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合并子宫瘢痕憩室对再生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广元市中医医院分娩的82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合并子宫瘢痕憩室孕妇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期分娩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孕妇64例为对照组,记录孕妇末次超声子宫下段肌层厚度、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孕周、产后大出血、剖宫产情况等指标,分析子宫下段异常因素。结果研究组孕妇再次剖宫产80例,经阴道成功生产2例,再次剖宫产率97.56%,对照组孕妇再次剖宫产62例,经阴道成功生产2例,再次剖宫产率96.88%(P0.05);研究组孕妇末次超声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和妊娠天数均小于对照组孕妇,子宫下段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手术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大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孕周37周、34~36~(+6)周、34周再次剖宫产率分别为86.25%、8.75%、3.75%,对照组孕妇相同孕周再次剖宫产率为67.74%、22.58%、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憩室组和小憩室组孕妇手术中子宫下段异常率分别为33.33%、19.51%,均高于对照组孕妇(12.90%)(P0.05);憩室类型和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为子宫下段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合并子宫瘢痕憩室患者较单纯的瘢痕子宫患者再妊娠时子宫下段异常发生率高,妊娠时间短,再次剖宫产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憩室(CSD)再生育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资料,根据瘢痕愈合情况分为CSD组(298例)及非CSD组(443例),比较两组孕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孕妇子宫下段厚度及经阴试产、经阴分娩比率非CSD组高于CSD组,紧急剖宫产比率CSD组(25.6%)高于非CSD组(20.8%)(均P0.05),经阴试产成功率两组无差异(P0.05);紧急剖宫产指征前4位比较,两组胎儿窘迫、前置胎盘产前出血及宫内感染所占比率无差异(P0.05),先兆子宫破裂比率CSD组(7.9%)高于非CSD组(1.2%)(P0.05);两组孕妇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肌层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构成比有差异,子宫下段肌层异常发生率CSD组(24.0%)高于非CSD组(17.4%)(P0.05);宫缩乏力比率CSD组(6.2%)高于非CSD组(3.4%)(P0.05),分娩孕周、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与瘢痕愈合良好的孕妇比较,CSD再次妊娠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较薄者发生先兆子宫破裂风险较高,再次剖宫产比率增加,术中子宫下段异常比率较高,更易发生宫缩乏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B超监测评价剖宫产再孕的孕妇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剖宫产瘢痕处的形态改变,并评价最后的分娩结局。方法:应用阴道超声观察320例有剖宫产史并再次妊娠的妇女怀孕11~13周、19~21周以及32~34周时剖宫产瘢痕的变化,主要测量剖宫产瘢痕处子宫肌层的厚度变化。结果:在320例孕妇中,284例发现剖宫产瘢痕的宽度、长度及厚度均发生改变,比例达到88.7%,瘢痕的长度和宽度明显增大,瘢痕的厚度明显变薄。2例孕妇因剖宫产瘢痕处子宫肌层发生破裂而终止妊娠,这2例病例,B超监测瘢痕处子宫肌层厚度为0.5mm,整个孕期减少了2.7mm、2.5mm。结论:通过观察,建立了相关的B超参考数据,并证明了剖宫产瘢痕在下一次妊娠中会发生形态学上的改变。菲薄的瘢痕处肌层厚度以及该处厚度的快速减少是剖宫产瘢痕破裂的先兆,在剖宫产再孕产妇的孕期监测过程中,瘢痕处肌层厚度的快速改变是提示剖宫产瘢痕破裂的潜在预警信号。这对防止剖宫产再孕的孕妇发生子宫破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应用于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产检的有剖宫产史且即将临产的孕妇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孕妇行高频超声检查,对照组行低频超声检查。根据子宫原切口的瘢痕厚度以及瘢痕回声结果,子宫下段肌层厚度≤3 mm的孕妇建议剖宫产,子宫下段肌层厚度3 mm的孕妇建议阴道分娩。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孕妇产后24 h出血量,不良母婴结局以及住院时间,同时比较两组孕妇中剖宫产孕妇手术诊断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两组孕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孕妇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孕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92.59%(25/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6/25)(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客观反映瘢痕子宫的愈合情况,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
宗克成 《中国妇幼保健》2014,(33):5533-553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有剖宫产史的再次妊娠孕妇136例,使用高频超声对其子宫下段结构和厚度进行观察,其中下段厚度<3 mm62例,≥3 mm 74例。厚度≥3 mm的74例孕妇中有37例选择进行阴道试产,厚度<3 mm的孕妇均行再次剖宫产,分析其术中超声情况和瘢痕愈合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明显小于无子宫手术史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下段厚度≥3 cm且超声显示瘢痕均匀一致的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5.68%。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3 mm且超声表现为鼠尾状和截断状的孕妇中子宫不完全破裂和瘢痕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超声表现为均匀一致型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为是否行阴道试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指导正确的分娩方式,避免盲目再次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6.
