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环境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环境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1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 ;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 +CD8+以及B细胞 (CD3-CD19+)、NK细胞(CD3-CD16+CD56+)的分布 ;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清IgE水平。结果217名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 :0.11~2.11μmol/L ,(0.46±0.27)μmol/L(x ±s) ,其中63名儿童血铅≥0.48μmol/L。选择高血铅组 (≥0.48μmol/L)38名和低血铅组 (<0.48μmol/L)35名儿童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高血铅组学龄前儿童CD3 +、CD3+CD4+/CD3+CD8+与低血铅组比较均明显下降 (P<0.01);CD3+CD8+细胞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相比升高 ,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 ;CD3-CD19+、CD3-CD16+CD56+细胞、IgG、IgM、IgE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血铅≥0.48μmol/L对学龄前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红艳  闵秀全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4996-4999
目的:探讨环境铅暴露对难治性佝偻病患儿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经维生素D(VitD)、钙剂正规治疗的5~36月龄佝偻病患儿中,选取45例治疗2~3个疗程但疗效不佳的活动期佝偻病患儿为实验组,选取20例疗效显著的患儿为对照组;根据所测血铅水平,再将实验组分为高铅组(BLL≥0.483μmol/L)及低铅组(BLL<0.483μmol/L)。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两组小儿血铅,实验组应用终点法检测血钙、磷,速率法检测血碱性磷酸酶(ALP),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透射浊度法检测实验组小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3+、CD3+CD4+、CD3+CD8+、CD3-CD16+CD56+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实验组45例BLL为0.349~1.061μmol/L,几何均数为(0.479±0.172)μmol/L,有16名患儿BLL≥0.483μmol/L;对照组20例血铅浓度为0.200~0.559μmol/L,几何均数为(0.368±0.109)μmol/L,有4例BLL≥0.483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5。经直线相关分析,血铅与血钙负相关(r=0.622,P<0.001),与血磷无明显直线相关关系(r=0.086,P>0.05)。实验高铅组与实验低铅组比较:高铅组血钙浓度显著低于低铅组(P<0.01);ALP明显高于低铅组(P<0.05);血磷无统计学差异(P>0.05);CD3+CD4+T细胞水平,CD3+CD4+/CD3+CD8+及IgG、IgA水平低于低铅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3+CD8+、CD3-CD16+CD56+、IgM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环境铅暴露可干扰儿童的骨代谢,可能是部分佝偻病难治的重要原因,并可对患儿的免疫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低水平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CD+ 4CD+ 8双阳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 2 1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浓度检查 ,并在此基础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血铅水平对学龄前儿童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 4CD+ 8、CD+ 4、CD+ 8的影响。结果 高铅组 (血铅≥ 0 483μmol/L)学龄前儿童CD+ 4CD+ 8、CD+ 4、CD+ 4/CD+ 8与低铅组 (血铅 <0 483μmol/L)比较显著下降 (P <0 0 5 ) ;而CD+ 8细胞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低水平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CD+ 4CD+ 8、CD+ 4、CD+ 8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周围血T淋巴细胞表面Fas、FasL的表达,及其在TCE药疹样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TCE药疹样皮炎患者12例、接触对照24例及非接触对照19例3组对象,流式细胞术进行周围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并检测表面Fas、FasL阳性表达百分比.结果 病例组周围血CD4+、CD8+T细胞中位数(1 089.51、916.65×106个/L)明显高于接触时照组(645.75、533.91×106个/L)和非接触对照组(579.70、310.80×106个/L,P<0.05).CD4+/CD8+细胞比值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CD4+T细胞表面FasL表达(47.35%)明显高于非接触对照组(33.64%,P<0.05),但与接触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CD8+T细胞表面Fas与FasL表达(5.42%、28.71%)明显高于接触对照组(2.53%、24.42%)和非接触对照组(2.76%、12.47%,P<0.05或P<0.01).接触对照组CD4+、CD8+T细胞表面FasL表达(46.81%、24.42%)显著高于非接触对照组( 33.64%、12.47%,P<0.01);但2类细胞表面Fas表达与非接触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E药疹样皮炎患者CD8+T细胞是主要的效应性T细胞,其表面Fas、FasL的高表达与TCE药疹样皮炎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对早产儿早期外周血γδ-T等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明确γδ-T细胞对早产儿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12例胎龄28~37周的早产儿(包括早期早产儿88例、中晚期早产儿24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15例胎龄37~42周的足月儿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生后24 h内外周血γδ-T、CD4+、CD8+、CD3+及总淋巴细胞的比例,分析胎龄及早产高危因素对早期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研究早产儿近期结局与γδ-T等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 1)早期早产儿、中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外周血γδ-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55,P<0.001),且早期早产儿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2)不同早产原因组间各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医源性早产原因的4个亚组间γδ-T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5,P<0.05),且胎儿生长受限组患儿γδ-T细胞比例降低(P<0.05);4)γδ-T等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在早发型感染组与无早发型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矫正胎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功能、Fas和CD3 4抗原与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 4例苯中毒再障(BPAA)和16例无苯制剂接触史的再障(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Fas、CD3 4的表达率和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as表达率显著增高(P <0 . 