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进高危儿智能发育的早期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套早期干预方法对高危儿进行干预,另设高危儿对照组和正常儿对照组;1岁时对3组小儿用儿一心量表进行智能发育评估,并对其结果加以比较。结果高危儿干预组与高危儿对照组比较,除了大动作、语言发育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平均发育商高危儿干预组优于高危儿对照组,正常儿对照组与高危儿对照组比较亦显示相同结果。但高危几千预组与正常儿对照组比较,五个能区发育商和平均发育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设计的早期干预方法可促进高危儿童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2.
窒息是新生儿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存活的窒息儿中平均智能明显低于正常儿 [1 ] 。早期干预可使脑损伤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得到改善。我们对 30例窒息儿进行了早期干预的效果观察 ,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8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产科出生、收住儿科的 6 0例足月窒息儿 ,按收治先后、随机方式分为窒息干预组与窒息对照组各 30例 ,并选同期出生的 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健康儿组。 3组小儿胎龄37~ 4 2周。出生体重 2 5 0 0~ 4 4 0 0 g,母亲年龄 2 3~ 33岁。2组窒息儿 Apgar评分 5 min≤ 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的影响。方法:将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148例高危儿按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并设103例正常儿作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干预,并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组小儿1岁时Gesell智能发育水平明显高于未干预组,5个能区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5个能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干预组各能区发育落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干预可以促进高危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4.
5.
李雪莲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4):103-104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足月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效果。方法取60例我院出生胎龄满37周,不足40周,其母无高危妊娠史,出生后无病理指征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化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8个月的干预。结果经过8个月的系统性干预,干预组的婴儿发育商较对照组婴儿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干预对足月儿智能的发育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发育迟缓儿童早期综合干预的重要性。 方法 到本中心体检发育迟缓的3月龄婴儿,根据家长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干预组:共71例,其中早产婴儿36例为干预Ⅰ组,足月产35例为干预Ⅱ组,早期综合应用视、听刺激,婴儿操、抚触、游泳、运动干预训练、喂养指导,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5个月运用Gesell量表进行评估。未接受干预训练仅常规保健的作为对照组:共62例,其中早产婴儿30例为对照Ⅰ组,足月产32例为对照Ⅱ组。结果 在干预后1、3、5个月评估时,干预Ⅰ组与对照Ⅰ组相比,身高分别增长0.6、0.9和1.3 cm(P<0.05);体重分别增长0.62、0.70、0.76 kg(P<0.05),DQ平均增长5、9和12(P<0.05)。干预Ⅱ组与对照Ⅱ组相比,身高分别增长0.5、0.9、1.5 cm(P<0.05),体重分别增长0.59、0.74、0.80 kg(P<0.05);DQ平均增长4、7、10(P<0.05)。 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可促进发育迟缓儿童体格、运动、行为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7.
早期家庭干预促进围产期高危儿智能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提高围产期高危儿的生命质量。 【方法】 将 5 38例围产期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 (2 6 9例 )和对照组 (2 6 9例 )。另设正常儿组 10 6例。干预组从出生起开始接受干预。干预以家庭为中心 ,研制一套适合我国国情早期干预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根据小儿不同年龄、不同智能发育指数 ,给家长打印出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的个体化有目的的具体训练方案及营养指导建议。 【结果】 高危儿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 (MDI)方面在其 12、18、2 4、30、36个月时得分均高于高危儿对照组及正常儿组 (P <0 .0 0 1)。在高危儿对照组中 3岁时智力低下 36例占 13 .38% ,而高危儿干预组无 1例智力低下。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为 :孕期营养、母亲文化程度、喂养方式、母亲职业、母孕期年龄等。 【结论】 采用本软件系统进行早期家庭式干预对高危儿的智能发育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早期干预促进窒息儿智能发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评价早期干预对窒息新生儿智能发育的效果。方法 足月窒息儿(阿氏评分5分钟≤6分)随机分为干预组(64例)和常规育儿组(55例)。正常对照组65例。三组在性别、母亲文化、环境主体格发育方面无明显差别。0~2岁早期教育大纲参考了国内有关资料,比正常儿童发育提前1个月左右,内容包括运动、认识、语言和社会能力。早期干预是通过家长进行.结果 早期干预组1.5岁精神发育指数(MDI)比常规育儿组平均高1 相似文献
9.
10.
