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玉凤  熊健  高传威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761-2763
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流动儿童的身体机能发育状况,为流动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少数民族地区9~12岁流动儿童500名,城区常住儿童500名,分别测试其身体机能指标。结果:9岁男女儿童中除心率以外,其他指标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10岁男女儿童中,男性身高、体重、基础代谢率、身体脂肪率、肺活量等指标均有明显差异,而BMI、心率无统计学差异。女性儿童中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11岁男女儿童中,身高、体重、BMI、基础代谢率、身体脂肪率、肺活量等指标,城区常住儿童均高于流动儿童(P<0.05),而心率无统计学差异。12岁儿童中,男性的体重、BMI、身体脂肪率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女性儿童中身高、体重、BMI、基础代谢率、身体脂肪率肺活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城区常住儿童身体机能指标优于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少数民族地区9~12岁流动儿童1600名,城区常住儿童1600名,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的要求,进行心理健康各项指标的调查。结果 9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10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情绪障碍、品德缺陷、学习障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儿童中,品德缺陷、学习障碍、不良习惯、社会适应方面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11岁儿童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行为障碍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在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12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儿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性格缺陷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儿童在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调查结果总体来看,城区常住儿童的心理健康优于流动儿童,应加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鲁西南欠发达地区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体质状况,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抽取鲁西南地区3~6岁留守儿童402名,非留守儿童398名,根据《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要求,进行形态指标、生理功能指标和素质指标的测定。结果在身体形态方面,3~6岁男性非留守儿童均明显优于留守儿童;3岁女童没有明显差异,4岁、6岁女童均是非留守优于留守,5岁儿童除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身体机能方面,除5岁非留守男童心率高于留守男童(P0.05),其余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身体素质方面,除4~6岁女童立定跳远非留守组高于留守组外,女童其他素质指标和男童素质指标均是留守优于非留守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留守儿童形态指标优于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4.
魏强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3):321-323
目的比较震后灾区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体质状况,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12大地震发生地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共802名,采用指标测试法和访谈法对两者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在身体形态方面,3~6岁男性非留守儿童均明显优于留守儿童;3岁女童没有明显差异,4岁6、岁女童均是非留守优于留守,5岁儿童除身高有明显差异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身体机能方面,除5岁非留守男童心率比留守男童高之外,其余年龄均无明显差异。在身体素质方面,除4~6岁女童立定跳远非留守组高于留守组外,女童其他素质指标和男童素质指标均为留守优于非留守或无明显差异。结论应对留守儿童监护人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改善儿童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西安市1月~7岁儿童体格发育现状,以对儿童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方案。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西安市2015年1月-7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调查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身长)、头围、坐高、胸围和腰围,按年龄分21个调查组调查,共调查25 997人。结果 各项指标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其中1月~3岁各年龄组间身高增长差异相对较大,3~7岁各年龄组间体重、胸围变化范围相对较大。男女各年龄组各指标在城区、郊区、郊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1~3月的体重、15月以上的身高、1~5月的头围、3~7岁各年龄组胸围和腰围。除5.5岁组女童外,体重、身高、坐高男女各年龄组均高于九市调查结果,头围、胸围和腰围略低于九市调查结果。男女各年龄组儿童身高、体重指标与WHO指标比较,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Z值均高于WHO标准,Z值在0.40~1.19之间。结论 西安市1月~7岁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城郊仍存在差异;体格发育水平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也高于WHO公布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国儿童少年鼻高,鼻基宽和鼻基根角的正常值,以规范儿童少年眼镜架鼻托角度。