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简单有效的复合方法和结构及其作为新型骨替代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以氢氧化钙和磷酸为原料合成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从牛肌腱中提取可溶性I型胶原,应用戊二醛交联冻干法使二者复合制备成生物膜,用XRD和扫描电镜,对材料晶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构、晶粒大小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对合成工艺研究,制得的生物膜呈三维网孔状结构,孔径10~40 μm,大小均匀,由纳米尺度(10 nm×50 nm~20 nm×80 nm)的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纤维组成。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和尺寸上类似于天然骨。结论:NHAC复合材料有望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用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和胶原海绵制备成复合材料,研究其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胸壁支架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质量比1:1和1:2制备不同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材料,纯胶原海绵作为对照,进行扫描电镜检查,观察材料结构特性;进一步进行体内植入试验,通过大体标本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观察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结果:纯胶原海绵呈三维网状结构,胶原蛋白呈细纤维丝状,结构蓬松,强度差;植入体内2周内多孔海绵结构破坏,4周完全降解吸收.1:2配比羟基磷灰石/胶原海绵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粉末与胶原蛋白完全混合均匀,孔径大小100~400 μm;植入体内后生物相容性良好,4周时仍保持多孔结构,8周降解吸收.1:1配比复合材料羟基磷灰石粒子团聚成块,植入体内可见明显钙磷颗粒聚集,组织反应相对较大.结论:胶原海绵复合一定比例羟基磷灰石后,结构改善,孔径大小适中,在体内保持结构时间及降解时间延长,生物相容性良好,具备开发应用价值,可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人工胸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纳米氧化锌(nmZnO)在不同条件下改性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的工艺研究.方法 在弱酸环境内,温度70℃条件下,采用硝酸锌溶胶-凝胶法改性珊瑚羟基磷灰石,通过超声、旋转搅拌、干燥、煅烧获得白色颗粒状多孔复合材料,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改性后材料表面特征.结果 在不同原料配比条件下,nmZnO颗粒在CHA表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孔径三维多孔骨修复材料DL-PLA 植入免桡骨骨缺损区对骨长人的影响。方法将采用浇注盐析技术制成的孔隙率为75%而孔径不同的三维多孔DL-PLA材料植入免桡骨骨缺损区,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分别在术后2、4、8、12周行X线检查、取材做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检查、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植入材料孔径为约250、400、750μm者均有大量新生骨组织形成,而植入孔径为约75μm者及空白对照组12周时骨缺损区两端骨髓腔已闭合。植入250μm者8和12周时抗弯强度最高(P<0.01)。结论三维多孔材料孔径大小对骨长入起决定性作用,孔径为约250μm的材料最有利于骨长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后的生长特性,论证珊瑚羟磷灰石作为骨组织工程学载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纯化的狗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体体外培养,分别在相差显微镜下、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的表面形态结构.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上贴附生长良好,功能正常.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上生长增殖良好,珊瑚羟磷灰石是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可吸收性珊瑚羟基磷灰石(BCHA) Interpore 500R、珊瑚羟基磷灰石(CHA) Interpore 500及天然角孔珊瑚(NGC)复合成骨细胞后,在动物体内形成新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对它们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优劣做出评价。方法:应用x一射线衍射分析仪对孔径为500μm的Interpore 500R、Interpore 500及NGC的组成成分进行比较,将三种材料制成标准大小的薄片,植入裸鼠体内,测定不同时间点的降解率。同时将生长状态良好的成骨细胞接种于三种支架材料上,体外孵育4~6h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后30、60和90天取材,测量其体积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三种残余材料与形成新骨的面积百分比。结果:Interpore 500R的主要化合物成分为90%文石 10%羟基磷灰石(HA)。它具有高孔隙率,孔隙大小分布均匀,孔隙间交通好。Interpore 500R的生物降解率介于Interpore 500和NGC之间,但从组织工程骨形成的数量、质量上来看均高于其他两种。结论:BCHA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明显优于CHA和天然珊瑚(NC),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明胶仿生复合材料的一般理化性质及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技术 将纳米羟基磷灰石与明胶复合物制成3D多孔支架材料,并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万能试验机等对复合材料 进行表征;原代培养BALB/c小鼠成骨细胞,取第3代与复合材料共培养,采用扫描电镜、细胞毒性实验、细胞增殖实 验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法观察支架材料对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显示复合材料为三维多孔状, 孔径大小约150~400 μ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复合材料无机相和有机相之间有较强的化学键合;复合材料抗压 强度为(3.28±0.51)MPa,孔隙率为(80.6±4.1)%,接近人松质骨。