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两城市中小学生伤害现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我省城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和常见伤害的种类原因,为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浙江省两个城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23所学校19670名7-18岁的中小学生在过去1年中的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1年内有4314人发生伤害6582次,伤害总发生率为33.46% (男性35.54%,女性31.41%),以10-12岁年龄组伤害发生率最高(41.36%),16-18岁组发生率略有下降,以跌伤(14.25%),碰撞伤(4.65%),刀割伤(4.55%),烫伤(1.59%),锐器刺伤(1.58%)发生率为高,主要发生在运动和玩耍时,以轻伤为主,故意伤害占8%。28.96%伤害病例去医院门诊治疗。1.13%的病例住院治疗。平均每例需要休息1.56d。活动受限2.23d,缺课0.43d,直接医疗费用78.31元,学生家庭父母的职业和化程度对子女伤害发生率有很大的影响。结论 伤害在城市中小学生中常见,多发,对学生个人及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必须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包头市不同的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类型学校、不同等级学校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状况,并了解伤害发生的地点、时间分布和伤害发生的形式. [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包头市12所中小学校6~18岁学生2001~2003年期间伤害情况进行现况调查. [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34.3%,父母文化程度为大学的伤害率为16.45%,文化程度为高中的伤害率为27.56%,文化程度为初中的伤害率为47.97%,文化程度为小学的伤害率为62.11%,文化程度为不识字的伤害率为85.09%.且五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7,P<0.05);厂矿学校与市属学校的伤害发生率比较发现,厂矿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9.45%,市属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0.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22,P<0.05);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伤害发生率比较发现,重点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2.35%,非重点学校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3.74%,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2.55,P>0.05).13 886名学生在1年内共发生伤害21 572人次,其中校内占33.01%,上学放学途中占9.20%,其他占15.76%,伤害的分布存在明显季节性差异.一年中伤害时间以2月和8月份最高、11月份和12月份最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形式以自伤为主,占71.56%,他伤占28.44%.[结论]包头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现状较严重,已成为包头市青少年的重大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萍  王昱凯 《江苏预防医学》2021,32(3):311-312,352
目的 了解无锡市梁溪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为儿童青少年伤害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基于网络直报的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分析2019-2020学年无锡市梁溪区70所中小学校伤害监测结果.结果 2019-2020学年无锡市梁溪区通过网络直报共收集中小学生伤害事件6453例,其中男生4273例(66.22%),女生2180例(33.78%).小学1~3年级学生伤害发生人数最多(30.42%),其次是初中生(28.83%),小学4~6年级学生(26.37%)和高中学生(14.38%);伤害发生意图以自己/他人无意伤害最多(98.11%);伤害类型前3位分别为跌倒/坠落(42.71%)、锐器伤(23.57%)、其他伤(15.25%);伤害发生地点在学校最多(84.89%);伤害发生时的活动前3位分别为体育活动(25.32%)、行走(24.69%)、玩耍娱乐(23.42%).结论 男生发生伤害人数多于女生,低年级学生多于其他年级;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对不同性别、年级学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改变危险行为方式,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轶群  聂莲莲  何章飞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520-1522
目的了解上海金山区学生伤害现状,掌握学生伤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及时分析学生伤害变化规律,为完善学生伤害报告和监测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上海市学生伤害回顾性调查工作方案》确定的调查表对金山区6所学校171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过去一年内伤害次数发生率4.94%(85/1719),男女分别为6.76%(58/858)和3.14%(24/861);高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9.21%),其次是小学生(5.56%)和初中生(1.12%)。按伤害次数发生率统计,常见的伤害种类依次是跌(摔、滑、绊)伤(2.91%)、碰撞、挤压伤(0.93%)、交通事故(0.41%)、砸、击伤(0.23%)和刀或锐器伤(0.17%)。根据伤害发生的人次数,伤害的地点依次为学校(87.06%)、校外(35.29%)和家中(17.65%)。结论该区中小学生伤害问题突出,不容忽视。应该重视中小学生因意外伤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通过教育、消除环境危险因素等策略控制中小学生的意外伤害,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钟慧彦 《职业与健康》2013,29(4):492-494
目的 通过了解浦东新区各类学校学生意外伤害现状及特征,分析伤害发生的主要时间、场所、活动状态等原因,为学校及学生家长提供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区内2011学年在籍中小学生、中专、职技校、大学学生共423 632名发生的伤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1学年发生伤害人数857人,伤害发生率0.20%(857/423 632),不同性别学生之间伤害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516,P<0.01);不同学段学生伤害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61.021,P< 0.01).讨论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内安全教育工作,针对各学段不同性别、年龄学生体育活动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运用健康教育、同伴教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力和自我防护能力,防止意外伤害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唐山市农村儿童伤害发生现状,为开展健康教育以及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伤害相关行为调查表,按整群抽样的原则,对唐山所属县的3所小学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伤害的总发生率为48.1%,各年级伤害的发生率分别为32.0%、32.1%、45.9%、57.5%、70.9%、43.9%。伤害类型前5位依次是跌伤、烧烫伤、穿刺伤、碰击伤、刀割伤。软伤害发生率为50.6%,偶尔发生的为81.7%,经常发生的为18.3%。