早期智能发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儿童智能发育干预模式,探索父母早期智能开发指导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择来儿童保健门诊的0~1岁婴儿,分干预组(65人)和对照组(62人)。对干预组小儿实施早期智能开发指导,两组均参加儿童保健常规定期监测和指导。测定基线和终末时(训练8个月)小儿的体格发育指标和发育商(developmentalquotient,DQ)。【结果】基线和终末凋查时两组小儿的身高、体重、头围评价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终末调查时干预组的DQ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研究采用的干预方案简单易行,易被家长接受。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幼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来自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收录的125名早产儿,按家长意愿分为早期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69例)。干预组:纠正胎龄满40周后做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评,评分<35分者,建议在医院进行干预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配合运用导平、脑循环治疗仪等);评分≥35分者,向家长发放指导手册,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干预训练。在随访中根据神经测评情况调整干预方法。定期对早产儿进行全面早期教育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运动训练,所有婴儿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运动检查。对照组在儿保门诊接受常规育儿指导。结果两组男女比例、平均胎龄和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和纠正胎龄40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有可比性。8月龄时CDCC智测结果干预组89、88分,对照组84、8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干预可促进早产儿智力和运动发育、促进脑瘫康复。该结论还需大样本研究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预后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2011年2月该院经治的60例高危新生儿采取有效的早期干预治疗,观察患儿的NBNA、DQ改善情况,和既往有详细资料记载的未采取有效早期干预的70例高危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在有关NBNA评分对比情况中,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组内、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关两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DQ比较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可以很好地改善患儿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情况,使患儿脑瘫、智力低下等情况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LBW)认知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61例LBW(1 850~2450 g)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Ⅰ组33例),未干预组(Ⅱ组28例)。Ⅰ组实施婴儿抚触,营养指导,早期教育,感知运动、语言等训练。Ⅱ组未能参加干预。于6月、12月、24月、36月两组分别进行体格发育(体重、身高)SDS值评定(Z评分)及Gesell发育商(DQ)的测定。结果:Ⅰ组各年龄段的体重、身高SDS值显著高于Ⅱ组(P<0.01);Gesell测试:6月时Ⅰ组各能区DQ分值高于Ⅱ组,但精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12月、24月、36月时Ⅰ组各能区DQ分值与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研究表明早期干预能有效地促进LBW体格生长及认知行为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探索防治早产儿智能低下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验,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早期智能干预。在两组1.5岁、2岁时,均用Bavley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结果 干预组的精神发育指数(MDI)比对照组高13.4分和14.9分(P<0.01),运动发育指数(PDI)比对照组高7.4分和7.7分(P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早产儿轻度运动发育迟缓的评定及早期干预模式,为早产儿随访及干预提供新模式。方法 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3月31日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儿童保健科建卡并常规随访的早产儿100例。研究对象用0~1岁20项神经运动检查(20项)检查,并被分为干预组33例、对照组31例、正常组32例及转诊的早产儿4例。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干预后的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得分及12月龄时3组早产儿发育商(DQ)。结果 1)干预后,干预组AIM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5)。2)干预组、正常组与对照组12月龄时的大运动DQ、言语DQ、社交行为D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9、9.02、4.53,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正常组、对照组与干预组间的大运动DQ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正常组、对照组与正常组间的言语DQ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正常组间的社交行为D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转诊早产儿4例,无视、听异常婴儿。结论 以20项为随访基础、以AIMS为早期干预指导基础及以Bobath运动疗法为主的早期综合干预模式在轻度运动发育迟缓早产儿随访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早产儿保健提供指导。方法 对859例早产儿进行定期随访和早期家庭干预,矫正6月龄时应用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I)进行评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早产儿矫正6月龄智力和运动发育迟缓率分别为2.4%和3.4%。出生体重 ≥ 2 000 g、家庭月收入5 000元及以上、前六个月纯母乳喂养者,智力发育较好(均有P<0.05);家庭月收入5 000元及以上、前六个月纯母乳喂养、完成早期家庭干预者,运动发育较好(均有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智力发育与前六个月纯母乳喂养(β=2.827,95%CI:0.348~5.305)、较高出生体重(β=4.030,95%CI:1.351~6.710)和较高家庭月收入(β=2.909,95%CI:0.352~5.465)呈正相关;运动发育与完成早期家庭干预(β=2.331,95%CI:0.146~4.516)和较高家庭月收入(β=2.848,95%CI:0.156~5.541)呈正相关。结论 前六个月纯母乳喂养和早期家庭干预能够促进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建议更加关注低出生体重和家庭收入较低的早产儿的神经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危儿管理模式及干预方法 ,评价早期干预的效果,改善高危儿的预后并降低脑瘫发生率。方法将789例高危儿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育儿指导与早期干预,并根据需要予以医学康复,对照组仅提供常规育儿指导。随访监测至2周岁,比较两组婴幼儿的发育状况。结果干预组高危儿各阶段的Gesell量表评估DQ85,运动发育落后及肌张力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儿干预组在24月龄时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监测并配合科学、规范的早期干预与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高危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游泳与早期教育对婴儿神经、心理发育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游泳与早期教育对婴儿神经、心理发育的作用。方法对148名新生儿进行游泳、早期教育训练与指导并设对照组,观察婴儿的神经、行为发育完成的月份,应用Gesell发育量表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观察组婴儿神经、行为发育月份提前,各能区发育以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交往能区发育商差异显著(P<0.01)。智能发育商数(MDI)和运动发育商数(PDI)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游泳与早期教育对婴儿神经、心理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社区开展的早期婴幼儿教育和服务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社区干预研究的方法,将359名新生儿及其家庭作为项目对象。在婴儿满月时进行基线调查,干预组随之接受以婴幼儿养育和智力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干预活动。在婴儿6月龄和12月龄时进行随访调查。婴儿智力测量采用“0~6岁发育筛查测验”量表。结果两组婴儿的性别和出生过程中的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和对照组婴儿基线调查时智力指数(MI)得分分别为98.26分和101.79分,发育商(DQ)得分分别为94.50和99.36分。干预组婴儿6月龄和12月龄随访MI得分较基线的增值分别为6.07和8.86分,高于对照组的增值(-2.46分和1.05分);干预组6月龄和12月龄随访DQ得分较基线的增值分别为12.94和11.24分,高于对照组的增值(-0.18和0.34分)。MI及DQ得分6月龄及12月龄的组别×时间的交互项(干预作用),均高于基线。结论社区早期教育和服务促进了婴儿的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智力残疾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的影响,为改善智力残疾学生体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质监测、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将北京市3所培智学校87名智力残疾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测试运动干预前、后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与平衡能力指标。结果实施运动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身体形态各项指标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生理功能指标、握力及立定跳远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足闭眼及单足睁眼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运动干预使智力残疾学生的身体形态有"更强壮"的趋势,可显著提高智力残疾学生的身体生理功能及上、下肢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