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截断或保留腓骨的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手术的40例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患者行截断腓骨的踝上截骨术,对照组患者行保留腓骨的踝上截骨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随访1年的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X线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踝关节骨关节炎量表(AOS)疼痛及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胫骨远端关节面角(TAS)、距骨倾斜角(TT)、胫骨踝穴角(TC)、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LS)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T、TC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留腓骨的踝上截骨术相比,截断腓骨的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在改善患者TT、TC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背景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包括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未经治疗的大年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及反复手术治疗失败的病例,对该类患儿的治疗目前仍非常棘手.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以提高畸形效果.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骨科.对象1990/2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骨科共收治儿童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3例、未经任何治疗10岁以上的大年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复发6例,全部病例均表现为足畸形僵硬和短足畸形.方法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畸形11例12足.先行跟腱延长和足后路松解,再在胫骨中下1/3处、跟骨及1~5跖骨骨干多平面贯穿张力细克氏针或橄榄针,分别固定于环形、半环形及马蹄形骨外固定器上,并通过多根螺纹杆相互连接成三维立体的骨外固定装置.通过对骨外固定装置各部件间距进行延长、压缩和旋转等调节,以及舟、骰骨的截骨延长,从而矫正畸形足的跖屈、内翻、内收及短足畸形.主要观察指标全部11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0年,平均4.5年.随访主要观察足的形态、距小腿(踝)关节活动度、畸形矫正度等指标.结果按Garceau临床疗效分级标准评定优5例6足,良4例4足,可2例2足,优良率达83.3%.有2例2足遗留轻度前足内收畸形,4例4足有较明显的跗骨间关节僵硬,但其步态和负重力线均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疗效好,副作用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718-1719
探讨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创伤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疗效。选取我院31例创伤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均行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31例患者手术用时为(86.58±35.48)min,术中出血量为(31.29±9.37)ml,治疗优良率为87.10%(27/31),并发症发生率为9.68%(3/31)。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创伤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效果显著,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截断腓骨踝上截骨术对内翻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踝关节影像学参数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截断腓骨踝上截骨术治疗的45例内翻型踝关节炎合并距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踝-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踝关节骨关节炎量表(AOS)疼痛评分、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OM)变化、距下关节活动度、影像学参数指标[胫骨远端前侧关节面角(TAS)、距骨倾斜角(TT)、胫骨踝穴角(TC)、胫骨侧位关节面角(TLS)等]、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患者AOFAS评分、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ROM、TAS、TC分别为(82.12±9.46)分、(81.59±8.72)分、(35.82±5.24)°、(88.45±4.92)°、(81.26±3.17)°,较术前[(50.45±13.82)分、(49.28±12.69)分、(29.85±5.01)°、(81.24±4.90)°、(72.25±4.56)°]增加...  相似文献   

5.
背景: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包括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未经治疗的大年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及反复手术治疗失败的病例,对该类患儿的治疗目前仍非常棘手。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以提高畸形效果。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骨科。对象:1990/2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骨科共收治儿童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3例、未经任何治疗10岁以上的大年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复发6例,全部病例均表现为足畸形僵硬和短足畸形。方法: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畸形11例12足。先行跟腱延长和足后路松解,再在胫骨中下1/3处、跟骨及1~5跖骨骨干多平面贯穿张力细克氏针或橄榄针,分别固定于环形、半环形及马蹄形骨外固定器上,并通过多根螺纹杆相互连接成三维立体的骨外固定装置。通过对骨外固定装置各部件间距进行延长、压缩和旋转等调节,以及舟、骰骨的截骨延长,从而矫正畸形足的跖屈、内翻、内收及短足畸形。主要观察指标:全部&;#168;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0年.平均4.5年。随访主要观察足的形态、距小腿(踝)关节活动度、畸形矫正度等指标。结果:按Garceau临床疗效分级标准评定:优5例6足,良4例4足,可2例2足,优良率达83.3%。有2例2足遗留轻度前足内收畸形,4例4足有较明显的跗骨间关节僵硬,但其步态和负重力线均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疗效好,副作用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强化康复训练对下肢静脉畸形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下肢静脉畸形行血管瘤切除术后患者61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强化组31例。常规组采用下肢静脉畸形术后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强化组则进行强化康复训练。