结论:儿童伤害发生率较高,应针对伤害危险因素加强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儿童对伤害的预防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0年上海市黄浦区中学生伤害的发生情况,为中学生伤害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黄浦区《学生伤害个案报告卡》资料分析29所中学伤害发生情况。结果黄浦区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0.63%,男生女生性别比为2.99:1;学校是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56.6%);初中生和高中生在伤害发生部位和伤害性质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害发生时伤者活动和发生原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害发生时伤者首位活动为消遣活动(49.4%),其次为体育活动(26.2%)和日常起居活动(18.5%)。伤害发生的首位原因为跌倒(59.5%),其次为碰撞/挤压伤(19.0%)。结论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提高家长重视程度,进行安全教育和采取预防措施时应针对初中生、高中生差异和性别差异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2011-2012学年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情况,为中小学生伤害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1-2012学年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个案报告卡》资料,分析3所中小学校伤害发生情况。结果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52%,男生伤害发生率为2.47%;女生伤害发生率为0.55%,男生的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5,P〈0.01);不同学龄伤害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初中(2.18%)、小学(1.60%)、高中(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P〈0.01);学校是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68.66%);伤害类型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伤(56.72%)、运动伤(31.34%)和钝器伤4.48%。结论必须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同时加强和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伤害的综合监督和管理,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意外伤害的现状、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原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10月整群抽取济南市某高等职业学院学生,以不记名方式进行最近一年内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736名学生,伤害发生率为40.73%,男生高于女生。伤害类型按发生率大小前六位依次是中毒(54.15%)、锐器伤(37.44%)、骨头卡喉(35.43%)、跌伤(34.91%)、交通伤(31.57%)、碰伤(31.16%)。主要受伤部位是手指和下肢,发生率分别为16.01%和15.44%。受伤地点主要在校内,发生率为19.35%,其次是在家中,发生率为17.68%。结论该学校学生的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家庭的配合和指导、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是减少和有效预防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伤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特点,为体育专业大学生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不同年级分层整群抽样,采用自编调查表对安徽省2所高等院校1~4年级体育专业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60.53%,一、二年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56.81%,三、四年级学生为67.31%(P<0.01);<20岁伤害发生率为56.10%,≥20岁为72.02%(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伤害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学校类型和压力状况;田径、球类等运动项目伤害比例最高;伤害主要发生在上课中;受伤的原因主要为动作不规范和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结论 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运动伤害的健康教育,针对运动伤害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海英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97-1299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分布特征,为制定学生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学校、社区二级监测报告网,对上海市奉贤区2006学年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个案登记和报告资料进行统计。结果2006学年奉贤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74‰,其中小学生为3.12‰,初中生为5.11‰,高中生为2.20‰;男生为5.51‰,女生为1.79‰。学校是学生发生伤害的最主要场所,占33.12%;课间休息是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最主要时段,占35.67%;消遣是发生意外伤害时的最主要活动,占45.22%;跌倒或跌落是伤害最主要的原因,占58.6%;骨折最主要的伤害性质,占59.87%;手和腕是最主要的伤害部位,占29.3%。结论学校应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无锡市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无锡市学生健康监测系统中的伤害个案。结果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的伤害事件发生率为4.22%;男生伤害事件发生率(5.24%)高于女生(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害发生时的活动占比前3位的分别是体育运动(29.10%)、玩耍娱乐(25.66%)和行走(22.45%);伤害发生地点占比前3位的是教室(36.82%)、操场(34.21%)和公路(5.68%)。严重伤害发生在操场的占比(31.50%)要高于教室(20.31%)。结论在伤害防控工作中应重视预防运动伤害;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也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射阳县中小学生伤害现况和主要原因,探讨伤害分布特征和规律,为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射阳县高中、初中和小学共6所学校1 911名学生,问卷调查学生的伤害发生情况。结果射阳县1 911名中小学生中伤害发生率为17.32%。其中小学生为25.32%,初中生为13.70%,高中生为13.21%;伤害原因排前3位的为跌倒/坠落伤、锐器伤和动物致伤;受伤地点排前3位的是家里、学校和体育/娱乐/餐饮等公共场所;受伤时的活动状态排前3位的是行走、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跌倒/坠落伤占伤害的首位(46.39%)。结论学生伤害防控必须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建立健全防控机制;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科学开展学生伤害防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要重点加强跌倒/坠落伤的防范,切实抓好道路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少年伤害流行的现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18所监测点学校共4 350人进行《广东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2007)》调查问卷。