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组织内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例非肝病对照,45例不同程度的乙肝患体内IL-10原位表达情况。结果:乙肝患IL-10表达水平显高于非肝病,IL-10表达水平与乙肝患肝内炎症分级呈正相关,但与肝内纤维化分级、血清HBV DNA含量及肝内HbcAg表达并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L-10可能与肝内炎症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炎症和气道重塑综合征,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其炎性反应的过程.白细胞介素-26属于白细胞介素-10家族成员,主要由单核细胞和T细胞产生,在不同环境可发挥促炎或抗炎作用,与多种免疫炎性反应和变应性疾病有关.本文就白细胞介素-26在支气管哮喘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禹福科  郭亚 《临床医学》2011,31(4):18-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与HBV-DNA载量关系,为CHB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中IFN-γ、IL-4和IL-10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测血清HBV-DNA载量。结果 IFN-γ水平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290,P〈0.01);IL-4和IL-10水平与HBV-DNA载量正相关(r=0.320,r=0.352,P〈0.05)。结论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0与HBV-DNA复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23例)及正常对照组(21例)痰IL-8、IL-17水平进行检测.结果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痰IL-8、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OPD患者痰中IL-8与1秒率(FEV1)呈显著负相关(r=-0.746,P<0.01).COP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痰中IL-8与IL-17均呈显著正相关(r=0.727,P<0.01;r=0.774,P<0.01).结论IL-8及IL-17均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且IL-17与IL-8在COPD发病过程中关系密切.IL-17可能多经由IL-8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曾庆理  李少丽  周燕斌 《新医学》2013,(11):733-738
炎症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影响贯穿于细胞的恶性转化、肿瘤形成、侵袭和转移等过程。肿瘤相关炎症微环境被称为肿瘤的第七特征。 IL-32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促炎细胞因子,该文主要阐述了IL-32在多种感染性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及肿瘤相关炎症微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构成复杂多样的疾病谱,肝细胞的病变程度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反应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各异,但宿主的免疫反应与HBV感染后不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尚未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对苦参素治疗前、治疗3月后的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活性进行测定,并设立对照组。结果 苦参素对血清TNF-α、IL-6、IL-8有明显抑制作用,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中苦参素具有调节细胞因子、减轻肝脏免疫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基因启动子区域 5 11C/T和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N)基因在慢性乙型肝炎及正常人群中的多态性 ,初步分析其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 对 1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2 4 9例正常人IL 1β、IL 1RN基因进行PCR扩增 ,其中IL 1β基因用AvaI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消化 ,然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对IL 1β、IL 1RN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 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 1RN 1/ 2基因型和IL 1RN 2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2 5 ,P <0 .0 5 )。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水平不同的 2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 ,IL 1β基因启动子 5 11位点CC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χ2=4 .77,P <0 .0 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与IL 1β、IL 1RN基因的多态性有关 ,其中IL 1RN 2等位基因可能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保护作用 ,而IL 1β基因中的CC型可能对感染后HBVDNA的复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舒乔 《临床医学》1997,17(9):31-32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已有报道,但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仍报道不一,有认为其水平与病毒复制有关,也有认为两者无相关。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病毒复制关系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检测对象:病例系我科1995年1月~1996年1月住院病例,诊断符合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2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52例。40例健康对照  相似文献   

10.
