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成人女性尸体的盆腔及盆丛的组成、分布、支配范围等的解剖,明确盆丛及其分支与盆腔手术的关系,为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对符合研究需要的20具成人女性尸体进行盆丛及其分支的大体解剖,在确保盆腔脏器不受损前提下,平第4腰椎横断躯体,小心保护主动脉分叉以下血管,横断乙状结肠,原位保留直肠,双下肢在上1/4处离断.然后行正中矢状面断开盆腔以便于解剖盆腔,从脊柱近端开始游离骶神经根(S1~S5),找出下腹下丛(盆丛),观察其组成、形态,追踪其分支,测量与盆腔脏器的距离,观察其毗邻关系.结果 盆丛位于梨状肌下缘内侧、直肠两侧,形状不规则,由腰交感干、腰内脏神经、S2-4骶神经前根发出的盆内脏神经组成;其分之成束,有直肠束、阴道束、尿道束,前者到直肠,阴道束支配阴道、子宫颈和尿道、膀胱颈,尿道束直接尿道.测量表明盆丛及其分支与盆腔脏器的关系密切.结论 盆丛及其分支与盆腔脏器的关系密切,其解剖为盆腔手术避免或减少盆丛及其分支的损伤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盆丛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20具40侧成人男性盆腔标本上观察了盆丛的来源、组成、形态、分支和分布。盆丛由腹下神经、盆内脏神经和骶交感于支所组成。盆丛可分为主部和次级丛二部分,主部分为二型,Ⅰ型为集聚型占25%;Ⅱ型为散在型占75%。由主部后方发支到直肠,由前和前下方发支到膀胱前列腺等部,这些支在所支配的脏器附近相互吻合成次级丛,再发支到相应脏器。  相似文献   

3.
男性盆丛神经在下尿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中避免损伤盆丛神经的解剖标志,为减少医源性阳痿的发病率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32具男尸做盆丛局部解剖,观察盆丛神经与盆腔器的毗邻关系。结果盆丛神经位于直肠的前外侧,精囊腺的后外侧,在前列腺基底部与前列腺外侧的血管形成血管神经束,于尿道膜部的后外侧穿过尿生殖膈。结论精囊腺和血管神经束可作为下尿路手术中避免损伤盆丛神经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4.
李玉芳  秦勇  方伟 《黑龙江医学》2012,36(6):425-426
盆丛的神经分布错综而复杂,与盆腔脏器关系密切.在临床应用中,男性直肠癌、女性盆腔内肿瘤、女性子宫切除术、膀胱手术、直肠手术等,均有可能因为术中损伤盆丛神经而导致排便、排尿及性功能障碍.本文从解剖学研究入手,探讨选择位置固定且术中易于触摸的坐骨棘和盆筋膜腱弓作为定位标志,对盆丛进行准确定位.使盆腔手术保护盆丛更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外科手术质量,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明确女性尿道的神经来源、分布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20具成人女性尸体进行尿道神经的大体解剖及神经染色观察,找出下腹下丛(盆丛),追踪其分支,主要是尿道支.解剖出阴部神经,追踪其分支,主要是尿道支.同时对10具女性尸体尿道进行HE染色、神经组织染色,观察神经的分布及与肌肉的关系.结果女性盆丛位的分支有直肠丛、阴道丛、膀胱尿道丛,阴道丛分支到膀胱颈、尿道,在阴道、膀胱颈两侧走行,约在尿道的5、7点进入尿道;膀胱尿道丛量较少,紧帖盆侧壁几乎与尿道上缘平行走向尿道,约在10~11、1~2点处进入尿道.阴部神经的分支有肛门支、阴蒂背神经和阴部神经,尿道支主要由后者发出,少数还同时由阴蒂背神经发出,走行在球海绵体肌外缘,向前、上行,在耻骨联合下缘正埘处的11、2点位置进入尿道.另有7根阴部神经发出盆内支与盆丛分支一起支配尿道.病理染色表明神经分布于全尿道.结论 女性尿道受盆丛分支和阴部神经尿道支的双重支配,这对临床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减少某些妇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20例成人女性标本用于观察盆腔脏器旁结构的内容、分层;盆丛的组成和分区定位;子宫韧带与盆丛的关系.结果盆腔脏器旁结构大致可以分为3层,盆丛分为3部,骶子宫韧带中含盆内脏神经.结论搞清楚盆腔脏器旁结构的复杂关系对于指导某些盆腔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1骶前静脉丛的局部解剖 骶前筋膜是盆筋膜层增厚部分,开始于第一骶椎体前方,附着于第三、四骶椎前方,向前附着于直肠肛管交界处和直肠筋膜。此筋膜与骶骨之间有骶中动脉和骶前静脉丛。骶前静脉丛属于椎外静脉系前丛的一部分,主要由骶中静脉和骶外静脉所形成,是椎体静脉系统的尾端部分,通常与直肠系膜静脉无交通支。椎体静脉在椎体骨松质中具有静脉窦状结构,起自椎体的中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减少直肠癌手术中对自主神经的损伤.方法:通过解剖7例尸体了解盆腔自主神经的分布.结果:上腹下丛紧贴肠系膜下血管的后方;直肠正后方的脏层筋膜与壁层筋膜之间的疏松间隙内无明显自主神经分支;直肠与精囊和前列腺(或子宫,阴道)之间无明显的神经支;盆丛呈不规则四边形结构,其四个角不在同一平面;直肠侧韧带主要由盆丛发至直肠的分支及结缔组织构成.结论:当直肠癌根治术保留自主神经时,肠系膜下血管可作为寻找上腹下丛的标志;游离直肠时应先游离其后壁及前壁,后游离其侧方,使直肠侧韧带呈桥状架于直肠与盆丛之间;侧方的游离应于盆丛的内侧,按与其弧面相适应的方向用电刀切断直肠侧韧带.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根治术后的并发症以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所造成的尿潴留、尿失禁及膀胱感觉麻痹最为多见。