0 0 1) ,CD3 4阳性率明显降低(P <0 . 0 0 1) ;CD3 + CD8+ 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 <0 . 0 5 ) ,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P <0 . 0 0 1) ;治疗缓解后Fas、CD3 4阳性率、CD3 + CD8+ T淋巴细胞和CD4+ /CD8+ 比值趋于正常(P >0 . 0 5 )。但在AA组Fas、CD3 4阳性率和CD4+ /CD8+ 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差异仍有显著性。两组再障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Fas抗原的异常表达和CD3 4+ 干/祖细胞损伤,可能与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理发病机制有关,用环孢霉素A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分级管理法在新生儿黄疸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组新生儿共计8 648例按经皮胆红素值超过220.6μmol/L进行光疗,对黄疸出现早、上升快的则提前光疗,血胆红素水平超过342.0μmol/L,光疗失败或有严重溶血病的进行换血治疗。2011组新生儿共计9 706例,分为高危儿、中危儿、低危儿3个不同的危险级别,根据新生儿黄疸分级管理法进行相应处理。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病人两组均除外。结果:2011组光疗比例明显低于2010组(P<0.01),2011组换血比例明显低于2010组(P<0.05),两组新生儿没有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分级管理,能显著提高黄疸患儿的管理效率,减少过度光疗,减轻病人负担,同时又提高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识别率,降低换血比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γ-干扰素在艾滋病病毒(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TB)感染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4—2015年5月31日于浙江省青春医院感染科住院的25例HIV合并TB感染者(HIV/TB组),以30例单纯HIV感染者(HIV组)及30例单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TB组)作为实验对照,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γ-干扰素水平,分析抗结核治疗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HIV/TB组的IGRA阳性率为84.00%,高于HIV组的6.67%(P0.05),与TB组的8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TB组抗结核治疗前后的IGR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治疗后γ-干扰素平均水平(80.12±72.01)pg/m L低于治疗前的(158.88±104.06)pg/m L(P0.05);HIV/TB组在抗结核治疗前按CD4+T淋巴细胞数分为﹤200/μL组与≥200/μL组,两组IGRA阳性率及γ-干扰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干扰素在HIV合并TB感染者中有较高表达,并且γ-干扰素水平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但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流式细胞仪减少荧光抗体用量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数量<1.5×109/L肝移植受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时,减少荧光抗体用量的可行性。方法:25例肝移植受者,淋巴细胞数量<1.5×109/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及NK细胞,按所用荧光抗体量分为3组,3组荧光抗体量分别为20、10、5μl。统计分析3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意义。结果:所测CD3+、CD4+、CD8+及NK细胞的结果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淋巴细胞数<1.5×109/L的肝移植受者,减少荧光抗体用量至5μl对CD3+、CD4+、CD8+及NK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比常用量可节约试剂成本4倍。对临床肝移植受者应用流式细胞仪监测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体内锌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以促进ADHD患儿的治疗。方法 选择60例ADHD患儿和50例正常对照儿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锌含量,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水平。结果 ADHD组患儿血锌含量(73.24±9.89)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2.51±7.81)μmol/L,t=5.373,P<0.01]。ADHD组患儿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活性[(57.9±5.0)%,(26.8±3.9)%,1.059±0.234]较正常对照组[(68.2±4.9)%,(36.5±4.7)%,1.432±0.279]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4,11.85,7.63,P<0.01),而两组CD8+无明显差别。相关分析表明血锌与CD4+、CD3+呈正相关(r=0.577,0.411,P<0.01)。结论 ADHD患儿血锌含量偏低,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状态,以CD4+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为主,补充锌制剂有利于ADHD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5月期间于该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38例,研究入选标准:出生14天之内足月儿血胆红素浓度>220.6μmol/L,出生1个月之内血胆红素浓度早产儿>255μmol/L。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临床常见病因如感染、围产因素、早产、ABO溶血等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有138例,对照组有215例。肺炎、剖宫产与药物因素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其次是早产与窒息。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肺炎、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剖宫产与药物及晚期早产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和围产因素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加强围产期保健,避免宫内感染和缺氧,提高围产技术水平,同时加强高危儿的随访及健康教育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G6PD缺乏新生儿的血胆红素动态变化特点,指导其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微量胆红素法对出生的44例G6PD缺乏新生儿进行出生24 h内~144 h血胆红素监测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6PD缺乏患儿出生~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的血胆红素分别为(94.73±31.43)μmol/L、(171.36±44.08)μmol/L、(222.53±50.35)μmol/L、(222.8±46.79)μmol/L、(206.43±52.98)μmol/L、(186.38±52.98)μmol/L,与正常足月新生儿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6PD缺乏患儿24 h内~144 h血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的生理性黄疸,动态监测新生儿血胆红素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由于G6PD缺乏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以防止高胆红素血症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行为及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将40例高胆红素血症(NHB)新生儿分为NHBⅠ组(220.5~256.5μmol/L)、NHBⅡ组(256.5~342μmol/L)和NHBⅢ组(>342μmol/L)。