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一奎,明代新安医家,秉承新安医派特色,临证施治注重健脾温肾,调补营卫。其推崇《黄帝内经》等经典对痹证的认识,主张以经为纲立痹名。孙氏治痹特色为从脾立论,认为脾虚是痹证的根本原因,临床辨证用药多注意培补后天,调和气血,强调痰与痹证的联系,善用古方化裁治疗痹证。  相似文献   

2.
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对痹证的诊治卓有见解,汪机擅长温补,培本固元,孙一奎承丹溪之学,受汪机温补思想的影响,阐发命门动气,以温养下元为重。他们对痹证的分类和证候辨别亦均始于经典,治疗上汪机善用参芪,孙一奎多用虫类药,同时配伍益气健脾之药。两位医家在痹证的诊治思路与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各有千秋,为当今痹证的诊治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其治痹的学术思想主要反映在其代表作《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从这两部书的有关章节中可以总结出:孙氏治痹重视虚损,创立了风毒学说;治痹注重扶助阳气,重用辛热之品;治痹“杂合以治”,汤膏丸散并用;创立治痹名方,妙用药物配伍。  相似文献   

4.
医治痹证,重在内因,特别是病程较久者皆应护扶正气。内因者正气虚也,营卫失和,气血失调。正气虚弱,尤其是卫气虚之时,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机体闭阻经脉,乃成痹证。纵观历代医家、治痹者,莫不明辨体质,匡扶正气,扶正以祛邪。张景岳之议犹为中肯:“风痹证,大抵因虚者多,因寒者多。惟血气不充,故风寒得以入之;惟阴邪留滞,故经脉为之不利,此痛  相似文献   

5.
6.
新安地属山越,气候潮湿,老年人多聚居;老年痹证病机特点多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营血凝滞,而风、寒、湿邪趁虚侵袭,后期发展易化热、化瘀、伤阴。新安医家辨治老年痹证具有鲜明特色,包括首重脾胃、补益精血、祛风散湿、化痰行瘀以及清热、散寒不一诸法。  相似文献   

7.
论类风湿关节炎证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痹证论治首见于《内经》,其方证创立于《伤寒论》,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到今天的《中医内科学》,痹证论治的一般规律为医者所认识。类风湿关节炎的证治特点具有痹证证治的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特殊性。笔者认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过程中,既要掌握运用隶属关系的共性规律,又要掌握运用其自身规律,在辨病的前提下讨论其辨证治疗,可使中医治疗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是清代名医,在内科杂病方面卓有成就,在痹病辨治上颇有独特之处.兹将其辨治特色略作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戴思全  吴佩瑾 《中医研究》2001,14(4):F003-F003
祖国医学文献中有关痹证的论述相当丰富 ,前人的理论与经验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仅就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一书痹篇治痹用药特点探析如下。痹证篇有验案 83案 (其中复案 2 7案 ) ,从中可以看出叶氏用方简洁精纯 ,严谨周密 ,变化灵活 ,大有经方法度。程门雪先生评叶案“天士用方 ,遍采诸家之长 ,不偏不倚 ,而于仲师圣法。用之尤熟”。1 治痹善取虫类 而祝上下缓急初病在经在气 ,久病人络入血 ,是叶氏的著名论点。病久邪深入经络骨髓 ,气血凝滞不行 ,疾湿瘀胶固 ,经络闭塞不通 ,非草木之品所能宣达 ,叶氏治痹取虫类 ,意在“飞者行 ,走者降…  相似文献   

10.
武威汉代医简是1972年出土于甘肃武威的汉代医简,共有医学简牍92枚,其内容涉及内、外、妇、儿、针灸等多个学科,其中论及痹证的有13枚,占14.13%,在所记载的30个方剂中,治疗痹证的有6个,占20%[1]。从痹证在武威汉代医简中所占篇幅可见,痹证从古至今就是一种常见病、难治病。从出  相似文献   

