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苏州市自199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以来,感染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解苏州市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治对策,对苏州市1992年以来的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了解山东省艾滋病的流行特征、感染来源及发展规律。为制定山东省艾滋病的防治目标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试验(WB),对高危重点人群血液标本进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对抗-HIV阳性标本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重新采集血液标本核实感染者,并从防凝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DNA,经多聚酶链反应扩增,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黄石市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全市HIV血清流行病学、行为监测资料。结果2000年首次发现有偿供血员HIV阳性以来,HIV/AIDS报告数达79例,总检出率为0.15%,年均上升64.9%。男女之比为1.14:1。年龄在16-45岁的占75.9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3.42%,83.54%通过血途经传播。结论黄石市HIV/AIDS流行速度加快,当前工作重点是加强宣传。开展行为监测和干预。预防HIV/AIDS向吸毒和暗娼人群及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湖北省HIV-1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对湖北省HIV-1主要流行区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其中102例HIV-1感染者的env基因V3~V4区、gag基因P17/P24区和tat基因第一外显子区进行扩增,对各基因区阳性扩增样本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所有目标人群中共存在B^+、C2种亚型以及CRF08-BC和CRF01-AE2种重组毒株,B^+亚型在人群和地域上分布最广,涉及献血员、受血者以及二者的配偶和性乱人群,主要分布既往有偿献血员集中的地区。CRF08-BC、CRF01-AE重组主要涉及性乱人群,分布于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地理位置偏南方的地区。C亚型为离散病例,主要涉及静脉毒品注射者。结论湖北省已由既往单一HIv-1 B^+亚型转变为多种亚型、重组亚型流行的复杂局面,各亚型在省内高危人群和地域分布不平衡,各有特点,从总的亚型流行特征来看,HIV-1在湖北省有加快流行和进一步复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全球艾滋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现状訾维廉译1996年11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流行病学周报》公布了全球艾滋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AIDS)的现状。到1996年11月20日,全球共有19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艾滋病例155406...  相似文献   

7.
广西柳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与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分析柳州市艾滋病(AIDS)流行趋势,为制定AIDS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柳州市1997-2005年HIV/AIDS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及专题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5年柳州市累计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3562例,AIDS病人366例,检出的HIV/AIDS逐年增多,死亡65例;病例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3.16:1。三种传播途径共存,传播途径以吸毒为主,吸毒传播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93.75%降至2005年的30.92%。性传播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97年的0.00%上升到2005年的20.44%。流行涉及全市6县4城区,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结论柳州市近年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进入快速增长期,需加大防制力度,遏制艾滋病蔓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沈阳市艾滋病(AIDS)流行呈增长趋势,自1991~2004年底,共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90例,病人21例,死亡12例.为掌握沈阳市艾滋病流行特点,预测流行趋势,本分析了沈阳市14年的HIV/AIDS监测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厦门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厦门市HIV/AIDS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本地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市1990-2004年艾滋病血清学监测、国家哨点监测及各人群行为调查进行分析。[结果]15年共监测各类重点及高危人群266536人,累计报告HIV感染者56例,其中AIDS病人9例;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58.9%);吸毒人群有56.1%为注射吸毒,其中共用注射器者占34.8%;工人、小业主有多性伴的比例分别为17.2%和22.5%;媒体调查同性性行为发生率5.0%,多性伴的发生率为27.0%。[结论]我市艾滋病流行已至快速增长期,扩散蔓延的因素不断增加,建议加大防控力度,遏制艾滋病疫情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解郎溪县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流行现状,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1997~2009年郎溪县AIDS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于郎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IDS疫情报告,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群、发病死亡情况以及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和掌握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感染者的分布情况,分析实验室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认识艾滋病在莆田口岸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莆田口岸艾滋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印迹试验对莆田口岸出入境人员标本进行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抗体检测,对抗体阳性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艾滋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追踪观察。结果从1992.1-2004.12止,共发现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感染者10例,其中AIDS病人5例,均已死亡。5 例艾滋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艾滋病早期症状以持续或反复发热为主,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莆田的HIV感染者主要为HIV-1型。结论境外性接触感染是莆田口岸艾滋病感染的主要方式,且有从过去的国外感染转向国内扩散传播的趋势,艾滋病将主要在性乱人群中流行,应采取综合性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HIV/AIDS流行状况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状况,为政府制定艾滋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省的艾滋病病例报告、各类监测报表、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等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用工作簿(WORKBOOK)对全省高危人群基数和艾滋病疫情进行预测;采集HIV感染阳性者外周静脉防凝血,提取核酸,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截止2004年底,山东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6例,艾滋病病人152例,死亡65例;预测全省现有感染者7000余人.17个省辖市有16个市的68个县(市区)有疫情报告;感染方式仍以血液途径传播为主,但性传播呈明显上升趋势,HIV感染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近2年检出数占13年总数的68.2%.全省存在多种HIV病毒株亚型,已检出B、B′C等3种亚型以及CRF07-BC、CRF08-BC、CRF01-AG和CRFD1-AE等4种重组毒株.结论山东省HIV感染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艾滋病在我省人群、地域分布广泛,同时具有明显的地区和人群聚集性;艾滋病发病和死亡人数将持续增加;艾滋病流行由吸毒、献血员、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女性感染者所占比例有较大幅度增加,母婴传播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13.
