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204~,J44宫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妇及家属意愿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0例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对照组孕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3例,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剖宫产孕妇,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丹 《中国校医》2021,35(3):188-190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发生DVT患者45例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DVT患者45例为对照组.收集、统计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DVT形成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年龄≥50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  相似文献   

3.
吴灵芝 《现代养生》2014,(18):91-91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选取同期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1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危险因素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除血栓栓塞家族史外,两组其他各项危险因素比较差异(P<0.05)。结论:外科术后DVT形成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外科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深部静脉栓塞,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当静脉血栓脱落时,血栓全部或一部分随着血流达到肺部,引起急性肺栓塞,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故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DVT将其分为DVT组与非DVT组,并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中,18例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23.08%。两组卧床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肢运动障碍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卧床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后下肢运动障碍、D-二聚体水平高是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风险较高,患者卧床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后下肢运动障碍、D-二聚体水平高均为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8例,发生率41.38%。其中近端3例,远端45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得出相关因素为:年龄、肥胖、肢体延长(OR分别为1.974、3.350、7.410,P0.05)是危险因素,硬膜外麻醉、踝泵练习(OR分别为0.135、0.268,P0.05)为保护因素。结论年龄、肥胖、肢体延长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危险因素,硬膜外麻醉、踝泵练习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丁洪涛 《健康必读》2009,8(1):47-4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理、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6例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是妊娠期各种生理改变、手术损伤、术后长时间卧床、术后应用止血药、妊高症、肥胖等。采用一般的疗法,肝素、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等,效果满意。结论加强妊娠期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针,一旦确诊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8.
尹凤玲 《工企医刊》2001,14(1):30-3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产科领域常见并发症之一。收治8例剖宫产后DVT患者,均采用以尿激酶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年龄为21岁~35岁,平均27岁。其剖宫产原因分别为:妊高征4例,前置胎盘2例,胎膜早破1例,头盆不称1例。发生在左下肢7例,右下肢1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对25例神经外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护理措施。结果:年龄、吸烟、血液高凝、卧床时间、手术时间、深静脉置管均为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积极防治,25例DVT患者全部治愈,未发生1例肺、脑栓塞并发症。结论:加强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防治护理,可有效减少下肢DVT及其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对患者的危害。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6例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患肢护理、加强病情的观察、合理饮食,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结果6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实施全面有效地护理,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原则.方法 总结2007年11 月至2008年11 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脑外伤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 4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完全缓解,14例症状好转,无一例患者因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死亡或截肢.结论 对于脑外伤患者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专业的护理并取得患者的配合和积极配合医生能提高治愈率,有效预防并发症,使患者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沈建花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50-2052
目的:探讨孕妇的下肢深部形成静脉血栓后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1年8月孕妇40例,将40例孕妇按是否患有DVT分为A、B两组,A组为正常孕妇组,B组为患有DVT的孕妇组,每组20例,观察两组孕妇的炎症因子变化。结果:患有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孕妇的TNF-α、IL-6、IL-10、hs-CRP、INF-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孕妇。通过对20例不同程度DVT患者血栓病情的形成、稳定、恢复、再复发四个病程中炎症因子的测定得出,随着炎症因子水平不断增高,血栓越严重,炎症因子水平越高。结论:患有DVT孕妇的炎症因子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孕妇,且炎症因子的水平和患者的患病程度成正比。其临床意义为在下肢深部形成静脉血栓的过程中有炎症因子的参与,影响患者的生理病理过程并增加了孕妇的DVT患病率。  相似文献   

13.
陈晓燕 《中国校医》2021,35(2):123-126
目的 探究下肢创伤性骨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常见指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分析,以期为临床中及时检测及预防DVT提供参照.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6年07月-2019年07月收治的因外伤性股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的157名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观...  相似文献   

14.
王宏丽  张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875-4878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30例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2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9例、卵巢癌6例、子宫内膜癌8例),5例子宫肌瘤患者、1例腺肌瘤、1例输卵管妊娠及58例妇科盆腔术后没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妇科恶性肿瘤40例、子宫肌瘤18例)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与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和妇科盆腔术后未出现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FIB、D-dimer水平与正常体检者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患者术前与术后未发生栓塞的患者术前D-dimer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TT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和妇科盆腔术后没有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盆腔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24 h后与未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患者24 h后及对照组的FIB、D-dimer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APTT、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经抗凝、溶栓、抗炎治疗后,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后查凝血功能显示PT、APTT、TT、Fib、D-dimer与正常体检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特别是FIB、D-dimer检测对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有重要的作用,可用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测,对于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患者的治疗、恢复程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比较抗凝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剖宫产术后发生LEDVT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肢围、超声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出凝血指标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膝盖以上15cm和膝盖以下10cm的肢围、血管内径、血流速度、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mier,D-D)、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PL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凝指标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的出血事件。结论:抗凝联合穴位按摩可提高剖宫产术后LEDVT的治疗效果,可能与改善凝血指标和凝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评价彩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血栓形成的位置、形态、受累静脉的管径、血流情况特点。结果:该组资料中诊断血栓35例,其中单侧血栓34例,双下肢血栓l例;左下肢静脉血栓24例,右下肢静脉血栓l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该病的可靠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调查了2001年12月至2002年12月收住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的脑卒中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脑卒中诊断,共计488例;调查步骤(1)在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每位入选患者血,进行D-二聚体(D-dimer)、血栓调节蛋白(TM)和抗凝血酶-Ⅲ(AT-Ⅲ)检测;(2)于发病7~10天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在超声检查当日或次日复查D-dimer和AT-Ⅲ;(3)高度可疑DVT的患者一周后重复超声检查;(4)研究结束前记录脑卒中的治疗情况.通过比较脑卒中并发DVT与脑卒中无DVT的患者,筛选脑卒中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DVT的发生率为21.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655,95% CI1.005~2.725)、女性(OR=1.993,95%CI1.221~3.253)、卧床(OR=3.275,95%CI1.653~6.486)和DVT危险性评分≥2(OR=5.019,95%CI2.685~9.381)是总体脑卒中患者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OR=2.828,95%CI1.242~6.438)、白细胞计数>10.0×109/L(OR=2.032,95%CI0.897~4.602)和DVT危险性评分≥2(OR=8.809,95%CI3.081~25.188)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5岁)(OR=2.167,95%CI1.072~4.381)、卧床(OR=3.008,95%CI1.435~6.307)和DVT危险性评分≥2(OR=2.600,95%CI1.077~6.278)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是DVT的高危人群,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65岁)、卧床、女性和DVT危险性评分≥2,对该类人群进行DVT监测和预防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情景式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7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192例、对照组18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而观察组术前对患者实施情景式健康教育模式,使患者能够自觉、主动地实施术后康复措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12%(6例)和12.22%(2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1.02,P<0.05)。结论应用情景式健康教育模式,使患者能够自觉采纳和实施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可有效预防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科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4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检查的1204例骨科手术后患者中,并发深静脉衄栓占5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及时确定下肢深静脉血栓部位、范围及阻塞程度,有利于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