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妊娠结局,为预防不良结局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经产妇分娩的正常儿和巨大儿为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分娩巨大儿的经产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妊娠合并羊水过少、胎膜早破等并发症的几率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组的妊娠期贫血、妊娠合并羊水过多等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妊娠可增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妊娠合并羊水过少、胎膜早破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身高、分娩前体重、腹围、宫高、产妇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妊娠期发生的疾病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等并对两组资料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巨大儿组平均孕龄、孕周、分娩前体重、产次、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中新生儿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明显增加,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巨大儿可增加母婴并发症,可危及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和健康。应积极进行早期预防,采用恰当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经产妇的妊娠结局。方法对2006年5月~2008年12月我院分娩200例高龄经产妇和高龄初产妇分娩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者的分娩结局。结果与高龄初产妇组比较,高龄经产妇正规产检率、择期剖宫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经产妇的妊娠合并症,如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等高于高龄初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高龄经产妇正规围产期管理,产前综合考虑高龄经产妇的相关因素,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妊娠合并症,降低母婴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经产妇的妊娠结局。方法对2006年5月~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分娩200例高龄经产妇和高龄初产妇分娩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者的分娩结局。结果与高龄初产妇组比较,高龄经产妇正规产检率、择期剖宫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经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如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等高于高龄初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高龄经产妇正规围产期管理,产前综合考虑高龄经产妇的相关因素,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妊娠并发症、降低母婴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分娩结局进行分析。方法:对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236例巨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上升,与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合并过期妊娠、羊水过多、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孕前、孕期科普宣传,合理膳食,使胎儿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防止巨大儿发生,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幼保健》2019,(1)
目的探讨高龄经产妇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产科收治的160例高龄经产妇(年龄≥35岁)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200例非高龄经产妇(年龄35岁)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产妇基本信息、既往分娩情况、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是否难产及新生儿结局等资料,总结高龄经产妇妊娠基本特点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观察组产妇年龄大于对照组,其距前次分娩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2)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3)观察组慢性高血压、子宫肌瘤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4)观察组阴道分娩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分娩孕周28周(流产)所占比例略高于对照组,分娩孕周为28~36+6周(早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5)观察组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高龄经产妇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较非高龄经产妇高,且其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大儿及母亲的临床特征,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选择出生体重≥4000g的新生儿595例作为巨大儿组,随机选择同期出生体重为2500g-4000g的新生儿5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亲分娩结局、新生儿有关情况。结果:两组母亲分娩结局、新生儿有关情况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强孕期宣教及监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减少巨大儿发生,降低围产期发病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产妇巨大儿分娩方式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88例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89例经产妇分娩正常体重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经产妇巨大儿组中异常产程、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都高于经产妇正常体重儿组(P<0.05)。结论:正确估计胎儿体重,重视经产妇巨大儿的产程处理,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产后出血,降低母儿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巨大儿分娩的相关因素以及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分娩的巨大儿605例为巨大儿组,同期分娩的正常新生儿600例为正常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母婴临床特点及分娩结局。结果巨大儿组母亲身高、体重、宫高、胎儿双顶径、腹围及产妇糖尿病、羊水异常、过期妊娠、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钳及胎吸、新生儿产伤的发生率[(160.9±5.3)cm、(78.6±11.7)kg、(36.1±3.2)cm、(9.6±0.4)cm、(107.5±3.6)cm、14.7%、11.4%、19.5%、75.7%、11.4%、12.6%、11.9%、8.9%]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位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妊娠晚期贫血、产道裂开的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超重和肥胖的孕妇早产、难产、急诊剖宫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体质指数正常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巨大儿的出现不利于母婴健康,会增加剖宫产率及分娩风险,危害母婴健康。降低巨大儿的出生率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及其妊娠结局。方法:通过对某医院非糖尿病孕妇分娩巨大儿236例与随机选取同期分娩正常儿的孕妇225例作对照回顾性分析。以产前B超或临床估计胎儿体重≥4.0kg为标准,将研究组再分为临床预测组(A组)108例和非预测组(B组)128例,对其分娩方式及母儿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平均孕龄、孕末期体重、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孕妇身高、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A组总剖宫产率及选择性剖宫产率高于B组(P0.01);产道损伤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低于B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孕龄、孕末期体重及胎儿性别是巨大儿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巨大儿发生,加强产前预测,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是降低围生期并发症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有关巨大儿相关围产因素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近年来巨大儿相关围产因素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娩巨大儿的完整在案病历共435例,按年份分为1984年组、1994年组及2004年组。