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残胃食管癌、贲门癌再手术并消化道重建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4~ 2 0 0 1年 ,笔者共施行残胃食管癌、贲门癌再手术 3 0例 ,并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术式进行消化道重建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6例 ,女 4例 ;年龄 48~ 77岁。贲门癌 19例 ,中下段食管癌 11例。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 2 4例 ,其中 1例历经 3次手术 ,先行胃穿孔修补 ,又行阑尾炎切除 ,再行胃大部切除 ;另 6例均为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术后至患胃癌或食管癌的时间为 2~ 2 4年。手术方法 :1全胃切除后空肠食管端侧吻合 ,适用于行毕 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先将胃肠吻合口切除 ,行空肠端端吻合。将吻合口远侧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贲门癌26例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6例均采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癌切除,将残胃连同脾脏、胰尾移于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10例,弓后吻合9例,弓下吻合7例;手工吻合5例、器械吻合21例。结果 全组无吻合口瘘和手术早期死亡,术后并发症率为15.4%(4/26)。1年生存率73.9%(17/23),3年生存率53.3%(8/15),5年生存率28.6%(2/7)。结论 采用将残胃、脾脏和胰尾移入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可增加残胃上移高度,保证食管残胃的无张力吻合。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仁强 《山东医药》2008,48(2):104-104
以往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食管下段癌多主张行残胃全切除,用空肠或结肠代胃与食管吻合.但残胃切除创伤大,并发症多.1990~2003年,我们采取食管癌切除、食管残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治疗23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食管下段癌,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 10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进行胃镜与病理检查。结果 残胃炎50例,占49%;吻合口炎20例,占19.6%;吻合口溃疡7例占6.9%;残胃复发性肿瘤10例,占9.8%;残胃癌5例,占4.9%;吻合口狭窄10例占9.8%;以残胃炎与吻合口炎为多见,占68.3%。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均有各种不同程度的病变,必须及时作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我们1992-03/1995-05采用胃大部切除鲁空肠R0ux.Y吻合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21例,术后通过随访观察,发现该术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可以减少十二指肠残端假的发生;保证残胃在无张力下的吻合;避免碱性十二指肠液的反流,预防残胃癌的发生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疗效满意,报道如下:回对象和方法回.回对象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30岁~62岁,平均43岁,病程2a~20a,平均5.5a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鲁十二指肠复合溃疡3例,胃溃疡2例,胃癌5例回.Z方法术中根据需要,先做胃大部切除,胃癌则做根治性切除,闭合残胃小弯侧及…  相似文献   

6.
残胃食管、贲门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残胃癌指因为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后或早期胃癌根治术后5a以上(已排除转移),在胃的任何部位发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生在贲门部称残胃贲门癌。残胃食管癌指胃及十二指肠的任何性质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在食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但“残胃食管癌”混淆了“残胃癌”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经左胸食管床内食管胃弓上器械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9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采用经左胸第6肋间入路,在安全范围内切除食管癌,将胃体小弯侧缝缩使之成管状,经弓后食管床将管状胃上提至弓上行食管胃器械吻合,管状胃完全置于食管床内。结果:37例一次吻合成功,其中弓上吻合23例,胸顶部吻合14例;2例吻合未成功,改为弓前吻合。全组切缘均阴性。无吻合口漏、狭窄、胃扩张发生,无手术死亡。认为食管癌切除后应用吻合器行食管床内食管胃弓上吻合,操作方便。由于主动脉弓和纵隔胸膜对胃壁的压迫,可有一定的抗反流作用。此术式适用于中下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采用空肠、残胃、结肠代食管等术式治疗胃大部切除后食管癌、贲门癌8例,均取得良好效果,并对术式选择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10年来收治十二指肠良性梗阻30例,除3例十二指肠淤积症用非手术疗法外,其余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十二指肠空肠吻合16例,胃空肠吻合5例,胃大部切除术(毕氏Ⅱ式)4例,十二指肠重复畸形开窗术1例,肠旋转不良单纯行索条带切断、盲肠复位固定术1例。随访:26例效果良好,1例缓解不明显(1年后再手术行胃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食管半切牵引法在食管胃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胸中段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2例采用食管半切牵引,食管胃单层吻合法;对照组650例采用颈部食管横断,食管胃单层吻合法。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食管残端阳性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0.76%、1.53%、0.38、4.2%,对照组分别为1.08%、1.54%、0.62%、3.85%。两组吻合口瘘和食管残端阳性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采用食管半切牵引法行食管胃吻合治疗胸段食管癌,能有效降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我院胸外科1980-01/1996-12,对食管贲门癌切除采取胃代食管重建行冒食管吻合术500例.我们主张尽量多作颈部吻合,对胸部吻合则采取改良式斜行包套吻合术.1临床资料本组男357例,女143例,年龄25岁~76岁,其中40岁~60岁占70.4%.食管癌368例(上段18例,中段276例,下段74例),贲门癌132例.切除后全部采用胃代食管重建,其中颈部吻合96例,胸部主动脉弓上吻合214例,弓下吻合163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1例,总发生率为2.2%(国内报道2.6%~6.4%[1],平均约为5%[2]),其中颈部吻合口瘘4例,主动脉弓上吻合口瘘5例,弓下吻合…  相似文献   

12.
