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57例早产病因与新生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7例早产的病因及新生儿结局,将早产分娩不同孕龄分为28~33+6周,34~36+6周两组,与同期足月分娩50例对照。结果:胎膜早破、妊娠胆汁淤积症、双胎、臀位、妊高征占早产病因前5位,不同孕龄组母亲年龄及人流史无显著差异;而新生儿死亡、窒息及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低,其窒息死亡发生率越高。提高对早产高危因素的预防及治疗对防治早产、改善新生儿结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危新生儿的高危因素及诱导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57例高危新生儿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高危因素构成比,高危新生儿并发症及其与窒息、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高危新生儿中母亲因素占16.32%,新生儿因素占71.87%,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因素占11.81%。母亲因素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为主要原因,高危新生儿并发症与窒息、早产紧密相关,窒息组与无窒息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P0.05),窒息是高危新生儿脑损伤并发症的首要因素;早产儿与足月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而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体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35,P0.05)。结论做好妊娠指导,早期发现、及时干预高危妊娠,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高危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46例RDS的患儿,其中早产儿21例,足月新生儿25例,观察比较两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种高危因素中,两组患儿在早产、妊娠糖尿病、新生儿低体重、吸入性肺炎、剖宫产、胎膜早破、窒息方面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妊娠糖尿病、新生儿低体重、吸入性肺炎、剖宫产、胎膜早破、窒息等皆是新生儿RDS的高危因素,积极防治吸入性肺炎、剖宫产和窒息等高危因素对降低足月新生儿RDS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134例早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堵惠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78-2680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早产的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合并肝内胆汁郁积症(ICP)、臀位、子痫前期及子痫居早产病因前5位。孕期未作产前检查与早产有关。不同孕周的两组早产对母亲产后出血无显著差别,在分娩方式、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其死亡比越高。加强产前检查,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52例孕妇早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早产的原因及不同孕周早产的妊娠结局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152例孕妇早产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早产原因。按孕周以34周为界将早产分为两组,搜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胎膜早破、臀位、双胎、妊高征、胎盘因素、合并内科疾病为前6位原因。早产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RDS和死亡比高于足月组。二组孕周早产其孕周越小,新生儿体重越低,新生儿窒息、RDS、死亡比增高,而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预防早产关键在于避免小孕周早产发生,从而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病类型与心功能状态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28例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根据患者心脏病类型及心功能状态的不同分组,对比不同类型及状态患者母婴预后。结果: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Ⅲ~Ⅳ级组的剖宫产率(94.3%)高于Ⅰ~Ⅱ级组(79.6%),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重低于Ⅰ~Ⅱ级组,孕产妇心衰、早产、足月低体重儿、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Ⅰ~Ⅱ级组(均P0.05)。心律失常组剖宫产率低于其他心脏病类型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高于其他心脏病类型组,孕产妇心衰、早产、足月低体重儿、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其他心脏病类型组(均P0.05)。其它各组无差异。结论:NYHAⅢ~Ⅳ级心脏病孕妇的心衰、早产、足月低体重儿、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母婴预后更差。心律失常者母婴预后相对较好,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者母婴预后情况接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产发生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04年8月分娩的269例早产病历,按孕周分为28-34+6周与35-36+6周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双胎、妊高征、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居早产原因的前5位,两组产后出血率无显著差异;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胎膜早破是造成早产的重要原因,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胎膜早破,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对降低早产,提高围产医学质量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双胎妊娠孕妇540例,统计各孕周分娩比例;比较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540例双胎妊娠中,早产323例,早产率59.81%,主要集中在妊娠36~37~(+6)周;28周后活产新生儿平均体重:大胎儿(2 407.85±446.86)g,小胎儿(2 138.00±445.31)g;活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大胎儿2.04%(11/539),小胎儿6.43%(34/529)。