结果深圳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23.6%,男生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伤害发生有下降的趋势。青少年伤害原因以碰撞/锐器伤(15.2%)和运动损伤(12.4%)最为常见。伤害结果,男生主要为骨关节伤,女生主要为割刺伤。学校类型、抽烟、饮酒、学习成绩和母亲文化为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青少年伤害较为常见、多发,且不良后果影响长远,应加强青少年特别是初中生伤害的健康教育、安全促进,从伤害源头上抓好伤害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青少年伤害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青少年伤害流行的现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18所监测点学校共4 350人进行<广东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2007)>调查问卷.结果 深圳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23.6%,男生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伤害发生有下降的趋势.青少年伤害原因以碰撞/锐器伤(15.2%)和运动损伤(12.4%)最为常见.伤害结果,男生主要为骨关节伤,女生主要为割刺伤.学校类型、抽烟、饮酒、学习成绩和母亲文化为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青少年伤害较为常见、多发,且不良后果影响长远,应加强青少年特别是初中生伤害的健康教育、安全促进,从伤害源头上抓好伤害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苍南县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和伤害负担。方法采用比例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926名中小学生。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过去一年伤害发生与处置情况。结果伤害和伤害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94%(1278/4926)和40.84%(2012/4926)。跌倒、扭伤、刀割伤、交通伤、环境和自然因素受害居前5位。民办学校、农村学校、好动、视力异常、非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的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公办学校、城镇学校、文静、视力正常、独生子女和双亲家庭的学生;初中组发生率最高,小学1~3年级组最低;做家务和高月花费是伤害的危险因素。平均每例伤者治疗/休息2.47 d,缺课1.17 d,家人陪护1.93 d,误工1.01 d,年人均费用337.85元。结论苍南县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负担重,伤害发生与个人、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建立监测系统,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多部门合作,开展科研和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开封市中学生发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中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综合性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开封市市直初、高中学校8所,每个学校随机抽取3个班级,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抽中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学生伤害发生的基本情况及伤害发生的主要类型。结果在被调查的1 219名中学生中,共有437人发生过伤害,伤害发生率为35.85%;学生发生伤害的主要场所是在家中,占全部的32.10%;其次是校内,占全部的20.64%;伤害发生率在学校类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前5位的伤害类型分别为跌落伤199人(16.32%)、锐/钝器伤199人(16.32%)、动物/昆虫咬伤156人(12.80%)、车辆/车祸伤146人(11.98%)、烧烫伤132人(10.83%)。结论开封市市直中学生伤害发生率相对较高,家中和学校是发生伤害的主要场所,伤害发生率初中生高于高中生、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单身家庭高于别的家庭类型。  相似文献   

18.
常豫红  范颂  陈航  雷智  刘霞  凌莉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666-1669
了解泸州市初中学生伤害发生状况,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泸州市22所中学七~九年级16 465名在校学生2014年伤害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6 465名初中生伤害总发生率为13.24%(2 180名),轻、中、重度伤害分别占92.02%,5.50%,2.48%.城市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2.20%,农村学生为13.67%;男生为14.69%,女生为1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79,32.531,P值均<0.01).2 180人发生各类伤害2 728人次,涉及伤害13种,以跌倒/坠落(39.22%)、割/刺伤(21.99%)为主;农村学生扭伤/拉伤、打架、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学生(x2值分别为4.685,8.563,4.294,P值均<0.05).约41.15%的城市学生伤害发生在家庭,农村学生主要发生在学校(37.28%)和家庭(35.91%);轻度伤害主要发生在家庭(38.01%),中、重度伤害主要发生在学校(39.20%).结论 泸州市初中生伤害发生率较高,以轻度伤害为主.应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伤害类型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家长问卷和学生现场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伤害发生情况(原因、场所、时间、类型)等。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10.08%,其中男生发生率为14.26%,女生发生率为5.66%,性别间有明显差异(χ2=53.22,P<0.05);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最高,为12.62%,其次是小学生9.76%,高中生为7.41%,校别间有明显差异(χ2=9.58,P<0.05);跌倒或跌落是伤害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占50.19%;消遣是最主要的活动,占37.64%;课间休息是最主要的时段,占33.84%;骨折是最主要的伤害类型,占46.39%;伤害造成缺课的平均天数为4.9天。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20.
蚌埠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蚌埠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况,分析其伤后失能情况.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安徽省蚌埠市中小学生738名,回顾性调查1年间的伤害情况.结果 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6.86%,伤害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初中生为高发人群(41.21%);家庭和学校是发生伤害的主要场所;排在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是跌落伤(54.68%)、刀或锐器割伤(17.25%)和烧烫伤(9.15%),常分别发生于运动、削水果和劳动时疏忽大意;伤害程度以轻度居多(58.64%),受伤后就医者113例(21.49%),自己人简单处理的207例(44.14%);23.16%的学生伤后暂时性失能,1.84%的学生伤后活动受限超过1个月.结论 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安全管理教育,预防中小学生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