徐振怿 《山东医药》2002,42(23):17-17
吻合口狭窄为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自1997年以来 ,笔者对 2 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时采用胃食管双平面吻合 ,对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9例、女 7例 ,年龄 4 4~ 79岁 ,病程 10天至 7个月。癌肿位于食管上段 3例 ,中段 9例 ,下段 (包括贲门癌 ) 14例 ;癌肿侵及肌层者 8例。手术方法 :全麻气管插管 ,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于选定的肋间切口入胸。常规游离食管和胃 ,切除病变组织及相应的胃、食管 ,缝合关闭胃残端。行颈部吻合时 ,胃吻合口距胃顶端1cm,弓上、弓下吻合时吻合口距胃顶端…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5~1987年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Roux-y吻合治疗溃疡病25例,报告如下。1.手术方法:胃大部切除,小弯侧封闭,十二指肠残端封闭,距屈氏韧带10~15厘米处离断肠系膜血管及空肠,远端封闭,将远端空肠自横结肠系膜裂孔与残胃作胃空肠端侧吻合,再将近端空肠在距胃空肠吻合口25厘米处作空肠端侧吻合。2.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并发  相似文献   

14.
陈其友  赵铭  吴清泉  钟胜 《山东医药》2010,50(18):56-57
目的观察胸腹两切口横结肠代食管胸内机械吻合在残胃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3例残胃食管癌患者均采用横结肠胸内机械吻合的方法重建食管。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 h,术后并发右侧脓胸、呼吸衰竭各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2周行钡餐造影检查,均未见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口瘘及明显反流。术后随访1~9 a,生存8例,死亡5例。其中4例随访5 a以上,无吻合口狭窄、胸结肠综合征等远期并发症。结论对残胃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腹两切口横结肠代食管胸内机械吻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疗效.方法十二指肠憩室32例,其中男2例,女20例。年龄28岁~64岁。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痛;14例伴呕吐,6例呕吐咖啡样物;黑便7例;腹泻4例;消瘦4例;黄疸3例,发热5例.合并慢性胰腺炎3例;胆总管结石5例;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3例;憩室溃疡穿孔1例.慈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25例,其中乳头旁21例,外侧4例;横部4例;升部3例.憩室单发29例,多发3例,共38个慈室,最小0.5cm×0.4cm.最大5cm×4cm.慈室局部切除3例;内翻缝合4例;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16例;胃空肠吻合9例;胆总管切开取石5例.结果术后随访2a,症状完全消失者27例,占84.4%.症状明显改善者4例,无明显改善者1例.结论十二指肠憩室有顽固性症状或并发症者,经药物治疗无改善者,均可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以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和胃空肠吻合术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我院自1988年以来,在对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胃食管吻合术或空肠代胃的空肠-食管、空肠-空肠及空肠-胃吻合术时,均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本组359例中,年龄35~71岁;食管癌217例,贲门癌142例;胃食管吻合347例。