扫描电镜观察和MTT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 的细胞相容性,小鼠成骨细胞在材料上黏附和伸展情况良好;细胞毒性I~II级;与材料共培养第5,7天的细胞增殖 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明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在一定比例和条件下,采用冷冻干燥法可制备出具有较高孔隙率、适宜孔径大小的三维 连通多孔结构的仿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目的是评估CHA修复骨干缺损的生物力学能力.将天然海珊瑚碳酸钙经过“热液交换反应”制成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X线衍射分析其晶相为Ca(PO)OH;扫描电镜观察为多孔隙结构,测得孔隙直径平均200μm,孔隙率53%;硬度为Mohs5度.用12只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植入材料16周取材做生物力学实验,测得尺骨标本的最大扭矩分别为:人工骨组52.04N/cm,自体骨移植组34.88N/cm,正常骨组61.10N/cm.证明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宿主骨结合能力强,意合后强度优异,适合于长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骨髓基质细胞(MSC)作为种子细胞,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诱导大鼠MSC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新的骨髓培养法,并进行鉴定。将诱导分化形成的成骨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中,培养15天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的复合情况。结果:大鼠MSC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的分泌逐渐形成,并不断地增加。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上的细胞生长良好,形成许多细小的钙结节和胶原纤维。结论:新的骨髓培养法可使大鼠:MSC分化和增生为具有良好功能特性的成骨细胞,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是可利用的支架材料。用:MSC作为种子细胞,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有很多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并观察其表征.方法 用预先制备的人脱钙骨基质(DBM)与多聚左旋赖氨酸(PLL)复合制备富集材料.参照Zhang 氏液体置换法测定其密度与孔隙率;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其孔径、表面及横断面超微结构;拉曼光谱分析鉴定材料成分,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经PLL修饰的DBM富集材料(PLL-DBM)密度为(0.27±0.02)g/ml,孔隙率为(73±11)%,孔径为(412.73±160.29)μm.孔隙内部有大量孔隙相互连通,PLL在材料内外表面形成均匀的乳白色涂层,并在天然孔隙内形成更小、孔径较均匀的网孔结构.结论 制备的PLL-DBM具有自体骨三维空间结构和促进细胞粘附的PLL,是一种较理想的骨髓干细胞富集材料.  相似文献   

11.
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修复良性骨肿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无机材料珊瑚人工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天然珊瑚经特殊处理加工成羟基磷灰石,作为骨修复的填充材料,植入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区.共治疗25例患者,均为良性骨肿瘤.缺损范围最大10 cm×3.5 cm×2 cm,最小0.8 cm×0.5 cm×0.5 cm.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查血生化正常,伤口愈合良好,无异物排出现象.X线显示:1月后管状骨周围有骨痂生长,3月植入的珊瑚骨密度开始逐渐降低,而珊瑚骨之间的空隙密度增高,4月达到临床愈合,18月珊瑚羟基磷灰石基本完全吸收.结论: 天然珊瑚制成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而且生物降解时间延长,基本与骨形成达到同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牙周炎致Ⅱ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下颌第一磨牙牙周病致Ⅱ根分叉病变的32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牙周翻瓣刮治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结合口腔修复膜充填修复骨缺损区;对照组则单纯翻瓣。临床随访观察6个月,检查牙周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水平的相关变化,评估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膜引导骨再生修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后的牙周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水平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且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结合口腔修复膜修复牙槽骨缺损较单纯翻瓣组更为有效,牙周袋探针深度减少,临床附着水平增加。结论:应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牙周炎致Ⅱ根分叉病变能够达到修复牙槽骨骨缺损和改善牙周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比较珊瑚颗粒和羟基磷灰石 (HA)颗粒在即刻种植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国产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植入犬股骨中 ,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分别植入HA和珊瑚颗粒 ,并设空白对照而成 3组 ,进行比较观察 ,术后 2 ,3,4个月处死动物 ,通过X线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标本。结果 :植入植骨材料充填种植体周围骨空隙后 ,术后 4个月 ,种植体和骨组织结合紧密 ,珊瑚颗粒几乎完全降解吸收 ,而HA颗粒基本无变化 ,未植入植骨材料的空白对照组 ,4个月时颈部尚有部分骨组织缺损。结论 :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大于 1mm以上应植入植骨材料。作为植骨材料 ,珊瑚颗粒较HA颗粒有更好的骨引导活性 ,能降解吸收为骨组织替代 ,而HAG不能吸收 ,影响骨改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复合人工骨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重组人骨形态形成蛋白-几丁糖(coralline 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CHC)做为自体骨移植替代物在手术后10周的融合效果。