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管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差异。方法:对32例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其截肢肢体的胫后动脉应用免疫组化法对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进行观察、分析。结果:Ki67的阳性表达与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程度呈负相关,与血管炎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在糖尿症的大血管病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凡帆  庞鹤 《北京中医药》2012,31(3):172-175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对近30年动脉硬化闭塞症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同样方法对近10年主流《中医外科学》中脱疽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动脉硬化闭塞症在现代文献中出现频次前5位的证候是热毒、气血两虚、血瘀、寒凝、脾肾阳虚,出现频次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是热毒、血瘀、阳虚。脱疽在教材中出现频次前3位的证候是热毒伤阴、气血两虚、血脉瘀阻,出现频次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是热毒、血瘀、气虚。结论目前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临床证候类型分布较分散,辨证的个体性差异大,脱疽的辨证分型不适合用于指导本病辨证,而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3.
蔡炳勤教授治疗周围血管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炳勤教授擅长治疗周围血管病,提出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虚瘀证、动脉硬化闭塞症属痰瘀证、糖尿病足属热瘀证的辨证观点。治疗原则分别予以中西医结合、内外并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分型辨治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肢端坏疽治以内外并重,中西并举,尤重外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通脉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4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瘀证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口服丹参通脉汤,对照组20例未服用中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证候评分及ABI、PLT、FIB、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21例中临床痊愈5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0例中临床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丹参通脉汤对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不同证型血管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达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柏  李巧芬  张庚扬 《四川中医》2006,24(10):19-2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管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差异。方法:对32例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截肢肢体的胫后动脉应用免疫组化法进行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观察、分析。结果:Ki67的阳性表达与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程度呈负相关,与血管炎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0级糖尿病足中医证型辨证与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将80例(观察组)0级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内蕴证、热毒伤阴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型,并取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且未发现并发症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浆凝血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级糖尿病足辨证各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升高,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则缩短;中医证型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比例较高,以脾肾阳虚证为主,其FIB明显升高。结论:0级糖尿病足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中医辨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比例较高,FIB可能是其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特点,以及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观察55例糖尿病足患者、20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的甲襞微循环,同时根据奚九一教授糖尿病足中医分型方法,将55例糖尿病足患者辨证分型为湿热下注证型、气阴两虚证型,对两个证型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P均0.05);湿热下注证型与气阴两虚证型甲襞微循环各积分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糖尿病足存在严重微循环障碍,但不同的中医证型间无显著性差异;甲襞微循环检查对糖尿病足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判定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活血化瘀治疗法是糖尿病足的基本治疗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8.
无溶栓指征急性心肌梗塞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溶栓指征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及辨证分型,并提出建设性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同期无溶栓指征急性心肌梗塞42例患者和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2例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及辨证分型等。结果:无溶栓组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阳气虚等虚证多见,共占57.15%。溶栓组以气滞血瘀和痰浊闭塞等实证多见,共占65.63%。证型分布规律为:无溶栓组证型多分布在气阴两虚证(占38.10%),溶栓组证型多分布在气滞血瘀证(占46.87%)。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足(WagnerⅡ级或Ⅲ级),中医辨证属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的患者随机均分成3组。其中治疗组A 30例,治疗组B 30例,对照组 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和蚕食清创,治疗组A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扶正解毒、通络生肌膏外用,治疗组B在治疗组A基础上内服中药汤剂。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BI、TcPO2、CRP、ALB、感觉阈值、创面面积等变化。