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肢血管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关系,评价四肢血管瘤MRI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血管瘤33例,分析其在MRI上的形态、内部结构及信号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3例四肢血管瘤的MRI形态上可分为三大类型:Ⅰ型:血窦细密型血管瘤,12例,血窦细小、排列紧密,MRI图像不能分辨单个血窦,瘤体内可有或无结缔组织间隔,畸形血管组织可被分割成畸形巢状改变,在T2WI上为高信号,肿块边界清楚,其病理结果5例为毛细血管瘤,3例为肉芽组织型血管瘤,4例为海绵状血管瘤。Ⅱ型:血窦疏松型血管瘤,6例,血窦粗大,排列疏松,血窦间隙较宽,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在T2WI上血窦呈均匀高信号,血窦间隙规则,沿血管分布,手术病理结果均为大血管血管瘤。Ⅲ型:弥漫型血管瘤,15例,其中8例血管瘤主要位于骨胳肌内,3例血管瘤局限于骨胳肌内,另4例血管瘤以侵犯皮下脂肪为主。畸形血管在T2WI上呈弥漫线样、斑点状、小斑片状高信号,畸形血管组织之间有大量混杂信号,受累骨胳肌外形可增粗,也可萎缩缩小。手术病理结果:11例为肌内血管瘤,4例为脂肪血管瘤。结论:四肢软组织血管瘤在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与其病理组织学类型有较高的对应关系,术前MRI检查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四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常规MR表现及SWI表现。结果:MR表现分为:①局限肿块型7例,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4例T2WI呈高信号;3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②弥漫蔓藤型4例,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及T2WI脂肪抑制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SWI表现:①肿瘤显示:4例局限肿块型呈较均匀稍高信号,3例局限肿块型及4例弥漫蔓藤型呈混杂信号或低信号为主,其间混杂条索状高信号;②静脉引流血管显示:4例局限肿块型为低回流型,3例局限肿块型及4例弥漫蔓藤型为高回流型;③肿瘤钙化与出血的鉴别:5例肿瘤钙化相位图以低信号为主,周边环以高信号;7例出血灶信号与之相反。结论:SWI序列可以客观的反映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构成成分,较常规序列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CT、MRI与DSA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I与DSA检查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资料,CT平扫22例,其中增强扫描17例。MRI检查22例,其中增强扫描13例。DSA检查5例。结果CT表现为高密度,略高密度,等密度。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与T2WI均呈高信号,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T1WI与T2WI均呈低信号。病灶无占位效应或占位效应轻微,病灶多为不强化及轻微强化。DSA检查无肿瘤染色。结论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典型,比CT表现更具特异性,与CT检查结合是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参考DSA表现有利于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全部患者均有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2例有X线平片检查,10例有CT检查。结果单发病灶31例,2~4个多发病灶者4例,共检出43个病灶。SE序列T1WI上33个病灶呈中等略高信号,T2WI上全部病灶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33个病灶内及周边可见高信号的病变,Flash2d序列21个病灶T1WI上高信号被抑制,12个病灶内T1WI上高信号未被抑制。Gd-DTPA增强扫描39个病灶呈明显强化,但强化不甚均匀,其内可见点条状不强化影。结论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在MRI表现上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曹亚先  张雪林   《放射学实践》2010,25(7):796-798
目的:探讨MRI对四肢肌间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肌间海绵状血管瘤13例,术前行MRSET1WI、T2WI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并总结其特征。结果:13例中3例肿瘤位于上肢,10例位于下肢,其中有4例位于膝关节附近。12例表现为单发的团块状病灶,1例为多个病灶。病灶大小不等,最长径1.5~20.1cm。T2WI上瘤灶呈均匀或混杂高信号;T1WI上5例呈低信号,5例呈等信号,3例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近关节者与远离关节者表现有较大差异,1例位于膝关节附近者导致膝关节广泛受损,另1例位于腘窝者导致邻近软骨组织增生并致膝关节挛缩畸形,余11例无周围组织明显受累征象。结论:四肢肌间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可对其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软组织血管源性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MRI对软组织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14列软组织血管源性肿瘤的部位、信号强度等MRI表现。结果 13例良性肿瘤中,海绵状血管瘤7例,肌肉内血管瘤2例,混合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血管球瘤、血管瘤病各1例,瘤血管成分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肿瘤有不等量的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T1WI上呈略低信号,T2WI上呈略高信号。结论 良性血管瘤MRI检查可以确诊,血管外皮细胞瘤符合恶性肿瘤表现,但无法进行组织学判断。  相似文献   

7.