其原因主要是术中损伤盆丛内支配膀胱的植物性神经所致。本文就此有关问题,分述如下: 一、盆丛的解剖概要 盆丛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一般认为,交感神经来源于上腹下丛分出的左右腹下神经和骶交感干的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通常由骶各神经根发出的盆内脏神经所组成。盆丛为盆腔脏器周围成对的神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减少某些妇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20例成人女性标本用于观察盆腔脏器旁结构的内容,分层;盆丛的组成和分区定位;子宫韧带与盆丛的关系。结果:盆腔脏器旁结构大致可以分为3层,盆丛分为3部,骶子宫韧带中含盆内脏神经,。结论:搞清楚盆腔脏器旁结构的复杂关系对于指导某些盆腔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上腹下丛毁损及上腹下丛联合奇神经节毁损对中晚期盆腔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4月至2018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麻醉疼痛科收治的中晚期盆腔癌痛患者中选取42例,随机分为上腹下丛毁损组(SHGP组)、上腹下丛联合奇神经节毁损组(SHGP+GI组)。于超声联合C臂机引导下,分别经椎旁及骶尾关节入路,注入无水酒精行上腹下丛及奇神经节毁损。观察手术中及手术后是否有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 d,1周,1、3、6个月评估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 pain scale, VAS)、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ability index, PD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口服止痛药情况,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2名患者因中途死亡未能随访至最后,治疗后两组VAS、PDI、PSQI及止痛药口服情况均较术前显著下降,SHGP+GI组效果更显著且更完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顽固性盆腔癌痛的介入治疗,上腹下丛联合奇神经节阻滞较单独上腹下丛阻滞效果更完善,长期疗效良好,且安全可行,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男性患者术后泌尿系及性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对90例男性直肠癌术后患者以调查表方式调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为保留盆腔神经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结果:保留神经组勃起及射精分别为94%、86%;未保留神经组均丧失性功能。泌尿系功能障碍在保留神经组尿潴留4%,无远期尿潴留。未保留神经组尿溜留近期发生率为97.5%,远期发生率为27.5%,以上结果经x2检验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能有效地减少患者术后泌尿系功能及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的作用,以及该术式对患者术后排尿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0.5~5.0年,局部复发7例(7.3%),治疗组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术式组。结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低,能较好保留直肠癌患者术后的排尿和性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治疗经验,讨论不同类型的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98年12月至2002年9月间通过神经移位法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18例,针对不同类型的臂丛神经根性损伤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术后随访2年2个月至5年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10个月.结果:18例患者均得到2年以上临床随访,肩外展功能丧失的16例患者中,冈上肌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11例,三角肌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4例,主动肩外展60度以上者12例;屈肘功能丧失16例患者中,肱二头肌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14例;屈指、屈腕功能丧失患者6例中,屈指、屈腕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2例;伸肘、伸腕、伸指功能丧失患者4例中,伸腕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4例,伸肘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3例,伸指肌力恢复3级以上者3例.