同期出生的26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分别于生后2~5天、12~15天、26~28天进行评分,并在生后6个月、1岁时采用智力发育量表(CDCC)测定其智力发育。结果:观察组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因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黄疸的2~5天内NBN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病因及不同程度的高胆红素血症均能影响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和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应用开塞露和金双歧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8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观察组42例早产儿出生后30 min内、生后12~24 h和24~48 h时间段中各使用开塞露注肛1次,每次5 ml,保留时间1~2 min,共3次;金双歧生后当天开始使用,每次1/2片,每日3次,连用3天。比较两组在生后48 h、72 h和96 h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在48 h血清胆红素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性,观察组在72 h和96 h血清胆红素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14.3%)显著低于对照组(45%)(χ2=9.336 0,P<0.01)。结论:早产儿早期应用开塞露和金双歧,可有效抑制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对于预防胆红素脑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吕深  黄从付  沈霞  韩静  丁刚  王强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672-3673
目的:探讨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干预早发型母乳性黄疸,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89例正常产正常新生儿作为干预组,在按需喂养的同时给予口服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妈咪爱",同时随机选择175例正常产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给予正常开奶,按需喂养,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1次/d监测胆红素值。结果:观察组1周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生后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平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19,P(0.05;t=-1.923,P(0.05)。结论:口服"妈咪爱"干预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可有效地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程度,从而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早期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50例,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组(NDR组)45例。测定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总胆红素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R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67μmol/L)高于NDR组(13.9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水平(7.5μmol/L)低于NDR组(11.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8)。DR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0.45μmol/L)低于NDR组(11.4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激活素A(ACT A) 水平的检测,探讨血清ACT A在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61例足月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新生儿和25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ACT A浓度,同步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高胆组按血清TSB值221~256 μmol/L,257~342 μmol/L,>342 μmol/L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对照组TSB<85 μmol/L。结果 轻、中、重度高胆患儿血清ACT A 浓度值分别是(3.68±0.62)μg/L,(4.32±0.53)μg/L,(5.12±0.71)μg/L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在轻、中、重度高胆患儿间,血清ACT A 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值随着胆红素升高而升高;血清ACT A浓度与胆红素呈正相关(r=0.82,P<0.01)。结论 内源性ACT A参与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病过程,其浓度与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的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氧化应激在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56例、无自杀患者85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2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测评.结果 自杀未遂组的血浆白蛋白[(43.35±3.38) g/L]、总胆红素[(9.30±3.97)μmol/L]及尿酸[(275.83±87.62) μmol/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82±3.41) g/L,(14.32±5.28) μmol/L,(317.13±89.01)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自杀组的血浆白蛋白[(43.38±3.18) g/L]、总胆红素[(9.56±4.26) μmol/L]及尿酸[(283.94±80.95) μmol/L]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杀未遂组与无自杀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尿酸水平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3和-0.171,P<0.05).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与病程、HAMD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的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降低,与年龄有关,病程和抑郁程度并未加重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