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3)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穿刺活检组织的GLUT1和GLUT3表达水平.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新辅助化疗效果分为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三组,分析三组病人在GLUT1和GLUT3表达水平上的差异. 结果:GLUT1在化疗SD组和PD组表达显著高于PR组;GLUT3在PD组的表达显著高于PR组和SD组.结论:新辅助化疗疗效差的病人,GLUT1和GLUT3表达有升高的趋势.GLUT1和GLUT3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3.
葡萄糖是哺乳类动物主要的能量来源,葡萄糖转运蛋白是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胎盘葡萄糖转运蛋白承担了妊娠期母儿间的葡萄糖转运,对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能量需求极为重要.对胎盘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机制,并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Bcl-2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其病理学与临床意义,本组应用抗Bcl-2单克隆抗体对34例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石蜡标本行Bcl-2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测定(SABC法)。结果发现Bcl-2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47%,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患者预后有关(P〈0.05)。说明Bcl-2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某些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之间存在的关系。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不孕患者中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0~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490例因不孕症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腹腔镜及病理证实的EMs患者131例纳入内异症组,将输卵管阻塞、积水、输卵管系膜囊肿、慢性盆腔炎及腹腔镜下盆腹腔无明显异常者359例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宫腔镜全面探查宫腔,内膜病变由术后病理证实。对比两组患者内膜病变发生情况,并分析内异症组内膜病变的发生与内异症分期、病变部位、不孕症类型及患者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 1内异症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42.75%)显著高于对照组(22.56%),(P0.05),内异症组子宫内膜增生症发生率(3.05%)略高于对照组(1.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36岁以上患者内膜息肉发生率是25岁以下患者的3.67倍;3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内异症分期、病变部位、不孕类型及不孕持续时间无关(P0.05)。结论 EMs相关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明显升高,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妇女偶尔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时,组织学评价的必要性,并且行超声测量的子宫内膜厚度、宫腔镜下诊断及组织病理学诊断三者的一致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太原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因绝经后偶尔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5 mm)行宫腔镜检查,同时在宫腔镜下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对体外培养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7月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50例EMS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均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选择同期在本院因宫颈病变、子宫纵隔、卵巢畸胎瘤、单纯卵巢囊肿行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的子宫内膜为对照组(均排除EMS)。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1μmol/L、10μmol/L、100μmol/L、1 000μmol/L)二甲双胍干预24h、48h、72h,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EMS在位内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检测其对Bcl-2、Bax表达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对照组患者的正常在位内膜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二甲双胍干预48h、72h后,EMS患者的在位内膜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以二甲双胍浓度为1 000μmol/L时最为明显(P〈0.01),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二甲双胍干预后EMS患者在位内膜细胞G1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浓度为10μmol/L、100μmol/L、1 000μmol/L时,EMS在位内膜细胞的Bcl-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Bax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EMS在位内膜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8月在该院行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腺癌存档蜡块标本74例,另选取同期进行手术切除或门诊刮取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23例、复杂性增生病例18例及正常子宫内膜15例.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不同组织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HIF-1α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7%、52.2%、25.0%和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T-1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43.5%、11.1%和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GLUT-1表达与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病理分期越高、组织分级越低、浸润深度越深、有淋巴结转移,HIF-1α和GLUT-1的阳性表达率越高;HIF-1α与GLUT-1表达呈正相关(r=0.654,P<0.05).结论:HIF-1α和GLUT-1在子宫内膜癌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定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病变超声造影(CEUS)图像特征及定量分析结果,以及CEUS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于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诊断为疑似子宫内膜病变的62例年龄为27~66岁女性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经阴道CEUS检查,并通过手术或诊刮术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标本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n=10,子宫内膜癌患者),良性组(n=41,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对照组(n=11,无子宫内膜病变者)。分析62例受试者的CEUS图像特征。CEUS采用与子宫内膜病变区相同深度的正常子宫肌层为参照,通过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运用时间-强度曲线(TIC)测定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梯度[(造影剂峰值强度-造影剂基线强度)/造影剂强度上升时间],以及TIC曲线下面积(TIC-AUC)。3组受试者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梯度及TIC-AUC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绘制子宫内膜的峰值强度、TIC-AUC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这2个指标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本研究征得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并在进行经阴道CEUS检查前,与受试者本人签署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结果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经阴道CEUS图像特征为:①恶性组子宫内膜造影剂增强早期,呈快速均匀或非均匀性高增强,根据子宫内膜癌组织病理学类型不同,表现为子宫内膜开始增强时间明显早于、稍早于子宫肌层者分别为7例(子宫内膜腺癌)与3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峰值强度明显高于、稍高于子宫肌层者分别为8例(子宫内膜腺癌、透明细胞癌)与2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消退时间均晚于子宫肌层。