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例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病例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病例的发病原因并探索控制对策。方法对发生的1例VDPV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检测脊髓灰质炎、麻疹及艾滋病抗体,测定免疫功能,并定期采集标本分离病毒;对全县所有医院进行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对适龄儿童开展121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调查;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儿童进行粪便标本带毒率调查和脊灰、麻疹抗体检测以及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病例的临床诊断为X-连锁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最终分类诊断为免疫缺陷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在中国是首次发现。病例持续排毒直到死亡。丙种球蛋白持续治疗13个月,并未阻断VDPV在病例体内的复制。病例发生后,在全县开展了两轮OPV强化免疫,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了对各级医疗的AFP监测工作。到目前未发现有VDPV引起的脊灰病例。结论该病例由VDPV引起,因免疫缺陷而持续排毒,采取消毒、OPV强化免疫及监测等措施,有效阻断VDPV的循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病例发病原因并探索控制对策。方法 对发生的VDPV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测定免疫功能,采集粪便样本分离病毒,进行病毒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对病例所在地及医院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对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儿童常规接种率快速评价;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进行粪便样本带毒率调查。结果病例最终分类诊断为VDPV病例,有11个核苷酸变异;当地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高;密切接触者粪便样本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结论 该病毒未在当地造成循环。为防止VDPV病例发生和VDPV循环,应维持高水平的OPV接种率,保持AFP监测系统的灵敏性,有条件的地区引入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 1999~ 2 0 0 1年从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髓灰质炎 (脊灰 )疫苗病毒 5 3株 ,对其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5 3例AFP病例分布在全省 8个地区 (州、市 ,下同 )的 31个县 (市、区 ) ,发病时间无明显的聚集趋势。≤ 3岁儿童 4 8例 ,占 90 .6 % ;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的 38例 ,占 71.7%。其特点是 :全省 9个地区中 8个有病例 ,病例呈散在分布 ;分离出的脊灰疫苗病毒以Ⅱ型为主 (32例 ,占 6 0 .4 % ) ,3年分离的Ⅱ型脊灰疫苗病毒数均超过本年Ⅰ型和Ⅲ型的总和 ;病例中零剂次免疫儿童发病 6 0d后仍残留麻痹的占 82 .4 % ;8例高度怀疑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 (VAPP)病例均为 <3岁儿童 ;免疫史为零剂次和 1剂次 ;麻痹时伴发热 ,为不对称麻痹 ,发病 6 0d随访仍残留麻痹并有肌肉萎缩。提示贵州省AFP病例中检出脊灰疫苗病毒的病例 ,集中在 <3岁未免疫和未全程免疫的儿童。因此要高度重视VAPP病例 ,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覆盖率 ,巩固AFP病例监测质量是保持无脊灰状态、及时发现输入病例和防止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些年国内外继续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virus vaccine,OPV)发生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及其所引起的VDPV循环(Circulating VDPV,cVDPVs)和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灰病毒(Immunodeficient VDPV,iVDPV)病例等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建议我国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期阶段,应研究制订相应的策略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在 2 0 0 1、2 0 0 2、2 0 0 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中 ,有 8例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到疫苗变异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与脊灰疫苗 (Sabin)株相比 ,VP1 区核苷酸差异率为 0 2 2 %~ 0 99%,其中 1例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VDPV)。 8例主要分布在几个相邻的县 ,年龄主要在≤ 1岁 (7例 ) ,有明显的类似脊灰症状 ,其中 5例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密切接触者及周围儿童粪便标本未分离到疫苗变异脊灰病毒 ,当地口服脊灰疫苗 (OPV)接种率调查 ,除 1个村为 4 0 %外 ,其余均 >80 %。表明安徽省局部地区自然环境中存在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的循环 ,但未在人间传播。今后仍应加强儿童OPV常规免疫 ,加强AFP病例监测 ,有计划地开展OPV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四川省发生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病毒(VHPV)/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事件及其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ev)的使用和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期,制定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OPV的策略提供补充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个案调查和标本检测、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儿童OPV接种率快速评估、病例所在地及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病毒学监测、OPV应急强化免疫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置。结果2011—08/2012—02从送检的阿坝县4名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经鉴定为Ⅱ型(PV—Ⅱ),其VP.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与Ⅱ型Sabin脊灰疫苗株比较,分别有5、6、8、11个核苷酸变异,变异率分别为0.55%、0.66%、0.89%、1.22%,共享5个突变位点,且高度同源,根据WHO新修订的Ⅱ型VDPV鉴定标准,其中3例标本为VDPV,1例标本为VHPV,表明阿坝县发生了Ⅱ型VHPV/VDPV循环事件。事件发生后,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OPV强化免疫等多项应急处置措施,成功阻断了VHPV/VDPV循环传播,没有出现新发VHPV/VDPV病例。结论OPV低免疫覆盖率,是本次VHPV/VDPV循环事件发生的最主原因。