于干预前、干预后(即出院时)、出院1个月后、出院3个月后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外科学会(AOFAS)踝-足关节功能评分(即AOF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背屈度、跖屈度)测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中文版关节炎生活质量简易评分(AIMS2-SF)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踝-足运动功能、踝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同时记录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继发跟腱挛缩、出血、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出院1个月和3个月后,2组患者的AOFAS总分、踝关节背屈角度和踝关节跖屈角度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强化组患者的AOFAS总分、踝关节背屈角度、踝关节跖屈角度即优于组内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AOFAS总分、踝关节背屈角度、踝关节跖屈角度亦显著优于常规组出院3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出院1个月和3个月后,2组患者VAS评分和AIMS2-SF总分均显著优于组内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强化组干预后和出院一个月后的VAS评分亦显著优于常规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治疗期间,常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强化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康复训练可促进下肢静脉畸形术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疼痛的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足踝部损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实施关节粘连松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足踝部损伤患者41例,均采用关节粘连松解术进行术后康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跖屈、背屈活动度以及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关节跖屈、背屈活动度以及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足踝部损伤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实施关节粘连松解术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小腿中段断肢再植后期足背伸、跖屈功能重建及肌力加强的研究。方法首先应用改良的Charnley关节夹矫正马蹄内翻足,并使足能够被动背伸、跖屈活动。再手术将远端失神经支配的变性、粘连组织切除,保留肌腱,切取髂肌束条桥接选编肌腱和近端肌腹。同时,再桥接前移的缝匠肌、股二头肌长头加强足背伸肌力;桥接游离的半腱肌、股薄肌加强足跖屈肌力。结果治疗3例,平均随访3年。足背伸跖屈肌力Ⅴ~Ⅵ,踝关节活动度背伸15°~20°、跖屈25°~30°。结论本方法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创用舟骨、骰骨松质骨挖空挤压术纠正儿童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方法:取外踝下弧形切口,采用足舟骨、骰骨开槽,松质骨挖空后挤压融合法结合软组织松解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2例,经过6月到10年随访,10例畸形矫正效果良好,1例马蹄内翻足畸形复发,负重不稳,1例后遗小足畸形。结论:该手术为一种治疗儿童严重马蹄内翻高弓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普迪斯丝线代替钢丝在马蹄内翻足畸形外科矫治手术中将转移的肌腱固定于足跗骨,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于2004-09/2005-01选择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收治的马蹄内翻足畸形矫治手术患者133例165足,主要手术方式是软组织松解矫正畸形、转移胫前肌或胫后肌肌腱至第三楔状骨、建立肌动力平衡,所用将肌腱固定于骨的材料是普迪斯丝线。用普迪斯丝线编织拟转移的肌腱,经第三楔状骨钻骨洞,将肌腱引入骨洞中,调整张力合适(使足背伸在5°~10°位)后,丝线用钮扣固定于足底,保持一定的张力,术后长腿管型石膏固定,术后2周时更换石膏,继续固定4周。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个月~3年,其中术后2个月随访133例,术后6个月随访133例,术后1年随访102例,术后3年随访86例。①治疗效果:133例患者165足中,155足术后2周更换石膏时,检查转移的肌腱能维持良好的张力,能使足背伸在5°~10°位,术后6周拆除石膏,开始功能锻炼,转移肌肉能维持良好足背伸功能;8足胫前肌肌力<Ⅲ级,转移后不能发挥足背伸的功能,畸形复发,再次手术转移胫后肌腱,畸形纠正,足背伸的功能良好。1足复发病例且年龄超过10岁,畸形较重且僵硬,肌腱转移后踝关节活动度不佳,畸形复发,后改行截骨及外固定架矫形;1足系小儿麻痹后遗症病例且年龄超过10岁,转移后不能发挥足背伸的功能,畸形复发,后行关节融合手术。②材料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全部病例没有出现排异反应及手术切口并发症,石膏外固定周期内未出现普迪斯丝线断裂情况和石膏松脱情况。结论:普迪斯丝线可作为一种选择,代替钢丝在马蹄内翻足畸形外科矫治手术操作中将转移的肌腱固定于足跗骨,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跟腱延长术或胫前肌腱外移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分别行常规手术治疗和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onseti优良率为96.0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正位跟距角、侧位跟距角、双踝角均较低,距跖角较高,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马蹄内翻足影像学指标均有所改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位跟距角、侧位跟距角、双踝角水平和距跖角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予以跟腱延长术或胫前肌腱外移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可优化治疗效果,矫正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术后踝穴形态变化与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入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的36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末次随访时参考Mazur评分法评估患侧踝关节功能,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观察1组(<87分,可、差)9例、观察2组(87~92分,良)8例和观察3组(93~100分,优)19例。比较3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健、患侧踝穴形态相关指标(矢状位角度、冠状位角度、踝穴深度、踝穴宽度)差值;踝关节功能、活动度与踝穴形态变化指标的关系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予以分析,同时对踝关节功能恢复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予以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患侧冠状位角度、矢状位角度、踝穴深度、踝穴宽度明显高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患侧跖屈肌力、背屈肌力、跖屈活动度、背屈活动度较健侧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2、3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患侧、健侧的冠状位角度、矢状位角度、踝穴深度、踝穴宽度差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13.