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单纯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和蚕食清创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7%,加用中药膏外用的治疗组A临床总有效率83.3%;而内服汤药联合外用膏药治疗组B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BI、CRP、ALB、感觉阈值、创面面积变化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内外联用治疗糖尿病足(WagnerⅡ级或Ⅲ级)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者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创面面积及下肢循环、神经损伤等方面较单纯中医外治和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经中医辨证分型后增加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周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变化、动脉硬化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动脉硬化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脉方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2018年5月,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于介入术后给予中药熏洗泡脚、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方治疗,各3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ABI评分及术后血管通畅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3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后ABI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血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方联合中药熏洗泡脚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辨证分型与病理学相关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截肢标本病理形态学之间的关系。[方法]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血瘀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截肢肢体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13例患者以脉络热毒证、脉络瘀热证、气血两虚瘀阻证3型为多。前者截肢动脉以血管周围及全层均呈慢性炎性改变为主;脉络瘀热证截肢动脉以中膜钙化、平滑肌萎缩变性、坏死及胶原纤维增多显著,炎性改变较前者明显减轻;气血两虚瘀阻证以中膜钙化、平滑肌减少、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病变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代阿秋  张庚扬  李晓军 《环球中医药》2010,3(2):92-95,F0003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截肢标本神经及动脉组织中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与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糖尿病足准备截肢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气阴两虚瘀阻证、脉络热毒证3型,对这些糖尿病足截肢标本进行神经及动脉组织的α-ac-tin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神经及动脉组织中脉络热毒证表达最强,气血两虚瘀阻证表达最弱。各证型之间α-actin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α-actin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危险分层与中医证候的关系,初步探究MDS中医证候与分子遗传学特点的关系。方法综合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IPSS-R和IPSS-R-M)将72例MDS患者分为相对低危组和相对高危组,检测患者外周血、肝肾功、骨髓细胞形态学、突变基因等指标,收集中医四诊进行辨证并计算证候积分,制定并填写《病例报告表》,整理数据,分析MDS危险分层和中医证候分型、证候积分、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证的患者相对低危组(67.5%)多于相对高危组(25%)(P0.05),辨证为瘀血内阻证的患者相对高危组(56.25%)多于相对低危组(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脾肾不足证相对低危组(17.5%)与相对高危组(18.75%)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低危组与相对高危组均为气血两虚证证候积分最低,脾肾不足证证候积分稍高,瘀血内阻证证候积分最高。相对低危组的3个证型证候积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脾肾不足证与气血两虚证、气血两虚证与瘀血内阻证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不足证与瘀血内阻证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高危组的3个证型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气血两虚证与瘀血内阻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不足证与气血两虚证、脾肾不足证与瘀血内阻证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3个证型而言,无论哪种证型的证候积分,均是相对低危组较相对高危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高危组基因突变率高于相对低危组(P0.05)。3个中医证型中,脾肾不足证所检出最多的基因为TET2(3例,30%),气血两虚证为SF3B1(8例,57.14%),瘀血内阻证为TET2(9例,45%)。在各个常见突变基因中,SF3B1检出率最高的证型是气血两虚证(8例,57.14%),且3个证型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SF2检出率最高的证型是瘀血内阻证(7例,35%),3个证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常见突变基因在3个证型中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DS危险分层与中医证候分型、中医证候积分、基因突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抗凝、降脂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水煎内服,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cy浓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和血浆Hcy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和血浆Hcy浓度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付岚岚  陶树贵 《河南中医》2013,33(8):1235-1236
秦学贤主任医师认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当采用中医之异病同治原则,采用口服中药汤剂配合每日中医化腐清创治疗,根据坏死伤面情况以蚕食法或鲸吞法清除坏死组织并外用药膏加强化腐生肌之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多为青壮年男性,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滋阴通络为辅;“糖尿病足”患者多为气阴两虚患者,故治以益气滋阴通络与清热解毒凉血各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气血不足,故治以益气养血通络与清热解毒凉血各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截肢标本肌肉内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与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气阴两虚瘀阻证,脉络热毒证3型,对3型进行肌肉α-actin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肌肉组织中脉络热毒证表达最强,气血两虚瘀阻证表达最弱。各证型之间α-actin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部位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α-actin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各部位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皮肤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皮肤溃疡处湿敷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涂抹碘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皮肤溃疡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III期临床心得。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III期(脱疽)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属阴虚毒热型,湿热毒蕴型,气血两虚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总结疗效。结果:临床治愈32例,占36.78%;显著有效40例,占45.97%;好转7例,占8.04%;未愈(截肢)8例,占9.19%。显愈率82.75%,总有效率90.79%。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III期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汤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4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采用活血通脉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传导速度(NV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下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活血通脉汤治疗糖尿病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