32~33~(+6)周、28~33~(+6)周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3~(+6)周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小胎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5~(+6)周剖宫产组大胎儿和小胎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1~(+6)周阴道分娩组大胎儿和小胎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P=0.033),32~33~(+6)周组和34~35~(+6)周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32~33~(+6)周终止妊娠,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阴道分娩,可改善小胎儿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梅毒孕妇抗梅毒治疗时机对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为先天性梅毒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妊娠期梅毒孕妇100例,根据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孕周≤20周,63例)与晚期组(孕周>20周,37例),均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结果早期组2例流产、2例早产,早期组预后不良率为6.35%、足月分娩率为93.65%,晚期组流产2例、早产7例,晚期组预后不良率为24.32%、足月分娩率为85.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分娩新生儿发生新生儿窒息4例、低体重4例、梅毒感染2例,发生率分别为6.35%、6.35%、3.17%,晚期组分娩新生儿发生新生儿窒息8例、低体重9例、梅毒感染8例,发生率分别为21.62%、24.32%、2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RPR滴度<1:8、≥1:8的孕妇分娩新生儿分别有0例、2例为梅毒感染,梅毒感染率为0、3.17%,早期组RPR滴度<1:8、≥1:8的孕妇分娩新生儿分别有1例、7例为梅毒感染,梅毒感染率为2.70%、18.92%,两组RPR滴度<1:8孕妇分娩新生儿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PR滴度≥1:8孕妇分娩新生儿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孕妇抗梅毒治疗时机越早新生儿梅毒感染率越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病因与远期预后的关系,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41例新生儿窒息采用临床病例分析和定期随访,满4岁后用Wechsler学前及初小儿童智能量表(WPPSI)和儿童智能量表修正版(WISC-R)进行智能测定。结果:新生儿窒息前5位病因由高到低依次为脐带因素、羊水异常、胎位不正、早产儿、胎儿窘迫。重度窒息和出生孕周<37周中智力低下、癫痫、脑瘫患病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和孕37~42周者。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孕期自我监护及胎儿监护,避免宫内缺氧及早产,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关干预早产的病因构成、分娩方式、时机选择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干预早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干预早产发生率37.9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晚期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分列病因前3位;干预早产组剖宫产率及低出生体重儿率明显高于自然早产组(P<0.05),但早产儿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及孕妇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自然早产组(P<0.05);胎龄和出生体重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及干预方式对改善母婴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小飞  向爱清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096-4097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性早产(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以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该院411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PPROM及产前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各种早产儿结局。结果:≤34孕周PPROM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34孕周的PPROM者(P<0.001)。32~34孕周组PPROM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NRDS、死亡率在糖皮质激素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1+6孕周组及34+1~36+6孕周组PPROM新生儿结局的各项指标在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34孕周的PPROM宜采取积极期待治疗,延长孕周,降低新生儿死亡比。32~34孕周的PPROM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能显著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3.
崔红  刘思诗  刘彩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928-2930
目的:探讨分析紧急宫颈环扎术病例的新生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紧急宫颈环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晚期流产组、早产组和足月组,每例患者都与行紧急环扎术时同孕周的新生儿和分娩时同孕周的新生儿1∶1配对比较,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新生儿体重、胎膜感染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紧急宫颈环扎术能延长妊娠孕周6.0~6.8周。57例紧急宫颈环扎术组共83例新生儿,与环扎孕周同期对照组相比,围产儿的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及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娩孕周对照组相比,围产儿的窒息发生率、死亡率、体重及胎膜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紧急宫颈环扎术可以改善流产患者围产儿的窒息率、死亡率及体重,并不增加分娩时围产儿窒息率、死亡率及胎膜感染率,新生儿体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姚彦莉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067-2068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早产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56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及不同胎龄,出生体重与早产预后的关系。结果: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为胎膜早破、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妊高征、多胎妊娠及胎盘因素。统计学表明,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窒息率及病死率越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通过对早产潜在高危因素认识的提高,提出预防对策以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窒息的影响,为临床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的监测和早产儿窒息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接诊的自发性早产产妇178例为观察组,足月分娩产妇17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对比两组新生儿发生窒息情况和死亡率.