胫神经缩窄术治疗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康复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康复学评定指标,探讨胫神经缩窄术治疗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性.方法:对26例脑瘫患儿的41只痉挛性马蹄内翻足进行胫神经缩窄术治疗.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用肌张力分级(Ashworth score)、关节活动度(ROM)、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和患儿家长满意度分别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1年2个月,平均9.6个月.术后肌张力增高,踝关节活动范围和内翻畸形有明显改善.通过康复训练,粗大运动能力改善于手术后半年显现.结论:胫神经缩窄术对治疗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手术后及时、正规的康复训练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Ponseti方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对31例47足6月龄内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应用Ponseti方法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9个月,平均21个月。43足外观畸形纠正,踝关节背屈〉0°,无内收,无内翻,高弓消失,踝关节功能正常。4足有轻度足内翻,通过胫前肌腱外移术矫正。结论:Ponseti方法是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自体带骨膜髂骨修复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8例距骨软骨损伤患者资料。患者均取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并采用外固定支架辅助支撑踝关节。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关节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手术前后MRI显示距骨软骨损伤变化,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8例患者中男5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7±5.4)岁;左侧6例,右侧12例;Hepple分型Ⅲ型8例,Ⅳ型1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7.6±8.2)个月。术前VAS评分(5.5±1.5)分,踝关节活动度(48.0±10.5)°,AOFAS评分(54.9±11.1)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2.1±0.9)分,踝关节活动度(64.8±7.8)°,AOFAS评分(82.6±8.7)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和优越性.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36例54足采用Scarf截骨术治疗的足拇外翻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年负重位X线片拇外翻角(HVA)和第一二跖骨间角(IMA)的变化,同时进行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足踝评分(AOFAS).术前、术后各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6个月(12~ 22个月).足拇外翻畸形全部矫正,没有畸形复发.患者术前HVA平均为(35.38±5.21)°,术后为(13.41 ±2.14)°(P<0.01);术前IMA平均为(17.32±2.13)°,术后为(8.28±1.89)°(P<0.01);术前AOFAS平均为(46.23 ±9.14)分,术后为(81.36±11.27)分(P<0.01).结论 Scarf截骨术对于矫正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背景:国内对于脑瘫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治疗的方式有多种,包括物理治疗、矫形器治疗、全身性抗痉挛药物治疗、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以及各种外科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的患儿畸形程度及年龄段,效果各有千秋。目的:探讨跟腱"Z"型延长胫骨前后肌联合肌腱转位移植修复脑瘫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评价其改善外观,修复踝关节及足功能的作用。方法:于2012至2014年集中收治了22例脑瘫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患儿,均采用跟腱"Z"型延长胫骨前后肌联合肌腱转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行石膏外固定6周后,给予康复功能锻炼。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平均时间为1至2年,依据秦泗河对足部畸形矫正程度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均获得满意疗效。结果表明,跟腱"Z"型延长胫骨前后肌联合肌腱转位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是治疗脑瘫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一种较好方法,具有良好的改善外观,踝关节及足的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郭建刚 《大医生》2023,(12):53-55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渐进式康复训练在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重庆建设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7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仅采取渐进式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股踝部应用中药熏蒸。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踝关节肿胀度与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及美国足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踝关节肿胀度、主动背伸、主动跖屈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AOFAS踝-后足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在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治疗中,中药熏蒸联合渐进式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可逐步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有效解决关节肿胀与活动受限等问题,并可促进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荆艳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558-8559
目的探讨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方法。方法我院自2008-06-2010-12采用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1例,经过观察趾端血液循环、石膏滑脱的处理、石膏护理、异常情况的处理等护理方法。结果所有病例经ponseti法治愈20例,占95%(20/21),1例经开放跟腱延长术再加ponseti法和系列石膏矫形固定,后期佩带改良丹尼夜间固定器治愈,平均治疗时间8.5周。外观畸形消失,踝关节背伸跖屈功能正常。X线表现正常,17例已会行走,跟腱有力,足发育良好,步态正常。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取得满意的疗效,护理方法简单,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创伤小,预后好,不留瘢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观察Mulligan技术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y, CA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与病房2019年3月—2019年8月就诊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在踝周肌群等速肌力训练的基础上加上Mulligan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等速测试训练仪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内翻、外翻肌力量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踝关节活动度的测量、Y-平衡测试评估(Y-balance test)、踝关节本体感觉位置觉评估、足踝功能量表(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 FAAM)评分。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评价的各项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在踝关节活动度(背伸、跖屈、内翻、外翻)上都明显提高(P<0.05),Y-平衡测试(正前向、后内向、后外向)数值明显提高(P<0.05)。踝关节本体感觉位置觉等速评估,试验组角度差值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角度差值没有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足踝功能量表(FAAM)评分(日常活动部分、体育活动部分)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述各项评价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Mulligan治疗技术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治疗上有效果。等速踝周力量训练辅以Mulligan治疗技术,能够提高踝关节本体感觉位置觉功能,能更好地增加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