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对感音神经性聋(SNHL)的影响。方法:测量135例(168耳)CSOM患者的骨导听阈,并以66例单侧患者的健耳为对照,比较不同类型、不同病程的CSOM的骨导听阈。结果:CSOM各组骨导听阈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中耳炎的类型和病程相关。结论:CSOM可引起SNHL,且中耳病变越重,病程越长,听力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耳患病,〈50岁,无并发症409例,按中耳炎类型分单纯型和骨疡-胆脂瘤型中耳炎,从术前听力图在250,500,1000,2000,4000Hz频率进行患耳与健耳的平均骨导听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要引起骨听阈升高;(2)骨导听阈损失程度与病程无关,而与中耳炎类型有关,即骨疡胆脂瘤型中耳炎骨导呼斩损失较重,提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尤其是骨疡胆脂瘤型中耳炎需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耳患病、<50岁、无并发症409例,按中耳炎类型分单纯型和骨疡-胆脂瘤型中耳炎,从术前听力图对在250、500、1000、2000、4000Hz频率进行患耳与健耳的平均骨导听阈进行比较,结果表现: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骨导听阈升高;②骨导听阈损失程度与病程无关,而与中耳炎类型有关,即骨疡胆脂瘤型中耳炎骨导听力损失较重。提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尤其是骨疡胆脂瘤型中耳炎需及时治疗,以免引起混合型耳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听力学特征,探讨年龄、病程与听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37例(47耳)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为观察组,选25例(50耳)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检查,并分析比较两组的0.125~8KHz频率气导听阔、0.25—4KHz频率骨导听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均值等纯音测听结果,以探讨患者年龄、病程与听阈变化产生的相关性。结果分泌性中耳炎组(观察组)78.72%(37/47耳)为传导性耳聋,21.28%(10/47耳)为混合性耳聋,其各频率气导听阈、0.5—4KHz各频率骨导听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分泌性中耳炎组年龄与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及气骨导差均值呈正相关(P〈0.01),病程与纯音气导听阈均值呈正相关(P〈0.05),病程与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除影响中耳传音机能外,对内耳也存在损害,患者年龄是影响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状况的重要因素,病程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分泌性中耳炎( O M E)对内耳听觉功能的影响,对 O M E220 例、304 耳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及声阻抗测定。结果表明,部分 O M E 患者骨导听阈升高,除造成传音性耳聋外,合并感音性耳聋( S N H L)为318% ,并随着病程延长, S N H L 发病率增高。提示应积极有效地治疗本病,应用扩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可防治 S N H L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骨导听阈变化淮安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钟跃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邢光前关键词中耳炎.化脓性;骨导听阈中图号R764.21传统理论认为中耳炎仅引起传导性聋,只有在并发迷路炎或迷路瘘管时才出现耳蜗和前庭功能损害。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骨导听力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伴有骨导听阈下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骨导听力改善50耳(54.35%)。各频率骨导听阈值均显著下降,骨导听力提高(P〈0.01);病程长短与是否伴胆脂瘤对术后骨导听力无显著影响(P〉0.05),术中听骨链重建者骨导听力显著改善(P〈0.05),不伴乳突切开的鼓室成形术(A)与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B)后骨导听力改善均较不保留耳道后壁的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C)显著(P〈O.05),h与B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鼓室成形术治疗伴骨导听力下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部分患者骨导听力获提高,骨导听力改善与病程长短及是否伴胆脂瘤无关,与手术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不均称型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大鼠IU-GR发病中的作用,将SD系雌性大鼠分为3 组。A组:孕7 d 起被动吸烟,饮酒;B组:孕7 d 起被动吸烟,孕15 d起饮酒;C组(对照组):并于孕20 d 检测3 组孕鼠胎盘NO 及ET含量。结果:A、B两组IUGR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0.01)。B组胎死率低于A 组(P< 0.05)。且胎仔体重减轻以肝脏为主,同时A、B两组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ET-1 水平则远高于对照组(P< 0.01)。ET与NO比值显著增大(P< 0.01)。结论:孕早期被动吸烟、饮酒可产生混合型IUGR动物模型。孕晚期饮酒则产生不均称型IUGR动物模型。且IUGR的发病可能与NO合成、释放减少及ET-1 合成、释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长期高强度噪声暴露人群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对噪声性聋的诊断价值,对46名长期高强度噪声暴露人群(72耳,其中噪声性聋52耳,听阈正常20耳)和48名(86耳)听力正常人在4组不同初始刺激强度下进行DPOAEs测试。结果:在L1=L2=60dBSPL初始刺激强度下,各频率DPOAEs反应幅值与对应纯音听阈相关系数最大,且长期高强度噪声暴露人群中的听阈正常耳与听力正常耳(对照组)的DPOAEs反应幅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噪声性聋患者与听力正常人(对照组)DPOAEs幅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DPOAEs检查可以客观地早期诊断噪声性聋;②L1=L2=60dBSPL为噪声性聋DPOAEs测试最适初始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早期发现 Graves 病( 简称 G D) 患者的骨代谢异常,对63 例 G D 患者进行了尿脱氧吡啶啉( Dpd) 、血清骨钙素( B G P) 、碱性磷酸酶( A K P) 、血钙、血磷及腰椎( L2 ~4) 、股骨上端骨密度( B M D) 的测定。结果: G D 组血 B G P、尿 Dpd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5) ;除≤40 岁女性 G D 组的腰椎和股骨上端[ 股骨颈( N E C K) 、华氏三角( W A R D) 及股骨粗隆( T R O C H)] 的 B M D 和> 40 岁女性 G D 组的 W A R D B M D 外,其余各组腰椎及股骨上端的 B M D 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5) 。相关性分析: B G P、 Dpd 与 F T4 呈正相关( P< 0 .05) ,与病程无相关性, B G P 与 N E C K、 W A R D 呈负相关( P< 0 .05) 。结果提示: B M D、尿 Dpd 、血清 B G P 的测定可以早期发现 G D 患者的骨代谢异常,较传统方法更加特异和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与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CSOM手术治疗64例患者的骨导阈值改变,分析0.5、1.0、2.0、4.0kHz患耳与健耳骨导阈值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听骨链破坏对语频骨导阈值的影响。结果患耳与健耳各频率骨导闽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骨链受损组平均骨导阈值在2kHz与4kHz处〉听骨链正常组(P〈0.05)。结论CSOM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高频骨导听阈较低频更易受到影响。