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及掌握深圳市宝安区女性人群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以便确定高危人群,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累积观察的7518名女性乳腺病人中乳腺癌患者的数量、年龄进行了统计分析。将23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同非乳腺癌患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其妇科史、肿瘤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史、服用避孕药物史、吸烟史及饮酒史等。结果本地区该病的多发年龄为40-60岁,20-29岁妇女中也发现乳腺癌病患者。提示该病的流行出现年轻化倾向良性。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流产次数多、服避孕药及被动吸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哺乳是保护因素。月经初潮年龄、第一胎生育年龄及饮酒嗜好与乳腺癌发生无相关性。结论深圳宝安区女性乳腺癌流行出现年轻化倾向,重要危险因素为良性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及流产次数多。  相似文献   

2.
无锡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无锡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为确定高危人群、提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无锡地区经病理证实的223例乳腺癌患者,按照年龄和地区匹配,选取对照223例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达到显著性水平的危险因素为女性良性生殖系病史、胆固醇高、初潮年龄小、绝经年龄晚、行经期≥35年、有绝经症状、末次怀孕年龄晚、BMI≥25、近几年有精神创伤与压抑、被动吸烟、每月家用油量高等,达到显著性水平的保护因素为40岁前卵巢摘除、经常锻炼及有饮茶习惯。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乳腺癌危险因素是女性良性生殖系病史、精神创伤与压抑、被动吸烟,重要保护性因素是40岁前卵巢摘除。[结论]无锡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重要危险因素为良性乳腺疾病史精神、创伤与压抑及被动吸烟。  相似文献   

3.
女性乳腺癌疾病状况及乳腺癌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以及掌握某地区女性乳腺癌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及时确定,为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某院自2002年6月~2010年10月积累观察的546名女性乳腺病患者的确诊数量、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将14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乳腺癌患者与非乳腺癌患者进行1︰1的配比病例对照性研究。研究包括妇科史、肿瘤家族史、精神创伤、乳腺良性疾病史、服用避孕药物史、吸烟、饮酒史等。[结果]该地区乳腺癌的多发年龄为38~58岁,20~29岁妇女中亦发现乳腺癌患者,该病的流行出现年轻化趋势。哺乳是降低乳腺癌患病几率的保护因素;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流产次数多、服用避孕药物以及被动的吸烟是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月经初潮年龄、生育第一胎的年龄以及饮酒嗜好与乳腺癌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该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向,重要危险因素为患有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以及流产次数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海市某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建立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某区随机抽取1家三甲医院,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3—6月确诊的95例乳腺癌患者,按1∶3比例进行病例对照试验设计,并综合运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主要危险因素为被动吸烟、乳腺良性疾病史、BMI≥24 kg/m2、绝经、初产年龄和精神创伤,而豆制品(≥3次/周)、大蒜类(≥3次/周)、生育史、哺乳史和生育子女数则为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主要危险因素有BMI≥24 kg/m2、绝经、乳腺良性疾病史、初产年龄和精神创伤,而仅大蒜类为保护因素。结论乳腺癌发病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行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有效地控制乳腺癌,应针对不同类别的患者进行差异化防控。  相似文献   

5.
中国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中国女性乳腺癌部分危险因素的作用,探索乳腺癌的病因。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1996~2006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乳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的12篇文献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各因素合并OR值分别为:初潮年龄(年)OR=1.54(95%CI:1.3437~1.7654);哺乳OR=0.68(95%CI:0.4779~0.9782);口服避孕药OR=1.33(95%CI:1.0627~1.6589);良性乳腺疾病史OR=2.62(95%CI:2.0275~3.3804);吸烟OR=1.86(95%CI:1.5394~2.2415);饮酒OR=0.81(95%CI:0.6196~1.0686);饮茶OR=0.86(95%CI:0.7646~0.9728)。结论:初潮年龄、口服避孕药、良性乳腺疾病史及吸烟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哺乳及饮茶则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敏  王莉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51-2653
目的调查滕州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为确定高危人群、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滕州市2007年1月—2009年5月期间,经病理学证实的10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1∶1的病例对照研究,用SPSS12.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为乳腺良性疾病史、不良性格、流产史、月经初潮年龄及哺乳史,其OR值分别为3.411,2.479,1.751,0.725和0.282。结论乳腺良性疾病史、不良性格、流产史、月经初潮年龄小的人群易患乳腺癌,母乳喂养是乳腺癌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滕州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为确定高危人群、制定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滕州市2007年1月-2009年5月期间,经病理学证实的10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1:1的病例对照研究,用SPSS12.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为乳腺良性疾病史、不良性格、流产史、月经初潮年龄及哺乳史,其OR值分别为3.411、2.479、1.751、0.725和0.282。结论乳腺良性疾病史、不良性格、流产史、月经初潮年龄小的人群易患乳腺癌,母乳喂养是乳腺癌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该院因乳腺肿块就诊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病理结果证实,其中早期乳腺癌32例(早期乳腺癌组),良性病变36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32例为对照组。对早期乳腺癌组患者及对照组女性一般资料、临床疾病资料进行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所有患者均经高频超声检测,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绘制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乳腺癌家族史、哺乳史、初潮年龄、乳腺增生、长期口服避孕药、精神压抑、饮茶习惯、被动吸烟及经常锻炼是发生早期乳腺癌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5 kg/m~2、初潮年龄13岁、乳腺增生、长期口服避孕药、精神压抑是诱发早期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哺乳史与饮茶习惯是早期乳腺癌的保护因素(OR1,P0.05)。高频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频超声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诊断价值较高。结论体质量指数≥25 kg/m~2、初潮年龄较早、乳腺增生、长期口服避孕药、精神压抑是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哺乳史、饮茶习惯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女性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肥胖,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及生活习惯,对防治乳腺癌有重要意义。高频超声诊断早期乳腺癌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徐州地区女性乳腺癌高危风险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徐州地区乳腺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2016年徐州市区28个社区39 386人进行乳腺癌高危风险问卷调查及风险评估,评估为乳腺癌高危风险者将免费接受乳腺超声/X线检查,阳性者做病理诊断。结果 在乳腺癌高风险人群中,最终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共19人,乳腺癌检出率为0.48‰(19/39 38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常吸烟(OR=3.80,95%CI:1.26~11.50)、经常饮酒(OR=3.70,95%CI:1.14~12.04)、有良性乳腺疾病史(OR=11.79,95%CI:3.34~41.70)是乳腺癌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月经周期规律(OR=0.24,95%CI:0.09~0.64),有哺乳史(OR=0.23,95%CI:0.07~0.82)是乳腺癌检出的保护因素。结论 经常吸烟、 经常饮酒和有良性乳腺疾病史是影响徐州地区女性高危人群乳腺癌检出率的危险因素,在筛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此类特征的人群。  相似文献   