方法:对青岛,厦门,开封和呼和浩特4地区随机抽取5-17岁儿童少年10171例进行活体,:65-17产儿童少年各年龄段鼻高和鼻基宽与年龄呈正相关增长,鼻高男性15岁前,女性13岁前各年龄段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鼻基宽男性16岁前,女性14岁前各年龄段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鼻基根角男性和女性各年龄段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项鼻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P<0.01),4地区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我国5-17岁儿童少年鼻高和备基宽男性15岁前,女性13岁前为发育变动期,鼻基根角男女性别间差异和地区间差异对规定儿童少年眼镜架备托角度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东省儿童体质状况,探讨儿童体质发展变化规律及促进儿童体格发育的有效途径。方法:随机抽取山东省17地市13 599名3~6岁儿童进行体质测试。结果:随年龄增长,3~6岁儿童身体形态迅速增进,女童皮皱厚度大于男童,其余形态指标男童均高于女童;身体机能明显提高。结论:山东省儿童身体素质除柔韧性呈现下降趋势外,其他素质均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太仓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方法按《太仓市2012年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工作方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880名0~6儿童进行体重、身高、头围、坐高、胸围等5项指标测量,并与2005年9市城区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太仓市儿童体格发育5项指标随年龄增长呈生长速度下降趋势,除12月龄组外,各指标均为男童高于女童,且已达到或接近2005年9市城区标准。结论太仓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较高,评价标准运用适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状况,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农村小学7~12岁留守儿童2443人,对选取的对象进行体质检测。结果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形态均高于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除10岁年龄组外均低于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体质普遍较差。结论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机能、素质等各项指标与全国同龄人相比存在着差异,需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情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7月-12月,对前来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592例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常住与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和对预防接种的态度.结果 预防接种知识得分及格比例常住儿童家长高于流动儿童家长,常住儿童家长回答正确率除预防儿童感染传染病的最好方法和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的时间外,其它题目均高于流动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防接种态度,对"家长应该学习了解预防接种知识"、"您对现行的预防接种工作比较满意"、"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的同意比例常住儿童家长高于流动儿童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住与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作用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还有欠缺,尤其是流动儿童家长对有些知识点的知晓率更低,今后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体像不满与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性,为引导儿童青少年形成正确体像认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小学生,测量学生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身体形态发育指标,采用Ma体形图测量儿童青少年体像认知,分单水平和两水平分析体像不满与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儿童青少年体像不满率为77.1%(期望变胖率为23.1%,期望变瘦率为54.0%),体像曲解率为44.9%;期望变胖率男生高于女生(χ2=4.989,P=0.026),期望变瘦率女生高于男生(χ2=5.970,P=0.015)。男生和女生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体质指数、腰围身高比、臀围身高比指标,“期望变瘦”学生均高于“体像满意”学生(P值均<0.05);男生 “体像满意”学生高于“期望变胖”学生(P值均<0.05);女生除身高、WHR 外,其余指标均“体像满意”学生高于“期望变胖”学生(P值均>0.05)。以上组间差异均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中学高于小学。结论 身高、体重、胸围、臀围、皮褶厚度、体质指数、腰围身高比、臀围身高比身体形态发育指标均与体像不满相关,且在性别和学校类型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学龄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寻求解决对策.[方法]对1996-2002年出生的1 734名流动儿童逐村、逐户调查常规"四苗"及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各苗预防接种情况.[结果]流动儿童建证率较本地常住儿童为低(P<0.01).12~24月龄常规"四苗"及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各苗初免及加强接种率普遍较低,除乙肝疫苗外,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是当前计免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准确地了解温州市1~7岁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营养情况.[方法]收集了温州市不同城区的82所幼儿园的17133例儿童,由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身高、体重测量.[结果]与全国九城市(1995年)标准比较:身高方面:男性儿童2岁组,女性儿童18月、2.5岁身高均值高于全国9城市标准.体重方面:男性儿童2.5岁,女性儿童18月、4岁体重均值高于全国九城市标准.与WHO推荐的标准(1997年)比较:身高方面:男性儿童除3岁、4岁组,女性儿童除3.5岁组无差异外,其余均高于WHO推荐的标准.体重方面:男性儿童除3.5岁无差异外,其余均高于WHO推荐的标准.[结论]该市1-7岁儿童的身高、体重呈快速增长趋势,营养状况处于优质水平.反映了近年来该市1~7岁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营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WHO推荐(1997年)的身高和体重标准已难以适应现阶段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厦门市流动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与本市常住儿童进行比较。