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乡市小儿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MP)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支原体肺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10年间住院确诊的6532例肺炎患儿血清和咽分泌物分别进行特异性抗体lgM和MP-DNA检测。结果符合MP肺炎诊断者1385例,总发生率占同期肺炎的21.2%;其中1998年和2001年11月-2002年1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发病年龄有明显前移,<3岁婴幼儿占48.7%。结论MP肺炎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多发病,应积极寻找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小儿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目的了解青岛市小儿肺炎支原体(MP)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特异性诊断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我院10年中住院确诊的6 952例肺炎患儿血清和咽分泌物分别进行特异性抗体IgM和MP-DNA检测. 结果符合MP肺炎诊断者1 565例,总发生率占同期肺炎的22.5%;10年中共有两次发病高峰,分别为1997年和2000年12月~2001年2月发病高峰季节;发病年龄明显前移,<3岁婴幼儿占41%;发生率市区显著高于农村,发病高峰在人口集中的幼儿园、中小学有聚集发病现象. 结论 MP肺炎已成为本区危害儿童健康的多发病,并有取代链球菌性肺炎,成为小儿感染性肺炎首位疾病的可能;寻找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已成为保护儿童健康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7-05-2009-06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53例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26例,占49%,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50例,占94.3%,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达92.5%.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71.7%,但血沉(84.9%)及CRP(52.8%)均升高.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占88.7%,右侧(58.5%)多于左侧,下叶(71.7%)多于中上叶.17例(32.1%)有肺外合并症,伴有渗出性胸膜炎者7例(41.2%),此外还有贫血、心肌炎、肝损害等.所有病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临床特点为顽固性咳嗽、肺部改变,一部分可出现肺外并发症,红霉素治疗有效.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时间长,经合理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MP)肺炎是儿科较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有报道肺炎支原体肺炎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占全部小儿肺炎的15%~20%。本文在1996年1月至1997年1月,对我院儿科住院肺炎病儿,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部分患者,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6年1月9日至1997年1月9日,我院儿科住院肺炎患者205例为对象。1.2方法标本采集用无菌棉拭子取咽分泌物。用美国B10-RAD公司的GeneCyclerDNA扩增仪及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的试验盒,对MP进行PCR检测,取扩增产物10~15μl于2%的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后,在…  相似文献   

6.
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及总结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学龄儿童30例(占肺炎支原体肺炎50绚,小于3岁幼儿14例(23.3%)。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伴咳嗽。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19例存在肺外合并症(31%)。x线胸片以一侧云絮状阴影病变多见。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在6岁以上儿童中发病率高,小于3岁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早期应作x线胸片检查。检测特异性[gM抗体可作为急性期MP感染的诊断指标。应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小儿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辉  刘伟光  杨朝  宋伟帮  刘庆 《职业与健康》2006,22(18):1474-1475
目的了解小儿支原体(MP)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支原体肺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10年间住院确诊的6 532例肺炎患儿血清和咽分泌物分别进行特异性抗体IgM和MP-DNA检测。结果符合MP肺炎诊断者1 385例,总发生率占同期肺炎的21.2%;其中1998年和2001年11月~2002年1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发病年龄明显前移,<3岁婴幼儿占48.70%。结论MP肺炎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多发病,应积极寻找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儿肺炎支原体检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良  舒蕾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0):886-886
应用美国Zeus Scientific Inc 公司提供的肺炎支原体间接免疫荧光( MPIFA) 试剂盒检测100 例呼吸道与肺部感染患儿及76 名健康体检儿童。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IgC 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0 % 和1305 ,双阳性率60 % ,总阳性率300 % ,健康对照组儿童MPIgC 阳性率522 % 。对确诊为MP阳性的25 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分析;表现多样化,80 %病例具有持续性咳嗽,48 % 有中等度发热,白细胞多在正常值范围内,X 线72 % 呈间质性肺炎改变。较肺部体征出现早、临床上与其它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与肺部感染难以区别。双荧光染色法检测MPIgM、IgC 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简便、快速的优点,为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又一种快速的血清学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地区儿童MPP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2015年在医院收治住院1 369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1岁组892例、1~3岁组353例、4~12岁124例,另选择106例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患儿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结果共检测标本数4 741例,其中诊断为MPP的患儿1 369例,平均检出率为28.88%,冬季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 369例MPP中,有1 140例出现发热症状,发热率为83.27%,热型多以不规则热为主;喘息症状的比较,<1岁组与1~3岁组和4~12岁组相比较,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本地区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冬季发病率最高;同时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还有实验室检查为本地区MPP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血清白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及阿奇霉素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以2007年1月~2010年5月连续收治的MP肺炎患儿56例为研究对象(MP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疗程7天;同时选择同期的健康儿童50例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观察阿奇霉素治疗MP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阿奇霉素治疗MP肺炎总有效率为96.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组治疗前血清IL-8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阿奇霉素治疗后,MP组患儿血清IL-8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接近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奇霉素可降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8水平,提高IL-10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状况,为临床及时有效地对MPP患儿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40例肺炎患儿分为支原体肺炎组80例、细菌性肺炎组60例,选取同期门诊体检正常小儿4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三组儿童的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结果:CD3+、CD4+、CD4+/CD8+比值及补体C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4及CD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失调,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明显低下状态,而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常规治疗同时,使用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提高患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MPP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体液免疫变化情况及匹多莫德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匹多莫德400 mg,每日2次。