道/乡镇,每个街道/乡镇随机选取1~2个社委会/村委会,以社委会/村委会为单位,共组建42个CDSM小组。每例研究对象分别于活动前、活动后半年、活动后1年开展3次SF-12 (the 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调查。采用t检验、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分析活动前后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有548例患者完成6次活动及3次调查。与CDSM活动前相比,活动后半年、1年患者生理总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和心理总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得分均提高[活动半年后PCS得分分别提高(1.80±0.56)分和(4.36±0.51)分,MCS得分分别提高(2.57±0.58)分、(3.45±0.59)分],且PCS、MCS得分1年变化值均高于半年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GEE分析,与活动前相比,活动半年后、1年后慢性病患者PCS、MCS得分均逐渐提高;65岁、已婚、患1种慢性病组PCS较高;男性、65岁、患1种慢性病组MCS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DSM是一种有效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适合在社区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MSM人群中HIV感染者/病人生存质量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方便抽样选取北京市262名MSMHIV感染者/病人,填写SF-36生存质量量表和Berger-HIV耻辱量表.结果 除躯体健康维度外,HIV感染者/病人的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P<0.05),耻辱感、抗病毒治疗情况、感染情况告知家人、治疗HIV及相关疾病的费用等均是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 艾滋病严重降低了感染者/病人的生存质量,而鼓励患者融入社会、降低耻辱感以及营造温暖的家庭环境是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例(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CHBP)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乙肝病毒e抗原(HBV e Antigen,HBeAg)状态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检测值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的确诊CHBP采血,检测肝功能和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HBeAg]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载量。ALT指标在采血24h内由当地医疗机构检测。HBsAg、HBeAg及HBV DNA载量检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统一完成。HBsAg、HBeAg使用美国雅培(Abbott)试剂光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检测。HBV DNA载量使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工具包(中国复星医药有限公司)检测。结果 〈20岁、20~40岁和〉40岁CHBP中,高病毒载量[HBV DNA〉105拷贝/毫升(Copies/ml)]者比例分别为70.21%、40.37%和28.75%(χ2=29.38,P〈0.001)。在HBV DNA低(〈103Copies/ml)、中(103~105Copies/ml)、高(〉105Copies/ml)载量组内,HBeAg阳性率分别为2.36%、9.40%和82.24%,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7,P=0.02;χ2=177.78,P〈0.001;χ2=140.31,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CHBP ALT的独立因素有年龄、性别和HBV DNA载量。相对于0~19岁CHBP,20~39岁CHBP ALT升高比值比(Odds Rate,OR)=3.2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2~8.01],〉40岁CHBP ALT升高OR=3.92(95%CI:1.54~9.98)。相对于女性,男性CHBP ALT升高OR=2.93(95%CI:1.64~5.24)。中病毒载量和低病毒载量对CHBP ALT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66),但高病毒载量组ALT升高的OR=3.01(95%CI:1.33~6.80)。结论 HBeAg阳性CHBP体内HBV复制活跃,HBV DNA高病毒载量是CHBP ALT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7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严重程度分为A、B、C和D组,与对照组(18例)分别进行36条目健康测量简表(SF-36)评分,比较组间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差别。结果A组患者在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和D组患者生命质量较对照组下降,D组下降维度最多且得分最低。结论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随着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增加其生命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周琴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76-137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调查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期间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前均行院内临床检查及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出院后3个月随访患者心脏超声指标及SDS和SF-36评分。结果纳入200例患者,其中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102例。两组入院基线指标及SDS和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发现,干预组SDS标准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2±7.9比49.1±11.1,P0.05)。干预组SF-36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5.3±142.1比551.9±112.3,P0.05)。并且SF-36量表各维度中5项指标评分均于随访时发生显著变化(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通过改善心衰患者心理异常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SF-36量表测量东莞市公务人员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状况,并对该人群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调查问卷结合SF-36量表,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东莞市4个基层单位,调查并分析355名公务人员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东莞市公务人员生理内容综合测量为(76.10±12.55)分,心理内容综合测量为(74.68±17.39)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生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学历、膳食合理性、睡眠质量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常规体检、膳食合理性、睡眠质量和健康咨询内容。