为避免VHPV/VDPV循环的出现和传播,在切实加强常规免疫和提高接种覆盖率的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实施IPV替代OPV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2019年6月四川省凉山州Ⅱ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循环(Circulating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 type II,cVDPV2)相关儿童脊灰病毒(Poliovirus,PV)中和抗体水平。方法在发生cVDPV2的雷波县田坝村选取所有1-5岁儿童,在雷波县其他地区和凉山州其他6个县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5岁儿童,采集血清标本,应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PVⅠ、PVⅡ、PVⅢ和/或cVDPV2中和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结果在凉山州7个县(不包括田坝村)697名儿童中,PVⅠ、PVⅡ、PVⅢ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8%、78.5%、85.5%,GMT分别为1∶85.1、1∶25.2、1∶37.1;各型PV抗体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先下降再上升,且在7个县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雷波县田坝村52名儿童中,PVⅠ、PVⅡ、PVⅢ、cVDPV2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4.2%、34.6%、38.5%、84.6%,GMT分别为1∶9.5、1∶5.1、1∶8.2、1∶89.9;在雷波县其他地区100名儿童中,相应中和抗体阳性率为分别为88.0%、75.0%、80.0%、79.0%,GMT分别为1∶69.4、1∶12.3、1∶32.5、1∶18.0。结论本起cVDPV2发生地区的儿童存在脊灰免疫空白,cVDPV2循环时间较久且传播广泛,凉山州1-5岁儿童脊灰免疫水平较低,需加强儿童脊灰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病例发病原因并探索控制对策.[方法]对发生的VDPV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检测脊灰抗体,测定免疫功能,并定期采集粪便标本分离病毒;对病例所在地及医院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主动搜索;对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开展儿童常规接种率快速评价;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进行粪便标本带毒率调查和脊灰抗体检测.[结果]病例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最终分类诊断为VDPV病例.当地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较高,并具有较高的脊灰抗体,粪便标本除分离到3株脊灰病毒外,未检出VDPV.为防止VDPV传播,对患儿采取了隔离、消毒措施,在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OPV强化免疫.[结论]该病毒未在当地造成循环.当前应维持高水平的OPV免疫接种率,但随着全球消灭脊灰的进展,应适时修订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北省2001~2004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病毒阳性株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巩固无脊灰成果提供对策。方法分析全省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和病毒学检测结果。结果河北省2001~2004年共分离出脊灰病毒(PV)177株,经鉴定均为疫苗病毒;177例PV阳性AFP病例散在分布11个市、101县(区、市,下同),占全省总县数的57.1%;各月均有AFP病例,≤2岁病例占86.4%;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病例中≤1岁儿童占70.3%;177株PV型别差异明显,Ⅱ型占优势;麻痹伴发热占72.9%,60d后随访仍残留麻痹病例占47.4%。结论继续提高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保持AFP病例监测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可能的输入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是维持无脊灰状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发生在安徽省 2 0 0 2年 3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病毒衍生株 (VDPV)引起的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 病例个案调查。结果  3例分布在相距较远的农村地区 ,为 <2岁男孩 ,均发病于春夏季 ,有 2次或 3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OPV)服苗史 ,其中 1例在服苗后 2 5d发病 ;病例有发热、非对称性麻痹、腱反射减弱、巴彬斯基征阴性和留有后遗症等临床表现 ,其中 2例临床症状严重。结论 首例Ⅲ型VDPV病例发生在安徽省 ,病例有增多的趋势 ;其流行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相似 ;2例患儿因感染在环境中循环的Ⅲ型VDPV而发病 ;尚未发现该疾病的传播流行 ;OPV全程或未全程服苗的儿童均可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四川I省发生的II型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疫苗衍生脊灰病毒(CirculatingTypeIIVaccineHyperviariablePoliovirus,cVHPVIl/TypeIIVaccine-derivedPoliovirus,cVDPVII)的循环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预防控制脊灰和维持无脊灰提供参考。方法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年8月~2012年2月,四川省发生了cVHPV。/cVDPV。事件,现场调查、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此次循环事件共发现4例病例,在4例病例和1名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VHPVII/VDPVII。结论低ISI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PoliomyelitisAttenuatedLiveVaccine,OPV)接种率是此次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各级卫生部门所采取的包括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主动搜索、OPV应急免疫等多项措施,阻断了cVHPV,。/cVDPVll,控制了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发现和基因特点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年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cVDPVs)的基因特征,阐述cVDPVs的出现为全球消灭脊灰带来的挑战。方法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各个省送检的每1个脊灰病毒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的型内鉴定。毒株型内鉴别显示异常时,则对该株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4年从贵州省CDC送检的脊灰病毒株(或粪便标本的复核)中,共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这9株VDPVs从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4名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其中8株分离于贞丰县挽兰乡的2例AFP病例和3名接触者,另外1株分离于贞丰县白层镇的1名AFP病例接触者。结论对9株cVDPVs的VP1编码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它们有相似的核苷酸序列,共享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说明VDPVs已发生了循环。cVDPVs很可能来源于2003年秋季的1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的传播。