比较及分析3组巨大儿的发生率、产科相关因素、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结果:3年间巨大儿的发生率分别为4.57%、6.06%及9.91%(P<0.05)。巨大儿孕妇的剖宫产率分别为56.55%、61.33%及84.38%(P<0.01)。3组巨大儿孕妇择期及临产后剖宫产率:1984年组与1994年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984年组及1994年组各与2004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无论是临产后或择期手术以家属要求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均呈上升趋势(P<0.001)。3组比较巨大儿合并过期妊娠的发生率分别为11.9%、9.3%及2.1%(P<0.001)。而巨大儿合并经产妇的发生率则分别为8.9%、13.3%及18.8%(P<0.01)。结论:对存在可能发生巨大胎儿倾向因素的孕妇适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巨大胎儿的发生是降低剖宫产率及保障母婴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999~2008年上海市巨大儿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控制巨大儿发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999~2008年上海19个区县的接产医院产科病历,按统一要求填写调查表,共收集有效表4883张,用卡方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上海市近10年巨大儿发生率平均为8.4%,2008年发生率为7.4%。(2)巨大儿的危险因素:①产次。经产妇的调整OR值为1.28(P0.05);②孕早期BMI。母亲超重的巨大儿调整OR值为2.40(P0.01);③孕期增重。孕期增重大于12.5kg的调整OR值为2.35(P0.01);④胎儿性别。男性的调整OR值为2.14(P0.001);⑤孕期营养门诊咨询。可以避免巨大儿的发生,调整OR值为0.69(P0.05);⑥糖尿病。调整OR值为2.26(P0.01)。(3)妊娠结局:巨大儿母亲的剖宫产率为79.6%,高于正常体重儿母亲的36.9%;产时并发症的发生率8.8%,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的5.4%;阴道分娩产程延长的发生率为3.7%,显著高于正常儿的1.7%;巨大儿母亲的平均产后出血量(257.36ml)显著高于非巨大儿(225.47ml);巨大儿母亲的平均住院天数比非巨大儿多0.9天。结论:巨大儿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需要通过相关干预措施如孕期血糖、孕期体重增长的控制及加强孕期饮食指导来降低巨大儿的发生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产妇分娩方式及难产因素,探讨经产妇各项剖宫产指征的合理性,寻求降低经产妇剖宫产率的对策,提高经产妇母儿安全水平。方法:将1999年3月~2009年2月无妊娠合并症的537例经产妇按分娩时间分为前5年组和后5年组,对其基本特征、分娩方式、难产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后5年组与前5年组比较,经产妇年龄呈明显增加趋势;自然分娩率、阴道助产率、臀位助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增高;臀位妊娠发生率无变化,瘢痕子宫比例明显增加,其剖宫产率均明显增高。结论:应加强经产妇的围产期保健及高危妊娠管理,重视有阴道助产史和胎儿体重较前次分娩新生儿体重有较大增加的孕妇的产程,避免发生母儿并发症;通过降低臀位妊娠和瘢痕子宫经产妇的剖宫产率,可以合理降低经产妇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巨大儿分娩前的预测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以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对2007年9月~2009年8月分娩的339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分娩前临床估计胎儿体重是否达到4 000 g为标准进行分组:产前预测达到4 000 g者为预测组(212例),产前预测<4 000 g者为忽略组(127例),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母儿常见并发症。结果:剖宫产、选择性剖宫产预测组显著高于忽略组(P<0.01),阴道分娩、产钳助产预测组显著低于忽略组(P<0.05),两组阴道试产失败率无差别,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肩难产、产后出血预测组低于忽略组。结论:巨大儿不是剖宫产绝对指征,重视巨大儿产前预测诊断,加强分娩过程监护,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避免困难阴道助产,能有效降低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职业与妊娠经过和生殖结局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妇女孕期所从事的职业对生殖结局(包括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及妊娠和分娩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应用医院产科记录,结合随访调查。资料来源于北京市8个医院1992年5月~1993年4月期间分娩的12224名初产妇的产科记录以及于产妇出院前进行随访调查的记录。经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孕时年龄、孕期吸烟、饮酒和自然流产史等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按职业类别对其妊娠经过和生殖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工人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中先兆流产、妊娠贫血、死胎死产、宫缩无力,农民中过期产、新生儿窒息,家庭妇女中低出生体重,办事人员中妊娠贫血,管理工作人员中宫缩无力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结论妇女孕期从事的职业与不良妊娠经过和生殖结局之间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晚期营养干预对降低巨大儿出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该院建卡的孕妇分成早孕组、中晚孕组,其中自愿接受早孕期(孕12周内)营养干预的271人为干预组A,中晚孕期(孕24~32周)自愿接受营养干预的207人为干预组B,未接受孕期营养干预的256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干预和随访,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巨大儿出生率等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A巨大儿出生率为5.90%,干预组B巨大儿出生率为8.21%,对照组巨大儿出生率为12.11%,干预组A与对照组之间巨大儿出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B与对照组之间巨大儿出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干预组A中妊高征、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B中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GDM/GIGT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孕早期营养干预可明显降低巨大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西安市不同大气污染程度地区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现况。方法 选取西安市主城区和城乡结合区作为研究地点,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怀孕且怀孕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妊娠相关信息。结果 西安市主城区SO2年平均浓度(38~54 μg/m3)高于城乡结合区(29~43 μg/m3),NO2年平均浓度(29~87 μg/m3)高于城乡结合区(22~42 μg/m3);主城区的出生缺陷发生率(2.1%)高于城乡结合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主城区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性仍高于城乡结合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在主城区和城乡结合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气污染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巨大儿的相关因素. 方法 将174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两组,分娩巨大儿组(新生儿出生体重≥4 000 g)28例,分娩正常体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2 500~3999 g)146例.同时收集19例分娩巨大儿的健康产妇(对照组).对分娩前1周内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入院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值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GDM-巨大儿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长、糖化血红蛋白值高于GDM-正常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巨大儿组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正常儿组的GA与HbA1c呈线性正相关(r=0.3).GDM-巨大儿组GA与HbA1c呈线性正相关(r=0.7);HBA1c与新生儿BMI呈正相关(r=0.4).GDM-巨大儿组未接受治疗的比率高于GDM-正常儿组,饮食运动疗法和饮食运动疗法+胰岛素的比率低于GDM-正常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DM-巨大儿组血糖控制满意率低于GDM-正常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响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是多重的,特别是针对孕前体型超重、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的孕妇更应加强孕期健康宣传教育及高危监测管理,控制其体重增长,预防巨大儿的发生.孕期使用积极的方式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减少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巨大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