听骨链损害与骨导听力下降有关,其共振作用的减弱或消失即可影响骨导听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导听阈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SCOM)患者的骨导听力损失情况进行总结和回顾行分析,探讨SCOM骨导听阈损伤情况.方法 320例患者均未接受过耳科手术治疗,对侧耳为正常耳(作对照耳),其中男11 4例,女196例;年龄12~61岁,平均34岁,病程3月~50年,平均21.16年.所有病例均采用GSI-68纯音测听仪在隔音室对患者和正常耳进行听力测试,并对骨导听阈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影响骨导听阈的因素做相关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有201例(62.81%)发生骨导听阈损害.500~4000 Hz每个频率的骨导听力均有损失,主要损害在2000~4000 Hz的骨导听力损害程度与年龄、病程和病变程度有关.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导致骨导听力损失,原因是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式选择经验并评估术后疗效。方法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历,患者的手术方式主要依据其听力功能检查、残余鼓膜及鼓室表现、乳突CT表现进行选择,部分患者需通过术中鼓室探查后方能决定手术方式。最后收集到病历资料及随访内容完整者共161例(164耳),其中单纯鼓室成形Ⅰ型(40耳)、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Ⅰ型(30耳)、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Ⅱ型(94耳),从听力、生存质量及手术满意度评分等方面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术后气导听阈平均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骨导听阈平均值皆无明显变化(P>0.05);比较3组患者术后气导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种术式术后主观听力提高率分别为82.5%、70.0%和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整体生存质量提高率分别为80.0%、80.0%和7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病情的担心程度降低率分别为90.0%、93.3%和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基本满意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100.0%、100.0%和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适合行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方式主要根据其听力、耳镜、乳突CT及术中所见进行选择;从患者术后听力及生存质量等方面评价,3种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鼓室成型与听骨链重建术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中耳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0例(8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鼓室成型方法.治疗组采用显微镜下听骨链重建术。结果两组患者四个频率(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骨导均值经过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但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值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术前后气骨导差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气骨导差缩小更加明显(P〈0.05)。结论相对于显微镜下鼓室成型方法,显微镜下听骨链重建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能从多方面有效改善多听阈的听力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泌性中耳炎的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秋梅  何宁 《医学文选》2000,19(6):841-843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的临床特征和机理。方法 分析37例(61耳)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61耳)纯音听阈测试中22耳(36%)为轻度传导性听力下降,32耳(52%)为中度传导性听力下降,多为平坦型或轻度上升型曲线。鼓室导抗图测试中B型14耳(23%),C型47耳(77%)。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纯音听阈和鼓室导抗图测试是诊断分泌中耳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敬峥  李洪涛  陈燕芯 《医学综述》2012,18(12):1958-1959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成形术的时机选择,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50例(56耳),根据干耳时间,选择7个组段干耳时间,每组干耳时间选择8耳行鼓膜成形术,记录每例患者的听力水平,并随访观察3个月,分析治疗后听力水平与干耳时间的关系。结果通过拟合最佳方程Y^=12.5567+0.19671x-0.03221x2,发现鼓膜成形术选择在干耳时间2~4个月,听力水平提高最高。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成形术的最佳时机选择在干耳时间2~4个月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使听力阈值最大,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钛合金人工听骨植入和自体听骨植入在慢性中耳炎听骨链重建的价值。方法:于2017年5月~2020年2月在我院行听骨链重建术的经纳入排除后收纳的慢性中耳炎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按照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及研究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听骨链重建术,其中,对照组患者慢性中耳炎患者听骨链重建术中给予钛合金人工听骨植入,研究组患者给予自体听骨植入。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费用及手术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3月、6月、12月时采用纯音听阈检测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纯音听力情况。对两组听力改善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气导听力、气骨导差均明显降低(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患者气导听力气骨导差均逐渐降低。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骨导听力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听力改善有效率有所降低,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钛合金人工听骨植入和自体听骨植入治疗慢性中耳炎听骨链重建均具有一定价值,其中钛合金人工听骨植入手术所需时间较短,而自体听骨植入不良反应、复发率及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同期行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3例(8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含胆脂瘤型、骨疡型)施行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同期行鼓室成形术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83例患者术后观察1个月-4年,鼓膜修补愈合率为95.18%,听力改善有效率为68.67%,无效率31.32%,3个月内全部干耳。听力恢复较好者为长期反复流脓、听力渐进性下降、中耳乳突不可逆病理改变的慢性单纯型中耳乳突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65%,其次为骨疡型,有效率为85.71%,胆脂瘤型最差,有效率为34.37%。结论长期反复流脓、听力渐进下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应早日行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同期行鼓室成形术,可获得早日干耳,听力提高,防止听力丧失。对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患者,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乳突气房及骨桥同期行鼓室成形术,亦可早日干耳、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