结论应加强对公务人员躯体生理及心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关注,结合常规体检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膳食指导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同时探究其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77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临床特征分为六组:慢性HBV携带组(10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21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3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1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HBsAg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血清HBsAg和HBV DNA需要经常用对数转换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sAg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80(6.69 ~ 8.32)、7.11(5.42~8.27)、6.57(5.66 ~ 7.53)、6.38(4.39~ 7.40)、6.22(4.84~ 6.91)、6.13 (5.48~7.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4和0.390,P<0.01).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的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6,P<0.01);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HBsAg定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不同,血清HBsAg定量与患者HBV DNA水平和年龄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血清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管理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观察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被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6例,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前提下,按出院顺序分为管理组65例和对照组101例,随访5年对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入院、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管理组在随访期间全因死亡8例,全因死亡率为12.30%(8/65),对照组全因死亡15例,全因死亡率为14.85%(15/1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P>0.05).管理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12.30%(9/65),对照组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35.64%(36/101),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1,P<0.05).管理组患者3年、5年SF-36生活质量调查总得分分别为(114.11±2.76)分,(116.07±15.43)分,均较管理前总得分(91.37 ±2.62)分明显提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39,P=0.00),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出院后3年、5年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的总得分分别为(92.65±3.65)分,(90.09±5.12)分,(89.08±5.71)分,评分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39,P=0.00).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管理不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但通过随访管理可明显降低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沈阳市医学院校教师生命质量现况和紧张反应状况,分析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沈阳市2所医学院校共293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职业紧张量表( 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revised,OSI-R)和SF-36健康量表(36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价其个体紧张反应程度和生命质量水平.结果 35岁以下教师个体紧张反应得分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女教师个体紧张反应得分较男性高(P<0.05);教师的学历越高,其个体紧张反应得分越高(P<0.05);患有慢性病的教师个体紧张反应得分高于未患病教师(P<0.05);个体紧张反应与教师的生命质量间存在线性关系( P<0.001),紧张反应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差.结论 医学院校教师的个体紧张程度与生命质量密切相关,降低教师的紧张程度,将有助于改善教师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此类人群的心理干预治疗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城阳地区80名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孕妇进行测试,同时随机抽取76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心理分析对比。[结果]乙肝病毒携带组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症状群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文化程度对乙肝病毒携带组及健康组孕妇在躯体化及恐怖因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做好母婴保健的同时,应对其进行及早有效的心理干预,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顺利度过整个孕产期,减少心理问题对母婴安全带来的影响,对维持家庭幸福及社会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配偶疲乏感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实施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一般状况调查问卷、疲劳量表(FS-14)、健康状况问卷(SF-36)等对69名健康人和73Z慢性肝炎患者配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配偶组Fs-14得分在因子1和总分上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SF-36得分在一般健康状况和精力上显著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其疲劳感受医疗费用、既往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结论慢性肝炎患者配偶疲乏感发生率高,应关注这一群体,有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长春市在职人员生命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以自填式问卷调查形式,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对长春市市区和乡镇2667名在职人员进行调查。结果长春市在职人员生理健康综合评分为(76.5±16.4)分,心理健康综合评分为(72.4±18.1)分。生理健康综合得分随着年龄、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而逐步下降(P〈0.05),心理健康综合得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增加(P〈0.05);男性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干部在生理健康方面得分高于工人(P〈0.05);离婚、分居、丧偶人群在生理健康方面得分低于在婚人群(P〈0.05);1年内经历过应激事件、患有疾病均影响长春市在职人员生命质量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P〈0.05)。结论长春市在职人员生命质量状况尚可,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疾患、饮酒、应激事件、BMI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