[方法]对2002-2003学年厦门市小学生常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厦门市常住儿童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和胸围)高于流动儿童;流动儿童营养不良率高于常住儿童;常住儿童营养过剩率高于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的视力状况好于常住儿童;大部分流动儿童的贫血率高于同年龄、同性别的常住儿童。[结论]厦门市流动儿童的发育状况比常住儿童差,表现为营养不良、贫血较多,女生更明显;提示应该关注流动儿童的健康,加强营养知识宣传,以提高流动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潍坊市儿童预防接种卡、证建立情况,为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11月,从潍坊市儿童预防接种个案数据库2001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常住和流动儿童中,抽取0~9岁儿童资料进行调查。[结果]调查917 510名儿童,已经建立卡、证的911 207人,占99.31%。建卡、证率,常住儿童为99.80%,流动儿童为96.11%(P<0.01);0~2岁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均为100.00%,3~9岁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分别在99.58%以上、95.05%以上(P<0.01)。[结论]潍坊市0~9岁儿童预防接种建卡、证率较高,流动儿童的建卡、证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湖北十堰留守儿童和城区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北省十堰市留守儿童和城区儿童12岁年龄组龋病与牙周疾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十堰市留守儿童居住区及城区分别抽取12岁留守儿童456人及城区儿童528名。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结果]12岁留守儿童的患龋率、恒磨牙窝沟封闭率及龋齿充填率分别为37.7%、1.5%及11.1%,均明显低于城区儿童,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中男性患龋率均明显低于女性(P﹤0.05)。12岁留守儿童的牙龈出血与牙石检出率分别为68.4%与70.4%,明显高于城区儿童,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堰市12岁留守儿童的患龋率、龋齿充填率及牙周疾病的发生率均相对较高,口腔卫生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性别差异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性别差异及死因,为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个国家级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县1997-2000年上报的资料,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性别差异及死亡原因。结果 5岁以下儿童除晚期新生儿和1-4岁儿童死亡率高于女性外,其余各年龄组死亡率男性低于女性,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分类比较不同疾病的男女性死亡率,得出与围生期有关的疾病的死亡率男性大于女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先天畸形的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将疾病按可避免死亡和不可避免死亡两类划分可得到除早期新生儿不可避免死亡疾病的死亡率男性低于女性外,其他年龄组不可避免死亡的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而可避免死亡疾病的死亡率只有1-4岁组男性高于女性,其他年龄组男性均低于女性,从死亡地点,死前就医,诊断级别的构成上看死亡的1-4岁儿童男女性别差异有显性,男性死亡在医院的比例大于女性,男性患儿死前进行住院治疗的比例高于女性,男性患儿死前24h就医治疗的情况好于女性患儿;男性儿童诊断级别高于女性,女性在村或未就医的比例高于男性。结论 该地区男女性儿童可避免死亡的死亡率均高于不可避免疾病的死亡率,绝大多数死因别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尤其是可避免死亡疾病的死亡等女性高于男性,女性婴幼儿的生存环境劣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丁文清  冯盛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30-4132
[目的]了解宁夏银川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卫生保健状况。[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银川市流动人口集居地区随机抽取5个社区为调查现场,利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58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和231名常住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新生儿访视比例为13.3%,健康体检率为54.3%,均明显低于常住儿童(76.7%和93.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50,53.95;P﹤0.05);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率均达到97%以上,但流动儿童"五苗"合格接种率(68.5%)低于常住儿童(97.7%)(χ2=40.67,P﹤0.05);[结论]银川市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水平与常住儿童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相关卫生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卫生保健水平,使其享有与常住儿童相同的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措施.方法 对丹阳市城区流动儿童的建证率、≥12月龄儿童“七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常住儿童比较.结果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建证率为67.08%,≥12月龄基础免疫疫苗接种率为29.74%,与常住儿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5.70,P<0.01).结论 要结合医疗体制改革,建立满足城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需要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常住儿童与外来儿童常规免疫后接种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常规免疫后常住儿童和外来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和保偿情况。方法:根据PPS法调查12-24月龄的常住儿童和外来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常住儿童与外来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各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是我市的薄弱环节,应通过进一步加强规范化门诊接种,建立流动儿童登记、报告、接种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免疫覆盖面,消除免疫空白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