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是否影响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急性STEMI住院并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患者578例。比较男性和女性在基线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住院期间死亡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578例患者中男性455例(78.7%),女性123例(21.3%)。女性的平均年龄较男性大[(68±10)岁比(61±12)岁,t=-6.817,P<0.01],高血压(75.6%比52.3%,χ2=21.484,P<0.01)和糖尿病(43.1%比27.7%,χ2=10.737,P<0.01)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而男性的吸烟比例高于女性(63.5%比13.0%,χ2=99.108,P<0.01)。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的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于男性(8.9%比4.4%,χ2=3.945,P=0.047),校正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和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使用后这种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36,95%CI:0.3393.169,P=0.95)。结论对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而言,女性的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于男性,但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样本人群女性年龄偏大、并存疾病更多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女性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治疗及预后。方法纳入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为临界病变的患者270例,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10例,根据FFR值决定治疗方案,比较男性与女性临床资料特征、FFR值、PCI比例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女性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比例高于男性,既往心肌梗死、吸烟和饮酒史比例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女性FFR值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5±0.08 vs 0.83±0.08,P=0.036)。男性与女性行PCI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4%vs 24.5%,P=0.382)。完成临床随访患者262例中,男性156例,发生MACE 7例;女性106例,发生MACE 8例,男性与女性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vs 7.5%,P=0.29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男性与女性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5%vs 92.5%,P=0.366)。结论临界病变的FFR值有性别差异,女性的FFR值较男性高;FFR指导临界病变治疗的预后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照评价45岁以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女性和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4月至2008年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择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5岁以下所有未绝经的124例女性患者作为女性组,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6至2007年所有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5岁以下男性患者430例作为对照(男性组).两组均在术后6个月行临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所有患者均临床随访1年.结果 共入选124例女性患者160处病变,430例男性患者665处病变,两组皆完成随访.女性组的血脂异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吸烟史比例均低于男性组(均P<0.01).左主干病变比例女性组高于男性组(11.2%比2.9%,P<0.01).左前降支比例女性组高于男性组(61.3%比46.9%P=0.016).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女性组低于男性组(15.6%比30.2%,P<0.01).C型病变比例女性组低于男性组(36.2%比48.9%,P=0.004).分叉病变比例女性组高于男性组(26.9%比11.1%,P<0.01).靶病变长度女性组短于男性组[(20.36±13.37)mm比(23.04±13.86)mm,P=0.027].住院期及1年随访期间,女性组与男性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栓发生率及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变位于左主干、前降支和分叉病变的比例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高于45岁以下男性冠心病患者,但是男性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多、冠状动脉病变较严重.45岁以下男、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男性与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直径≤3.0mm病变的介入治疗特点及中期预后。方法入选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收住阜外医院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共计1350例(1702处治疗病变),介入治疗血管为参照血管直径<3.0mm的自身冠状动脉首次介入治疗病变,其中男性1073例(79.6%),女性277例(20.5%)。随访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果与既往研究相比,临床特征与既往研究基本相符。造影结果,男性术后和随访狭窄程度略高,同时支架释放成功率略低。其余造影结果并未明显差异。平均随访(181.1±9.6)d后,男女两组患者之间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3.1%比22.9%,χ2=0.02,P=0.87),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死亡因女性样本量太小原因得出差异外,包括急性心肌梗死(0.37%比0.36%,χ2=0.003,P=0.95),再狭窄(16.6%比15.6%,χ2=0.68,P=0.41),晚期支架内血栓(0.56%比0.36%,χ2=1.15,P=0.28),再次血管重建(11.8%比13.4%,χ2=2.55,P=0.11)等各亚项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女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直径相同和病变特点相似情况下,PCI术后女性和男性的中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的差异,可能对PCI术后预后的性别差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不同入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ACS患者403例,按照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和非替罗非班组,评估两组中不同入径PCI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与非替罗非班组不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7%比5.10%,χ~2=0.075,P=0.784)。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不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替罗非班组(23.15%比9.09%,χ~2=4.610,P=0.031)。