成健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197-419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处理方式。方法:B超测量122例前次剖宫产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患者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厚度(试验组),另外选择150例同期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足月妊娠分娩初产妇并测量其子宫前壁下段肌壁厚度(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并推断前次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子宫下段瘢痕处厚度0.35 cm能否作为预测子宫瘢痕情况的指标。结果:试验组产妇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厚度平均0.36 cm;对照组初产妇足月妊娠子宫前壁下段肌壁厚度平均0.50 cm,有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产妇38例试产,试产率31.0%,30例成功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78.9%,总体剖宫产率75.0%。对照组产妇124例试产,试产率82.6%,107例成功分娩,试产成功率86.0%,总体剖宫产率28.6%。两组相比试产率、剖宫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产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临产前B超测定瘢痕部位厚度是一种有效预测瘢痕部位愈合情况的方法;瘢痕部位厚度≥0.35 cm是比较安全的;阴道试产的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厚度的阈值,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分娩妊娠结局及与子宫瘢痕厚度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孕妇159例为观察组,根据超声测量子宫下段瘢痕组织厚度分为Ⅰ级瘢痕子宫组(85例)(厚度2~3mm),Ⅱ级瘢痕子宫组(74例)(厚度3~7mm)。并选择同期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孕妇120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围产结局,不同瘢痕子宫厚度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结果:阴道试产成功率66.7%,成功组孕妇的总产程、产后出血比例、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并发症、转新生儿科比例与对照组均无差异(P0.05);孕龄、孕前BMI指数、孕周、新生儿体重均低于失败孕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大于失败孕妇(P0.05)。Ⅰ级瘢痕子宫厚度孕妇成功率(87.1%)高于Ⅱ级瘢痕子宫孕妇(43.2%)(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安全可行。子宫肌层瘢痕厚度≥2mm时安全性较好,越厚分娩成功率增加,将子宫瘢痕厚度纳入阴道试产评价指征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联合阴道B超诊断妊娠晚期孕妇子宫下段瘢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8例妊娠晚期孕妇均行腹部联合阴道B超检查,观察孕妇子宫下段瘢痕分级情况,比较不同子宫下段瘢痕分级孕妇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分娩方式,分析分娩方式与瘢痕分级的关系并建立ROC模型分析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分娩方式的预测价值。结果腹部联合阴道B超显影率为100%,高于单纯腹部B超的92.18%(P<0.05)。单纯腹部B超与腹部联合阴道B超的子宫下段瘢痕分级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Ⅰ级产妇的下段瘢痕厚度高于Ⅱ级与Ⅲ级产妇,术中出血量、剖宫产率低于Ⅱ级与Ⅲ级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低于Ⅱ级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下段瘢痕分级与阴道分娩之间呈负相关(r=-0.471,P=0.002)。ROC模型曲线下面积0.828,临界值为2.790;当产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2.790 mm时阴道分娩难以成功,应采取剖宫产。结论腹部联合阴道B超检查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瘢痕情况具有较高显影率,可测量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定量评估瘢痕情况,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缝合方法对子宫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因社会因素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3058例,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缝合子宫切口,术后随访阴道彩超,观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随访术后2年再次妊娠剖宫产者腹部B超子宫切口肌层厚度。结果:两种方法在子宫切口愈合及子宫肌层厚度测量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子宫切口愈合程度及再次妊娠子宫切口肌层厚度比较,采用连续缝合、间断加固缝合子宫切口方法优于连续锁边缝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剖宫产产妇再次妊娠子宫下段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超声检查的800例产妇。将400例有剖宫产史者(均于子宫下段做横切口行剖宫产)设为观察组,200例顺产后再次妊娠的产妇设为对照Ⅰ组,200例初产妇设为对照Ⅱ组。3组产妇均在超声检查下观察其子宫下段的特征,并测量子宫下段的肌层厚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瘢痕位置在超声检查过程中有低回声肌层局部明显变薄、肌层边界模糊、回声增强等表现。分娩时均再次选择剖宫产方式,手术过程中共6例发生子宫先兆破裂。3组产妇妊娠35周后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均明显薄于妊娠20~25周时的肌层厚度;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孕20~25周及孕35周后的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均厚于观察组。在超声检查中,观察组6例出现肌层消失征兆。结论在超声下观察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的子宫下段特征能够提早发现潜在的影响分娩的风险因素,为产妇选择分娩方式提供依据,有助于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医院产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42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试产的临床资料,统计试产结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426例孕妇中,阴道试产成功271例,阴道自然/助产分娩,且无子宫破裂;失败155例,试产期间出现剖宫产指征而改行剖宫产。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成功组产后出血率3.32%,子宫破裂率1.10%,失败组产后出血率7.10%,子宫破裂率1.29%,产后出血率差异明显(P0.05),而子宫破裂率、新生儿窒息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孕妇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妇年龄、子宫下段厚度、有阴道分娩史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瘢痕厚度、孕周、入院宫口扩张、距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新生儿重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孕妇产前BMI、孕妇年龄、子宫下段厚度、有阴道分娩史、是否临产入院均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阴道分娩史OR值最高,是影响试产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孕妇产前BMI30 kg/m~2,年龄30岁,子宫下段厚度4 mm,上次术后无发热,临产入院者,有阴道分娩史经历者比较适合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超检测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对孕妇再次分娩方式选择及妊娠结局评估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产科分娩的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孕妇12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无剖宫产史孕妇128例为对照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子宫下段结构,测定子宫下段厚度,评估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对比两组子宫下段厚度、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经彩超检查子宫瘢痕显示均匀一致型93例(72.7%),鼠尾状25例(19.5%),截断状10例(7.8%);子宫前壁下段厚度(2.9±1.4 mm)低于对照组(4.5±1.1 mm),剖宫产率(50.8%)高于对照组(32.8%)(P<0.05)。