11.
治痹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的病因病机可以归纳为“虚”、“邪”、“瘀”三个字,因虚感邪,邪聚生瘀,血运不畅,不通则痛。治疗中有如下体会:滑石善治热痹肿痛;寒痹并用二乌,大剂暂用;豁痰重用半夏、天南星;生地治痹有激素样作用而无其副作用;独活乃治痹要药,伍方须用重剂;挖掘马钱子潜能,开拓治风湿新路。  相似文献   

12.
13.
14.
治痹杂谈     
王顺贤 《江苏中医》1993,14(11):41-42
  相似文献   

15.
治痹心得     
焦树德 《河北中医》2004,26(6):405-408
西医学诊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尿酸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从其临床表现看来,大多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笔者在数十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治痹的理论与经验治疗上述疾病,每获良效。今在继承前人治痹理论的基础上,参以个人临床经验,结合实际病例,谈谈治痹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6.
痹证记载源于中医古籍《内经·素问·痹论篇》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则为行痹 ,寒气胜则为痛痹 ,湿气胜则为著痹也。”汉代医家张仲景在《内经·素问》痹证理论的基础上对痹更有明确论述 :“诸肢节疼痛 ,身体羸 ,脚肿为脱”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笔者认为 ,仲景所谓痹 ,多与现代医学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者类似。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运用经方辨证治疗痹 ,疗效甚好。现举验案四则介绍如下。1 温经散寒法治寒湿偏胜型痹许某 ,女 ,5 0岁。诉四肢关节疼痛 ,指掌关节均变形 ,活动受限 ,屈伸不利 ,遇寒加重 ,得温则…  相似文献   

17.
叶天士的"久病入络"学术思想,其理论揭示了一般疾病发展的共同规律和邪气入深的共同通路,并指出其主要病理机转为络中气滞,血瘀或痰阻,在治疗上主用清络宣通、虫蚁搜剔之法,形成了系统的"久病入络"体系。笔者根据多年临证,体会到痹症日久迁延不愈,痰浊、瘀浊相互搏结,蕴结成毒,浊毒流注全身,导致恶性循环。故在从毒论治痹病的基础上,宗叶氏之法,以涤痰祛瘀,搜剔经络,解毒排毒为治法,运用涤痰蠲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  相似文献   

18.
19.
叶天士治痹证善从络病辨治,治周痹宣通脉络;肢痹流畅气血;寒湿痹微通其阳;风湿痹固阳,祛风湿,通经络;治湿热痹,若伤气则重治在气分,入络则予宣通经络为主;治痰血壅塞经络之痹,予化痰祛瘀通络;治卫阳疏风邪入络之痹,以宣通经脉为主;肝阴虚疟邪入血之痹,处养阴通络之品治疗;热入下焦血分之痹,又以补血养阴通络为主;风寒湿入下焦经隧之痹,予宣通经气,疏搜剔动药;气滞热郁之痹,则予宣通气;肝胃虚滞之痹,两补阳明、厥阴;肝胆风热之痹,以和阳甘寒,宣通经脉;精血虚痹,予益精气;气虚之痹,则益肺脾之气;营虚痹,用养营通络之品;筋痹,以补气血,宣行通络为主;血中气滞,疏化瘀通络之品;营中热,则通经络,清营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安医家治疗痹证的含桑枝处方用药规律,为桑枝在痹证治疗中的运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构建的《新安医家痹病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并摘录含桑枝的处方,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22.0及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处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功效分类、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及关联网络的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的35首处方中共涉及184味中药,出现频数位于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桑枝、当归、桂枝、秦艽、姜黄;药性主要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则以归肝、脾经为主;按功效分类,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祛风湿药、补虚药和发散风寒药;依据聚类分析结果选出了半夏-苍术、羌活-防风、秦艽-续断等10个可信度较高的药对;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组合中置信度为100%的药对有28个;根据药物关联网络分析结果,得出治疗痹证的核心处方为桑枝、防己、杏仁、独活、陈皮、杜仲、续断、狗脊、天麻、生姜。[结论]新安医家运用桑枝配伍方剂治疗痹证,组方规律明确,核心药物组合对痹证的中医治疗及桑枝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