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玲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359-2361
目的:探讨重度产后出血的相关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6年1月~2004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46例重度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92%,90%发生在产后2 h内。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阴道分娩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引起重度产后出血的相关病因依次是:子宫收缩乏力(56.52%)、胎盘因素(19.6%)、子宫下段切口因素(8.7%)、软产道损伤(6.52%)、子宫破裂(4.35%)、D IC(2.17%)、妊娠合并子宫肌瘤(2.17%)。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重度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防治措施的关键为加强妇女孕前生殖健康教育和强化保健措施,加强产后2 h的观察,及时发现产后出血;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可降低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83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56.28%,胎盘因素占25.68%,软产道损伤占16.94%。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和人流引产史。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进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该院1995~2004年10年间191例重度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65%,出血原因以胎盘因素占首位,其高危因素与流产史、分娩次数多、产前检查少、院外分娩及待产等有关。结论:重视产前高危情况和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并提高产科抢救能力,从而减少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产后出血7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素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15-48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降低孕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7%,剖宫产发生率5.35%,阴道分娩发生率2.22%,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8.57%,胎盘因素占18.57%,软产道裂伤占11.43%,凝血机制障碍占1.43%。相关因素为孕产史、剖宫产、产程延长等。结论:加强产前、产期保健及预防宫缩乏力,处理好各个产程、降低剖宫产率等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发生后采取积极果断的抢救措施是防止产妇死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李晓惠 《现代保健》2009,(26):177-17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3752例分娩患者中的191例产后出血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37.70%,胎盘因素占12.04%。软产道损伤占2.09%。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及引产史。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重度产后出血产妇的相关病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探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从2002年5月-2008年5月间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66例重度产后出血产妇的相关情况.结果 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87%,90%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出血的原因中产妇的胎盘因素占首位;剖宫产产妇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传统的阴道分娩相比,相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妇的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妇重度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对此进行相关的防治包括:加强对妇女孕前的生殖健康教育,产妇自己要强化保健措施,医生则应该加强对产妇分娩后2个小时的观察,从而及时发现产后是否出血;此外提高医务人员的助产技术,并严格的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与防治,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子宫切除率及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分娩6929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1.31%,其中剖宫产发生率1.65%,阴道分娩发生率1.07%,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80例,占87.91%,胎盘因素5例,占5.49%,软产道裂伤4例,占4.3%,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2.20%,妊娠并发症使产后出血率增高。结论选择适当分娩方式,有关治疗措施得当可以减少子宫切除术和死亡率,加强孕期保健,积极处理妊娠期并发症,正确处理好产程,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金小巍 《现代保健》2012,(25):153-154
目的:探讨引起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采取正确防治方法,降低孕妇产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628例阴道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9例出现产后出血,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探讨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4.23%。其中宫缩乏力占66.37%,软产道裂伤占21.13%,胎盘因素占11.29%,凝血功能异常占0.93%,其他为复合因素。重视生产过程,可以避免产后出血。结论:引起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及产道出现裂伤,凝血功能异常,出血原因常合并存在。重视产程,加强护理,提前治疗,预防高危因素,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大芳  韩爱卿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40-514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年1~8月128例产后出血的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90例,占70.31%;阴道分娩38例,占29.69%。原因:子宫收缩异常占89.06%;胎盘因素9.38%;软产道裂伤0.78%;凝血机制异常1.56%。抢救成功率100%。结论:产后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剖宫产产后出血率(3.94%,90/2 287)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2.16%,38/1 759);积极干预并及时诊治抢救是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宁琳  王玉洁 《现代保健》2009,(21):52-5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5年来收治的7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63.2%,胎盘因素占26.3%,软产道损伤占9.2%,凝血功能障碍1.3%。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和人工流产引产史。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进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60.00%,胎盘因素占26.67%,切口裂伤占10.00%,凝血功能障碍3.33%。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宫缩乏力。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加强术前检查,针对病因治疗,进行综合药物治疗及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胡敏  陈琳 《现代保健》2009,(24):68-6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10年来收治的183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 出血愿因中宫缩乏力占56.28%,胎盘因素占25.68%,软产道损伤占16.94%。影响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羊水栓塞DIC。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进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2931-293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该院发生的116例产后出血原因。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63%,有流产史者占62.07%,是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93.10%的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2 h内。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主要原因,占60.34%。结论:重视孕前保健,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及降低剖宫产率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产后2 h是产后出血不容忽视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引起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采取正确防治方法,降低孕妇产后死亡率。方法选取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21例阴道分娩的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将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余产妇做对照组,观察并记录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 1221例阴道分娩的患者中有69例出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5.65%。其中宫缩乏力占59.42%,胎盘因素占18.84%,软产道裂伤占17.39%,凝血功能异常占1.45%,其他因素1.45%。结论产后出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探讨产后出血预防及防治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方法张掖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分娩产妇共计3 572例,其中产后出血68例,对6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 572例产妇中,剖宫产861例,产后出血18例,占剖宫产的2.09%;阴道分娩2 711例,产后出血50例,占阴道分娩的1.84%;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0%。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结论加强孕前健康教育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预防子宫收缩乏力,避免胎盘因素特别是前置胎盘的术中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保证孕产妇健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西藏尼木县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藏尼木县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6月在尼木县医院分娩的651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产后出血61例,发生率9.37%,经产妇和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第4胎及以上经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第3胎及以下经产妇(P<0.05)。近3年产后出血率呈下降趋势,产后出血原因前三位为宫缩乏力占29.51%(18/61),多产和宫颈裂伤占19.67%(12/6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9.84%(6/61)。结论:应加强产时产后监护,及时有效地处理产后出血,加强产科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花更茹  杨文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4):318+320-318,320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12月所发生的43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产后出血43例,发生率为2.19%,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占65.12%,胎盘因素占23.26%,软产道损伤占6.98%,凝血功能障碍占2.32%.结论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产后...  相似文献   

18.
140例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政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76-247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6年3月在我院发生的140例产后出血者的高危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子宫收缩乏力占60%,胎盘因素占30%,软产道损伤占8%,凝血功能障碍占2%。结论:重视孕期保健、产前宣教及计划生育宣传,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原因及临床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相应防治措施。结果: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120例,占95.24%。宫缩乏力性出血92例,占73.02%,软产道裂伤9例,占7.14%,胎盘因素22例,占17.46%,凝血功能障碍3例,占2.38%。剖宫产及阴道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自娩(P<0.05)。有流产史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流产史产后出血发生率(P<0.05)。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随胎产次增加而增加(P<0.05)。本组患者全部救治成功,其中5例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止血成功,无1例死亡病例。结论: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对病因作出及时正确诊断及治疗,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加强产前、产时及产后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加强产前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105例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为掌握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病因、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 ,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对贵州省 2 0 0 0~ 2 0 0 2年监测的产后出血死亡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导致死亡 10 8例 ,占产科出血死亡的 74 .5 %。胎盘因素居首位 ,占产科出血死亡的 4 6 .9% ,其次是子宫收缩乏力 ,占 2 4 .0 7% ,与全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分娩后 4 h以内死亡的构成比为73.2 3% ,相关因素有文化、经济、交通、保健服务、计划生育等。结论 :贵州省降低孕产妇死亡还有很大空间 ,防治产后出血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还需根据本省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