对全胃切除、空肠代胃及空肠间置患者施行食管-空肠单层宽边吻合12例,空肠-空肠单层宽边吻合12例,空肠-胃单层宽边吻合1例。其中胸内吻合154例,颈部吻合205例,腹内吻合12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4例(1.9%),胸内吻合口瘘1例(0.6%),腹内吻合口无瘘发生。术后3~30个月复查未见吻合口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不伴有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症,我们诊治11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8例,女3例;年龄25~71岁。其中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5例,胃肠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全胃切除Roux—Y食管空肠吻合术后小肠运动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病人的小肠运动生理与排空功能。方法应用小肠多点持续式灌注侧压研究10例全胃切除病人的Roux肠运动;核素显像测量小肠排空时间,并与12例B-Ⅱ式远端胃大部切除病人和7例正常人相比较。结果正常对照、胃大部及全胃切除组的口-结肠时间(MCTT)分别为:197±7.59.202.58±8.66及237.22±9.46(分钟),差异有显著性(F=5.52,P<0.05),提示全胃切除Roux-Y食管空肠吻合可能延缓小肠食物传递;空肠Roux肠袢试餐半排空时间为:8.3±3.43(分钟)。Roux肠袢运动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表现消化间期MMC活动缺乏,逆向传播等;消化期运动削弱,个别异常小肠收缩波引起餐后腹痛。结论全胃切除Roux-Y食管空肠吻合可诱发Roux肠运动紊乱,但不妨碍食物通过该肠袢,而严重者与餐后不适相关。  相似文献   

19.
非开胸食管拔脱胃上提治疗颈段食管癌(附1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非开胸食管拔脱切除颈段食管癌及胃上提食管重建的治疗经验。方法 共行非开胸食管拔脱切除颈段食管癌胃上提食管重建19例(T2N02例,T2N01例,T3N04例,T3N14例,T4N04例,T4N14例),均为鳞状细胞癌。19例均清扫颈部及上纵隔气管食管旁淋巴结,7例喉侵犯严重者作全喉切除。甲状腺叶切除术12例。术前或术后肿瘤患者给予放疗。结果 T2期3、5年生存者分别为3/3例、1/1例,T3、T4期患者3、5年生存者分别为6/14例和3/8例。喉功能保留率63.16%(12/19)。术后拔管率72.73%(8/11,1例未做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5/19),包括咽瘘2例次,颈部吻合口狭窄1例次,吻合口瘘1例次。腹壁切口裂开1例次。结论 颈段食管癌可以行非开胸食管拔脱一期切除肿瘤及周围受侵组织,并尽可能保留喉功能。利用胃上提重建食管,联合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食管胃肠吻合附加胃底折叠囊状成形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方法经左第6,7肋间进胸、常规切除食管肿瘤、保留胃底、关闭胃腔,把胃底向胃腔内折叠6cm~8cm,基底部用4号线间断缝合线距0.8cm,约6~8针.使胃内翻入胃腔的胃底形成一巨大的瓣膜,于左侧胃壁距基底部5cm平行切开胃壁,切口与食管外径相应,常规行食管胃两层吻合法,吻合口保证无张力,固定胃底折叠基底部子纵隔床,要求基底部高于吻合口2cm,瓣膜成型及食管胃吻合完毕.结果本组32例病例,平均术后15d出院,无死亡病例及并发症.术后3mo~6mo通过食管反流液pH值测定:术后领餐检查;术后内镜观察及病理检查,27例未见反流,pH5~7,3例少量反流,2例反流较多pH7~8,28例患者可观察到的吻合口随吞咽钡剂的开闭情况,未见反流及潴留,4例有少量反流,内镜检查24例,吻合口呈闭缩状,无胃液反流及食管粘膜炎性改变的有19例,3例轻度反流性食管炎,2例见食管粘膜及吻合口炎,术后随访1a~3a,5例死于肿瘤复发.2例有胃液反流症状,余病例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胃底折叠囊状瓣成形术,是贲门切除后胸腔内胃食管吻合抗反流的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