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效果,以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5月在肿瘤外科接受手术的9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FTS组患者接受FTS处理;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传统方式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疗效、并发症。结果术后FTS组血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等水平FTS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疗效FTS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TS组患者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尿管放置时间长、卧床时间长、住院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采取FTS措施,可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综合疗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
储军  周建刚 《现代保健》2011,(36):83-85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手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和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5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2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加速康复组),2005年~2007年5月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8例按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传统方法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肠排气、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加速康复组与传统组相比,前组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提前,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提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结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在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未发生排尿功能障碍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的性别、手术方式、合并糖尿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直肠前切除术联合腹会阴切除术、合并糖尿病是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 男性、直肠前切除术联合腹会阴切除术、合并糖尿病是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腹腔镜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出院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某大型公立医院2014年出院患者病案首页资料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分为研究组(非计划再入院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非计划再入院的前15位病例的再入院率为12.81%,疾病以慢性或难治性疾病为主,再入院发生率较高的前3个科室是肿瘤放疗科、感染性疾病科、脑病科。研究组合并1种疾病患者的比例(40.0%)高于对照组(28.3%),而无合并疾病患者的比例(15.5%)低于对照组(21.6%)。有术后并发症病例的非计划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病史资料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随访1年,依据再入院分为再入组和未入组,分析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出院后再入院52例(47.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出院后再入院与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住院时间和合并糖尿病无关(P>0.05),但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陪护数、高盐饮食、心功能分级、合并高血压、心肌梗死病史和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盐饮食、合并高血压、心肌梗死病史和感染是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再入院风险高,其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高盐饮食、合并高血压、心肌梗死病史和感染是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术后近期再手术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结直肠解剖生理的特殊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常有近期再手术的发生.我院近6年经治517例结直肠癌,21例需近期再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运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措施与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于我院开展手术治疗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传统围术期护理的35例设定为A组,将围术期开展快速康复护理的35例设定为B组,对比研究A、B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45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45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82例,感染率为17.86%,以手术部位感染最多见,占65.85%;主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3.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3.795,P=0.001)、Dukes分期为D期(OR=8.505,P=0.001)、侵入性操作>3种(OR=3.901,P=0.001)、陪护感染(OR=6.682,P=0.001)和手术持续时间>4h(OR=9.626,P=0.001)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来减少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加快术后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可以影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临床和病理因素,并评估远处转移对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74例经病理诊断确认的CRC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远处转移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来研究远处转移对CRC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26.9±6.2)个月(5.2~38.1个月),共有17例(9.8%)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95% CI:0.88~0.98),肿瘤浸润深度(OR=2.72,95% CI:1.12~6.61),淋巴结转移(OR=4.45,95% CI:1.29~19.28)是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CRC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重要影响因素(χ2=26.134,P<0.001)。此外,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发生远处转移(HR=4.17,95% CI:2.03~8.57)是CRC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和发生淋巴结转移是CRC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间收治的10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围术期使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及营养状况进行跟踪检查。结果:观察组护理结果及临床康复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也低于对照组,营养状况较对照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其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间收治的10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围术期使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及营养状况进行跟踪检查。结果:观察组护理结果及临床康复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也低于对照组,营养状况较对照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其围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做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287例行腹腔镜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感染部位及病原学特点,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87例结直肠癌患者,共有49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7.07%;患者主要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分别占38.78%、22.45%,共检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66.6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体质量指数(BMI)、术前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糖尿病、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风险高,影响感染因素较多,通过采取戒烟、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手术时间和引流时间等相关措施,有利于减少和预防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结直肠癌可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花销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以上观察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显著减少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花销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快速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肠内营养粉的应用效果.方法:共计抽取103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康复护理中增加肠内营养粉进行营养供应,分组对比患者不同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后康复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后3天以及出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尿管留置时间、手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是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康复中的重要护理措施,肠内营养粉在患者护理中的实施对于患者肠内营养水平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能够降低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手术康复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病人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FTS)和常规治疗方案的结直肠癌病人在医疗效率指标和费用方面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病人100例,50例应用常规治疗方案作为对照组,50例应用FTS方案为FTS组,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费用和并发症.结果:FTS组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TS组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亦远低于对照组(P <0.01).两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经FTS方案治疗,术后康复加快,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南阳市某医院收治的81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基于FTS理念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持续护理7 d。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及D-乳酸(D-LA)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血清MTL,SS及D-L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血清MTL水平高于护理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A水平高于护理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S水平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高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54例高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快速康复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快速康复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术后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快速康复组术后临床观察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半流质时间、停止静脉补液时间、拔除尿管、胃管和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术后1周体重下降幅度)均早于或小于对照组(p<0.01);FTS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对照组为4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有利于高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肠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结直肠手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ERAS实施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张家港澳洋医院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167例因结直肠癌行结直肠切除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共89例病人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设为传统方案组。从2016年4月到2017年2月,共78例病人采用ERAS围手术期处理方案,设为ERAS组。对两组病人基线资料,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术后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RAS组和传统方案组相比,两组的基线数据如年龄、性别、BMI、肿瘤部位、肿瘤组织学分级及分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情况比较,ERAS组更多的采用腹腔镜的手术方式,术中需要输血的病人比例低于传统方案组(P0.05)。术后结局比较,ERAS组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ICU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方案组,且术后I级并发症以及II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腹腔镜的手术方式是保证ERAS实施效果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33,95%CI=0.22~0.47,P=0.005),而术前CRP水平则是影响ERAS实施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7,95%CI=3.26~4.35,P=0.016)。结论:本研究再次证实在结直肠外科中,ERAS方案的实施可以缩短病人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ICU住院时间。同时,ERAS可以降低术后I-II级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对于结直肠手术病人,腹腔镜的应用以及术前病人CRP水平关系到ERAS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三甲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出院31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北京市某三甲综合性医院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之间出院后31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患者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t 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用向后逐步回归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患者性别、患者年龄、出院—再入院的间隔天数、前次入院时入院状况和前次入院疾病是否治愈是31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患者特征和医院相关因素均与患者出院31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