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缪培融 《河北中医》1994,16(6):46-47
健脾化湿法临床一得缪培融(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医院225001)祖国医学特别重视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的功能,在历代著名的医学家中,无论是哪一个派别,在他们的临床实践或医学著作中,对脾胃功能的保护都十分重视,在用药施治中,都力求保护它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它...  相似文献   

2.
脾胃为水谷之海 ,气血生化之源 ,脏腑经络之根 ,中医称之为后天之要 ,并有脾喜燥而恶湿之说 ,故健脾化湿乃为临床常用之治法 ,丝简述于下。1 芳香化湿、健脾益胃脾之所以能运化水谷 ,乃由阳气之鼓舞 ,如湿困脾阳 ,则凝滞而不行。故古人有“土爱暖而喜芳香”之论述。芳香之品能醒脾化湿 ,温燥之药可运脾燥湿 ,临床上湿浊内阻、脾运失职所致的脘腹痞满、呕恶反酸、大便稀溏、少食体倦、口甘多涎、舌苔厚腻、脉象濡缓等征象 ,应首先用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苍术等芳香化湿药。《本草正义》对藿香有很高的评价 ,谓 :“芳香不嫌其猛烈 ,温…  相似文献   

3.
健脾化湿法治疗高脂血症78例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 (AS)的首要危险因素 ,AS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据国内外医学专家研究表明 ,降低血脂能延缓或减轻 AS病变的发展 ,因此调降血脂是抗 AS的关键。笔者自 1996年以来 ,运用健脾化湿法治疗高脂血症 78例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4 1例 ,女 37例 ,年龄 2 6~ 73岁 ,平均 5 1.2岁 ;全部为门诊患者。1.2 诊断标准 :按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指导原则”拟定。即正常饮食下 ,2周内 2次测血清总胆固醇 (TC)均…  相似文献   

4.
疏肝健脾化湿法治疗返流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返流性胃炎又称胆汁返流性胃炎,系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术后胆汁返流入胃,胆酸破坏了胃粘膜屏障,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发炎,糜烂甚至溃疡的一种浅表性胃炎症。我们自1990年以来,使用疏肝健脾化湿法治疗64例,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病例选择 64例均属门诊患者,皆具备下述条件:1.持续或频发性上腹痛,餐后加重,嗳气,恶心,呕吐,口苦,有的伴有泛酸,胃脘部灼热症。2.胃镜检查:胃粘膜呈  相似文献   

5.
介绍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验案1则。认为湿、热、毒、瘀为克罗恩病发病之标,根据脾虚湿热的病机特点,拟健脾益气、清热化湿、止血止痢治疗大法,立健脾化湿汤,并对健脾化湿汤在治疗本病中的临证运用经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艳蓉 《河南中医》2012,32(5):594-595
慢性胃炎可因素体不足、劳倦过度、饮食所伤、久病脾胃受损、肾阳不足,引起脾胃虚弱,中焦虚寒,健运失职,气机不利而发病,治疗本病应以温阳健脾化湿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7.
近3年来笔者采用健脾清热化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80例均来源于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4~58岁;病程4个月~20年。对照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7~59岁;病程2个月~3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级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基于随证加减的疏肝健脾法和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方法:156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健脾、健脾化湿和匹维溴胺组,疗程4周,随访3个月。结果:疾病疗效评价,疏肝健脾组总有效率为90.6%,健脾化湿组为81.6%,匹维溴胺组为70.4%;症状积分变化: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随访时,疏肝健脾组疗效最佳,与健脾化湿组和匹维溴胺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疏肝健脾组总有效率为81.1%,健脾化湿组为71.4%,匹维溴胺组为70.4%;疏肝健脾组优于健脾化湿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各组均能有效改善腹胀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等主要单项症状,但在改善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上疏肝健脾组明显优于健脾化湿组及匹维溴胺组(P<0.05)。结论:基于随证加减疏肝健脾法治疗IBS-D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优于健脾化湿中药和匹维溴胺西药。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王键教授运用健脾化湿法治疗临床诸证,撷萃整理,探讨其临床治疗经验。经撷取王键教授运用健脾化湿法治疗汗证、黄带、面肿3个临证病案进行评析,王键教授认为湿病之本,本于脾虚;健脾化湿,应调畅气机,必要时应兼顾肺肾;药物的随证加减不能忽视;辨治湿病亦应重视舌苔。在常用治法无效的疑难杂症中,要考虑是否有湿邪存在,是否存在脾虚,可以运用健脾化湿法治疗,常有奇效。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0例患儿均经使用抗生素、收敛、止泻药及中药治疗无效者。其中 :男 2 1例 ,女 1 9例 ;年龄最大 8岁 ,最小 7个月。1 .2 临床表现  2 4 h腹泻次数最多 1 4次 ,最少的 3~ 5次 ,大便多为水样、蛋花样或黄绿色便 ,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腹胀及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疲乏 ,大便镜检有脂肪球 ( ~ )外 ,其它未见特殊。1 .3 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辨证拟健脾化湿分利法 ,用自拟白术车前汤。药物组成 :藿香 6g,白术 7g,茯苓 1 2g,川朴 5g,砂仁 2 g,扁豆 8g,车前子 8g(盐水渍炒 ) ,炭山楂 8g,煨葛根 8g,芡实 8…  相似文献   