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与非替罗非班组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比1.02%,χ~2=0.064,P=0.799)。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替罗非班组(15.74%比4.55%,χ~2=4.006,P=0.045)。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不明显出血事件及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桡动脉入径中替罗非班组(χ~2=11.555,P=0.0006;χ~2=14.459,P=0.0001)。结论替罗非班在经桡动脉入径PCI治疗ACS中出血事件发生率较低,且明显低于经股动脉入径,可遵循指南进行个体化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75岁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院内及远期预后。方法:将2013年1月至12月于阜外医院行PCI且≥75岁的681例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n=410)和女性组(n=271),又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得出基线无显著差异的男性组(n=228)和女性组(n=227)。比较2组患者匹配前后院内及2年的临床预后。采用COX回归分析性别与PCI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匹配前,女性组患者的院内全因死亡率高于男性组(2.6%vs 0.5%,P0.05)。649例(95.3%)患者完成了2年随访。匹配后,女性组与男性组患者在院内(4.8%vs 3.1%,P=0.33)及2年随访(15.0%vs 14.9%,P=0.94)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匹配后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HR=3.72,95%CI:0.66~20.90,P=0.14)和COX回归分析(HR=1.43,95%CI:0.56~3.69,P=0.46)表明,性别仍不是院内及2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75岁老年女性患者院内全因死亡明显高于男性。不同性别≥75岁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远期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256例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130例)和常规PCI组(126例),替罗非班组又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8例,≥60岁)和非老年组(62例,<60岁)2个亚组.两组患者PCI术后罪犯血管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达标率、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以及36 h和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较常规PCI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6%比91.3%,χ~2=1.02,P=0.313),TMPG 3级所占比例替罗非班组高于PCI组(83.1%比67.5%,χ~2=4.05,P=0.046),CTFC示替罗非班组血流快于PCI组(31.6±7.7比23.8±6.1,t=2.49,P=0.026).两组在36 h和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9%比19.0%,χ~2=6.30,P=0.013;3.8%比11.90%,χ~2=5.82,P=0.018).与常规PCI组比较,替罗非班组TIMI轻度出血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20.2%比15.2%,χ~2=3.65,P=0.065).亚组分析表明,老年组轻度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非老年组稍增高(25.0%比14.5%,χ~2=4.98,P=0.026),但两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相似. 结论 老年ACS患者介入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是有效和安全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但轻度出血风险有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男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指导其个体化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阜外医院239例大动脉炎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193例,比较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结果男女性大动脉炎患者起病年龄无明显差异[25(16,38)岁比26(19,37)岁,Z=-0.528,P=0.60];与女性相比,男性多以血压升高为首发主诉(60.9%比35.8%,χ~2=9.719,P0.01),双侧肢体血压不对称、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杂音等体征较少(均为P0.05)。男性累及胸主动脉及其分支、升主动脉、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女性(均为P0.05),但累及右肾动脉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50.0%比30.1%,χ~2=6.597,P=0.01)。男性的动脉瘤形成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女性(17.4%比5.2%,χ~2=7.952,P0.01;19.6%比5.2%,χ~2=10.502,P0.01)。结论男性大动脉炎患者多以血压升高为首发症状,多累及右肾动脉,易合并肾功能不全和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CI对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老年AMI合并糖尿病患者135例,分为女性组46例,男性组89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GRACE评分、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高脂血症显著升高(80.43%vs 62.92%,P=0.037),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偏低(4.35%vs 20.22%,P=0.027);GRACE积分高危比例显著升高(45.65%vs25.84%,P=0.019);术后TIMI 3级血流和心肌灌注3级显著偏低(P<0.01);置入支架的直径显著偏细、长度显著偏长[(2.8±2.3)mmvs(3.1±0.4)mm,(28.5±3.7)mmvs(21.4±4.3)mm,P<0.05]。女性组平均住院时间、梗死后心绞痛、住院期间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Killip>Ⅲ级心功能和30d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P<0.01)。结论老年女性AMI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和心肌灌注低,并发症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现象(CR)发生与CYP2C19*3和CYP2C19*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根据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结果分为CR组(50例)和非CR组(10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临床指标以及CYP2C19*3、CYP2C19*2基因表型。结果 CR组MPA值显著高于非CR组(t=13.23,P<0.01),而血小板数量、药物使用史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R组CYP2C19*2(χ2=23.58,P<0.01)、CYP2C19*3(χ2=19.02,P<0.01)出现突变的比例显著高于非CR组;入组患者CYP2C19*2等位基因G为69.3%,A为30.7%,CYP2C19*3等位基因G为95.3%,A为4.7%。