10.
唐山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用病例对照研究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唐山市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精神创伤、乳腺良性疾病史、不良性格、肿瘤家族史、吸烟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对不同病理类型进行了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11.
146对女性乳腺癌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46对女性乳腺癌患者及其对照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既往有乳腺良性肿瘤史及常吃香肠是乳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蔬菜摄入量多及经常服用维生素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另外,单因素分析结果还提示:腊肉摄入量多和长期被动吸烟等因素亦可明显增加乳腺癌发病的危险;而累积哺乳时间长则对乳腺癌发病有保护作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亦有类似结果。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妇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福州市妇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近2年在福州市各大医院进行手术并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145名患者开展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使用Epi-Info软件和SAS6.04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因素分析,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的危险因素有乳腺良性疾病史、BMI指数高、初潮年龄早、肿瘤家庭史、初产年龄大、流产次数多、未产年龄大和行经时乳房涨痛。哺乳和饮用井水是保护因素。条件Lo  相似文献   

13.
武汉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及其变化情况。方法 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213例乳腺癌患者及430例匹配对照进行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乳腺良性肿瘤、初潮年龄、绝经年龄、肉类摄入量、油炸烧烤食物摄入、豆类食品摄入、水果摄入、哺乳时间。体重指数、10~19岁胸透次数、精神心理因素等28项因素与乳腺癌的危险性有关。联合多因素及分组多因素条件1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精神创伤、乳腺良性肿瘤史、绝经晚、行经年数和初产前行经年数长、体重指数高、常食油炸烧烤和烟熏腊制食物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初潮晚、哺乳时间长、豆类或水果摄入量高、常饮茶为保护因素。绝经前与绝经后的危险因素种类及效应强度有一定差别。经多因素分析,绝经前主要相关因素为乳腺良性肿瘤、初潮年龄、豆类摄入量;绝经后主要与绝经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和水果摄入量有关。另外,精神创伤及哺乳时间为绝经前后共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论 武汉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中,饮食习惯和内源性雌激素暴露等相关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居民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乳腺癌是全世界妇女中最多发的肿瘤。我国城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筛查及其探索监测方法研究(并有相关的论文陆续发表),对乳腺癌的预防和控制十分重要。方法 在我国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武汉、广州六大城市作为监测地区,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抽取2100对病例与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AS6.12软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六城市分别做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浙江省非吸烟女性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浙江省30个县(区)2005年11月-2008年12月期间发病的新发非吸烟女性肺癌病例229例;配对对照选取患者,女性邻居、年龄±3岁、无吸烟史。通过面访调查收集有关危险因素的暴露史,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拟合,筛选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有15个暴露因素与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及因子分析发现,被动吸烟(OR =1.598,95%CI:1.016~2.512)、家族肿瘤史(OR =5.359,95%CI:1.658~17.326)、呼吸道病史(OR =24.427,95%CI:6.111~97.642)、精神心理因素不良(OR =2.622,95%CI:1.149~5.983)、人际关系不佳(OR =3.041,95% CI:1.534~6.032)、做饭时自感油烟重(OR =1.856,95%CI:1.043~3.301)、常食用腌晒食品(OR =1.724,95%CI:1.205~2.466)和初潮年龄晚(OR =1.565,95%CI:1.086~2.253)等因素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收入水平高(OR =0.650,95%CI:0.484~0.873)和常食用新鲜蔬菜(OR =0.683,95%CI:0.504~0.926)是肺癌的保护因素。趋势性检验发现,非吸烟女性被动吸烟与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之间存在一定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针对非吸烟女性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降低肺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北省襄阳市适龄妇女良性乳腺疾病和乳腺癌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乳腺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襄阳市于2017年对辖区12个市县区的适龄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并收集了筛查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计算良性乳腺疾病及乳腺癌的检出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良性乳腺疾病及乳腺癌的因素。结果共有316524名妇女参与了乳腺癌筛查,检出良性乳腺疾病44097例(13.93%),乳腺癌80例(25.27/10万)。