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是外科手术后或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观察治疗,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1]。我院2006年2月—2009年11月收治DVT患者12例,行静脉滤网置入后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心得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上述时期共收治深静脉血栓患者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58岁。大隐静脉术后2例,外科前列腺电切术后1例,直肠癌术后1例,妇科盆腔术后4例,门诊诊断DVT形成4例。病程2 h~10 d。12例均行静脉滤网置入后溶栓治疗。1·2诊断1·2·1临床表现DVT多发生在手术后第2周内,初起时小腿疼痛,腓肠肌压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不同溶栓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方法:入选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例患侧血栓内留管,10例患侧动脉内留管,10例患侧足背浅静脉用药。结果:血栓完全消失25例;栓塞血管部分再通,肢体肿胀消失4例;1例无效。结论:静脉血栓溶栓时间窗应在18天以内,对不同部位的血栓采取不同的溶栓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王晓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3):152-153
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行溶栓、抗凝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患肢静脉输入溶栓药物时,环扎下肢浅表静脉,使药物直达深静脉栓塞部位。结果: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治疗效果达100%。结论:溶栓药物必须从患肢静滴,环扎患肢的浅表静咏,使药物从深静脉回流;在输入溶栓、抗凝药物时,护士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溶栓、抗凝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腘静脉滤网置入联合导管内纤溶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总结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腘静脉滤网联合导管内纤溶酶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护理。结果:本组42例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肢肿胀明显消退,疼痛均消失,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未有新的血栓形成。结论:腘静脉滤网置入联合导管内纤溶酶溶栓术前、术后积极、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9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溶栓疗法.结果:治愈31例(15.7%),好转165例(83.1%),1例患者因未遵医嘱擅自下地,导致肺栓塞,经溶栓治疗后好转.结论:溶栓、抗凝、祛聚等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严格遵守医嘱能有效预防肺栓塞.  相似文献   

6.
经小隐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血管外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类静脉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严重者如伴发“股青肿”可影响动脉血供,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7例患者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29~87岁,平均病程10(4~24)d,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单侧下肢肿胀,尤其在站立位时,伴有疼痛和触痛,浅静脉曲张.X线静脉造影(CV)或多谱勒血管超声检查(DVUS)见下肢静脉内血栓形成.患者病因为糖尿病6例,子宫切除术后4例,股骨骨折3例,胆石症术后3例,腹股沟斜疝术后2例,剖宫产术后2例,人流术后2例,肾病综合征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例,下肢软组织挫伤1例,结肠癌术后1例,原因不明11例.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也是外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得当,可以致残、丧失劳动能力,重者可以并发肺栓塞而致死,严重影响患者的愈后和生活质量。故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郭丽焱  王益民 《中医药研究》2009,(10):1228-122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5例经临床证实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恚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25例病例中,53例为髂股静脉血栓,39例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其中左侧下肢发病率明显高于右侧下肢.所有病例均有特异超声图像。结论超声检查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有重要价馥,可作为ADVT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总结我院对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及体会,以为临床治疗、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民  吴桂玲 《光明中医》2008,23(3):355-356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再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不给予,其余对证治疗完全相同,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的改变。结果: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可靠,为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张丽君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177-178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常见急性病,其发病率约为周围血管疾病的40%,若不及时治疗,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1],因此,及早发现和预防DVT发生,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2008年1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9例,经过综合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均痊愈出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27-127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以患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周围血管疾病 ,其患肢远端静脉高压、瘀血为主要病理改变。我院血管外科从 1998年5月 2 0 0 0年 5月间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45例 ,并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 45例作对照比较。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 4 5例 ,男 2 8例 ,女 17例 ;年龄在 2 5岁 6 8岁 ,平均年龄 41岁 ;发病 3天 2 1天 ,平均 10天 ;病变在左下肢者 2 7例 ,右下肢者 13例 ,双下肢者 5例。西医分型 :周围型 17例 ,中央型 9例 ,混合型 19例 …  相似文献   

16.
王裕凤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0):156-157
目的:总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患肢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30例,有效2例,无病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及早的治疗,及时的观察诊断,强而有效的护理,可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0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下肢深静脉X线造影检查。结果:本组病例中,存在32例患者是单发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患者为单发性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存在7例患者两种同时患病。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敏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下肢DVT轻者可以致残,丧失劳动力;重者可以并发肺栓塞(PE)而致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故有效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下肢DVT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即疏血通注射液静点、中成药消栓胶囊口服、水调散外敷联合西医溶栓、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疏血通注射液静点,中成药消栓胶囊内服,水调散外敷联合西医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西药治疗):单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程清琳  胡永芳 《河北中医》2006,28(9):696-69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学认为多因血脉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凝瘀阻经络并兼夹湿热流注而致。与寒冷、潮湿、吸烟、手术、外伤等刺激及长期卧床有关。由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使患者活动受到影响,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栓子一旦脱落还可造成肺栓塞,导致患者猝死。为此,我们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