方法按序贯实验设计方法设计试验,分别以CHC和自体骨应用于骨不连、脊柱融合病例的治疗,于术后10周行X光检查,并按照Lane-Sandhu评分法中骨形成的评定标准来确定愈合情况,以愈合情况为观察指标,选定α=0.05、β=0.05、γ=FS/SF=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去除观察结果相同的2对至第13对时,曲线与上界相交,停止试验。结论从CHC做为骨移植替代物手术后10周的骨融合情况来讲,CHC比自体骨融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牙周病拔牙后应用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在牙槽嵴位点保存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32颗具有拔牙适应证的患牙拔除后随机分为植骨组和非植骨组,植骨组即刻在拔牙创窝内填塞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骨替代材料,覆盖口腔生物膜,周围软组织松弛后拉拢缝合,严密关闭拔牙创;非植骨组常规处理拔牙创面。结果植骨组16个拔牙位点,牙槽嵴位点骨形成有效位点数为15个,未见明显骨质形成位点1个;非植骨组16个拔牙位点,牙槽嵴位点骨形成有效位点数为9个,未见明显骨质形成位点共7个。结论采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充填骨缺损区同时覆盖生物膜的引导骨再生技术可获得良好的骨引导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种植床自体骨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在牙种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2例(37颗)种植牙病例分成A、B两组。A组24例(27颗种植体),植入德国Ankylos螺纹种植体后,在部分暴露的植体处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B组8例(10颗种植体),采用经牙槽嵴顶人路,使用德国费亚丹公司的FRI—OS^R空心取骨钻进行定位定向和定深度后制备圆柱状骨,游离取出后即刻碾磨成碎骨颗粒,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混合后植人到种植体周骨缺损区。植入术后4—6个月暴露种植体,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二期手术时根据成骨情况评估成骨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了良好的骨修复效果,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植骨后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85.19%。自体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混合植骨后的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100.00%。结论种植床自体骨可作为有效的植骨材料,手术创伤小,无需开辟第2手术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bone fusion after implantation of composite biosynthetic bone made of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CHC) as a substitute for autologous bone grafting. METHODS: A clinical sequential trial was designed and the biosynthetic bone and the patient's ilium were respectiv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onunions and interbody fusion. X-ray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10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s and the bone fusion was graded according to Lane-Sandhu's method. RESULTS: The biosynthetic bone was capable of bone fusion as observed in this experiment. Sequential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upper bound was reached when the X-ray examination scores of 15th pairs were transcribed in the chart with 2 pairs of cases dismissed for having the same grade. CONCLUSION: The bone fusion effect of CHC is better than auto-grafting judging from the present observation at 10 weeks after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8.
钢缆式线锯及人工骨间隔物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Q  Tian W  Liu B  Hu L  Li ZY  Xing YG  Wang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62-1065
目的 探讨使用钢缆式线锯(T—Saw线锯)及人工骨CHA作间隔物行颈椎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优点及疗效。方法 对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31例多节段髓型颈椎病,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例前路术后疗效差的患者采用特制线锯纵割棘突和HA人工骨替代髂骨作椎管后壁间隔物,行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对38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月。肢体麻木,肌力减退及行走不稳均有明显改善,术后扁平率改善0.23,人工骨间隔物愈合率74%,无一例发生颈髓损伤。平均手术时间2h 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80ml,平均JOA改善率61%。结论 使用T—Saw线锯及HA人工骨作间隔物行颈椎棘突纵割式柞管扩大成形术操作快捷安全,减压充分,术后改善率高,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菲  林昌健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6):652-654,660
目的制备具有与自然骨类似表面性能的植体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Ap]涂层/钛基复合材料。方法电泳沉积法(EPD)。为改善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对钛表面进行了粗糙化和氧化处理。结果烧结前后,涂层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具有纳米结构,表面均匀无裂缝。体外干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细胞在材料表面和周围生长良好,繁殖速度比钛和常规尺寸的HAp涂层快。结论纳米涂层具有均匀的纳米结构,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客性,有望用于设计骨科和齿科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