结论:神经移位术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前准确的诊断、早期手术、精细操作是功能恢复的关键;应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年轻患者应尽可能修复所有损伤神经.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髂内动脉结扎与栓塞对盆腔血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旨在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结扎与栓塞两种方法对盆腔血供的影响。方法:将两组犬在膀胱上动脉分支以下之髂内动脉分别行结扎与栓塞,对比观察两组膀胱创面出血、盆腔动脉造影及盆腔脏器组织学变化,以确定其盆腔脏器的血供情况。结果:①结扎组膀胱创面出血明显大于栓塞组;②结扎组髂内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时间明显早于且数目多于栓塞组;③两组盆腔脏器均未见缺血坏死。结论:栓塞组阻断髂内动脉侧支循环的数目多于结扎组,故对盆腔血供的影响大于结扎组。避免髂内动脉阻断范围过广可减少盆腔脏器缺血坏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头后面的神经分布,探讨胰头癌沿神经浸润转移的解剖学基础,为临床上清除由于胰头癌神经浸润转移所致的残留癌以及胰源性疼痛止痛术等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观测了30具成人尸体胰头后面神经分支的来源和分布特征。结果:(1)胰头后面的神经分支主要来源于右腹腔神经节(27例)、腹腔丛右侧半(20例)和肝丛(16例),少数发自肠系膜上丛(14例)。(2)胰头后面神经分布形式以成丛型.即“胰头丛”占多数(24例),仅有6例为不成丛型。(3)“胰共丛”的位置较恒定,肾贴于胰头后面,邻接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的末段。胰头后面神经分支进入胰头后面腺体的部位以右上、下象限为主(分别有21例和26例),其次为左下象限(14例),而左上象限最少(3例)。结论:胰头后面的神经分布丰富,其来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为胰头癌神经浸润转移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提供了可能,也是导致中、晚期胰腺癌剧烈疼痛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直肠癌Miles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效果. 方法 159例男性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结合盆腔自主神经全保留、单侧保留、部分保留,评价术后的肿瘤结果、性功能及排尿功能.结果总的局部复发率为18.2%,5年生存率为63.5%.术后性功能保持勃起、性交者79.2%;能射精者30.8%,其中全保留组为65.1%,单侧保留组为13.8%;阳萎患者为20.8%.术后排尿功能拔除导尿管时能自行排尿且残余尿<50ml者105例,占66.0%,平均拔管时间为3.2d;残余尿量在50 ~100ml者41例,占25.8%,平均拔管时间为6.8d;残余尿量>100ml者13例,占8.2%,其中5 例出院时仍需留置导尿管.结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Miles术不增加局部复发率,不减低5年生存率,却能改善患者的性功能及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8.
Yu WP  Xu XZ  Wu DZ  Guo XY  Huang PT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1):740-745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一针四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上臂下部、前臂及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组(U组)和神经刺激仪组(N组),各40例。分别以超声引导或神经刺激器定位腋路臂丛神经主分支(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肌皮神经),每点注射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8ml,总量32ml。观察腋路臂丛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的超声表现,测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的直径和深度,以及肌皮神经离腋动脉中点的距离,记录两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结果麻醉操作时间U组显著短于N组(P<0.01)。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这3支的起效时间U组较N组短(P<0.01或0.05)。麻醉完善率U组明显高于N组(P<0.01)。误穿血管的发生率U组为0,明显低于N组(P<0.01)。结论与神经刺激仪定位法比较,超声引导一针四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满意率显著提高,麻醉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