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后CR发生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密切关系,氯吡格雷需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老年ACS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负荷量)和研究组(冠状动脉内使用替罗非班负荷量),每组各59例患者。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PCI术后7、30 d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 PCI结束后共有115例患者入选。研究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比较,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积分(0.7±0.2比1.6±0.5,P<0.01)、TIMI血流分级(TIMI 3级:51%比41%,P<0.05)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 3级:49%比38%,P<0.05)均明显改善,远端血管栓塞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1.7%比14%,P<0.05)。PCI术后30 d时研究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7.4±6.2)%比(60.7±4.6)%,P<0.05]。研究组PCI术后7 d时总MACE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比17.5%,P<0.05),但PCI术后30 d时两组总MACEs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比7.0%,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ACS患者,与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状动脉内应用安全,且更有利于改善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7 d时MACE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0 d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β亚单位基因SCNN1B羧基端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北京市汉族高血压家系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在北京市汉族常住人群中纳入原发性高血压家系108个(433人),分成高血压患者组(229人)、高血压患者第一代和第二代亲属(血压正常)组(118人)和高血压患者配偶(血压正常)组(86人)。检测生化指标及心电图Sv1+Rv5数值,并分析SCNN1B基因13号外显子及两翼部分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在SCNN1B基因13号外显子的两翼部分符合最小等位基因频率≥5%的位点只有两个即rs3743966(A/T)、rs34618783(A/G)。3组间比较,高血压组的AA/rs3743966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55.5%比44.9%和32.6%,χ2=13.768,P<0.01),TT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9.6%比15.3%和38.3%,χ2=37.205,P<0.01)。rs34618783位点基因型频率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rs3743966纯合子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AA纯合子组平均低15.69 mmHg和9.1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其他生化指标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T/rs3743966基因型进入方程(OR:0.239,95%CI:0.1170.489,P<0.001)。结论 SCNN1B基因rs3743966位点TT基因型可能是北京市汉族高血压家系原发性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年轻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性别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3年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40岁的女性患者,共77例,并以年龄按1:4随机匹配308例男性患者。对入选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临床表现:女性患者自发/变异型心绞痛比例显著高于男性(14.3%比7.1%,P=0.045),心肌梗死比例显著低于男性(35.1%比58.1%,P<0.001);(2)危险因素:女性患者吸烟比例显著低于男性(5.2%比79.9%,P<0.001);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阳性家族史比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女性患者的零支病变、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左主干病变的比例和男性比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零支病变比例高于男性(9.1%比3.2%,P=0.026);(4)治疗方法:女性患者单纯药物治疗比例高于男性(33.8%比16.2%,P<0.0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比例低于男性(64.9%比79.5%,P=0.007)。结论年轻冠心病患者女性吸烟比例低于男性,自发/变异型心绞痛、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和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者更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500例行急诊PCI的患者,CIN定义为使用对比剂后48~72 h内血肌酸酐(肌酐)值较基线值升高超过44.2 μmol/L或者较原基础值升高25%以上.比较CIN组与非CIN组之间的基线资料及院内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NLR与CIN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500例患者中,85例(17%)患者发生CIN.CIN组在院内死亡、需要肾脏替代治疗、需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围术期低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新发心律失常等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较非CI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NLR界值为6.03时,其预测CIN的敏感度为80.1%,特异度为73.7%,曲线下面积0.764.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NLR水平与CIN发病率明显相关(OR 1.2,95% CI 1.1~1.3,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6.03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3,95% CI1.2~1.3,P<0.001);此外,女性、基础肾功能不全及围术期低血压也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NLR水平与CIN相关,NLR升高的患者发生CIN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确诊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患者PCI预后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自2008年7月至2012年1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年龄>65岁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治疗的患者4927例,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3049例,女性1878例,统计其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PCI结果、围术期抗栓治疗药物及其他心血管药物的使用情况、院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两组患者各自的特点及差异。