11.
健脾化湿治疗天疱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腾  孙龙  王欣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7):439-440
天疱疮是一种少见难治的皮肤病 ,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笔者用辨证施治方法治愈 1例 ,现介绍如下。男 ,6 8岁。因全身散发水疱伴痒 6月 ,于 2 0 0 1年 7月 5日就诊。自述半年前发病 ,曾于山东省皮肤病医院以“寻常型天疱疮”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 1 0 d前复发 ,遂来诊。查见 :颈、胸背上部、腹、四肢散在水疱并见剥裸面及渗出。疱壁松弛易破 ,尼氏征阳性。舌质淡红 ,舌体胖大 ,苔黄腻 ,脉滑弦。体温 :3 7.5℃ ,白细胞 1 1 .2× 1 0 9/L,血沉 3 2 mm/h。病理示 :寻常型天疱疮。诊断 :寻常型天疱疮。治以健脾化湿清热 ,方用除湿胃苓汤…  相似文献   

12.
健脾化湿法在慢性荨麻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刊》2005,23(7):1346-1347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脾虚湿蕴型AD患儿,分为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时分别记录病情评分。结果:2周后病情评分即有降低,4周后评分进一步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脾化湿法治疗AD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肝炎为我国高发常见病,而近年来各种原因导致的肝功异常在的发生率也不断攀升。西医学治疗本病以药物治疗或定期复查为主,但存在有一定局限性,本文讨论了辨证治疗无症状性肝功能异常验案,希望为临床治疗本类证型病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病率显著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超重和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肥胖的发生发展。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作为一种新的疾病状态,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主要认为与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血脂、脂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相关。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从健脾化湿角度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2型糖尿病和肥胖两者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其病因病机多为脾气亏虚,痰湿内盛,治以健脾化湿法为主。目前,从健脾化湿角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理论在不断完善,但仍缺乏系统的论述,导致对其临床疗效的不够深入、研究成果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索。文章基于对本病的认识,从中医病因病机及多角度治疗的角度探讨健脾化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研究进展,并总结其不足之处,以期为糖尿病合并肥胖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参考方向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晓晖  张宝利 《中医药研究》2012,(10):1202-1203
失眠,又称"不寐"、"目不瞑",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其表现有轻重之别,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醒后难以复寐,重者彻夜不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西药瑞格列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合用中医健脾化湿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糖及肥胖控制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健脾化湿法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体质量指数,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 ,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该病由中性脂肪在肝内蓄积过多所致 ,如不予以治疗 ,最终可导致肝硬化。笔者采用降脂化湿健脾活血法治疗脂肪肝病人 32例 ,收效甚好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 ,男性 2 9人 ,女性 3人 ,年龄最小者 2 4岁 ,最大 53岁 ,肥胖者 2 6人 ,有乙肝病史者 10人 ,饮酒史 15人 ,ALT异常者 2 5人。诊断依据 (1)病史 :饮食失调 ,饮酒嗜好 ,肝炎 ,高脂血症 ,糖尿病等 ;(2 )体征 :形体肥胖 ,肝脏肿大 ;(3)临床症状 :肝区痛或不适 ,头晕目眩 ;(4)化验检查 :肝功能轻度或中度异常 (AL T,r- GT、L DH…  相似文献   

19.
行气化湿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运用理气化湿健脾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3 8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 一般资料确诊的肠易激综合征 3 8例 ,其中男16例 ,女 2 2例 ;年龄 2 4~ 65岁 ,平均年龄41岁 ;病程 4个月~ 12年 ,平均 4.2年。2 治疗方法2 .1 理气化湿法 用于大便每日 2次以上者。药用木香 9g、川朴 6g、枳实 6g、槟榔 9g、车前子 15g、黄连 6g、茯苓 12g、清炙草 6g。加味法 :食入不化加焦楂曲 ,大便次多加乌梅、葛根。2 .2 和中健脾法 用于大便每日 1~ 2次者。药用木香 9g、党参 15g、生白术 9g、茯苓 12g、清炙草 6g、姜半夏 9g、陈皮 3…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探寻中医药治疗IBS—D可能的客观化评价指标。方法将60例IBS.D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和匹维溴铵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主要中医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清胃肠激素5-羟色胺(5-HT)、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结果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8%,对照组为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腹痛即泻、腹部隐痛、情志抑郁、神疲乏力单项症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胃肠激素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试验组CGRP改善尤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湿法治疗IBS—D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