观察组中子宫瘢痕愈合良好孕妇的子宫下段厚度(3.6±1.1 mm)高于子宫瘢痕缺陷孕妇(2.1±1.2 mm),子宫瘢痕缺陷孕妇的剖宫产率(91.4%)高于子宫瘢痕愈合良好者(35.5%)(P<0.05),子宫瘢痕愈合良好孕妇的新生儿窒息、子宫不完全破裂、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子宫瘢痕缺陷孕妇(P<0.05)。结论:子宫瘢痕愈合不良会增加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风险,高频彩超检查评估子宫瘢痕愈合情况能够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分娩风险,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再孕阴道分娩的临床指标选择及成功分娩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剖宫产后再孕产妇临床资料共157例,其中阴道分娩成功76例,剖宫产分娩81例。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相关指标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子宫下段瘢痕厚度、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在两组间有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4mm±0.5mm)高于剖宫产组(3.1mm±1.0mm);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得分、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再分娩间隔时间(OR=4.40)、子宫下段瘢痕厚度(OR=1.86)是剖宫产再孕阴道分娩成功的影响因素。结论:间隔时间≥2年、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mm是剖宫产再孕阴道分娩的安全因素。对剖宫产再孕的分娩方式应视产时情况而定,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采取经阴道方式进行试分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分娩的84例疤痕子宫产妇分为阴道分娩成功组及割宫产组,测定两组产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比较及分析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等.结果 阴道试产32例,22例成功,成功率为68.75% (22/32),62例产妇再次行剖宫产术,占73.81% (62/84).两组患儿新生儿Apgar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成功组产妇出血量显著低于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剖宫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剖宫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阴道分娩指征的情况下,对产程进行严密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行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典型完全性子宫破裂的相关因素及其诊断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甘肃省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不典型完全性子宫破裂5例(1例左侧单角子宫破裂,1例右侧宫角破裂,1例子宫腺肌病宫底破裂,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超声测量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对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分院住院择期重复剖宫产(ERCD)孕妇323例,于术前1~3 d应用经腹高频超声测量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与术中肉眼所见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对比,通过ROC曲线确定预测子宫瘢痕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17.
两种术式二次剖宫产术对新生儿及孕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二次手术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12月既往有改良式新式剖宫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病史再次行剖宫产的77例病例进行术中观察并分析,比较其孕妇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腹腔黏连情况。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分析二种术式二次剖宫产术对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结果 新式二次剖宫产术手术时间较短,黏连发生率降低,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死亡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危新生儿情况:新生儿窒息、剖宫产儿综合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为二次剖宫产较好术式,黏连发生率降低,是一种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的因素以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 638名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孕妇,根据阴道试产成功与否分为阴道分娩成功组(1 038名)和阴道试产失败组(600名)。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总结影响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相关因素,影响母婴结局的相关因子。结果孕妇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情况与年龄、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入院宫口的扩张情况、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是否紧急入院及有无阴道分娩史之间有关联;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成功与孕妇年龄≤35岁、产前BMI30 kg/m~2、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10年、有阴道分娩史、紧急入院以及入院时宫口扩张≥6 cm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谷红梅 《现代保健》2014,(7):125-12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200例在本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孕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分娩方式。结果:200例孕妇中有87例符合阴道试产标准,试产率为43.5%(87/200);有8例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阴道试产成功79例(阴道分娩组),成功率为90.8%(79/87),阴道分娩率为39.5%(79/200);行剖宫产者121例(剖宫产组),剖宫产率为60.5%(121/200);有1例孕妇出现子宫破裂(0.50%,1/200);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剖宫产组(t=3.024,P〈0.05);两组患者在孕妇年龄、孕周、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给予阴道试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阴道试产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根据阴道试产情况,将其分为阴道试产成功组127例和阴道试产失败组23例,对比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癌症、剖宫产史、子宫破裂史等因素,将其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阴道试产失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孕前BMI、胎儿体重、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子宫破裂史、先兆子宫破裂、宫缩情况、产程停滞、胎儿宫内窘迫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胎儿体重、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先兆子宫破裂、宫缩乏力、产程停滞、胎儿宫内窘迫是阴道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成功组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褥病率、子宫破裂率优于阴道试产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胎儿体重、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先兆子宫破裂、宫缩乏力、产程停滞、胎儿宫内窘迫均是导致孕妇阴道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应根据孕妇的身体情况和具体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