朱庆峰  左维泽 《新医学》2012,43(1):62-64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慢性肝病、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目前,有关丙型肝炎发病的具体机制仍未明确,但多项研究证实,CD4+T细胞应答与肝细胞的损伤和HCV感染的结局密切相关。IL-12、IL-10是CD4+T细胞Th1型、Th2型细胞免疫的代表性细胞因子,在HCV感染过程中发挥了特殊作用。该文就IL-10、IL-12在HCV感染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张平安  李艳  徐朴 《检验医学》2004,19(3):228-23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启动子区域-511C/T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N)基因在慢性乙型肝炎及正常人群中的多态性,初步分析其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对1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49例正常人IL-1β、IL-1RN基因进行PCR扩增,其中IL-1β基因用AvaI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消化,然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对IL-1β、IL-1 RN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1RN 1/2基因型和IL-1RN2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25,P<0.05).在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水平不同的2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IL-1β基因启动子-511位点CC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4.77,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与IL-1β、IL-1RN基因的多态性有关,其中IL-1RN2等位基因可能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保护作用,而IL-1β基因中的CC型可能对感染后HBV DNA的复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是一类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反应和介导炎症过程的小分子分泌蛋白。目前研究发现,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1(IL-41)可在屏障组织及脂肪组织等多种人体组织中表达,不仅在免疫应答和炎症环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还有望成为评估多种人类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该文就IL-41的来源、分子结构、信号通路、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多种免疫及炎症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IL-41在相关疾病中的新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致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都显著升高。细胞因子介导的全身中性粒细胞活化是SIRS的直接后果,并可能因此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最近日本科学家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通过检测血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的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活化功能作为器官衰竭的标志物,并对正颌术后发生SIRS和MODs的风险进行了评估。他们对21例正颌手术患者于术前2d、术后1d、3d分别采血检测其IL-6、IL-10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CRP、PCT及IL-6水平,分析这些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结果观察组CRP、PCT、IL-6水平分别为(10.7±6.8)mg/L、(11.2±6.1)μg/L、(253.2±45.1)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1.0)mg/L、(1.2±0.5)μg/L、(64.5±10.1)n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CRP敏感性为56.9%,特异性为70.6%;IL-6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5.5%;PCT敏感性为67.5%,特异性为85.0%。结论 PCT、CRP及IL-6联合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8在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的过程 ,常伴随组织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研究证明 ,多种炎性介质参与心肌梗死的过程 ,其中包括补体激活、白细胞介素释放、中性粒细胞聚集 /浸润、急性期反应蛋白形成等。本文综述白细胞介素 - 8(IL - 8)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相关研究。IL - 8是由Yoshimra等 1987年首先发现的 ,其主要由三类细胞所产生 :①抗原或PHA激活的T细胞 ;②LPS或IL -1、TNF -α激活的单核 /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或上皮细胞 ;③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各种肿瘤细胞株。IL - 8相…  相似文献   

16.
刘崇富  万谟彬 《临床荟萃》2004,19(6):340-342
白细胞介素12(IL-12)有利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细胞分化,促进Th1类型细胞免疫反应,在机体清除病毒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0(IL-10)作为IL-12的对立面,可下调IL-12引起的Th1类型细胞分化,有抑制细胞免疫作用,因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而导致感染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5例 HBeAg 阳性和26例 HBeAg 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组)和18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血清标本,采用 ELISA 法检测 sIL-2R 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乙肝组血浆 sIL-2R 水平[(370.2±140.5)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282.7±80.5)p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乙肝组中,HBeAg 阳性者血清 sIL-2R 水平[(413.8±139.3) pg/mL]明显高于 HBeAg 阴性者[(311.5±121.3)p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1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sIL-2R水平与 ALT 水平呈正相关(r=0.507,P <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sIL-2R 浓度增高,与 ALT 水平呈正相关,可用于监测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8.
高伟  司雁菱  吴瑜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2):1095-1097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8(IL-8)、IL-15、IL-18的表达情况以及与UC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UC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中IL-8、IL-15、及IL-18的表达情况。结果中重度组IL-8阳性细胞数(216.8±24.9)多于轻度组(165.7±27.6)(P<0.01),轻度组多于缓解期组(88.5±21.6)(P<0.01),缓解期组又多于正常对照组(52.1±18.7)(P<0.05)。中重度组IL-15阳性细胞数(29.5±4.2)多于轻度组(18.7±2.9)(P<0.05),轻度组多于缓解期组(11.3±2.6)(P<0.05),缓解期组又多于正常对照组(3.9±1.1)(P<0.01)。中重度组IL-18阳性细胞数(115.7±24.6)多于轻度组(68.7±18.6)(P<0.01,轻度组多于缓解期组(47.3士12.6)(P<0.05),缓解期组又多于正常对照组(21.5±7.9)(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结肠黏膜中IL-8、IL-15及IL-18的表达较缓解期、单纯结肠息肉者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IL-8、IL-15及IL-18在UC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18含量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炎症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IL-18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改变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44例AMI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18含量,分析IL-18与梗死部分、面积积分、临床积分、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血清IL-18含量明显升高,第2 d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第14 d接近正常对照组;且IL-18含量变化与血清CK-MB含量变化、临床积分、梗死面积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均<0.05);死亡组IL-18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IL-18含量与AMI患者的病情变化相一致,其可能参与了AMI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AMI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急性颅脑损伤后继发脑组织缺血、缺氧及炎症反应 ,可导致脑组织进一步损伤。白细胞介素 (IL ) 2、6和 16 ,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本研究中拟观察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 IL 2、6及 16的动态变化 ,旨在探讨其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1.1 颅脑损伤组 :选择本院住院的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 2 0例。其中男15例 ,女 5例 ;年龄 19~ 70岁 ,平均(39.5± 16 .7)岁 ;均经头颅 CT扫描明确诊断 ,其中脑内血肿 13例 ,明显脑挫裂伤 14例 ,颅骨骨折 10例 ;除 3例因血肿扩大而手术外 ,患者都予以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