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6年10月于治疗的84例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放式减压内固定手术,观察组采用后路通道下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随访2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住院指标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6个月、末次随访的疼痛VAS评分、Cobb角均显著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较术前ASIA分级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1例脑脊液漏,两组均无神经损伤加重、内固定松动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能获得与开放性手术一致的减压及内固定效果,但手术创伤更轻、、并发症控制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Quadrant微创通道与常规后路开放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06~2016-06,于我院骨科治疗的84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将采用Quadrant微创通道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的38例设为观察组,常规后路开放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的46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记录两组术后7 d、6个月、2年的Cobb角、ODI评分、VAS评分,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术后7 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ODI评分、Cobb角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月、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内固定松动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采用Quadrant微创通道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能获得与常规后路开放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一致的近期疗效,但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短期疼痛症状缓解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创置钉后通道入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行微创置钉后通道入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观察指标情况、影像学参数评价结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自体血回输、术后止痛药应用、住院时间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Visual Analogue Score)评分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及椎管容积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显著改善(χ_1~2=20.852,P0.001;χ_2~2=11.785,P=0.01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置钉后通道入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显著,且在出血量、住院时间、创伤等方面较传统开放术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通道减压和传统后路开放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2018年4月~2019年12月收住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功能受损的手术患者,其中21例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通道微创减压(微创组),23例行传统开放减压手术(开放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疗效指标。结果 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放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开放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6~26个月,两组术后VAS评分、损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第2天和3个月的腰痛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至少改善1个ASIA分级,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通道显微镜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功能损害患者,术中椎管减压彻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切口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8年1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管减压治疗的伴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108例。依据医患沟通将患者分为两组,52例采用小切口手术,56例采用常规后路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术中严重并发症。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ASIA评级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小切口组患者VAS和ODI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而小切口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间ASIA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患者α、AVH均显著大于术前,而CA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小切口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小切口减压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微创、安全、高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后路开窗减压与非减压手术治疗无神经症状椎管内占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97例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采用后路开窗减压手术51例(减压组),采用后路非减压手术46例(非减压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节段、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LICS)、合并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及VAS评分、ODI、JOA评分。结果非减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减压组(P0.05);两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组有4例发生术后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1.7个月。两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均无继发后凸畸形及继发神经症状加重。两组术后3 d及1年各影像学指标及疗效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VAS评分、ODI均显著低于术后3 d(P0.05),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3 d(P0.05);术后1年伤椎前缘相对高度非减压组显著高于术后3 d(P0.05),减压组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3 d非减压组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及JOA评分高于减压组,VAS评分和ODI显著低于减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路开窗减压手术相比,后路非减压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情况下,后路非减压手术是治疗椎管内占位达椎管面积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微创通道与开放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纯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诊治的36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采用微创通道辅助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18例(微创组),采用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18例(开放组)。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松动脱落等并发症发生。微创组术后3 d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6个月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通道辅助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纯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患者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1846-1849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优越性。[方法]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2月间,收治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42例,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传统组24例采用传统术式(后正中入路)完成整个手术,改良组18例采用后正中入路减压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效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传统组,改良组手术切口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效果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是一种合理、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08—2018-08间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害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观察组行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内固定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术后矢状位Cobb角与矢状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肉剥离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出血量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开放性手术与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害,均有相同的效果。但后者微创性好,患者痛苦程度轻,术后康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应用自制引导通道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与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自制引导通道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微创组,26例)和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开放组,26例)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切口疼痛VAS评分、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术后后凸Cobb角及复位丢失率;并比较两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两组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根损伤、术后感染及椎弓根螺钉退出、断裂等并发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切口疼痛VAS评分微创组均少于开放组(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均长于开放组(P0.05)。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的改善情况微创组优于开放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复位丢失率微创组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应用自制引导通道微创器械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复位效果良好、固定牢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前后两种手术入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前路组40例,后路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植骨融合时间、Cobb角、椎管狭窄率、脊髓神经功能分级。结果前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均显著高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患者的植骨融合时间与后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管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前路组Cobb角低于后路组(P0.05);两组患者的椎管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椎管狭窄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相对于后路手术在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具有手术创伤较大的缺点,但术后Cobb角维持效果更好,两种方法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微创通道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74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4例)行微创通道治疗,对照组(30例)行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通道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微创通道内固定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4):1249-1253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采用ASIA评级,以及VAS评分、SF-36量表和ODI评分评价临床效果;行影像检查,测量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和椎体前缘压缩率等。[结果] 100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1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切口感染,经相应处理,无不良后果。所有患者获得15~45个月随访。患者ASIA神经功能分级由术前B级31例,C级41例,D级28例,显著改进为末次随访时C级5例, D级56例,E级39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而SF-36量表评分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VAS评分、SF-36量表、ODI评分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术后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等指标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各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微创组)与开放式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开放组)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66例,微创组31例,男23例,女8例;开放组35例,男25例,女10例。整理分析两组病例基础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比、受伤机制、伤椎分布、Denis分型、ASIA分级及术前VAS评分)、术后及各阶段随访的影像学参数(伤椎椎管通畅率、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结果: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神经损伤恢复良好,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微创组随访26.58±5.98(14~38)个月,开放组为27.09±6.73(16~44)个月(P0.05)。两组手术时间、植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359.68±159.22ml vs 514.86±246.09ml)、自体血回输(7 vs 17例)、止痛药使用(12 vs 23例)、住院时间(9.48±2.72d vs 11.51±3.27d)及术后1周VAS评分(3.77±1.28 vs 4.97±1.44分)微创组均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椎管通畅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Cobb角分别较术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椎管通畅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Cobb角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严重椎管狭窄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病例,微创置钉联合小切口入路椎板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术式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微创术式在减少手术创伤、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减压手术治疗椎管内占位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椎管内占位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路非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及手术情况。结果术后3天、6个月,两组影像学指标、ODI、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术后3天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ODI指数、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减压手术可明显提高椎管内占位1/3~1/2的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2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2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骨折按Gertzbein综合分型:A型185例,B型26例,C型9例;载荷分享评分4~9分.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123例,胸腔镜或头灯光源辅助的小切口胸腰椎前路手术治疗75例,后路小切口270°减压重建术治疗22例.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的X线及CT片比较伤椎Cobb角的矫正和丢失情况,评估椎管减压范围、植骨块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 220例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189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前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小切口胸腰椎前路手术组、后路小切几270°减压重建术组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75min、125min、215min.切口长度平均分别为2.3 cm、5.6 cm、5.8 cm,术后Cobb角矫止平均为11°、18.6°、21.3°.仅小切口胸腰椎前路手术组有6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所有椎管占位病例术后CT显示椎管腔扩大,减压彻底.结论 合理运用微创手术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基于Gertzbein分型和载倚分享评分确立的各种微创手术适应证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节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单节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3 d VAS评分,以及2组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6个月时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可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O-A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12诊治的60例AO-A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切开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微创组)。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8~17个月,平均12个月。与切开组比较,微创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3 d的VAS评分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O-A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PPSF)分别联合同切口通道减压术、后路常规减压术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TBF)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伴神经损伤的TBF患者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行PPSF联合后路常规减压术治疗,观察组行PPSF联合同切口通道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和术前、术后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无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7 d、1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伤椎后缘相对高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19.35%(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后路减压AF固定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同程度脊髓损伤行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22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平均15个月,均得到满意的脊柱畸形矫正和椎管减压,骨折均在1年内愈合,17例神经功能恢复良好,4例大部分恢复,1例差。结论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采用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的脊柱矫形和坚强的固定,良好的椎管减压和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