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答:肝原性糖尿病是指继发于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又称肝性糖尿病(以下简称肝糖病)。在糖尿病发病前有肝病史而无糖尿病既往史;有明确的肝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或组织学证据: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又能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糖症患者即可以诊断为肝糖病。  相似文献   

2.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继发于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肝脏在糖代谢和血糖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2006年11月—2007年11月收治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4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各种肝病导致肝实质损害,诱发糖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以高血糖、葡萄糖耐量减低为特征,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之为肝源性糖尿病(hepaticdiabetes)。临床上以美国糖尿病学会1977年诊断为依据。肝源性糖尿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其病情复杂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由于缺乏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往往被忽视。护理干预是糖尿病和肝炎两种疾病的结合点,可以积极观察病情进展,有效地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近几年,我科收治了76例肝源性粮尿病病人,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原性糖尿病是指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等肝损害基础上继发的糖尿病,也称糖尿病证候群。其临床发病机理已较明确,治疗上宜两病兼治。笔者近几年来收治22例肝原性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师法施今墨先生治消渴方法,予滋阴清热、益气健脾为主,佐以活血化瘀,取得满意疗效,小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1996-01~1999-09确诊为肝原性糖尿病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22人。男12人,女10人;年龄45~71岁;肝病病程3~32a,糖尿病病程1.2~5.7a。服中药1剂/d,30d为1疗程。1疗程后查肝功、血糖。2疗程后观察结果。1.2…  相似文献   

6.
魏素侠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0):440-441
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之为肝源性糖尿病,其发病率较高。慢性肝病有糖耐量减退的占50%~80%,呈糖尿病反应者约15%~30%。口服降糖药大多对肝有损害,注射胰岛素特别是农村病员缺乏良好的顺应性,且剂量难以掌握,易致低血糖,不利于肝脏恢复。笔者自1995年以来应用中医中药从  相似文献   

7.
从肝论治肝源性糖尿病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临床表现以高血糖,葡萄糖耐量减低为特征.肝源性糖尿病有原发肝病的表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疸、腹胀及肝功能异常等,而"三消"症状并不显著.肝源性指肝病,包括现代医学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代谢异常性肝病、酒精性及药物性肝损伤等肝脏疾病[1].  相似文献   

8.
从肝论治肝源性糖尿病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素侠 《四川中医》1999,17(10):16-17
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之为肝源性糖尿病,其发病率,慢性肝病有糖耐量减退的占扣%-80%,呈糖尿病反应者约匕%-30%。口服降糖药大多对肝有损害,注射胰岛素特别是农村病员缺乏良好的顺应性,且剂量难以掌握,易致低血糖,不利于肝脏恢复。笔者自lpes年以来应用中医中药从肝论治肝源性糖尿病40例,收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0例中男性28例,女性四例,年龄对一71岁,慢性肝炎对例,肝硬化6例,肝癌1例。诊断标准:①有慢性肝炎史,肝功能异常;②糖尿病三多症状;③空腹血糖正常或偏高(z7.OInlnoL),主要表现餐后高血…  相似文献   

9.
<正>肝脏是糖原合成及分解的主要器官,一旦肝实质遭受损害时,葡萄糖本身的调节功能亦会发生障碍,其中部分患者最终会因而衍生肝源性糖尿病,在临床上尤以肝硬化发生率较高。肝硬化和并糖尿病时,糖尿病又加重肝功能损害,促进肝硬化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肝硬化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使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0.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功能受损往往影响正常的糖代谢,甚至可出现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功能损害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Hepa-togenic diabetes,HD)。近年来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正逐步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HD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继发于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由于肝脏是葡萄糖进行代谢的重要器官,也是维持血糖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肝脏受损会影响糖代谢,导致糖耐量降低。临床主要以乏力、纳差、恶心、腹胀等原发性肝病的症状作为表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并不突出。目前西医主要以保护肝功能及注射胰岛素治疗为主,但疗效并不满意。本院仝小林教授擅长以五味子、田基黄等清热祛湿、解毒保肝,用药颇具特色,现撷取仝教授治疗肝源性糖尿病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糖尿病肝损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糖尿病肝损害最初可发生酶学的改变,或出现脂肪肝,继而引起肝纤维化,最终可能导致肝衰竭坏死。重视从中西医方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肝损伤包括糖尿病本病所出现的非特异性肝酶学异常、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口服降糖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继发于胆道感染的肝损害等,其发生率约20%。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肝损伤时,许多药物的应用受到限制,非常不利于糖尿病的有效控制。林兰教授多年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对糖尿病性肝损伤有较深刻的认识,临证经验丰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益肝降糖汤治疗肝源性糖尿病6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长普 《光明中医》2010,25(2):240-241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继发于肝炎或肝硬化等肝病基础上的糖尿病。肝脏是糖代谢的重要器官,糖代谢大部分在肝脏内进行,肝病可影响糖的代谢过程,致血糖升高,特别是慢性肝病患者,临床上可表现为肝源性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大多对肝有损害,注射胰岛素特别是农村患者缺乏良好的依从性,且剂量难以掌握,易致低血糖,不利于肝脏恢复。笔者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肝源性糖尿病62例,应用益肝降糖汤治疗,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肝源性糖尿病是继发于肝实质受损所导致的糖代谢紊乱,临床上慢性肝炎、肝硬化时葡萄糖耐量异常,伴随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胰高血糖素血症,胰岛素释放曲线示释放增加及高峰延迟,约20%~30%患者出现成年型糖尿病表现。本文就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住院诊断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同时并发糖尿病的59例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对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急、慢性的肝脏疾病均能影响其糖类物质的代谢,甚至出现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这种继发于肝损害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约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减退,且其中20%-30%最终发展为糖尿病。我国人群中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其中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肝脏疾病患者数量与日剧增。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治疗本病对改善各种类型的肝损害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本病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研究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答:尿毒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表现,系由各种原发或继发肾脏疾病导致肾实质严重损害的结果,常见疾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血管硬化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尿毒症常有食欲减退、呕吐、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且每随病情进展而加重,以致频频呕吐,不能缓解;并由此而导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进而加剧病情。因此,及时设法改善或缓解呕恶与纳呆,有利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8.
潘善余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0):594-594
糖尿病脑病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指糖尿病引起或合并的认知功能损害。1型糖尿病脑病的发生主要责之于低血糖的反复发作。2型糖尿病脑病的发生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数研究认为,该病与高血糖引起的血管病变及代谢紊乱继发脑部海马等结构发生突触可塑性及神经递质改变有关。中医学虽然没有糖尿病脑病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在历代医学古籍中早有记载,如李呆《兰室秘藏》中记载消渴可出现“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四肢痿弱,……喜怒善忘”及《圣济总录》中有“消渴日久,健忘怔忡”等认知损害的症状记载。因此,我们在临证时,常将糖尿病脑病归属于中医的“健忘”、“呆病”等证的范畴。笔者临床常以补肾填精、营养脑髓以治本,化痰通窍、活血化瘀以治标,并根据具体情况,或治本为主,或治标为主,或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1例糖尿病患者服用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发生药源性肝损害的情况。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害的诊疗,指导临床用药。结果停用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后,异常升高的肝生化指标好转至近正常值。结论在药源性肝损害治疗中,停用致肝损害药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