吴洁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98-2800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艾滋病(AIDS)的流行状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工作和完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市2002—2011年报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AIDS患者(HIV/AIDS)病例个案和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市自2002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至2011年底累计发现HIV/AIDS 190例,其中AIDS 39例。发现数呈总体上升态势,以外来流动人口居多,近年该市户籍感染者比重在加大。男女性别比为3.32∶1,以20~49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居多。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占79.47%,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占29.47%。在HIV感染者的发现上,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规筛查、医务人员主动开展HIV咨询和检测(PITC)工作和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该市的AIDS疫情流行特征已发生明显改变,今后应加强宣传、干预、发现、管理及治疗等工作的力度,遏制AIDS快速传播和流行的势头。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1997~2003年AIDS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湖北省1997-2003年AIDS发病和死亡的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湖北省AIDS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省各地监测报表、常规监测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3年全省共发现472例AIDS病人,其中185例死亡,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发病和死亡男女比例分别为1.38:1和1.26:1l,感染途径以有偿献血为主,占61.02%,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部机会性感染。结论 湖北省艾滋病正处于发病和死亡高峰,为AIDS患者提供关怀及医疗支持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艾滋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福建省艾滋病流行态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 HIV抗体检测、流醒病学调查及 HIV亚型鉴定。[结果 ]共检测 780 2 2 9份标本 ,HIV抗体阳性 131例 ,检出率 0 .169‰。其中 AIDS病人 4 1例 ,已死亡 3 7例。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福建 HIV/AIDS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泉州和厦门等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以境外感染为主 ,并向境内蔓延扩散。主要感染途径是异性性接触。分析 3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 ,表明其存活期短 ,早期症状以持续或反复发热为主。HIVC2 -V3区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 HIV-1E亚型为本省主要流行株。 [结论 ]福建艾滋病今后流行将主要经性途径 ,但在静脉吸毒人群中也存在 HIV流行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世界艾滋病尤其是中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并预测短期艾滋病的发病数。方法 通过对几个具有代表性国家的艾滋病实际病例数的分析 ,选用SPSS曲线估计中拟合优度最佳的三项式模型进行拟合和预测。结果 各国艾滋病病例数拟合图的确定系数 (R2 )均大于 0 9,P值小于 0 0 5 ,拟合效果均为优。预测结果中 ,中国、南非、泰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8 5 %、18 2 5 %、 11 2 5 %、 9 2 5 %、 7 75 %、 6 2 5 %。结论 世界范围内艾滋病流行出现了两种趋势 :上升和下降。中国控制艾滋病的前景如何 ,将取决于能否及时采取控制艾滋病的措施以及措施的得力与否。  相似文献   

17.
张隆云 《职业与健康》2012,28(16):2009-2010
目的了解重庆市铜梁县2002—2011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铜梁县2002—2011年HIV/AIDS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铜梁县2002—2011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259例,感染途径前期以静脉注射吸毒和性传播为主,后期以性传播为主;病例以中青年为主,占71.43%;男性占总数的70.27%,女性占总数的29.73%;文化程度以中低文化程度为主;职业以待业和民工、农民为主。结论铜梁县HIV/AIDS病例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感染者以中青年为主,感染途径已发生变化,健康的性观念和使用安全套是针对高危人群的主要干预措施,在普通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安徽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安徽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方法探索主要的流行菌群.结果 2015-2019年安徽省钩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0.028/10万,发病最高年份是2016年(0.077/10万),职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四川省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也称艾滋病)低流行县HIV-1分子簇的特征,为开展精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对四川省某AIDS低流行县2011年1月-2019年3月新诊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AIDS病人(HIV/AIDS)测定其感染HIV-1 pol基因区序列,进行分子簇分析,并对存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 结果  新诊断的113个HIV/AIDS中,有49.6%(56/113)属于同一分子簇(CRF01_AE4),该簇平均基因遗传距离为0.006 1,2011年发现首例,并呈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χ2趋势=11.626,P=0.001)。簇内病例以中老年[平均年龄(50.5±13.0)岁]、文盲或小学文化(42.9%)、已婚(67.9%)、男性(76.8%)为主,感染前鲜有外出史(17.0%),45.5%经异性商业性行为感染,性交易主要发生在本地(87.5%)、低档场所(55.0%),性交易从未坚持使用安全套。75.0%经异性商业性行为感染的簇内病例为2016年及之后诊断发现;1例在得知感染后仍保持高危性行为且拒绝抗病毒治疗,在分子传播簇中与多个病例有连接关系。 结论  一大型传播网络在某低流行县内持续快速扩张,本地低档场所性交易是导致该网络扩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