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伴左室功能不全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心力衰竭(心衰)组为30例持续性房颤伴症状性左室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0.45)患者,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左房大小和房颤持续时间相匹配的60例无心衰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均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心房碎裂电位消融治疗房颤。比较两组导管消融手术相关参数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对心衰组术前、术后的左房大小、左室功能及内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完成导管消融术,肺静脉隔离率分别为96.67%及98.33%(P=1.00)。两组间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23±39.03 min比201.87±36.80 min,P=0.97;26.80±7.77 min比27.06±7.16 min,P=0.88;3.3%比3.4%,P=1.00)。随访11±1个月,73%的心衰组患者和78%对照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P=0.61),两组中分别有40%和42%患者接受再次消融。与术前相比,术后9个月心衰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了7.87%±4.72%,左房内径缩小3.77±4.02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6.87±5.32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减小8.93±7.60 mm(P均〈0.05);维持窦性心律者心功能改善程度高于未能维持窦性心律者。结论包括器质性心脏病者在内,对于持续性房颤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联合心房碎裂电位消融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消融成功率与无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相似。房颤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经导管消融治疗后,左房、室扩大程度减轻,左室射血分数可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左室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连续10例接受导管消融的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短期随访观察术前、术后心功能的改变。结果9例患者成功完成导管消融术,术前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0·41±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6·00±7·21mm,左心房内径(LAD)44·22±5·91mm。术后平均随访2·78±1·78个月,平均LVEF增为0·46±0·06,LVEDD降为53·33±6·42mm,LAD降为42·11±4·65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慎重选择病例的基础上,导管消融术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伴左室功能不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氨基端脑钠素原(NT-proBN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203例DCM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并与203例对照组相比较.DCM组内再按下列不同的观察指标对NT-proBNP进行分析比较:按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Ⅱ级,Ⅲ级,Ⅳ级间比较;按体重指数进行超重者和不超重者间比较;按血清肌酐浓度进行肾功能异常者和肾功能正常者间比较;按是否合并心房颤动进行心房颤动者和无心房颤动者间比较.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DCM患者中血浆NT-proBNP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M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P<0.01).DCM组血浆NT-proBNP浓度在各级NYHA心功能的DCM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在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间亦逐级显著升高(P均<0.01);在肾功能异常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者(P<0.01);超重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不超重者(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NYHA心功能分级、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和左心房内径依次入选为血浆NT-proBNP浓度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或0.01),其中NYHA心功能分级最强(P<0.01).结论:DCM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除取决于患者心功能外,还受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浓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管消融术对合并左室射血分数降低(LVEF<50%)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合并心力衰竭且LVEF<50%的心房颤动患者97例,根据是否行导管消融术分为手术组48例和非手术组49例。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LVEF、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以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水平变化。结果手术组及非手术组的年龄、性别比例、基础疾病、药物使用情况和心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6个月,手术组的LAD[(35.4±2.0)mm比(40.8±2.8)mm,P<0.05]、LVDD[(48.6±1.7)mm比(52.1±2.4)mm,P<0.05]、IVSD[(9.9±1.9)mm比(11.5±2.8)mm,P<0.05]、LVPWD[(10.0±0.8)mm比(11.2±0.9)mm,P<0.05]和血清NT-proBNP[(480.1±102.8)pg/ml比(1 117.8±231.4)pg/ml,P<0.05]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而LVEF明显高于非手术组(46.8%±12.4%比44.1%±3.7%,P<0.05)。结论导管消融术可明显改善合并LVEF降低的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逆转心肌重构,降低病死率和心衰住院率。2009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成人心衰诊疗指南中CRT的Ⅰa类适应证为窦性心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仅为Ⅱa类适应证。但房颤在心衰中 相似文献
8.
