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础上发生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继发冠状动脉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的综合征。ACS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以及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death,SCD)。已有研究证实.血小板和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是触发ACS的重要因素。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作为血小板活化的生物学指标,与ACS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冠心病类型,是指在各种危险因子作用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下降、破裂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血管腔急性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病变血管供应区域心肌细胞发生急性缺血缺氧性损伤、坏死。血小板和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对ACS的发生均有促进作用。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作为反映血小板活化状态的生物学指标,与ACS的相关性一直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24例(病例组),另选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老年人78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MPV、PDW,记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观察老年ACS病人MPV、PDW水平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结果病例组病人MPV、PDW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MPV、PDW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MPV、PDW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4、0.927,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指标监测对ACS病人发生、发展有预测价值,并与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胱抑素C(CysC)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269例NSTE-ACS患者(NSTE-ACS组)及同期73例非冠心病患者(非CHD组),检测两组血MPV、P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入院时血小板形态指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及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至2015年,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患者439例,其中合并ACS患者219例,未合并ACS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小板形态指标(包括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合并ACS组三项血小板形态指标明显升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DW可作为ACS发生的影响因素(OR=1.399,95%CI:1.031-1.898,P0.05)。分析糖尿病肾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结果显示血小板形态指标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增高(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PV、PDW、P-LCR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4,0.697,0.673(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血小板形态指标对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存在独立影响(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723,P0.01)。结论:血小板形态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正相关性,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PDW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合并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氯吡格雷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其与血小板表面P2Y12受体不可逆结合,从而阻断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这一治疗策略,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聚集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支架内血栓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ACS并行PCI患者1425例,根据入院时MPV水平三分位分组:低MPV组(T1组),MPV≤11.0 f L,477例;中MPV组(T2组),MPV 11.0~12.1 f L,448例;高MPV组(T3组),MPV>12.1 f L,50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确定MACE的预测因素。结果 ACS患者PCI术后12个月累计MACE发生率为4.42%,Cox分析结果显示高MPV值(OR 1.46,95%CI 1.06~2.01)与血小板抵抗(OR 2.31,95%CI 1.40~3.80)是12个月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高MPV值与血小板抵抗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且两者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结论 MPV与血小板对ADP反应性是ACS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的预测因素,并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早期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有显著益处,抗血小板药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治疗中得到广泛运用(图1),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的患者,国内外指南均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作为Ⅰ类推荐~([1-3])。  相似文献   

9.
<正>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破裂和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缺血事件发生的关键机制。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是ACS药物治疗的基石~([1-3])。目前,欧美及中国指南均推荐,ACS急性期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应给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及诊疗手段的不断改进与完善,ACS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主要从手术适应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ACS中的应用、ACS手术方式选择、ACS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这4个方面简述外科在治疗ACS中的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有机硝酸酯(organic nitrates,简称硝酸酯)是现代使用最为广泛的抗心肌缺血药物,尽管临床应用已长达百余年,但目前仍存在适应证掌握不严格、用药方法不正确、剂型选择不合理以及对耐药性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硝酸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在参考国外相关资料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共同制定此共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进步,对比剂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已成为介入诊疗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继手术和感染之后医院获得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病因,发生率约为11%。同时CIN也成为介入领域继“再狭窄”、“血栓”后的第三大难题。心血管介入诊疗术后发生CIN往往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13.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s a common problem among the elderly and th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receptor for advance glycation end products (RAGE) is a member of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of cell surface molecules expressed in a range of cell types including endothelial cells,  相似文献   

14.
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压的持续增高是一种最重要的原因。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增加5mmHg(1mmHg=0.133kPa),脑卒中的风险就升高46%,心肌梗死事件的发生概率则会上升14%。据2002年的营养健康调查发现,高血压已是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目前我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而血压长期增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及事件发生的不良影响,已极大地损害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因此,高血压的达标治疗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目前国际、国内提倡合理的联合治疗,目的在于较好地达标,降压的获益体现在保护器官及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降压达标对临床器官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多热量的摄入和缺少运动,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发病率逐渐增多。同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在增加,人们必然将血脂异常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相联系。国内外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肾功能衰竭及致残、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尤其是80岁以上老老年人口的飞速增长,老老年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已成为急需深入研究的全球性课题。本文将老老年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预后相关因素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27)将血压120~139/80~89mm Hg定为“高血压前期”。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血压120-139/80-89mm Hg定为“正常高值血压”。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指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前期要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18.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经转录后调节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凋亡和免疫应答等。miRNAs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肌缺血后多种miRNA。异常表达,它们在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调控心肌缺血保护环节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诊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ECMO是一种对呼吸、循环系统提供较长时间支持的体外循环技术。我院自2006年开始为64位患者进行了ECMO的治疗,包括CABG、二次换瓣、术后低心排支持、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心梗心脏骤停、外伤、H1N1流感等。58例采用股静脉-股动脉循环ECMO方法,6例H1N1甲流患者采用股静脉-颈内静脉循环ECMO方法。部分危重患者心脏手术,术前将管路进行改装,术中实施ECMO与CPB相互转换模式转流。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社会上呼唤人文医学或人文医生的声音很响,似乎而今的医疗服务使社会大众难于接受。对此,我们复习研究了许多相关文献,从远古时代的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发展到今天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各时段的医疗服务。这一文献复习始于朱宗涵教授于2001年在北京地区会议上讲话时提出的“人文医学”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