对其中5株VDPVs的3D区和1株VDPV(8229-2)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病毒血清型之间的重组,也未发现与非脊灰肠道病毒的重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了解中国首次发生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循环事件中,病例的临床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方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按个案调查表进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由国家和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最后分类。结果2004年8月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经序列分析发现,贵州省CDC送检的1例AFP病例脊灰病毒分离物为Ⅰ型VDPV,病毒株VP1区与Sabin疫苗株脊灰病毒相比有≥1%核苷酸变异。在此后开展的一系列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中,又发现1例VDPV病例,此2例的3名接触者中分离到VDPV,并在1例高危AFP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株VDPV,证实贞丰县发生了VDPV循环。经调查发现,本次疫情发生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覆盖率较低、人口密度较大、流动人口相对较多、卫生条件较差的山区。结论经过AFP病例主动搜索、OPV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等多项控制措施,阻断了VDPV的循环。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 1994年 10月以后 ,成功地阻断了脊髓灰质炎 (脊灰 )野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的传播 ,虽然云南、青海两省发现过由境外输入的脊灰野病毒病例或输入的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但并未出现由此引发的第二代病例。与此同时 ,全国对每年 5 0 0 0多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病毒学监测发现 ,脊灰Ⅱ型疫苗病毒株的分离数逐年增加 ,1994年Ⅱ型株第一次超过了Ⅰ型或Ⅲ型株 ,1997年以来 (除 2 0 0 0年外 )Ⅱ型株多于Ⅰ型加Ⅲ型株之和。同时在病毒基因编码区VP1和 3D区的分析表明 ,中国Ⅱ型病毒株有接近半数均为在 3D基因编码区与不同型别的疫苗重组脊灰病毒 (VRPV)。VRPV ,特别是Ⅱ型VRPV ,除个别北方省份外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现。序列分析表明 ,除在江苏、贵州、云南省发现过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VDPV)外 ,大部分病毒在基因序列VP1段与脊灰疫苗参考株的差异率均 <1% ,表明VDPV虽然在中国有过局限性的循环 ,但并非优势型别株。占优势的是Ⅱ型VR PV ,这一类病毒是否能引起脊灰流行是共同关切的问题。该文就中国Ⅱ型VRPV的性状做了分析 ,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山东省滨州市2007年发现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及其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爆发调查、快速评价与主动监测、病例管理、病毒学和血清学监测、应急免疫干预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置,并对调查结果和应急处置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来自监测系统,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粪便标本检出Ⅰ型脊灰病毒,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鉴定为VDPV,曾接种过11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Vaccine,OPV),自身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经调查,当地儿童OPV接种率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均处较高水平,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未分离到类似病毒,AFP病例监测系统灵敏有效,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对该病例连续采集粪便标本检测,未再发现VDPV。山东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诊断为VDPV感染者。结论此次发现的VDPV发生在OPV高免疫覆盖率地区,但未发现形成VDPV循环的证据,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快速、有效。应进一步加强VDPV监测和产生原因及其传播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型内鉴别(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中的应用,及其在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VDPVs)筛查中的敏感性和重要性。方法使用ELISA型内鉴定方法对2004年所有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送检的单型脊灰病毒进行型内鉴定,然后对结果为非疫苗类似株(Non Sabin-like,NSL)或者双反应毒株(Double reactive virus,DRV)进行VP1区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4年606株单型脊灰病毒中,有576株被鉴定为疫苗类似株(Sabin-like,SL),11株为NSL,全部是Ⅰ型;17株为DRV,2株为无反应株(Non-reactive virus,NRV)。通过对ELISA结果为NSL、DRV或NRV的毒株进行全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检测出9株Ⅰ型VDPVs和1株Ⅱ型VDPV。结论ELISA进行型内鉴定的优势在于它最敏感的筛选指标是VP1区核苷酸变异率为1%,即它可以有效地区分脊灰疫苗病毒相关株和其它毒株,包括VDPV(核苷酸变异率≥1%,但<15%)和脊灰野病毒(核苷酸变异率≥15%),因此对VDPV的筛查具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病例发病原因并探索控制对策。方法对发生的VD-PV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检测脊灰、麻疹及艾滋病抗体,测定免疫功能,并定期采集粪便标本分离病毒;对病例所在地及医院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主动搜索;对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进行儿童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调查;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进行粪便标本带毒率调查和脊灰、麻疹抗体检测以及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病例临床诊断为X-连锁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最终分类诊断为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属中国首例。病例自麻痹后在1年时间里定期采集26份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目前仍在持续排毒,已进行型内鉴定的第1~20份粪便标本均分离到Ⅱ型和/或Ⅲ型VDPV,且变异度较高(最高为3.5%)。丙种球蛋白治疗已持续9个月,但并未阻断VDPV在肠道内的复制。当地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较高,并具有较高的脊灰和麻疹抗体,粪便标本除分离到6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外,未检出脊灰病毒。病例发生后,在病例所在地及相邻地区开展OPV强化免疫。结论该病毒未在当地造成循环。当前应维持高水平的OPV免疫接种率,但随着全球消灭脊灰的进展,应适时修订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