良性乳腺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30~49岁,以49岁以上妇女为参照,OR=1.26,95%CI:1.21~1.30;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以初中及以下为参照,OR=2.15,95%CI:2.10~2.20;有乳腺癌家族史,OR=1.72,95%CI:1.51~1.96;其他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家族史,OR=2.05,95%CI:1.77~2.37;初潮年龄<12岁,OR=1.42,95%CI:1.37~1.48;月经持续时间<4天,OR=1.32,95%CI:1.26~1.39;月经周期<21天,OR=1.21,95%CI:1.01~1.45;月经周期>35天,OR=1.35,95%CI:1.18~1.54;绝经,OR=2.02,95%CI:1.88~2.17;绝经后使用雌激素治疗,OR=1.40,95%CI:1.12~1.75;孕次>3次,OR=1.16,95%CI:1.13~1.19;初产年龄>29岁,OR=1.11,95%CI:1.05~1.18。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OR=10.17,95%CI:3.67~28.17;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高,OR=1.39,95%CI:1.20~1.61;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以初中及以下为参照,OR=1.83,95%CI:1.11~3.01;而初产年龄<25岁则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OR=0.53,95%CI:0.33~0.84。结论襄阳市乳腺癌和良性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居于中等水平。积极控制高危因素、定期筛查并及时治疗乳腺相关疾病,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的疾病负担,提升妇女的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农村女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找出农村成年女性高血压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4县24916名40岁以上农村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结果 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体重指数、生育次数、婚姻状况、父母高血压史、妇科疾病、饮酒、被动吸烟、食盐摄入9项为危险因素。而睡眠时间、饮绿茶、绿叶蔬菜摄入、其他蔬菜摄入、母乳喂养、油脂摄入的6项因素频度高,患高血压的概率低,即有保护作用。而未发现有统计学联系的有月经规律、性别、早餐习惯、饮红茶、肉类摄入、居住面积、饮水质量、吸烟、家庭结构、性格、业余爱好等11项因素。结论 应重视从饮食、行为等方面预防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亚裔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综合评价亚裔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及关联强度,为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地收集1995-2010年亚裔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文献;按照NOS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合并的OR值及其95%CI.结果 纳入合格研究文献27篇,共计研究对象403 170例.文献质量评价A级文献20篇、B级文献7篇,纳入文献质量较高;有统计学意义的乳腺癌危险因素依次为流产次数≥3次、有乳腺癌家族史、初产年龄≥30岁、吸烟、未生育史、未哺乳史、初潮年龄≤12岁和饮酒,OR值分别为3.00(95%CI: 1.68~5.36)、2.39(95%CI:1.78~3.21)、1.54(95%CI: 1.30~1.82)、1.50(95%CI:1.03~2.20)、1.48(95%CI:1.20~1.83)、1.29(95%CI:1.12~1.47)、1.26(95%CI:1.07~1.49)和1.16(95%CI:1.01~1.32).结论 流产次数≥3次、有乳腺癌家族史、初产年龄≥30岁、吸烟、未生育史、未哺乳史、初潮年龄≤12岁和饮酒是建立亚裔女性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首要考虑的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of breast cancer in Asian women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establishing a risk assessment model. Methods Published studies concerning risk factors of breast cancer in Asian women were searched systemically and assessed by NOS (Newcastle-Ottawa Scale) items between 1995 and 2010. RevMan 4.2 software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and for calculating OR and its 95%CI on every risk factor. Results 27 studies including 403170 women were selected for Meta-analysis. According to NOS items, 20 studies were classified as A degree and 7 studies were evaluated as B degree. The risk factors of breast cancer and its pooled odds ratio valu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ere as follows: 3.00 (95%CI: 1.68-5.36) when number of abortions≥3; 2.39 (95%CI: 1.78-3.21 ) when with family history of breast cancer; 1.54(95%CI: 1.30-1.82) when age at first live birth ≥30 (year); smoking was 1.50(95%CI: 1.03-2.20); 1.48(95%CI:1.20-1.83) with no live births; 1.29 (95%CI: 1.12-1.47) with no breast feeding; 1.26 (1.07-1.49)with age at menarche ≤12 (year) and 1.16(95%CI: 1.01-1.32) with alcohol drinking. Conclusion Number of abortions≥3, family history of breast cancer, age at first live birth ≥30 (year) ,smoking, no live births, no breast feeding, age at menarche ≤ 12 (year), and alcohol drinking were among the prioritie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breast cancer risk assessment model for Asian wo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