将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分为窒息组,未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分为正常组,分析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与早产儿窒息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孕前BMI指数为(23.76±2.96) kg/m2,产检次数(4.51±2.07)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合并下生殖道感染、盆腔手术史及近两次妊娠间隔时间<半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有盆腔手术史、近两次妊娠时间间隔<半年为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前BMI指数是自发性早产的独立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2.92%,新生儿死亡率为3.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早产儿各项高危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有盆腔手术史、近两次妊娠时间间隔<半年为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早产儿窒息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危妊娠筛查管理与妊娠结局,为提高高危妊娠监测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高危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5 128名孕妇中筛查出1 586例高危孕妇,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0.93%,重度高危妊娠416例(26.23%),一般高危妊娠1 170例(73.77%);1种高危因素685例(43.19%),2种高危因素581例(36.63%),3种及以上高危因素320例(20.18%);高危妊娠前5位病因为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孕龄18岁或35岁与胎位异常。高危妊娠结局: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窒息26例(1.64%)、出生缺陷15例(283.73/万)、死胎死产46例(2.90%)、新生儿死亡6例(0.38%)、早产401例(25.28%)、过期产32例(2.02%)、低体重儿15例(0.95%)、巨大儿258例(16.27%)、剖宫产912例(57.50%),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将保健时间范围扩大到婚前阶段,提高孕期建卡率,及早发现高危妊娠因素,提高高危妊娠监测管理水平,保障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对母儿围产结局的影响,为预防早产发生和减少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16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早产发生率为9.03%,初产妇和经产妇早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P=0.24);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脐带异常和子宫畸形是早产发生的高危致病因素;早产儿与非早产儿比较,其新生儿出生缺陷、窒息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早期早产儿与晚期早产儿比较,出生时体重、新生儿窒息与出生抢救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产患者大多存在高危致病因素,对高危孕产妇加强监测与管理,防止与减少早产发生,降低其危害,提高妊娠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易引起胎儿早产、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和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甚至导致胎儿死亡,应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探讨早期PPROM高危因素及不同孕周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产科2015-01-01-2016-12-31收治孕28~36+6周PPROM患者106例,根据孕周不同分为早期组(孕28~33+6周)20例与晚期组(孕34~36+6周)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新生儿结局。结果早期组生殖道感染比例为55.0%,明显高于晚期组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5,P0.001。早期组与晚期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5.0%和5.8%(χ~2=4.926,P=0.02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生率分别为20.0%和3.5%(χ~2=4.745,P=0.029),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30.0%和5.8%(χ~2=7.771,P=0.005),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0.0%和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殖道感染是早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主要高危因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根据不同孕周,充分评估病情,合理终止妊娠,减少围产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韩若霞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315-1316
目的观察分析过期妊娠相关因素和分娩结局,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56例孕周超过42周的孕妇,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孕周在40周或以内的住院分娩孕妇56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分娩特征及分娩结局。结果两组的初次妊娠年龄≥35岁、家族史、骨盆狭窄、月经稀发、孕期规范保健、避孕药史方面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体重指数≥28kg/m2、不孕史、妊娠期并发症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羊水过少、羊水浑浊、巨大儿、胎窘、剖宫产、新生儿评分≤7分、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致过期妊娠的确实原因尚未明确,但遗传、避孕药物、骨盆因素等皆为其高危因素,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应加强孕期保健和产期监测,综合分析其高危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事件发生,全面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发生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及与分娩方式、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住院分娩的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共82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及对母儿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的剖官产率为44.5%,早产率为21.5%,新生儿窒息率为7.2%;对照组的剖宫产率为31.9%,早产率为4.7%,新生儿窒息率为1.3%,两组间数据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增加难产、剖宫产的发生率,重视胎膜早破发生的病因,消除高危因素,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针对不同孕周发生胎膜早破的患者应积极给予正确处理,加强临床监护,改善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