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抑郁性神经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其反复发作性常为医、病两家所苦。从仲景伤寒学说出发,从营卫失常及少阳枢机不利角度探讨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病,并指出了该病不同发病阶段的治疗原则及方药,以资医者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广丽  许华 《中医杂志》2011,52(6):533-534
对《血证论》时复病的理论来源、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进行探讨。阐明血证病机因时而变,瘀血为血证四时而发之根。治疗用药方面亦根据四时变化采取不同方药。血证四时辨证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指出了血证与各个脏腑的相关性,临床用药上根据各个季节各脏所主方药亦有所偏重,体现脏腑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白金钊  贾立群  陈冬梅  刘闰平 《中草药》2023,54(24):8228-8240
胆管癌是由胆汁淤积、胆管结石、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炎等前置病变恶化发展而来的重大疾病。通过对临床诊疗中常见的5种胆管癌中医证型进行总结,分析各证型胆管癌的临床常用方药。通过频次与用药规律分析,筛选出关键中药,并根据其功效归纳为疏肝健脾、清热祛湿与其他功效中药,并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通过系统梳理胆管癌辨证论治的用药规律,为胆管癌临床诊疗和抗胆管癌中药创新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晓 《江苏中医药》2014,46(10):68-69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单兆伟教授从临床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识别中药饮片及组织学生采药,以达到会识药、用药,正确处方的目的。学生通过单师特色的带教方法培养,明显提高了领悟能力与学习能力,促进对理法方药的全面掌握。  相似文献   

5.
仲景治痞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兆林 《河南中医》2009,29(12):1151-1151
从《伤寒论》中痞证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特点、辨证施治、方药配伍以及用药特色、煎煮方法等六个方面,阐释了仲景活痞特色。  相似文献   

6.
江育仁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对儿科急性热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并发肺炎等危重病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提出麻疹应分顺证和逆证及麻疹合并肺炎,并指出:治麻疹顺证宜宣透、清解和养阴;治麻疹逆证宜清热、凉血和回阳;治麻疹合并肺炎宜透达、解毒和固脱。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文献研究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分析论述了李东垣论治脾胃湿热证的特点。李东垣论治脾胃湿热证的病因病机特点是脾胃内伤为本,或随时为病,或"阴火乘其土位";临床症状特点是内伤气虚为主,湿热症状为标,同时伤及多脏;治法方药特点是益气升阳,虚实兼治,用药辛开苦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伤寒论》有关暑病之条文系统温习,从暑病之发病机理、脉证分类、治法方药诸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期探寻暑病证治之规律,完善仲景外感六淫致病观理论体系,并以之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是一部以六经辨证体系为基础,运用四诊八钢,对疾病各阶段的辨证论治进行全面阐述的集古代医学大成之作。对《伤寒论》中立法用方有关禁忌的条文进行整理,如方药禁例中的桂枝汤禁例、栀子汤禁例、小柴胡汤禁例,治法禁例中的下法禁例、汗法禁例,从其避免医源性变证方面进行分析探索,以期对现代中医临证遣方用药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各临床医家治病各有特点,而其中奥妙都是临床经验丰富,通过长期临证四诊,抓住疾病证候特征,方药运用自如;而取得临床疗效的基本要素是辨识证候和遣方用药;方药、证候在临床实践中是重中之重。例如:刘渡舟教授在《伤寒论临证指要》中,论苓桂术甘汤证临床应用特征是,第一是水色,面部黧黑,或是水斑,  相似文献   

11.
从血管性痴呆的方药分析论其证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方药分析为基础探讨血管性痴呆证候分布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该病临床及科研组方用药。方法:通过对从维普数据库检得2000年至2008年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152篇文献的用药分析,探讨血管性痴呆证候分布规律。结果:用药频次较多的有活血药、补益阴阳药、补气药、补血药、开窍药、化痰药、平肝息风药;血管性痴呆的证型以血瘀证、阴阳亏虚证为主。结论:现代文献所用药物的分析基本体现了现代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用药特点及规律,也由此揭示了其证型分布规律,从而更有助于指导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12.
陈笑夫老中医在60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特别擅长运用温病学理论指导辨证和用药。本文择要介绍了妊娠肝炎、麻疹变证、重型乙脑等3则验案  相似文献   

13.
《傅青主女科》中当归类方的药证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傅青主女科》一书中当归类处方的用药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应用关联规则的方法,通过对125首当归方的数据挖掘试验,深入剖析了药物与药物、药物与证之间的关联,发现当归类方的药物配伍规律及当归的临床用药特点,对大量当归方的方药和证候进行了分析处理,发现在治疗女科病证的方剂中,当归的用药规律及其药证特点,为研究古籍经典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瘀证在肿瘤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肿块、有形可征、坚硬不移,属于中医的血瘀证范畴。临床证实恶性肿瘤病人的确处于明显的高凝状态。高凝状态一般又与病情轻重有关,随着病情不断加重,癌细胞不断生长、浸润、转移,机体逐渐显示高凝趋势。血瘀是肿瘤形成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而且出现在各个病理阶段,因而不同时期使用活血化瘀方药对肿瘤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新雅  李运伦 《光明中医》2014,(8):1583-1585
肝阳上亢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之一,其理论的形成较为久远。本文通过将脏腑虚实与阴阳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肝阳上亢证的病因病机及演变规律,并从病机决定证候,证候指导方药的角度总结了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方药。  相似文献   

16.
论方药用量策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仝小林  刘文科 《中医杂志》2011,52(6):469-470
方药用量关乎临床疗效,而决定方药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疾病的种类、病势轻重,患者体质,饮片质量等。从与医者临证治疗策略有关的因素和与药材质量、煎煮等有关的药原性因素两方面探讨方药用量策略,以期对临床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之一,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但临床上常见某些患者的“证”表现不明显,辨证困难,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在辨证用药的同时应重视辨病用药。在辨证的基础上重视辨病辨证主要重视全身变化,着眼于机体对疾病的反应,辨病则主要针对疾病的特殊性。两者结合对认识疾病的特殊规律、估计病情的发展转归都有益。例如温病的施治多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卫气营血辨证确能反映各种热性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各个病理阶段的共同性。但不同的热性病又有其不同转归,如白喉、肺炎、乙脑、流脑在临床上都可能表现出卫气血营失调的证候,仅根据辨证…  相似文献   

18.
风引汤是《金匮要略》中辨治肝热动风证的重要基础方,本文从用药要点、方药配伍、用量比例角度解读方药,从合方应用辨治帕金森病、癫痫探讨学用风引汤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麻疹系小儿常见疹疾之一,随着预防工作的加强,本病的发病率现已明显下降,但仍还有散在发生。70年代初,笔者在农村参加合作医疗巡诊,时逢麻疹大流行,发病高峰期时,每日都要诊治几名,乃至几十名患儿,至今已近千例,现将临床辨治小儿麻疹体会浅介如下。1麻霉为阳邪,治疗忌辛燥小儿为纯阳之体,一旦感染麻毒,即易发病,而且临床上多出现热性病症,如发热、面红、口干等。但因麻毒为阳邪,性喜清凉,因而治疗中必须牢记宣透、解毒、养阴三大法则,无论疹病发展到哪个阶段,用药都得切忌辛燥,否则,便易助邪伤正,耗津劫液,加重病势…  相似文献   

20.
证候是疾病某阶段本质的反映,是中医临床诊断的主要形式,亦为立法、选方、用药的依据。然证候并非固定不变,证候的发生发展、证与证的演变是动态的,构成证的各个要素(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症状等)亦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动态变化是证候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的存在,决定了临床上证候表现错综复杂,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