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中,男性患者吸烟比例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较女性高(51.5% vs 15.3%,P<0.01;22.1% vs 15.3%,P<0.01);而女性患者体质量指数[(24.8±4.4) vs (24.5±3.7)kg/m2,P<0.05]和发病年龄更高[(72.6±4.8) vs (72.2±5.4)岁,P<0.01],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比例也较男性高(70.5%vs 60.8%,P<0.01;32.2%vs 24.9%,P<0.01)。两组术后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0.6% vs 0.1%,P<0.01)。结论在接受PCI的人群中,老年女性较男性拥有更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且PCI预后也较男性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靶病变的变化及延迟支架置入情况。方法入选48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急诊予单纯球囊扩张和(或)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3级,7 d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靶病变血管狭窄情况必要时置入支架治疗。观察靶病变变化的相关数据,包括狭窄程度、长度、近端参考血管直径、远端参考血管直径,比较老年患者(≥60岁)和中青年患者(<60岁)支架置入比例。结果 7 d后复查CAG显示靶病变直径狭窄程度较直接PCI时减轻(35.5%±14.1%比48.8%±11.0%,P<0.01)、病变长度缩短[(15.69±5.36)mm比(18.94±5.37)mm,P<0.01],靶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3.29±0.33)mm比(3.24±0.32)mm,P=0.02]和远端参考血管直径[(3.18±0.33)mm比(3.08±0.33)mm,P<0.01]增大;其中,39.6%(19/48)患者因靶病变狭窄>50%置入支架,老年患者和中青年患者置入支架比例分别是56%(9/16)、31%(10/32)(P=0.04)。结论对于中青年高血栓负荷不适宜直接支架置入术的STEMI患者急诊予单纯球囊扩张和(或)血栓抽吸即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再延迟必要时支架置入治疗策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对比剂引起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临床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CAG或PCI治疗的患者1 110例,记录术前、术后48~72 h血清肌酐、尿素氮浓度等指标.CIN诊断标准:接触对比剂后48~72 h内血清肌酐浓度升高>44.2 μmol/L或者较原基础值升高25%以上.比较CIN(+)组及CIN(-)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CIN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不良事件及防治策略.结果 共入选1 110例患者,其中CIN(+)组105例(9.5%),CIN(-)组995例(90.5%),两组患者病死率(4.8% vs.0.6%,x2=16.594,P=0.002)、需要肾脏替代治疗(2.9% vs.0.5%,x2=7.294,P=0.033)、需要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3.8%vs.1.1%,x2=5.163,P=0.047)、需要使用呼吸机(4.8% vs.0.7%,x2=14.498,P=0.03)等院内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96,95%CI:1.161~3.098,P=0.011)、糖尿病(OR =2.528,95%CI:1.580~4.046,P<0.001)、慢性肾功能不全(OR=2.631,95%CI:1.368~5.132,P<0.001)、围术期低血压(OR=3.626,95%CI:1.197~10.985,P=0.023)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女性、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围术期低血压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PCI治疗围术期的综合管理是目前防治CIN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糖尿病控制水平的相关性,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内科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544例,根据入院后次日检测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分为2组:HbA1c< 7.0%(Ⅰ组),65例;HbA1c≥7.0%(Ⅱ组),479例.将同期抽取的单纯初治肺结核437例作为对照组(Ⅲ组),对3组患者的痰菌情况及胸部影像学病变特点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当方差不齐时用校正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量资料的线性依存关系.率的比较应用,检验.结果发现,HbA1c水平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存在明显的线性依存关系(P<0.01).其回归方程为:HbA1c水平=4.885 +0.24×空腹血糖+0.204×餐后2h血糖.Ⅱ组患者痰菌阳性424例,痰菌阳性率88.5%(424/479),明显高于Ⅰ组的52.3%(34/65)和Ⅲ组的50.6% (221/437)(χ^2=163.76,P<0.01).Ⅱ组患者干酪渗出性病变422例,干酪渗出性病变发现率88.1%(422/479),明显高于Ⅰ组的50.8%(33/65)和Ⅲ组的47.6% (208/437) (χ^2=180.10,P<0.01).Ⅱ组患者多发空洞病变270例,多发空洞发现率56.4% (270/479),明显高于Ⅰ组的23.1% (15/65)和Ⅲ组的22.4%(98/437)(χ^2=118.07,P<0.01).Ⅱ组患者虫蚀样空洞病变119例,虫蚀样空洞发现率24.8%(119/479),明显高于Ⅰ组的12.3%(8/65)和Ⅲ组的11.2% (49/437)(χ^2=30.34,P<0.01).Ⅱ组患者干酪性空洞病变251例,干酪性空洞发现率52.4%(251/479),明显高于Ⅰ组的21.5%(14/65)和Ⅲ组的26.3% (115/437)(χ^2=74.20,P<0.01).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糖尿病控制程度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于行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穿刺点与非穿刺点相关的出血与1年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联.方法 共纳入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687例,其中合并出血患者152例.选用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定义的出血分级方法描述出血分级.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出血与1年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联.结果 BARC 1级出血占所有出血事件的13.8%,2级出血的比例为57.2%,3级出血的比例为28.9%,未出现BARC4级或BARC 5级出血事件.与穿刺点相关的出血比例为27.6%,事件率为6.1%;与非穿刺点相关的出血比例为72.4%,事件率为16.0%.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院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2.6%比4.3%,P=0.350)及1年期的MACE(5.9%比7.1%,P=0.611)相似.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女性2.110(1.326,3.356),年龄1.019(1.002,1.036),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1.729(1.178,2.538)和IABP 2.250(1.293,3.915).COX回归分析中,穿刺点相关的出血和非穿刺点相关的出血都不是1年期MACE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结论 STEMI患者中BARC 2级出血所占比重最大.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女性、高龄、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以桡动脉为首选介入路径时,无论穿刺点相关的出血或非穿刺点相关的出血都不是1年期MACE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