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它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王永炎院士指出:"中医学在中风病的防治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学术优势,并在国际上逐渐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已有诸多研究。但对于活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其研究程度却不够深入,故需进一步加强。笔者现将近年来活血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通腑汤治疗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贵港市中医医院脑病科2013年1月—2015年3月治疗的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100例,且均明确诊断为脑出血急性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护胃、营养神经、调控血压、调控血糖、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及基础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利水通腑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21 d、28 d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肿吸收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21 d、28 d后脑水肿严重程度、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86.0%,对照组有效率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利水通腑汤治疗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中风占到中风总数的75%以上,其急性期脑水肿阶段的治疗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因此,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水肿阶段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入研究,寻找确切有效的治法方药,对准确把握时机、适时治疗,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减轻中风后遗症有着重要意义。活血利水法在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中虽初步运用,但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展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的中医治疗方案在治疗出血性中风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013年收治的出血性中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病症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法在治疗出血性中风上,治疗效果明显,恢复后病症的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化痰通腑活血法治疗重症出血性中风6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采用化痰通腑活血法与一般西医常规治疗对照观察了重症脑出血120例,动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脑血肿清除、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的变化,同时探讨了化痰通俯活血法的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出血性中风闭证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45~79岁,平均(65.05±7.47)岁;壳核区出血25例,丘脑出血18例,脑叶出血11例,小脑出血6例,脑干出血2例,其中破入脑室16例;平均出血量(28.4±11.24)mL;中医辨证肝火上扰清窍证18例,痰湿蒙塞心神证20例,痰热内闭心窍证…  相似文献   

6.
脑衄祛瘀利水汤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使用脑衄祛瘀利水汤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 45例,并与单纯的西药治疗组作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按照 1986年 6月中国中医内科学会与卫生部急症中风病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并全部经 CT检查证实的住院病例中,选择 85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及单纯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45例,男 29例,女 16例;年龄 45~ 75岁,平均 59.6岁;发病后半小时至 2d入院;有神志障碍者 11例,合并高血压 28例,冠心病 21例,糖尿病 3例;初次发病者 4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柔肝健脾活血利水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予以中医应用柔肝健脾活血利水法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予以西药常规对症处理,观察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95.92%,对照组为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B超检查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各项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门静脉主干内径(PVID)、血清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P0.05)。复发率方面,治疗组6和12个月分别为17.14%和42.86%;对照组分别为40.54%和83.78%。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柔肝健脾活血利水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疗效确切,提高了临床疗效,且远期疗效较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试论活血利水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桥 《山西中医》1993,9(3):9-11
认为脑络瘀血、颅脑水瘀为中风病基本病理转归,基于血水相关,瘀可致水论,从理论、临床、作用机理三方面探讨了活血利水法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玉婵  阎施杜  张帆  谢金玲  邓家刚  郝二伟 《中草药》2024,55(14):4978-4990
津血同源,津液代谢失常,形成痰液;血液运行失常,形成瘀血,痰瘀互结,疾病发生。活血利水法,基于“血水同治”思想,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利水渗湿,相辅相成,广泛用于“水肿”“虚劳”“胸痹”“癥瘕”等中医范畴的病证。通过结合“血水相关”理论溯源及活血利水法临床应用,阐述津血失常所致疾病的病机与活血利水方药效用;总结了经典活血利水方剂的现代实验研究,如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等;并通过活血利水与养血、益气、温阳、养阴等功效拓展结合,从活血化瘀利水、养血活血利水、益气活血利水、温阳活血利水、养阴活血利水5个方面探讨了经典名方多方合用的临床研究,以此来验证活血利水法的有效性、实用性,并为开发活血利水新方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王开莲 《光明中医》2020,(12):1910-1912
中风是脑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存在意识及认知功能障碍,长期卧床易致脏腑功能减弱,加之局部受压,出现气血亏虚,脉络瘀滞,血液循环不畅,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营养供应障碍,日久致皮肤破损而发为褥疮,若失治误治可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褥疮应尽早干预,积极治疗,防治病变恶化。笔者针对中风患者初期褥疮采用活血消肿利水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服水蛭活血散肿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2010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予以20%甘露醇静滴,以脱水降颅压;注射用奥拉西坦4.0g入夜静滴,每日1次,3周一疗程;奥美拉唑40mg入夜静滴,每日1次,3周一疗程;根据病情变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一周的基础上,给予水蛭活血散肿口服液每次10ml口服,每日2次,4周一疗程.两组均治疗一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生活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水蛭活血散肿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风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它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中风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瘀血阻于脉络,故活血化瘀法应贯穿于中风治疗的始终。对于缺血性中风,在急性期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传统的观点认为,在出血性中风的急性期,应该避免使用活血化瘀药物,王永炎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认为无论出血性中风的核心病理仍然是“痰瘀互阻”,因此治疗中主张早期标实者以活血化瘀、通腑化痰为要。  相似文献   

14.
活血利水法治疗中风偏瘫左侧肢体肿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用于急性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急性期是否该用活血化瘀药,目前尚有争议。多数中医持慎重态度,认为在急性出血后期不宜用活血化瘀。不少报导主张用活血化瘀药,且能提高疗效。我们认为后者有一定的道理。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将用活血化瘀与不用活血化瘀进行分组对照,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1995~1996年我科住院的出血性中风患者共60例,全部经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辨证施治加活血化瘀药组(简称治疗组)和辨证施治组(简称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岁;入院时发病2小时以内者11入,2~24小时16人.24~48小时3人;C…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力衰竭(CH F)是指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心肌收缩力减低,心排血量减少,因而不能满足机体细胞代谢的需要,同时静脉回流受阻,静脉系统瘀血,从面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心衰一旦形成,多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不易治疗,往往成为心血管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其5年生存率不足50%  相似文献   

17.
自2000~2003年,我们应用自拟方活血通脉汤加减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126例,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占 10%~30%,病死率高达40%~60%,重症脑出血病死率在 60%以上,存活率中约 70%的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瘫痪、失语、痴呆等后遗症,且有 40%左右的重残者。因此,探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机理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所在。1 瘀水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发生与年龄的增长、脏腑功能的减退、肝肾之阴耗伤密切相关,肝肾阴虚是其发病基础。缺血性中风发病后,可导致脑部瘀血,由此而继发的脑组织水肿为中风后的主要病理改变,水瘀交互为患,互为因果,在急性期形成脑局部的水肿及血液循环障碍,因此水瘀互结是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李莉以滋阴活血利水法对缺血性中风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活血通腑法治疗出血性中风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出血性脑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变的一种危急重症,因其发病急,变化迅速,常导致死亡或致残,治疗十分棘手。笔者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科研成果,采用活血通腑法治疗出血性中风4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