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肺出血的常见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2年3月应用综合治疗的小儿肺出血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性疾病是引起肺出血的重要原因,11例患儿气管插管前确诊为肺出血3例,其余8例则在气管插管后才确诊,全部予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治愈9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诊断和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小儿肺出血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曾美红 《现代医院》2008,8(6):45-46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病因、早期诊断和提高治愈率的方法。方法对29例肺出血新生儿进行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了解发病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6例(55.17%),死亡6例(20.69%),放弃7例(24.14%)。结论根据持续低氧血症、呼吸改变、肺部湿啰音、气管插管吸出血性液可早期诊断肺出血,尽早气管插管清理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是减少死亡、提高存活率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肺出血是新生儿期各种危急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近年来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提高了治愈率,为肺出血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新生儿科自1997年12月至1999年1月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危急症合并肺出血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谢彦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529-2532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例肺出血新生儿分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高频震荡通气(HFOV)呼吸机模式治疗,CMV组(n=13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HFOV组(n=10例)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后1、4、8、24、48 h的血气和肺氧合功能监测指标以及病情转归。结果: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总病死率39.1%。HFOV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上机后1、4、8、24h的HFOV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纠正和肺氧合功能的改善均快于CM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平均肺出血停止时间、上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CMV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有较好的疗效。HFOV能更快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更好改善肺氧合功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型手足口病合并肺出血的临床诊疗策略。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31例危重型手足口病合并肺出血患儿的策略性救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0例存活,存活率32.3%;21例死亡,1例治疗68 d因无咳嗽反射,无吞咽动作,家长放弃治疗出院,死亡率67.7%。结论危重型手足口病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识别,及早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防其发展为肺出血,一旦发生肺出血及时给予机械通气等上述干预治疗,及时维持血压的稳定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机械通气参数治疗早产儿肺出血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肺出血早产儿随机分为较低机械通气参数(IPPV+PEEP)治疗组和常频机械通气参数(IPPV+PEEP)对照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52例肺出血早产儿中存活45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1例;对照组44例肺出血早产儿中存活27例,死亡11例,放弃治疗6例。存活者平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9h(最短10h,最长120h)。结论:采用机械通气能显著提高早产儿肺出血治愈率,可大大降低早产儿肺出血的死亡率。低机械通气参数比常频机械通气参数优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和原发病以及临床抢救主要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NICU呼吸机治疗43例新生儿肺出血进行总结,分析其疗效及相关因素。结果: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治愈率58.14%,死亡率27.91%,早产儿占发病60.40%,死亡组胎龄体重和存活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引起原发病中以围产期窒息占首位,其次是感染。结论:呼吸机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主要抢救措施,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合理使用机械通气,加强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胡小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97-2098
目的:观察气管内注入立止血加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4月治疗的56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在呼吸机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气管内注入立止血,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53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中存活50例(94.3%),肺出血停止时间(5.7±2.4)h,呼吸机使用时间(36.1±15.1)h。未经机械通气治疗的3例患儿均死亡。结论:机械通气联合气管内注入立止血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肺出血是新生儿急重症,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我院对32例早产儿肺出血在机械通气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辅助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8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48例治疗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气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患儿的肺出血停止时间、撤机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改善肺出血患儿的肺氧交换功能,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对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十分有效,且安全性好,比常规机械通气有很大优越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发病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2例N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脑出血致NPE患者发病与脑出血和下丘脑功能紊乱有关,易合并应激性胃黏膜病变和中枢性高热。病死率73.3%。结论 NPE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须进行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89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丙泊酚组(46例)和咪唑安定组(43例),观测2组患者镇静等级达Ramsay分级3~5级的时间,给药前后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停药后患者清醒时间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丙泊酚镇静治疗起效快,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23.46±2.7)min〕优于咪唑安定组〔(31.56±5.3)min〕(t=8.99,P〈0.01)用药后血压、心率逐渐稳定,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等亦有明显改善(P〈0.05)。丙泊酚停药后清醒时间短〔(22.50±3.8)min〕,与咪唑安定组〔(115.28±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1,P〈0.01)。结论丙泊酚是机械通气患者较理想的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5月-2010年5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机械通气>48 h的新生儿痰培养资料,对所有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菌种的分离及耐药性的分析.结果 82例在NICU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中,VAP患儿32例,发病率为39.02%;32例VAP患儿共分离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1.88%,且多为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占21.88%,真菌占6.24%;VAP患儿死亡率为15.62%,非VAP患儿死亡率仅为2.00%,VAP患儿的死亡率高于非VAP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NICU机械通气患儿,认真分析痰培养中病原菌的结构,对于VAP的早期诊治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大气污染对学龄儿童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1—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龙岗区和南山区各1所小学(A和B)3~5年级学生298人(龙岗区159人,南山区139人),进行肺功能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两区主要是大气污染物PM_(10)、PM_(2.5)和NO_2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位于南山区的B校周围PM_(10)、O_3-1h和SO_2平均浓度高于龙岗区的A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南山区儿童FEV1/FVC、FEF75%和FEF25%均低于龙岗区,在控制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影响因素后,空气污染仍对以上肺功能指标具有显著影响(P0.01);南山区儿童小气道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龙岗区(OR=3.744,P0.05),但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差异(OR=0.754,P0.05)。结论深圳市南山区儿童肺功能下降与大气污染有关,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障碍,应继续加强对儿童肺功能的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儿童呼吸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需要机械通气的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患者死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ICU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的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共106例,按照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62例(58.5%)和生存组44例(41.5%),分析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结核多耐药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 II)评分、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心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机械通气时间、肺叶受累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多耐药、HAP、MODS、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多肺叶受累是需要机械通气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需要机械通气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死亡率非常高,多耐药、HAP、MODS、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多肺叶受累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重症肺部感染机械通气中的作用,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重症肺部感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M-CSF3μg(/kg·d)治疗。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感染并发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抗生素应用时间分别为(9±3)d和(13±5)d(P<0.05),感染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6例和16例(P<0.05);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4±2)d和(7±3)d(P<0.05)。结论GM-C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缩短重症肺部感染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重症肺部感染机械通气中的作用,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重症肺部感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M-CSF 3μg/(kg·d)治疗。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感染并发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抗生素应用时间分别为(9±3)d和(13±5)d(P〈0.05),感染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6例和16例(P〈0.05);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4±2)d和(7±3)d(P〈0.05)。结论GM-C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缩短重症肺部感染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30例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和联合组各15例。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持续经过中心静脉泵入咪达唑仑,联合用药组加用瑞芬太尼1-2μg/(kg·h)。比较镇静镇痛效果和对持续静脉泵入药物剂量的影响。结果: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联合静脉泵入获得的镇静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咪达唑仑组;并且达到相同镇静镇痛效果下静脉泵入药物剂量明显减少,用药量、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静脉持续泵入镇静镇痛疗效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I)发生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以N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的VLBW I为研究对象,分为颅内出血组和无出血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内出血发生率为47.2%,两组VLBW I孕周越小,上机时间越早,持续时间越长者,越易发生颅内出血。而两组患儿出生体重、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的最高FIO2、PIP、PEEP均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患儿上机前后血气分析PCO2最高及最低值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VLBW I需机械通气治疗时,除严格掌握机械通气的指征外,应尽早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以延迟开始上机时间,缩短用机持续时间,并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减少机械通气下的VLBW I发生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