检测两组的免疫球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IgG及IgA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免疫球蛋白恢复正常。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匹多莫德有助于调节IgG及IgA水平。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1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2岁占48.28%,但年幼儿童感染率有所增加,3岁以下占15.52%。发热伴咳嗽的患儿占87.07%,平均发热8.42d。早期多无明显阳性体征,随病程的进展,83.62%的患儿肺部出现湿啰音。MP—IgM阳性率为45.69%,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率53.45%,MP—IgM阳性和或MP快速培养阳性患者共86例,阳性率74.13%。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58.62%)。胸片以一侧大片状阴影为多见,占72.41%,右侧(59.48%)多于左侧,下叶(70.23%)多于中上叶。42例(36.21%)患儿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效果大多较好。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大多数患儿肺部出现湿啰音,血清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结合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小儿肺炎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医院儿科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肺炎组)、门诊进行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各80例,检测CRP变化.结果 CRP水平:对照组为(3.24±0.45)mg/L,细菌性肺炎组治疗前为(44.03±15.83) mg/L、治疗3d后为(15.12±6.21)mg/L,支原体肺炎组治疗前为(13.97±4.96)mg/L、治疗3d后为(5.29±2.33)mg/L,治疗前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性肺炎组高于支原体肺炎(P<0.05),治疗3d后细菌性肺炎组高于支原体肺炎(P<0.05),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RP细菌性肺炎组治疗前阳性率为100.00%、治疗3d后阳性率为52.50%,支原体肺炎组分别为66.25%、21.25%,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组内治疗前后阳性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阳性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在小儿细菌性肺炎中阳性率最高,检测CRP有助于鉴别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原学检查确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45例住院婴幼儿。结果: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多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肺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为主,其他如神经、皮肤、泌尿系统亦多受累,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查可对其确诊。治疗首选阿奇霉素、红霉素,亦应注意综合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重、并发症多,病原学对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以呼吸道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要注意早发现、早诊断,及时给予足量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进咽试子采集方法,提高荧光定量肺炎支原体DNA检测阳性率。方法:对2008年-2011年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180例,直接用无菌咽试子留取标本,另一组为实验组170例,取标本前给患儿以α糜蛋白酶4000u加4.3%无菌盐水10 ml气雾咽喉部,5 min~10 min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留取咽拭子标本,进行荧光定量DNA检验。结果:实验组阳性率为72.35%,对照组阳性率为47.22%,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在采集咽拭子标本前行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提高了支原体肺炎患者DNA检测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林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20-221
目的:了解温岭市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检测血清MP抗体的阳性率。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 012例患儿的血清进行MP IgM、IgG抗体检测。结果:患儿MP IgM抗体的阳性率为20.2%(608/3 012),IgG抗体的阳性率为20.6%(619/3 012),MP IgM和IgG抗体均为阳性的阳性率为13.5%(408/3 012)。<1岁、1~3岁、3~6岁和>6岁年龄组MP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4%、22.3%、23.7%和20.9;MP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8%、23.5%、21.4%和23.9%;两者同时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10.3%、16.9%、12.8%和14.6%。结论:MP感染已成为温岭市儿童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好秋、冬季节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水平变化。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52例细菌性肺炎、4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名(对照组)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细菌性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3.52±4.01)mg/L和(2.04±1.13)mg/L,急性期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8.25±2.48)mg/L和(1.96±1.05)mg/L,急性期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86±0.7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恢复期血清hs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水平检测不仅有利于肺炎中细菌和支原体属感染的鉴别诊断,并且动态监测还可以判断小儿肺炎的进展与转归,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为其治疗提供有效的评估指标.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于医院治疗的78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7d的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7d的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4.73±1.30)mg/L、(7.23±1.99)pg/ml、(0.64±0.16)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6.11士1.27)mg/L、(9.14士2.06)pg/ml、(1.03士0.18)ng/ml,且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炎性状态,对于改善疾病状态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发现区别并为其早期识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5月在宁海县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诊断为婴幼儿MPP的80例患儿,根据年龄分为<1岁组(20例)和1~3岁组(60例)。记录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特异性肺炎支原体(MP)-Ig M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肺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发热发生率、热峰、热程,喘鸣音发生率,血常规结果,胸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体温、肺外并发症及血清MP-Ig M抗体滴度对住院天数有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与幼儿期相比,婴儿期对炎症刺激反应较弱,应针对MPP婴幼儿做到早期迅速诊断,进行有效治疗,防止疾病蔓延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