扩张型心肌病(包括克山病最易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不当最终导致难治性心力衰竭。本文对18例扩张型心肌病(包括克山病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收到了较理想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第三代 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 2例 DCM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 (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病情稳定后 ,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多心安组。均从小剂量 (卡维地洛组 ,2 .5 m g bid;美多心安组 ,6 .2 5 m g bid)缓慢递增。检测治疗前后 DCM患者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变化以及血液中内皮素 - 1(ET- 1)、心钠素 (ANP)和血管紧张素 (Ang )的改变。结果 治疗 6个月后 ,两组心脏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 ,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短轴缩短率 (FS)、左心室射血前期与射血时间比(PEP/ L VET)、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 (PFVE)、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 (PFVE/ PF-VA)均明显增加 ,卡维地洛组较美多心安组 L VEF增加更为明显。两组左心房内径 (L 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 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 VDD)明显减小 ,卡维地洛组 L VSD减小较美多心安组更明显。治疗后血浆中ET- 1、ANP和 Ang 均明显降低。结论 卡维地洛和美多心安都能够改善 DCM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逆转左心室重构 ,卡维地洛较美多心安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心肌细胞骨架蛋白在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及其他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衰竭心肌的细胞骨架蛋白actin、desmin、sarcoglycans(SGs)的表达情况。方法:9例终末期DCM(DCM组)与6例其他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和1例非心源性脑死亡者(对照组)的心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DCM组中8例存在上述多个骨架蛋白表达异常,且均有至少1个SGs亚型异常,其中5例伴有actin和(或)desmin的表达异常,心功能Ⅲ~Ⅳ级者骨架蛋白的异常(>2个)较心功能Ⅱ~Ⅲ级者(≤2个)多;对照组中4例心功能Ⅳ级者也有细胞骨架蛋白表达异常,包括α、δ-SG异常各1例(分别为心脏肉瘤,缺血性心肌病),actin异常1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α、β-SG及actin均异常1例(呈DCM表现的终末期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1例脑死亡者心肌中未检出上述骨架蛋白表达异常。结论:DCM衰竭心肌中存有多种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异常,多数为actin、desmin、SGs表达水平的降低,提示由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异常所致的细胞内外力的传递缺陷可能是导致终末期心脏病的共同发病或演进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杨龙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5):494-496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卡维地洛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3.125~25mg2次/d。比较两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MWD)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有改善,卡维地洛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0.5%比72.5%,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LVEDd、LVESd、LVEF及6MWD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卡维地洛组治疗后患者的LVEDd[(59.1±9.6)mm比(54.2±10.2)mm]、LVESd[(46.1±8.7)mm比(41.4±12.2)mm]显著缩小,LVEF[(42.1±10.5)%比(48.4±9.6)%]及6MWD[(264.52±51.23)m比(309.26±45.24)m]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可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认识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的另一种并发症--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方法:回顾分析12例既往无心力衰竭史、因房颤经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032例房颤导管消融术后48 h内发生急性心衰12例(1.2%),12例中慢性房颤11例,阵发性房颤1例.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12例(100%),其中端坐呼吸8例(67%),剧烈胸痛2例(17%),发热(37.5℃~38.5℃)6例(50%),肺部湿性啰音12例(100%),心室率增快12例(100%),低血压1例(8%),胸片提示胸腔积液3例(25%)、肺水肿改变4例(33%),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少量心包积液5例(42%),白细胞计数大于10.0×109/L 7例(58%),左室射血分数(59.6±3.2)%.所有患者于治疗后2~7 d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可能会发生心衰,合理的支持治疗可在短期内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5.
1例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 (NYHAⅣ级 )患者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QRS波时限 0 .2 0s)。经心衰的标准治疗疗效不佳 ,置入InSync三腔起搏器治疗 ,1周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QRS波时限0 .12s、射血分数值提高。提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三腔起搏治疗顽固心衰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血清尿酸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扩张型心肌病(DCM,96例)不同心功能和其他状态下的尿酸浓度。结果:DCM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的尿酸分别为(303±34)mmol/L,(403±95)mmol/L和(595±190)mmol/L,各级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心衰控制前比较,心衰控制后尿酸浓度明显降低[(609±218)mmol/L比(414±147)mmol/L,P〈0.01];左室内径≥65mm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65mm者[(572±183)mmol/L比(425±112)mmol/L,P〈0.01];人院时服与未服利尿剂者尿酸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BUN〉7.5mmol/L与≤7.5mmol/L者尿酸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尿酸浓度升高,升高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而独立于服用利尿剂及肾功能不全;血清尿酸浓度是反映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于爱华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7):806-806
扩张型心肌病以一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及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几率约为每100000人中有5-8例,这一数字尚在不断增加。任何年龄的病人均可罹患本病,但以中年人最常受累,男性比女性更为多见。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症状是逐渐发展的,有些病人历时数月甚或数年,一直可无症状,至发生症状或胸部X线证实心脏增大时,临床才得以确认本病;有一些病人,好像全身病毒感染康复之后,首发心力衰竭症状;还有个别病人在一次心肌炎发作之际,急剧发展成严重的心力衰竭。本病最突出的症状是左心衰竭的症状。因心输出量减少而引起的疲劳和衰弱也较为常见。体检常显示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收缩压通常正常或偏低,脉压变窄,心搏量减少,严重左心衰竭常可出现交替脉。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比索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对其预后进行综合评估。方法通过对已经确诊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8例,根据患者意愿和经济情况分成治疗组A(38例)和对照组B(20例)。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基础上治疗组予以培哚普利10mg每日1次加比索洛尔5~10mg每日1次,对照组予以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倍他乐克25~50mg每日2次,定期门诊随访、复查心脏彩超、心脏三位片、心电图并综合评价其疗效、预后情况及临床心功能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A患者,心室率控制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劳动强度和生活质量提高,复查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心室率控制在60~100/min,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缩小、左室收缩未内径较治疗前缩小,心肌收缩力增强,左室射血分数增高,再住院率及病死率(5年)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长期口服培垛普利、比索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不全临床症状。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改观预后。因此培垛普利、比索洛尔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