②良性组41例受试者中,9例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其子宫内膜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晚于子宫肌层,清退时间早于子宫肌层,子宫内膜早期增强模式主要为稍低增强;32例为子宫内膜息肉,其子宫内膜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稍晚于子宫肌层,消退时间早于子宫肌层,子宫内膜早期增强模式呈多样化,主要表现为结节状稍高增强。③恶性组、良性组、对照组峰值强度分别为25.1 dB(14.6~26.1 dB)、10.7 dB(7.0~15.5 dB)、10.1 dB(7.2~15.1 dB),TIC-AUC分别为1 880.7(734.9~2 084.2)、418.0(240.0~718.7)、349.8(238.3~563.6)。3组峰值强度与TIC-AUC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732、6.732,P=0.035、0.011)。3组达峰时间、梯度、开始增强时间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TIC指标中,峰值强度、TIC-AUC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ROC-AUC分别为0.92(95%CI:0.78~0.97,P=0.028)和0.96(95%CI:0.84~0.99,P=0.016)。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峰值强度、TIC-AUC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6.608 dB、767.45,此时其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敏感度分别为81.2%、85.1%,特异度分别为85.8%、87.2%。 结论在经阴道CEUS时,子宫内膜病变CEUS图像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水通道蛋白家族(aquaporins,AQPs)是一组参与水分子转运的跨膜蛋白,与血管新生、肿瘤扩散等生理病理机制有关,其在子宫内膜发生病变时出现异常表达。血管新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设想水通道蛋白家族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VEGF与PCNA在30例良性乳腺疾病和67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VEGF在良性乳腺疾病和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5/30)和56.7%(38/67)。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c-erbB-2的表达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有关,可作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一项指标。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VEGF与PCNA之间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VEGF与PCNA在30例良性乳腺疾病和67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VEGF在良性乳腺疾病和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5/30)和56.7%(38/67)。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c-erbB-2的表达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有关,可作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一项指标。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VEGF与PCNA之间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环境雌激素(EEs)的经典代表己烯雌酚(DES)对雄性胎鼠睾丸引带肌动蛋白(AC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怀孕雌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实验组于孕9~17 d分别给予DES 0、25、50、100、200μg.kg-1.d-1,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溶剂,对照组给予等体积NS。孕17 d处死母鼠取出胎鼠,取下腹部,常规固定、制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睾丸引带ACTIN和PC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雄性胎鼠睾丸引带发育较差,ACTIN、PC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均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DES降低雄性胎鼠睾丸引带ACTIN和PCNA的表达,从而影响睾丸引带的收缩及增殖活性,这可能是EEs影响睾丸引带发育及导致隐睾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凸面脑膜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其硬脑膜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凸面脑膜瘤患者51例,术中均切取肿瘤基底周围至少15 mm的硬脑膜,随机切取0~1、2~5、6~10、>10mm4段,瘤体标本均行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亦行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硬脑膜有肿瘤细胞侵袭者PCNA标记指数(LI)为10.32±6.74,硬脑膜无肿瘤细胞侵袭者PCNA LI为2.16±4.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76,P<0.05).非典型性脑膜瘤瘤周硬脑膜受侵袭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分型脑膜瘤.结论 PCNA免疫组化表达强度与瘤周硬脑膜受侵袭情况存在相关性,这可能与肿瘤病理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5.
ER、PR、PCN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生机理。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0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子宫肌瘤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70%,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3.33%,相应子宫肌层组织阳性率分别为43.33%、33.3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肌瘤增殖细胞核抗原明显高于子宫肌层组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及PCNA有关。 相似文献
16.
慢性苯中毒患者骨髓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患者出现血象异常的机制.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嘧啶末端标记法(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对慢性苯中毒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检测,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将慢性苯中毒患者的骨髓细胞凋亡指数(A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PI)作直线相关分析,将AI值和PI值分别与所测血象中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慢性苯中毒患者的骨髓细胞AI值为24.7%±12.0%,高于正常对照组(7.3%±3 5%),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苯中毒组PI值为10.7%±7.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1.8%±117%),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苯中毒组的AI值与PI值之间没有直线相关性(r=0.36,P>0.05),这两者与血象中各项指标无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人类慢性苯中毒的发病过程可出现骨髓细胞凋亡及增殖失衡,与造血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7.
脑胶质瘤中p16与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与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手段检测114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p16和p53、PCNA蛋白的表达,并其与肿瘤不同级别的关系。结果p16蛋白表达缺失在Ⅲ级(65.6%)、Ⅳ级(91.3%)脑胶质瘤中显著高于Ⅰ~Ⅱ级的缺失(33.3%)(P<0.01);p53蛋白表达在Ⅲ级(68.8%)、Ⅳ级(89.1%)脑胶质瘤中显著高于Ⅰ~Ⅱ级的表达(27.8%)(P<0.01);PCNA蛋白的表达在Ⅲ级(56.3%)、Ⅳ级(84.8%)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Ⅰ~Ⅱ级(16.7%)的表达强度(P<0.01)。结论p16和p53、PCNA蛋白表达异常可用以判断人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术前精氨酸强化PN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精氨酸强化肠外营养(APN)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97例结、直肠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肠外营养(PN)组和APN组,除常规肠道准备外,术前分别给予7天PN和APN,营养支持前后取肿瘤标本进行细胞凋亡指数(AI)和增殖指数(PI)检查。结果:营养支持后,PN组AI稍有下降,而PI明显升高;APN组AI明显升高,PI明显降低。结论:术前P刺激冲瘤细胞的生长,APN具有增强机体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精氨酸(Arg)对结肠、直肠癌病人的免疫功能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结、直肠腺癌病人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每天静脉输注Arg25g,连续3天。检测细胞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红细胞免疫指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体液免疫指标(免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