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因素对创伤患者急诊期中性粒细胞(PMN)凋亡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26例急性创伤患者依据创伤前是否有大量饮酒史及酒精浓度检测结果 分单纯创伤组(n=14),酒精中毒组(n=12),另选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于急诊期取血样,分离PMN并检测其凋亡、呼吸爆发功能及吞噬活性.结果 单纯创伤组和对照组PMN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中毒组PMN凋亡率大于前两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单纯创伤组PMN呼吸爆发功能指标明显升高,而吞噬活性指标则较低(P<0.01);酒精中毒组PMN呼吸爆发功能指标和吞噬活性指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1).结论 创伤抑制PMN吞噬功能,使机体防御机能降低,酒精中毒因素通过促进PMN凋亡和抑制其吞噬和呼吸爆发功能,而加重这一免疫抑制过程,是创伤前酗酒或酒精中毒患者易并发感染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急诊抢救室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与非SIRS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之比(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及对于死亡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9-10-2010-10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危重病患者132例,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3组:脓毒症组(n=37),SIRS组(n=61)及非SIRS组(n=34),检测3组病例的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肌酐水平,并计算ACR≥2.5 mg/mmol 的阳性检出率,统计3组病例28 d病死率,研究ACR、APACHE Ⅱ评分对于3组病例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ACR的阳性检出率在脓毒症组与非SIRS组之间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组与非SIRS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脓毒症组与SIR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ACR ≥2.5 mg/mmol时,脓毒症组、SIRS组患者28 d病死率与非SIRS组患者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组ACR与APACHE Ⅱ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01).ACR与APACHE Ⅱ评分是脓毒症组28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SIRS患者和脓毒症组ACR阳性率较非SIRS组明显升高,并且脓毒症组ACR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在脓毒症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有42例患者入选,根据患者一次入院的疾病转归分为死亡组11例,存活组30例.测定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血清PCT浓度,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评价PCT、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价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系数是0.638.结论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CT与APACHEⅡ评分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PGT与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并对预后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计数和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在评定和预测脓毒症中的意义.方法 对151例脓毒症患者于入院第1天进行血小板计数测定和APACHEⅡ评分,并按APACHEⅡ评分分为A组(<15分)、B组(15~20分)、C组(>20分),分析各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预后.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和APACHEⅡ评分.结果 A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B、C组(P<0.01),B组明显高于C组(P<0.01).A组死亡率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明显低于C组(P<0.05).生存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 血小板计数和APACHEⅡ评分能准确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主要炎症介质和抗炎症介质的浓度变化与脓毒症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上收集脓毒症患者28例,其中存活22例,死亡6例;另选8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炎症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浓度;并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对患者进行病情程度的评分.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升高,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脓毒症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10浓度升高,其中IL-1、IL-10升高明显(P<0.05).与脓毒症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IL-10及IL-10∶ IL-1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炎症/抗炎症因子的浓度升高,IL-1、IL-10升高较为明显;血清IL-1、IL-10的浓度越高及IL-10∶ IL-1的比值越大,患者的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肽素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感染患者149例,其中普通感染患者(普通感染组)5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49例,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组)50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和肽素浓度,并与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相互比较,观察其与脓毒症诊断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普通感染组血清和肽素、PCT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脓毒症组与普通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与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组血清和肽素、PC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情加重有不断升高趋势.脓毒症生存组血清和肽素、PCT浓度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和肽素浓度及PCT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和肽素有助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肽素、PCT和APACHEⅡ评分的联合应用有助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T淋巴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CD64百分比、危重症评分等指标对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检测入院后24小时内、第7天血清PCT、T淋巴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CD64百分比等指标,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以及对预后判断价值。结果 (1)共纳入72例脓毒症患者,总病死率为31.9%。28天病死率脓毒症组为19.57%;脓毒症休克组为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脓毒症休克组入院24小时内血清PCT、CD64(%)、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高于脓毒症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低于脓毒症组(P0.05);(3)死亡组入院7天时血清PCT、CD64(%)、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低于存活组(P0.05)。不同时间点血清PCT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02,0.637,P0.01);不同时间点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与APACHEⅡ评分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1,-0.659,P0.01);不同时间点的中性粒细胞CD64百分比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76,0.622,P0.01);不同时间点的SOFA评分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63,0.762,P0.01);(4)血清PCT、T淋巴细胞亚群、中性粒细胞CD64百分比、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为影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以上5项指标对患者28天预后评价能力相当。通过Z检验比较3项检测指标联合和单一指标检测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中性粒细胞CD64百分比、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可作为判断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多项指标联合对预后判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45例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早期脓毒症A组(n=17例)、严重脓毒症B组(n=15例)、脓毒症休克C组(n=13)。各组患者均采取相应规范化治疗措施,入院明确诊断后24 h内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血清中PCT、CRP水平;进行血培养;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患者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进行评分。比较各组患者血清PCT、CRP、WBC水平,APACHEⅡ评分;比较不同血清PCT水平的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指标;对比血清PCT水平与血培养检测结果。结果 B组、C组血清PCT、CRP、WBC水平、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血清PCT、CRP、WBC水平、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患者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5)。随着脓毒症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增加,患者死亡率呈升高趋势,抗感染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所增加。随着血清PCT水平升高,脓毒症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呈升高趋势。结论血清PCT水平持续升高提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其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CU危重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浓度改变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98例入住ICU的危重病患者的血清cystatin C浓度,并对危重病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分析血清cystatin C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的关系,其中98例危重病患者按预后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98例患者血清cystatin C浓度(1.6±1.3) mg/L,存活组血清cystatin C浓度(1.2±1.0)mg/L,死亡组血清cystatin C浓度(2.2±1.5)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例患者 APACHEⅡ评分(15.0±4.7)分,存活组APACHEⅡ评分(14.2±4.8)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17.4±3.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Ⅱ评分与血清cystatin C浓度呈正相关(r=0.472,P<0.01),随各组血清cystatin C浓度的增高,APACHEⅡ评分亦增高 (F=3.26,P<0.05),病死率也增高 (χ2=16.3,P<0.01).结论 危重病患者并发肾损伤和肾功能失调的发生率较高,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P模型中Caspase3活性改变对急性胰腺炎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建立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水肿型胰腺炎(AEP)及对照组模型,按随机原则在制模后0h、3h、6h、12h、24h分期分批处死大鼠,抽取大鼠下腔静脉血分离中性粒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MN凋亡情况,用荧光染色法测定外周血中PMN的caspase3活性。结果:ANP组PMN凋亡率明显降低,至术后24h降至1.87±0.41;AEP组PMN凋亡率则明显升高,术后12h达到峰值(12.33±0.41),其后稍下降,至24h降至11.30±0.60;对照组PMN凋亡维持在6.30±6.57水平。各时相点组间比较,0hPMN凋亡率差异不明显(P>0.05),3h、6h、12h、24hANP组PMN凋亡率低于AEP组(P<0.05)。caspase活性在ANP组术后3h升高后即逐步下降,在AEP组则持续升高,至12h达到峰值(154.17±6.94)。各时相点组间比较除0h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NP组外周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凋亡明显降低,而AEP组外周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则存在较多的凋亡。提示急性胰腺炎的转归与循环中性粒细胞功能密切相关,caspase3作为凋亡的关键酶类,其活性改变可反映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情况及急性胰腺炎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