液性成分为主的软组织病变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MRI对液性成分为主的软组织病变的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分析53个病变的部位,信号等MR征象。结果:皮脂腺囊肿等位于皮肤和皮下,神经纤维瘤,弹力纤维瘤等位于肌间隙,腱鞘囊肿和滑膜肉瘤位于关节旁,软骨肉瘤等位于肌肉内,脓肿,转移瘤和血肿有灶周水肿,前二者的坏死区呈水样信号;血管瘤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亚急性期血肿T1WI与T2WI均呈高信号,粘液变性区T1WI呈略低,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依据液性成分的MRI信号特征可推测其性质,结合其他MRI表现,可以正确推断多数液性为主软组织病变的组织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9例均行MRT1WI和T2WI,7例行增强扫描。结果:9例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中,7例位于胸椎椎管,2例位于颈胸椎椎管;9例肿瘤均沿脊椎纵轴、呈梭形或长条形生长,主要位于椎管内硬膜外腔;横轴面图像上肿块呈钳状包绕、推压邻近脊髓,2例肿瘤侵犯、压迫相邻的椎间孔并使其扩大,且经椎间孔突入椎旁间隙呈哑铃状。9例肿瘤中7例信号均匀,于T1WI上呈低信号,于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呈较均匀一致的明显强化;2例肿瘤合并出血,T1WI和T2WI上均呈不均匀混杂信号。9例中2例合并椎体血管瘤。结论: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I对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行磁共振平扫检查,同时行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5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颈段、2例位于腰骶段.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6例呈等T1WI信号,2例呈长T1WI信号,1例呈短T1WI信号,9例呈长T2WI信号影,增强扫描4例明显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MRI信号因海绵状血管瘤反复出血不同时期出血成分沉积及血栓形成、胶质增生而表现多样.结论 MRI对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确诊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资料,经CT检查18例,6例增强扫描,MR检查28例,10例增强扫描,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做伽马刀治疗,14例随诊证实。结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稍高或混杂密度影,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单发或多发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少数可表现为血肿密度,增强扫描轻度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MR典型表现为T2WI及T1WI高低不均匀信号,呈"爆米花"样,周边可见低信号环,部分病灶为T2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T1WI略低信号,边界模糊;T2WI为高信号,T1WI中央高、周边低信号;少数病灶表现为T2WI、T1WI均为高信号且信号均匀。DWI呈中间混有高信号的不均匀黑色低信号或均匀黑色低信号且较T1WI及T2WI范围加大,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以MRI表现更典型,MRI检查T2WI及DWI序列是诊断及随访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内与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MRI检查45例,CT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42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27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 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 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其特征。方法收集有完整MRI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血管瘤16例,分析其大小、边缘、形态及信号特征。结果16例中,海绵状血管瘤9例,肿瘤直径2.0~5.0cm,边界清楚,T2WI多呈不均匀性高信号。肌肉内血管瘤5例,形态不规则,T2WI表现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蔓状血管瘤2例,血管迂曲扩张和肌肉萎缩是其特征性MRI表现。结论软组织血管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SWI)对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地采用磁共振SWI序列及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1WI、T2WI对6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扫描,分析MRI不同扫描序列图像区别。结果:6例患者中TSE T1WI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病灶23个,TSE T2WI发现病灶92个,SWI发现病灶192个。结论:在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方面,SWI较TSE序列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对于小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1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及MR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特征,分析其MRI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共53例,其中脑内型40例,脑外型13例,全部病例均行MRI检查.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MRI大多表现为爆米花样或桑椹状的混杂信号灶,周边围以低信号环;脑外型T1WI表现为均匀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不同类型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不同的病理学特点,导致其MRI表现的不同,其手术方案及预后亦有很大差异.利用MRI检查术前可做出准确诊断,从而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5.
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CT、MRI、MRA认和DSA表现并比较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A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经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证实。20例进行CT和MRI平扫、MRA认,13例行CT增强扫描,15例行MRI增强扫描,12例行DSA检查。结果: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以单发多见(17/20,占85%)。20例CA检出25个病灶。CT和MRI平扫均发现所有病灶。CA的CT平扫均表现为高密度或稍高密度;13例CT增强扫描发现15个病灶,其中10个病灶无强化,5个病灶轻度强化。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12个,高信号8个,混杂信号5个;T2WI全部病灶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23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2个病灶周围有水肿带,无占位效应;15例MRI增强扫描发现17个病灶,其中7个病灶出现瘤体血管床轻中度强化,2个病灶边缘强化,8个病灶无强化。20例CA行3D TOF MRA认均未见异常血管影。12例行全脑DSA检查未见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4例表现为毛细血管期或静脉窦期富血管性病变。结论:CA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平扫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MRI优于CT;CA的CT和MRI增强扫描无特征性表现;MRA和DSA对诊断CA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6.
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l4例。12例行CT平扫,10例行CT增强扫描;10例行MM检查,6例行Gd—DTPA增强扫描;9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 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以单发病灶多见。12例CT平扫发现16个病灶,全部病灶均呈高密度或稍高密度,7个病灶可见钙化;10例CT增强扫描发现病灶14个,9个病灶无强化,5个病灶呈轻度强化。10例MRI检查发现13个病灶,3个在T1WI上是等信号,10个为高信号;在T2WI上全部病灶为高低混杂信号,其中9个病灶周围伴有环形低信号,大多数病灶周围无水肿带,无占位效应。结论 CA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对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MRI优于CT。正确诊断有赖于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征象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诊断(附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组织血管瘤的MR 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血管造影及临床证实的软组织血管瘤。全部病例先行MR I平扫,其中24例平扫后加增强扫描。结果海绵状血管瘤24例,毛细血管瘤4例,蔓状血管瘤2例。26例病变示蜂窝状或海绵状结构,24例在T1W I上呈中等信号(比肌肉信号高而比脂肪信号低),30例在T2W I呈明显高信号(比脂肪信号高),增强扫描后血管成分显著强化,可呈扭曲血管状,而非血管成分不强化。结论MR I对于本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和病变范围估计及术后疗效的评估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